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通史1集講了哪些內容

中國通史1集講了哪些內容

發布時間:2022-04-03 17:21:43

Ⅰ 中國通史第40集講了什麼內容

在北方,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黃河流域期間,五胡十六國,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短的只存在過八年。在南方,朝代更迭也同樣頻繁,滾滾長江水,目睹著這些割據政權的興亡離合和人民的深重苦難。

南朝由於政治腐朽昏庸,無心統一,北朝則受游牧民族的牽制,無力統一,山河分裂,天下猶如一盤亂棋。

(1)中國通史1集講了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來自中國社科院、國家博物館、中國史學會等單位的十餘名專家齊聚甘肅省天水市,召開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通史》拍攝指導暨「中國古代軍事、兵器與服飾研討會」。

《中國通史》出品人、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主任閻曉明介紹,此次研討會是本著對歷史負責的精神,特別組織了來自中國社科院等歷史、文博專家學者組成顧問委員會,進行科學研討,從文稿撰寫到拍攝指導,從中期研討到後期編審,對該紀錄片拍攝進行全面介入和科研指導。

Ⅱ 中國通史的內容簡介

《中國通史》全名《自修適用白話本國史》,作者是呂思勉,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章節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讀後感:全書每卷十餘萬言,共九十餘萬言。書中運用了一些文言文詞句,表達簡潔通暢,讀之如飲醇釀。且每位著者對書中所述歷史事件及人物均有自己獨到精闢之見解,貴在不人雲亦雲。

(2)中國通史1集講了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中國通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

早在1900年,章太炎撰寫《中國通史略例》時,已經就新編中國通史的宗旨、體例乃至具體篇目發表了相當系統的看法。章太炎認為修撰中國通史的宗旨,一是為了「知古今進化之軌」,一是為了「振勵士氣」。實際是試圖綜匯中國原有各種史書體例之長,推陳而出新。文內雲:「不必以褒貶人物、臚敘事狀為貴,所重專在典志,則心理、社會、宗教諸學,一切可以熔鑄入之。

Ⅲ 中國通史每集主要內容

每集片子的標題就是它的主要內容呀。

Ⅳ 有中國通史1~100集的每集概括嘛

我只給出45集的。??為了加強邊防力量,唐朝設置九大節度使,軍閥安祿山同時擔任三個地區的節度使,一人統率十五萬最精銳的帝國部隊,成為兵力最強的節度使。公元755年農歷十一月初九,安祿山與他的同鄉史思明以及手下一批番將,在范陽起兵叛亂。長達七年半之久的安史之亂,由此拉開序幕。叛軍從范陽出發,直奔都城長安王位而去。首先攻下滎陽,十幾天後,東京洛陽城失守,唐軍退守潼關。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叛軍首領安祿山,在洛陽昭告天下,建立燕帝國,自稱大燕皇帝,改年號為聖武。公元756年6月,安祿山攻打潼關,直指長安。安祿山輕松佔領了大唐帝國已盤踞一百年的首都—長安。6月13日凌晨,唐玄宗帶著楊貴妃、皇子皇孫等在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的護衛下,從長安一路西逃到達馬嵬坡,兵士發生了兵變 ,逼他賜死楊貴妃。後來李亨在7月12日即位,這就是唐肅宗。他遙尊玄宗為太上皇,並改年號為至德元年。終結了唐玄宗長達44年的帝王生涯。對唐玄宗來說,這是他政治生命的結束,但對唐王朝而言,唐肅宗的即位,成為平叛與復興的起點。公元757年正月,因爭奪王位,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死。同年9月13日,郭子儀率軍大敗叛軍,收復長安。十月十六日,安慶緒在逃亡突厥的途中死於內亂。公元761年三月,叛將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為了王位,殺死了他的父親,763年,史朝義在試圖逃入契丹途中被迫自殺。至此,歷時七年零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經過這場戰亂,唐朝人口銳減,經濟衰退。

Ⅳ 《中國通史》第一集內容概括有哪些

第一集中華道路,主要講述中國古代思想發展歷程及中華民族走向統一的過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華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領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統的客觀規律。

知識點:百家爭鳴:法家墨子兼愛非攻,儒家孔子亞聖荀子王陽明陽明,心法、仁愛、尊卑有序,道家老子莊子無為;儒學完善歷程:儒學、劉邦建立漢王朝孔子祭祀標志儒學登入上流,漢武帝儒學,罷黜百家,獨尊儒學,陽明心法,新舊儒學,明朝反腐。

民族統一歷程:北魏改漢、大唐長安文化自信、海陸絲綢之路、吉爾吉斯斯坦鄉愁。

(5)中國通史1集講了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中國通史》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部歷史專題片,以歷代治亂興衰的歷史經驗教訓,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以及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為主線,描摹了中國境內從遠古人類起源到清朝滅亡的宏大歷史場景。

是由廣電總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監制指導,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撰稿,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出品拍攝的百集大型電視紀錄片。2013年在CCTV-6試播,從2016年8月1日起在CCTV-6每周一至周五午間時段兩集連播。

Ⅵ 中國通史分集介紹

1、第一集中華道路,主要講述中國古代思想發展歷程及中華民族走向統一的過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華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領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統的客觀規律。

2、第二集中華起源,主要講述中華民族祖先進化過程,中心思想是中華民族是自中華大地產生並延綿不斷發展起來的民族。

3、第三集農業起源,主要講述中華民族如何開始種植及生產糧食的過程,純敘述無思想。

4、第四集西晉末年,主要講了中華大地上戰火紛飛,狼煙四起,西晉朝廷最終被迫南遷,定都建康史稱東晉,北方中原大地則上演了朝代更迭最為頻繁的一幕,十多個民族政權陸續登場,歷史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國時代;

這段紛擾的歲月持續了一百多年,直到一支來自草原的部落出現,紛爭局面才宣告結束,北方建立了中華大地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穩固政權,史稱北魏。

5、第五集梁武帝治國,主要講了位列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蕭梁佛寺-同泰寺,寺里生活著幾千名僧人。這一天,寺院里來了一個看起來身份高貴的人,他到這里一不為遊玩,二不為燒香拜佛,而是要捨身為奴,他就是統治蕭梁長達48年之久的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一生之中,曾四次捨身同泰寺,而每次都是大臣用重金把他贖回去,四次下來,一共花了四萬億錢。本期節目講述了梁武帝的治國之道。

Ⅶ 《中國通史》第一集內容概括有哪些

第一集中華道路,主要講述中國古代思想發展歷程及中華民族走向統一的過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華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領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統的客觀規律。

知識點:百家爭鳴:法家墨子兼愛非攻,儒家孔子亞聖荀子王陽明陽明,心法、仁愛、尊卑有序,道家老子莊子無為;儒學完善歷程:儒學、劉邦建立漢王朝孔子祭祀標志儒學登入上流,漢武帝儒學,罷黜百家,獨尊儒學,陽明心法,新舊儒學,明朝反腐。

民族統一歷程:北魏改漢、大唐長安文化自信、海陸絲綢之路、吉爾吉斯斯坦鄉愁。

(7)中國通史1集講了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中國通史》具有鮮明的理論體系,創造性地提出了關於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理論認識,顯示出了對中國歷史的深刻理解。

在編纂體例上,借鑒吸收了中國古代多種史書體裁的形式,創立了「新綜合體」,每卷分為「序說」、「綜述」、「典志」、「傳記」四大部分,涉及文獻資料、研究現狀、典章制度、重大事件、歷史人物等;

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自然科學、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力圖全面、立體、系統地展現中國從原始時期到近代的各個歷史時期的全貌。

Ⅷ 《中國通史》講的什麼內容

中國通史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延綿不絕的歷史傳承,強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歷劫不衰,必將復興的堅實基礎,並造就了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和生命底蘊。歷史蘊含著一個民族世代的興衰更替,以及透過事件表象所飽藏著的成敗之道與內在規律,以歷史作為審視現實的一個視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營養,是每一個中國人所必須正視的課題,學習歷史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記述了五千年的烽煙迭變,從史家巨制《史記》、《資治通鑒》、《二十四史》到汗牛充棟的各類野史、筆記、演義,中國人對自己民族歷史的重視與珍愛,使之無愧於「歷史的民族」的美譽。然正宗史著舊式的觀念、晦澀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對現代讀者來說無疑是一道與歷史隔絕的鴻溝。為此,20世紀初,隨著對19世紀苦難的痛定思痛、對舊史學的反省以及新世紀初新史學的落地而生,新式中國通史應運而生。所謂「新式中國通史」,從史書編纂體裁上是相對傳統的舊史學而言的。新式《中國通史》問世之前,司馬遷的紀傳志表體通史、司馬光的編年體通史堪為古代兩大通史經典。至於各種《通鑒紀事本末》、《通鑒綱目》、《綱鑒易知錄》之類的匯輯,皆可作為適應不同需要的通史典籍。而「新式中國通史」突破了古典模式,以「章節體」編纂為代表體裁。從史書編纂取材記敘內容上而言,傳統通史性史書大多以記敘帝王政治史為主,而「新式中國通史」敘述內容的重點已由王朝轉向國家,由傳統「貴族精英」轉向社會民眾,由政治、制度擴展至文化、經濟、社會、宗教、美術,大都不再以「褒貶人物、臚列事狀為貴」。章節體裁的逐級分編、分章、分節列題形式,有利於敘述內容自由剪裁、有機編織的靈活優勢,較之傳統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內容敘述的內在邏輯聯系。
早在1900年,章太炎撰寫《中國通史略例》時,已經就新編中國通史的宗旨、體例乃至具體篇目發表了相當系統的看法。章太炎認為修撰中國通史的宗旨,一是為了「知古今進化之軌」,一是為了「振勵士氣」。其所擬議的體例,實際是試圖綜匯中國原有各種史書體例之長,推陳而出新。文內雲:「不必以褒貶人物、臚敘事狀為貴,所重專在典志,則心理、社會、宗教諸學,一切可以熔鑄入之。典志有新理新說,自與《通考》《會要》等書,徒為八面鏈策論者異趣,亦不至如鄭漁仲《通志》蹈專己武斷之弊。然所貴乎通史者,固有二方面:一方以發明社會政治進化衰微之原理為主,則於典志見之。一方以鼓舞民氣,啟導方來為主,則亦必於紀傳見之。四千年中帝王數百,師相數千,即取其彰彰在入耳目者,已不可更仆數。通史自有體裁,豈容為人人開明履歷,故於君相文儒之屬,悉為作表.其紀傳則但取利害關系有影響於今日社會者,為撰數篇。猶有歷代社會各項要件,苦難貫串,則取械仲紀事本末例為之作紀.全書擬為百卷,志居其半,志(表)紀傳亦居其半,蓋欲分析事類,各詳原理,則不能僅分時代.函胡綜敘,而志為必要矣;欲開浚民智,激揚士氣。則亦不能如漁仲之略於事狀,而紀傳亦為必要矣。」1901年9月,梁啟超在《清議報》上發表《中國史敘論》,從世界史學變革的大背景上展開論題,文首指出,新舊史學特質上的差別,主要是;「前者史家不過記載事實,近世史家必說明其事實之關系,與其原因結果。前者史家不過記述人間一二有權力者興亡隆替之事,雖名為史實,不過一人一家之譜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間全體之運動進步,即國民全體之經歷,及其相互之關系。」〔1〕可見《中國史敘論》無疑屬新編中國通史第一篇帶綱領性的宣言書。梁啟超於1918年致陳叔通書中透露了他規制的《中國通史》體例有載記、年表、志略、列傳四類。1920年完成春秋、戰國的《載記》、《年表》各二篇,語盲文學和三代宗教禮學《志》各一篇.1922年在南開講演時還說「蓄志此業,逾二十年」(《中國歷史研究法》)。只可惜章太炎、梁啟超當時皆身系政治,心多旁騖,忙於社會活動,終究未能親自擔綱來實現編著《中國通史》的宏願。
晚清學制改革,各類學堂,學校風起雲涌,課程革新的需要,推動了以教科書形式出現的中國通史編著步入高潮.1896年、1898年李端棻、康有為先後向清政府呈《請推廣學校折》、《請開學校折》。作為「晚清新政」的組成部分,清政府先後有壬寅學堂章程(1902年)、癸卯學堂章程(1904年)之頒.1905年上諭更明令廢止科舉,各類新學堂遂迅速興起,數量呈直線上升之勢.在清廷頒布的《癸卯學堂章程》(陽歷為1904年1月)中即規定小學歷史課程的目標是「俾知中國文化所由來,及本朝列聖德政,以養國民忠愛之本源,尤當先講鄉土歷史,采本境內鄉賢名宦、流寓名人之事跡……以動其希賢慕善之心」;中學的目標是「注意在發明實事之關系,辯文化之由來,使得省悟強弱興亡之故,以振國民之志氣」。〔2〕歷史課程既為所頒新學制必開的課程,因此編寫中國通史教材成了當時急不可待的教學必需。柳詒徵增輯的《歷代史略》就曾因此被清政府列為暫定中學教科書。
雖然整個20世紀,各種中國通史編著本,其中絕大多數或起於教學需要,或被各級學校採用為教科書,但是,20初以來問世的中國新式「歷史教科書」與新式「中國通史 」不能等同視之。否則,20世紀中國出版的所有初中、高中、大學的歷史教材都可稱為「中國通史」,這顯然難以成立。以一般認識而論,可說前者不能充當後者,而後者可以充當前者。正因如此,鮮有嚴謹的學者將夏曾佑的《中國歷史》三冊(即《最新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1904~1906),呂瑞廷的《新體中國歷史》(1907),章嶔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三冊(1908),潘武的《歷史教科書》(1913),鍾敏龍的《新制本國史教本》三冊(1914),傅運森的《歷史教科書》(1923),顧頡剛、王鍾麟的《本國史》(1923),王鍾麟的《新時代本國史教科書》二冊(1927),周予同的《開明國史教本》(1931)等名家名教材當作「中國通史」論著視之。〔3〕而呂思勉的《白話本國史》四冊(1923年初版),王桐齡的《中國史》三編和第四編上冊,鄧之誠的《中華二千年史》等等中國通史著作,大多作教材或講義之用。〔4〕20世紀初~30年代初冠名為「中國通史」的通史論著以黃現璠、劉鏞合著的《中國通史綱要》上、中、下冊(1934年7月完成)、繆鳳林的《中國通史綱要》三冊(1935年8月完成)〔5〕為序。被日本學術界譽為「中國通史權威」鄧之誠曾為黃現璠、劉鏞合著《中國通史綱要》上冊作序,言:「近代恆重視歷史一科,重其能隨時代思想以前進也……。蓋史學之專研,已成為一世之風尚矣。獨惜中國通史之編纂,尚未為學者所注意,坊間所見之本,非稗販東西洋陳籍,以其見解為見解,即徒事零星掇拾,詳則嫌於支蔓,略則嫌於掛漏,求其詳略得宜,去取適當,足以發揚中國文化,供一世參考,及自修者,殆無有也……世固尊重中國史學,而為史學見端之通史,及獨付闕如,非可惜之甚者耶?黃君現璠劉君鏞專意讀史,以其專研之暇,共成中國通史綱要三冊。雖僅備綱領,而首尾貫串可觀,遍及各個時代之制度沿革社會進化,而因果關系一目瞭然,取材皆注其出處,使讀者可以由是而知中國史之梗概,更可由是而加詳加博,可謂繁簡相馭,條理分明者矣。予喜其有益於教課者之參考,及自修者之探導,故樂為之序,倘因是書行世,而發見通史之需要,尤為切至……」。〔6〕可見鄧之誠當時並未將問世的中學、高中教科書視為:《中國通史》著作。這從黃現璠於1933年7月所撰《最近三十年中等學校中國歷史教科書之調查及批評》一文對中國歷史教科書問世以來中學常用的51本歷史教科書直言不諱地點評中同樣可見一斑。文中說道「我國之有歷史教科書,自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創辦中學始。自此至今(即1933年——筆者按),約三十年。在此三十年過程中,中國學術思想,一以歐風美雨之侵入;一以國體政權之改變,多所興革,花樣翻新;歷史教科書,當亦混入旋渦,時常改遍。茲將其改編經過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帝王政治敘述時期,自光緒二十八年至民國二年(1902~1913年);第二社會文化敘述時期,自民國三年至十六年(1914~1927年);第三新史學時期,自民國十七年至現在。」帝王政治敘述時期「經時十二年,出版教科書約十三部,在此十三部著作中,一言以蔽之,『帝王政治』而已。蓋前三部記載,全為帝王家譜,後十部雖稍改進,然大部分材料,仍偏重政治,謂之為『帝王政治敘述時期』,誰曰不宜。本期教科書,除呂瑞廷《新體中國歷史》,夏曾佑《中國歷史》,章嶔《中國歷史教科書》外,皆無足觀。且最錯誤者,是採用日人著述為藍本,改作教科書,或直接用之為教科書。蓋本國歷史,原有其特別的目的和效用,教科書正為實現此目的工具。外人著述,無論如何,必不能准此目的。」〔7〕黃現璠於文中對呂、夏、章三氏所撰歷史教科書的推薦,主要是以體裁、內容編輯新穎為其評判標準的,而他對「採用日人著述為藍本,改作教科書,或直接用之為教科書」的現象甚感不滿,主要是針對柳詒徵、吳葆誠等人借胎日人之作出世的教科學以及直接將日本富山房編纂的《中國歷史問答》翻譯後當作輔助教材而言的。例如,1902年9月,柳詒徵出版的《歷代史略》六卷,即是他在南京江楚編譯局擔任分纂之職時以日本近代東洋史泰斗那珂通世的《支那通史》(卷四至宋代止)為基然後再增輯元、明兩卷匯編而成的。次年,柳氏在南京思益小學堂講授中國歷史,用的課本即為《歷代史略》。黃現璠於文中明確地指出了當時中國名賢異口同聲推崇的日本東洋史家桑原騭藏所著《東洋史要》四卷的不足之處,同時向史學界發出了振聾發聵之聲:(《東洋史要》)「上古史,尚插以神話;文化材料,多付闕如;且重要史事,亦多遺漏,實非完善之作。不過在當時教科書中,稱為善本,名賢同聲推重,幾至人手一簡,可知國人歷史知識,在日人之下,由來已久。嗚呼!亡國非一道,救國亦多端,吾國史學家,其知猛醒焉末?」文中還說「民國十年瑞典人Andeson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新石器文化,然當時教科書亦未採用。至民國十七年,即本期教科書,始多記載地下發現之石器,開前此未有之記錄。再自國民政府成立,以黨治國,歷史記載多含黨義,故本期所謂新史學,實以『石器』、『黨義』而得名,並非如魯濱遜之所謂新史學也。不過本期作者,注意地下遺物,可謂走入研究史學之新途經矣。」〔8〕由此又反映出黃現璠新史學觀念與眾不同之一貌。
20世紀西風東漸掀起的拍岸新潮,沖擊出了新式中國通史編纂成果的層出不窮,從中反映出的新史學多采多姿的風雲際會,猶如百年中國社會變遷、觀念更新的一面鏡子,映照出各個時期史學家對時代問題的應對和感悟。眾多史學名家以講授和編著中國通史為要務,由此贏得學術聲譽的史學家不乏其數,代表者有李泰棻、呂思勉、王桐齡、鄧之誠、黃現璠、繆鳳林、章嶔、錢穆、範文瀾等等。尤以黃現璠所撰「中國通史」成果最為突出,理由在於:他一生編著過不同形式和內容的三部「通史」,一為《中國通史綱要》;二為《壯族通史》;三為《中國生活學——古代食衣住行研究》(原名《我國人民起居衣食生活之演變》,副題《中國衣食住通史》)初稿三卷。身處改革開放已經經過20多年後的21世紀,我們不能談到「中國通史」時仍然僅僅以「漢族通史」全盤代替「中國通史」,各少數民族通史同樣應該而且必然是「中國通史」的組成部分。否則,中華民族通史無從談起。2000年7月23日在北京舉辦的為期5天的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中期會議上,來自46個國家的360多位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在此間呼籲,世界各個民族應不分人口多少、社會發展程度高低而一律平等,這是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基礎。顯而易見世界各個民族應一律平等已經成為世界的呼聲和世界人民的心願,遺憾的是中國一些學者凡論述「中國通史」時長期對少數民族通史隻字不提,視若無睹,以致所論難免有失公允之嫌。本詞條沒有對含有「黨義」或「風派史學」或「影射史學」者所著通史進行介紹。同時,於此僅對一些個人編著的《中國通史》闡述一己之見,至於一些人主編的「中國通史」巨著,不在此詞條所介之列。

Ⅸ 中國通史每集主要內容

摘要 中國通史》是1999年3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壽彝。這部《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囊括了中國幾千年歷史發展中政治、經濟、民族、軍事、學術文化各個方面,全書共12卷22冊,約1400萬字。

Ⅹ 中國通史主要內容是什麼

《中國通史》包含經濟、政治、民族、軍事、文化、中外關系、歷史人物等多方面內容,史料翔實,讀來使人產生厚實、凝重之感。


注意:

尤其應當提到的是:它把各少數民族的歷史都放在中國歷史進程的大背景下加以闡述,充分肯定前者在後者之中的重要位置,充分肯定多民族共同創造中華文明的歷史業績;它把科學技術同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結合起來闡述,反映出科學技術在推進生產力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它展現出從先秦至近代各個歷史時期的人物群像,使中國歷史更加生動、更加引人入勝地反映在讀者面前。如第十二卷「近代後編」傳記部分,就寫出了50多人的傳記。至於資料的翔實,各卷都很突出,同時也各有特點。以第八卷「元時期」為例,其「序說」部分凡八章,依次是:漢文資料;蒙、藏、回鶻文資料。

國外資料(含波斯文資料、阿拉伯文史料、歐洲文字史料、亞美尼亞文資料、敘利亞文史料、俄日文資料);明清兩代的元史著述;二十年代以後元史研究的進步;建國以來的蒙元史研究;國外的蒙元史研究;本書編寫旨趣。這240頁的文獻概述,足以表明本書編撰的堅實的史料基礎。有的學者讀後,贊嘆不已。

閱讀全文

與中國通史1集講了哪些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和中巴什麼關系 瀏覽:534
印尼8月20日是什麼節 瀏覽:99
印尼婆羅洲哪裡好玩 瀏覽:667
越南疫情放假到什麼時候 瀏覽:608
我最喜歡吃義大利面英文怎麼讀 瀏覽:845
越南什麼銀行最多 瀏覽:860
1840英國有多少蒸汽機 瀏覽:952
英國威士忌怎麼區分 瀏覽:312
英國有什麼it系統 瀏覽:365
中國現有新冠確診病例多少例 瀏覽:116
越南皮革鞋多少錢 瀏覽:445
idtpp是印尼的什麼地方 瀏覽:504
義大利是什麼級別 瀏覽:495
印尼巴淡島屬於什麼氣候 瀏覽:116
越南語和英語什麼關系 瀏覽:170
英國紅旗是什麼意思 瀏覽:831
印度瑜伽教練怎麼去 瀏覽:23
英國下午茶喝什麼 瀏覽:92
印尼普頓公司董事長叫什麼 瀏覽:681
英國短毛貓折耳貓怎麼訓練 瀏覽: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