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方現代醫學如何傳入中國
西方現代醫學是在清朝時期由傳教士傳到中國的。
明末清初,來華的傳教士把基督教帶到中國的同時,也帶來了近代西方國家的科學和醫葯學。由於當時主要傳人的只是淺顯的解剖生理知識。
而且西醫在臨床治療技術上並不優於中醫,故影響不大。西醫開始對中國醫學發生影響是在19世紀初,牛痘接種法以及西醫外科和眼科治療技術的傳入,隨著西醫傳入的擴大,近代西醫學的成就相繼引入中國,從而為西醫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為什麼外國人學中國醫學擴展閱讀
廣州是近代中國最早與西方接觸的前沿城市,也是西葯最早傳入和繁榮的城市。早在1835年,傳教士就在廣州建立了第一所眼科醫院。1838年,「中華醫學傳教會」在廣州成立。
鴉片戰爭結束後,1842年11月,龔大爺從美國回到廣州,在舊址上重新開放了醫院。1845年以前,傳教醫院的外科手術都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的。
1846年,在他的醫院首次引進乙醚麻醉,在醫院實施外科手術中取得進展。同年10月,伯父又從波士頓的柏氏醫生那裡購買了傑克遜麻醉器械和一些乙醚,並隨信介紹了這種器械的使用方法和用葯方法。
⑵ 中國醫學院的學費為什麼比發達國家的低很多很多
幾方面原因造成的吧。
第一中國人普遍收入低,醫學院貴了的話上得起學的人就大幅度減少,醫生數量遠遠不夠。
這個原則放之四海皆準,美國自己本土的醫學院也貴得要死(很多學生都是貸款上學,畢了業工作要還債很久),成績要求高,導致招生就少,培養的人才遠遠不夠自己國家消耗,最新的數據是有四分之一的美國醫生都是國外醫學院畢業的!什麼意思?說明人家用進口來補上這個缺口。中國沒有這個條件,既不是移民國家,又不是發達國家,沒有吸引人過來的原動力。前陣子炒的停火的那個杭州的外籍醫生接受采訪的第一句話都是「將來可能考慮去美國行醫」,一語道破天機。
第二中國的醫學教育質量也偏低。
這個不展開講,國內上過醫學院的都懂怎麼回事,絕大部分情況下講課的老師也不懂自己講的東西(或者僅僅懂自己講的東西,稍微跟別的學科交叉一點就不知道了)。考試里講究個死記硬背,往往期末成績高的同學里一大部分都是最後背書背重點背的好的人,而不是平時認認真真上課想搞明白概念的同學,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第三中國的醫療系統在意識形態上宣傳公益屬性,強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強調醫生有犧牲精神。
所以既然是為公益培養人才,自然收費不能太貴(個別醫學院還免費學習呢!)不能像美國私立那樣理直氣壯的收高學費搞精英教育。同理,這個事很微妙,各個國家出於這種考慮都會這么做,比如我去美國面試碰到的伊朗畢業生,也跟我說過學費不貴但是之後要很長一段時間(三年)為公益服務。那另一個例子就是古巴了,醫生培養便宜,短平快,強調預防,強調走量(街頭巷尾駐扎醫生)。美國近兩年也在推這種政策,很多新的醫學院高中畢業就可以報考,六年直接拿醫學博士MD學位,但是會有之後要在符合公共利益的地方工作的要求(缺醫少葯)。少交的學費長遠來看會在之後加倍補齊,政府把這種補貼當作一種投資,身邊的具體例子可以參考國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