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發展史歷程
中國發展史歷程是極其偉大的。
中國古代經歷了三個發做旁攜展時期:原始社會、奴社會、封建社會。中國歷史,從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歷史;從中國第一個統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約有2241年。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黃帝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現;商朝時出現了已知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時社會進一步發展,春秋戰國時生產力提高,思想百家爭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啟毀權封建國家—秦朝;西漢與東漢時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漢字基本定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進入分裂割據局面。
中國發展史的啟示
多元融合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縱觀中華文明早期的演進,可以看出中華大地各區域的文明異彩紛呈。其中,黃河中游地區以開放的心態吸收各種文明因素,最終融合了其他區域的文明。歷史表明,各區域的文明都對中華文明的形成作出了積極貢獻。正是由於多種文明匯聚融合,才使中華文明充滿活力、持續發展。
開放包容、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動純伏力。中華文明積極吸收借鑒其他文明的成果並發展創新。即使在史前時期,交流就已經普遍存在,持續的跨區域、跨族群的交流,記錄了文化互鑒的歷程,促進了文明的發展。交流互鑒是中華文明持久興旺的關鍵,是中華文明魅力永恆的支撐。只有開放包容,海納百川,才能使文明之樹常青,使中華文明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