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除了四大發明外,還有哪些發明
1、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2、鐵犁
鐵犁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和河南輝縣都出土過戰國時期的鐵犁鏵。
鐵犁鏵的發明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它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也標志著人類改造自然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漢代的農具鐵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當鐵犁在17世紀傳入荷蘭以後,引發了歐洲的農業革命。
3、耬
耬是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一次種一壟或,多壟,傳統的最多達5壟。其農作工具為現在播種機的前身,用耬播種。
亦稱「耩地」。耬 也叫耬犁。據東漢崔寔《政論》記載,耬犁是西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所發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這種耬犁就是現在北方農村還在使用的三腳耬車。
4、龍骨水車
龍骨水車亦稱「翻車」、「踏車」、「水車」,省稱「龍骨」。漢族歷史上的灌溉農具,流行於我國大部分地區。這種提水設施歷史悠久。因為其形狀猶如龍骨,故名「龍骨水車」。
其結構是以木板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小輪軸一。另一端有小輪軸,固定於堤岸的木架上。用時踩動拐木,使大輪軸轉動,帶動槽內板葉刮水上行,傾灌於地勢較高的田中。
後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動力的水轉龍骨車,利用牛拉使齒輪轉動的牛拉翻車。以及利用風力轉動的風轉翻車。廣東等地用手搖的較輕便,施於田間水溝,稱「手搖拔車」。
5、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
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② 除了四大發明以外,我國古代還為世界科學做了哪些貢獻
除了四大發明以外,中國古代還為世界科學做了很多貢獻,以下列舉一些重要的:
天文學:中國古代的天文學研究非常發達,古代中國人發明了日晷、水時鍾、星盤等天文儀器,可以准確地觀測天象,預測天象變化,計算日月星辰的位置和運動軌跡,制定了非常精確的農歷和歷法,對世界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數學:中國古代的數學研究也非常發達,中國古代數學家發明了很多數學方法和理論,如算盤、九章算術、平方根演算法、勾股定理等,這些方法和理論對世界數學學科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醫學:中國古代的醫學研究非常發達,中國古代醫學家發明了很多中葯和治療方法,如針灸、推拿、草葯治療等,這些方法和理論被傳到世界各地,對世界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地理學:中國古代的地理學研究也非常發達,中國古代地理學家繪制了很多精確的地圖和航海圖,對世界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農學:中國古代的農學研究非常發達,中國古代農學家發明了很多農業技術和方法,如水利工程、種植技術、肥料製造等,這些方法和理論對世界農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總之,中國古代在天文學、數學、醫學、地理學、農學等方面都有很多重要的發明和貢獻,對世界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