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加入世貿組織20年,中國發生了哪些巨變
加入世貿組織20年間,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2位;中國GDP全球佔比從2001年4%發展到2020年17.4%。尤其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加快衰退,中國成為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20年,中國不僅連續多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貨物貿易的年均增速達到12.68%。20年間,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翻了一番。
同時,2005年入世過渡期結束後,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總額佔世界貿易的比重也出現大幅度增長。數據顯示,2005年世界佔比僅為3%,到2020年中國在全球的服務貿易的份額佔比已經達6%,成為世界第二大服務貿易國。
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中國在利用外資方面取得了迅猛發展。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利用外資只有468億美元,2020年利用外資達到1443.74億美元,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此外,20年間,隨著貨物貿易規模的增長,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能力和影響力也在不斷上升。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537.1億美元,同比增長12.3%,流量佔全球比重超過20%,流量規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入世對中國的意義
「如果說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是解決了政治身份,那麼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就是解決了中國的經濟身份。」對外經貿大學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加入WTO實際上是中國被國際經濟體系,或者說是全球市場體系所接納的一個標志。
屠新泉進一步解釋,「這也是中國當時入世的最大訴求,因為在此之前,美國作為國際經濟體系的領導者,對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實行年審制。中國加入WTO其實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了公平的待遇,中國才能深度擁抱全球化,穩固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地位。」
拿著這張得來不易的世界經濟體系的「門票」,中國嚴格遵守規則,認真履行承諾,成為了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支持者、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在此過程中,中國經濟得以飛速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光明網-入世20年 中國變化真的很大
⑵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年取得了哪些成果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積極履行入世承諾,並且持續擴大自主開放,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利用外資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引資規模持續增長。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從2001年的3880億元人民幣(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下同)增至2020年的9999.8億元人民幣,增長了157.7%。今年前10個月達到9431.5億元人民幣,預計全年將突破萬億元大關。
二是引資質量不斷提高。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從2001年的554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0年的2962.9億元人民幣,增長了4倍多;今年1—10月達到2973.8億元人民幣,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水平,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比重從2001年的14.3%提高至目前的31.5%。
三是市場准入大幅放寬。中國在製造業領域基本全面取消了針對外資的限制,在種業等農業領域放寬外資准入限制,同時不斷擴大金融、電信、建築、分銷、旅遊、交通等服務業領域開放,在世貿組織服務貿易分類的160個分部門中,中國已開放近120個。
中國積極推進制度型開放,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用負面清單的形式全面規范地列出了針對外資的准入限制。負面清單從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的190項壓減至2020年全國的33項和自貿試驗區的30項,海南自由貿易港清單僅有27項。
四是投資環境持續優化。出台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取消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商務部門審批備案,改為實施信息報告制度,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建立健全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加大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力度。健全外商投資服務體系,加強外資企業和重點項目服務保障。
五是開放平台更加多元。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今年前10個月實際使用外資佔全國的18.6%。海南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蓬勃展開,近年來吸收外資持續較快增長。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形成北京加天津、上海、海南、重慶的「1+4」試點格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取得明顯成效,全國230家國家級經開區進出口額、吸收外資額均佔全國的約五分之一,成為穩外貿穩外資的主陣地。
未來中國將在外貿創新發展方面的相關舉措
今年以來,圍繞「外貿創新發展年」,商務部會同各有關部門和地方,積極實施優進優出、貿易產業融合和貿易暢通「三大計劃」,推動外貿創新發展,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在「優進優出」方面:一是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新興市場成為我主要貿易夥伴,出口佔比提升至49.5%。民營企業主力軍作用更加突顯,出口佔比提升至57.4%。
二是出口質量持續提升。機電產品出口佔比提升至59%。累計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18.5億劑新冠肺炎疫苗。三是優質產品進口不斷增加。以人民幣計,1—10月消費品進口增長22.3%,更好滿足了消費者對高品質、個性化商品的需求。
先進技術、重要裝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維護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四是外貿新業態加速發展。跨境電商進出口、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快速增長,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超過1500家,海外倉面積超過1600萬平方米,建成保稅維修項目約130個。
以上內容參考 中央人民政府-商務部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年來取得的有關成就等答問
⑶ 入世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為中國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機遇。
據一些國際組織測算,中國加入WTO,每年國內生產總值將提高將近3個百分點,相當於300多億美元,並帶來1000萬個就業崗位。一些專家指出,加入WTO後隨著關稅的降低和投資的放開,中國貿易量將迅速增長,到2005年可望達到6000億美元。
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能夠為中國在新世紀的發展中爭取更有利的生存環境。
由於亞洲金融危機,中國今後在吸引外資方面將逐步進入困難時期,除非出現新的吸引力,否則外資的進入將會呈現逐步減少的局面。而加入WTO組織則意味著經濟環境的重大實質性改善。有專家指出,在亞洲,由於新加坡、韓國等不再算是發展中國家,許多外商可能轉到中國投資設廠,因此對吸引外資將有決定性的意義。
三、對解決貿易矛盾的貢獻不容忽視。
我國外貿額90%以上是同世貿組織成員發生的,一旦發生摩擦,往往以雙邊政治關系為「抵押」,卻無權引用多邊爭端解決機制,從而在貿易中處於被動地位。而無權引用烏拉圭回合反傾銷協議和反補貼協議下的權益,也使中國往往成為歧視性反傾銷反補貼的首要對象。加入WTO組織之後,由於可藉助WTO的仲裁機制,類似針對中國的單方面的制裁將會多了一個申訴的渠道,不會光吃啞巴虧。
對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日前指出,加入世貿組織將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世貿組織是制定世界經濟和貿易規則的組織,如果中國能參與這一規則的制定,中國在這一問題上就有了發言權。世貿組織將展開新一輪全球談判。如果中國在新一輪多邊談判發起之前解決不了加入問題,以後解決的難度將大大增加,新規則產生的要求會更多,中國經濟將為之付出更大代價。
四、能夠促進中國與其他大國特別是美國的關系。
中國與美國的貿易逆差達到或是接近歷史最高紀錄。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尋求一種雙方可接受的解決之道,否則貿易戰將會一觸即發。而加入WTO組織,將是一種雙方可接受的解決辦法。而美國現在向中國提供的正常貿易關系待遇須每年通過國會審查,且是有附加條件的。因此,一旦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美國國會將不得不廢止臭名昭著的《傑瓦修正案》。
對於人們議論較多的國內企業在入世後可能發生的變化,有數據為證:WTO的134個成員國沒有一個因為「入世」而沖垮經濟。入世後中國企業應該在國際競爭中生存。
改革開放20年來的成就說明,中國已經具備了入世所應該具備的一定的體制准備,市場逐步走向成熟,國人對待外來競爭的心理承受力也有所提高,這些都是我國入世的基礎,而且入世協議中的大部分要求都有時間表,這個時間上的緩沖正好可以促進深化改革。從短期看,加入WTO後,可能會給民族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從長遠看,加入WTO對中國經濟發展利遠遠大於弊。
世界貿易組織現有134個成員,其中既有發達國家,更有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還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在「入世」時,經濟發展程度不一,但沒有一個因為「入世」而導致經濟被沖垮的。相反,我們看到,這些國家和地區由於「入世」,競爭能力大大加強,經濟發展很快就上了一個新台階。
日本1955年加入關貿總協定後,同樣有過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痛苦調整,但在其後連續兩個10年裡,國民生產總值都實現了翻番。
加入WTO會給中國企業提供一個契機,使中國企業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國際市場,接觸國外企業,在競爭中生存,在競爭中求發展。當然,與國外企業打交道不一定就是單純的競爭,同時還有合作,加入WTO同時意味著企業有了更多的市場機會。
研究中國產業發展的專家指出,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不同產業受到的影響也不同。從產業層面分析,入世後在短期內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型企業將受益匪淺。由於這些企業的產品大都屬於發達國家已不生產或很少生產,價格比較低廉,市場需求在較長時期內不會變化,因此加入WTO以後將使這些企業獲得發展機遇。
中國是最大的紡織服裝出口國,紡織業特別是化纖行業深受西方國家各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限制。加入WTO,紡織品貿易自由化將使紡織服裝企業深受其惠。特別是到2005年全面取消配額,紡織服裝業將可以進一步擴大出口。有人測算,屆時在歐美市場的份額可以從現在的15%上升到30%。輕工、工藝、食品、家用電器、機電等產業也可獲得發展機遇。
加入WTO,對處於幼稚期的中國技術密集型企業、資本密集型企業及服務業將是不小的沖擊。汽車行業在失去關稅和非關稅的雙重保護後,那些規模小、成本高、技術水平落後的企業將難以生存,整個產業進入大規模資產重組將是大勢所趨。計算機、通訊設備、機床、醫葯化工等行業,其產品與進口商品存在一定差距,進口商品一旦大量湧入,勢必處於不利境地。另外,商業服務業的競爭也將加劇。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加入WTO,對農業、電信、金融、汽車、醫葯、旅遊、影視業市場的開放是一個逐步的過程。某些領域,如農業進口關稅的減讓、非關稅限制和國內生產補貼的減少有一個緩沖的時間,估計大約到2004年以前基本完成。這些產業中的落後企業只有加緊准備,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形成「後發」優勢,才能在異常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生存空間。
⑷ 中國入世以來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入世」後的利與弊 (一)中國「入世」將形成「三贏」的結局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實際上可以看做是中國、美國和世界貿易組織「三贏」的結果。眾所周知,盡管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其經濟總量在全球排第七位,並已經成為世界第十大貿易國,21世紀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更為顯著,沒有中國加入的世界貿易組織將是不完整的,其作用必將受到很大影響,中國「入世」是WTO實現其普遍性的需要。對美國來說,中國加入WTO實現了中美雙邊貿易發展的格局和利益關聯的一般需要,並可逐步解決對華貿易巨額赤字問題。 對於中國來說,經過13年的艱苦談判,終於實現了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適應症WTO的目的,中美雙邊協議的內容充分體現了這一根本原則。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意義十分重大,它意味著中國可以依法享受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安排、幼稚工業的保護、出口補貼、關稅制度的彈性規定。例如,汽車行業六年後中國仍能保有25%的進口稅稅率,農業領域中大部分市場還只允許國家專營(小麥、玉米、大米、棉花、食糖、化肥等),以確保國家有足夠的宏觀調控手段,避免損害農民的利益;銀行業也是按照過渡期逐步實行開放,而且,有些領域仍然沒有開放市場,或者說還須經過中國政府審批。上述緩沖的機會只有發展中國家才有權利享受。在中美協議中沒有出現類似禁止中國引用WTO例外條款的內容,說明中國可以引用專門適用於發展中國家的例外條款,客觀上承認了中國所具有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意味著中國可以引用幼稚工業保護這樣的例外條款,在國內市場受到外來的強烈沖擊而招致損害時,可以採取臨時措施加以補償。 總之,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入世」,它確保了「入世」後所承擔的義務與中國現階段發展水平相適應,從而大大減少了「入世」後造成對中國產業的負面影響。 (二)中國「入世」標志著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0多年的實踐證明,愈是改革開放較早的行業,發展就愈快。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處於十分關鍵的時刻:國企改革問題、市場疲軟問題、失業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等,中國經濟遇到的所有困難全部都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穩定的大局,處理不好這些關鍵問題,不進則退;加入WTO,從改革開放的邏輯上講,可以藉助外資和外在的推動力,促進改革進一步發展,突破改革進程中的瓶頸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成功「入世」,標志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三)中國「入世」將有助於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中國以一個有巨大潛力和龐大的經濟體系的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WTO可以在規則上發揮影響力,參與規則的制定,而不僅僅是被動地執行,從而可以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提高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討價還價中的分量,促其盡快融入世界經濟的主流,參加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和與世界經濟的互接互補;與此同時,有助於打破國內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壟斷,借鑒各成員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經驗,加速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其法治建設。 (四)中國「入世」將會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和提高綜合國力 據研究測算,中國到完成各項加入WTO的承諾之後的2005年,其GDP和社會福利收入將分別提高1955億元和1595億元人民幣(1995年價格),占當年GDP的1.5%和1.2%。其如此巨大的收益主要源於根據比較優勢重新配置資源所導致的效率提高。此外,中國「入世」之後為某些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例如紡織品進口的發達國家,已於1995年開始實施逐步取消紡織品進口配額的協議,但對中國一直在增加紡織品配額限制,並要求中國繼續簽訂配額的協議,減少了中國紡織品出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根據其規定,在2005年之前須分階段取消紡織品配額,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的歧視性配額將被取消。紡織品、服裝和鞋帽是中國傳統的出口商品,約佔中國對外出口總量的20%。 除紡織服裝業外,加入WTO,對中國部分化工產品及部分鋼鐵產品也是有利的。對已具規模和技術成熟的彩電、洗衣機、電風扇、自行車、玩具、制筆業、文教用品、食品罐頭行業和部分機電產品也是有利的。 (五)中國「入世」將有利於引進外資和拉動內需 從長期看,中國「入世」後將會大大改變投資環境,法律的透明和國民待遇的實現將會吸引大量外國資本。據預測,到2005年將能得到1000億美元以上的外國投資(而整個20世紀90年代的10年中吸收的外資也沒有超過2500億)。 「入世」後經濟效益的產生,來自於中國參與國際分工後,分享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效率收益;但上述效率收益並不是在各產業部門間平均分配的,其結果必然是進行較大的經濟結構的調整。汽車、儀器儀表、棉花、小麥等受到保護的部門和資本密集型等部門,其產出水平將會受到較大影響,而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部門將會受益,一句話,加入WTO也將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壓力和嚴峻的挑戰。 (六)「入世」後將會帶來一些體制上的震動和沖突 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與WTO的基本原則之間存在一個根本共同點即市場經濟。但是,現行的經濟體制與WTO的基本原則之間也存在許多重大差距。例如,除了經濟方面的以外,還有理念、文化、政治、傳統等方面的諸多差異性,它們必然會帶來體制上的巨大震動和沖突。一面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面是遵循世貿組織的「通則」參與國際分工,一系列嶄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會擺在我們的案頭,需要運用世界市場經濟的一般通則,結合中國的實際重新構建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但局面更復雜了,形勢更嚴峻了:與其高喊WTO是「狼來了」,不如將其視為一把「雙刃劍」。問題在於如何將之運用自如,使其能夠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服務。近期遇到的課題例如有某些失去保護的行業或大中型國有企業會受到較大沖擊,其性質、時間、范圍、程度,與「入世」之前相比,均不能同日而語;合資或獨資企業的行業覆蓋范圍、規模、經濟影響力和控制力與今天相比,都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簡而言之,體制上的差異性調整和適應需要很長的時間。 (七)宏觀調控難度增大,受世界經濟波動影響的可能性增加 加入WTO之後,中國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增加,固定資本投資對國際資本市場的依賴也會增加。尤其是,按承諾的期限,若干年以後,銀行、證券、外匯等市場全面開放之後,國際商品市場、國際資本市場的波動對中國的影響必將十分明顯,國際金融風波對中國的影響也將會甚於以往。誠然,開放金融服務市場並不等於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但盡管如此、對中國銀行體系也會帶來巨大沖擊。金融安全一旦出現問題,就必然會對國家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八)勞動力部門轉移將會產生重大調整,就業壓力將會增大 中國農業部門所佔的就業比重很高,占就業人口總量的60%以上;由於農業生產集約程度較差,在糧食等大宗產品生產上缺乏優勢,價格與國際市場存在差距,「入世」之後,農產品市場受沖擊較大,大量農業勞動力需要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據研究,從1999年到2010年間大約近100萬農業勞動力需轉移到其他部門。勞動力在部門之間的轉移或稱產業結構的調整必將帶來相應的調整成本。此外,「入世」之後,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大幅下降必將對競爭力不足的產業產生沖擊,信息、金融、化工、制葯、汽車、機械等某些資金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和產品將會被迫逐漸退出市場,從而造成新的就業壓力。1999年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人數為700萬人左右,每月生活費為人民幣170元、加上代繳的社會保險費可領取253元左右。下崗職工人數的激增,在社會保障體系很不完善的條件下,必然為國家財政帶來新的壓力。 (九)將會加大收入分配不公 「入世」後對農業部門的沖擊很可能會導致農村居民的收入減少,雖然一部分農業勞動力可以轉移到其他部門,但到2005年,農村居民的實際收入將會比基準情景下降2.1%左右,而城鎮居民的人均實際收入則會增加4.6%。城鄉之間收入差異的擴大,將會為社會穩定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 (十)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強化將會讓出一定的市場份額 知識產權涉及每一個行業,但它本身又不專屬哪一個行業。中國「入世」後,必須要全面履行自己在知識產權領域中應承擔的權利和義務,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特別是對假冒、盜版行為進行有效、有力的打擊和制裁,其結果將使那些缺乏創新能力、缺乏品牌、依靠仿製生存的企業被淘汰出局,最終不得不讓出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從長期看,我們的企業要生存、要發展、要想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更多地依靠和運用知識產權來激勵和保護自己,提高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保護的能力和水平。
⑸ 中國入世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一、「入世」後的利與弊
(一)中國「入世」將形成「三贏」的結局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實際上可以看做是中國、美國和世界貿易組織「三贏」的結果。眾所周知,盡管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其經濟總量在全球排第七位,並已經成為世界第十大貿易國,21世紀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更為顯著,沒有中國加入的世界貿易組織將是不完整的,其作用必將受到很大影響,中國「入世」是WTO實現其普遍性的需要。對美國來說,中國加入WTO實現了中美雙邊貿易發展的格局和利益關聯的一般需要,並可逐步解決對華貿易巨額赤字問題。
對於中國來說,經過13年的艱苦談判,終於實現了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適應症WTO的目的,中美雙邊協議的內容充分體現了這一根本原則。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意義十分重大,它意味著中國可以依法享受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安排、幼稚工業的保護、出口補貼、關稅制度的彈性規定。例如,汽車行業六年後中國仍能保有25%的進口稅稅率,農業領域中大部分市場還只允許國家專營(小麥、玉米、大米、棉花、食糖、化肥等),以確保國家有足夠的宏觀調控手段,避免損害農民的利益;銀行業也是按照過渡期逐步實行開放,而且,有些領域仍然沒有開放市場,或者說還須經過中國政府審批。上述緩沖的機會只有發展中國家才有權利享受。在中美協議中沒有出現類似禁止中國引用WTO例外條款的內容,說明中國可以引用專門適用於發展中國家的例外條款,客觀上承認了中國所具有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意味著中國可以引用幼稚工業保護這樣的例外條款,在國內市場受到外來的強烈沖擊而招致損害時,可以採取臨時措施加以補償。
總之,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入世」,它確保了「入世」後所承擔的義務與中國現階段發展水平相適應,從而大大減少了「入世」後造成對中國產業的負面影響。
(二)中國「入世」標志著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0多年的實踐證明,愈是改革開放較早的行業,發展就愈快。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處於十分關鍵的時刻:國企改革問題、市場疲軟問題、失業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等,中國經濟遇到的所有困難全部都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穩定的大局,處理不好這些關鍵問題,不進則退;加入WTO,從改革開放的邏輯上講,可以藉助外資和外在的推動力,促進改革進一步發展,突破改革進程中的瓶頸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成功「入世」,標志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三)中國「入世」將有助於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中國以一個有巨大潛力和龐大的經濟體系的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WTO可以在規則上發揮影響力,參與規則的制定,而不僅僅是被動地執行,從而可以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提高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討價還價中的分量,促其盡快融入世界經濟的主流,參加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和與世界經濟的互接互補;與此同時,有助於打破國內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壟斷,借鑒各成員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經驗,加速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其法治建設。
(四)中國「入世」將會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和提高綜合國力
據研究測算,中國到完成各項加入WTO的承諾之後的2005年,其GDP和社會福利收入將分別提高1955億元和1595億元人民幣(1995年價格),占當年GDP的1.5%和1.2%。其如此巨大的收益主要源於根據比較優勢重新配置資源所導致的效率提高。此外,中國「入世」之後為某些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例如紡織品進口的發達國家,已於1995年開始實施逐步取消紡織品進口配額的協議,但對中國一直在增加紡織品配額限制,並要求中國繼續簽訂配額的協議,減少了中國紡織品出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根據其規定,在2005年之前須分階段取消紡織品配額,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的歧視性配額將被取消。紡織品、服裝和鞋帽是中國傳統的出口商品,約佔中國對外出口總量的20%。
除紡織服裝業外,加入WTO,對中國部分化工產品及部分鋼鐵產品也是有利的。對已具規模和技術成熟的彩電、洗衣機、電風扇、自行車、玩具、制筆業、文教用品、食品罐頭行業和部分機電產品也是有利的。
(五)中國「入世」將有利於引進外資和拉動內需
從長期看,中國「入世」後將會大大改變投資環境,法律的透明和國民待遇的實現將會吸引大量外國資本。據預測,到2005年將能得到1000億美元以上的外國投資(而整個20世紀90年代的10年中吸收的外資也沒有超過2500億)。
「入世」後經濟效益的產生,來自於中國參與國際分工後,分享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效率收益;但上述效率收益並不是在各產業部門間平均分配的,其結果必然是進行較大的經濟結構的調整。汽車、儀器儀表、棉花、小麥等受到保護的部門和資本密集型等部門,其產出水平將會受到較大影響,而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部門將會受益,一句話,加入WTO也將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壓力和嚴峻的挑戰。
(六)「入世」後將會帶來一些體制上的震動和沖突
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與WTO的基本原則之間存在一個根本共同點即市場經濟。但是,現行的經濟體制與WTO的基本原則之間也存在許多重大差距。例如,除了經濟方面的以外,還有理念、文化、政治、傳統等方面的諸多差異性,它們必然會帶來體制上的巨大震動和沖突。一面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面是遵循世貿組織的「通則」參與國際分工,一系列嶄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會擺在我們的案頭,需要運用世界市場經濟的一般通則,結合中國的實際重新構建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但局面更復雜了,形勢更嚴峻了:與其高喊WTO是「狼來了」,不如將其視為一把「雙刃劍」。問題在於如何將之運用自如,使其能夠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服務。近期遇到的課題例如有某些失去保護的行業或大中型國有企業會受到較大沖擊,其性質、時間、范圍、程度,與「入世」之前相比,均不能同日而語;合資或獨資企業的行業覆蓋范圍、規模、經濟影響力和控制力與今天相比,都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簡而言之,體制上的差異性調整和適應需要很長的時間。
(七)宏觀調控難度增大,受世界經濟波動影響的可能性增加
加入WTO之後,中國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增加,固定資本投資對國際資本市場的依賴也會增加。尤其是,按承諾的期限,若干年以後,銀行、證券、外匯等市場全面開放之後,國際商品市場、國際資本市場的波動對中國的影響必將十分明顯,國際金融風波對中國的影響也將會甚於以往。誠然,開放金融服務市場並不等於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但盡管如此、對中國銀行體系也會帶來巨大沖擊。金融安全一旦出現問題,就必然會對國家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八)勞動力部門轉移將會產生重大調整,就業壓力將會增大
中國農業部門所佔的就業比重很高,占就業人口總量的60%以上;由於農業生產集約程度較差,在糧食等大宗產品生產上缺乏優勢,價格與國際市場存在差距,「入世」之後,農產品市場受沖擊較大,大量農業勞動力需要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據研究,從1999年到2010年間大約近100萬農業勞動力需轉移到其他部門。勞動力在部門之間的轉移或稱產業結構的調整必將帶來相應的調整成本。此外,「入世」之後,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大幅下降必將對競爭力不足的產業產生沖擊,信息、金融、化工、制葯、汽車、機械等某些資金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和產品將會被迫逐漸退出市場,從而造成新的就業壓力。1999年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人數為700萬人左右,每月生活費為人民幣170元、加上代繳的社會保險費可領取253元左右。下崗職工人數的激增,在社會保障體系很不完善的條件下,必然為國家財政帶來新的壓力。
(九)將會加大收入分配不公
「入世」後對農業部門的沖擊很可能會導致農村居民的收入減少,雖然一部分農業勞動力可以轉移到其他部門,但到2005年,農村居民的實際收入將會比基準情景下降2.1%左右,而城鎮居民的人均實際收入則會增加4.6%。城鄉之間收入差異的擴大,將會為社會穩定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
(十)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強化將會讓出一定的市場份額
知識產權涉及每一個行業,但它本身又不專屬哪一個行業。中國「入世」後,必須要全面履行自己在知識產權領域中應承擔的權利和義務,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特別是對假冒、盜版行為進行有效、有力的打擊和制裁,其結果將使那些缺乏創新能力、缺乏品牌、依靠仿製生存的企業被淘汰出局,最終不得不讓出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從長期看,我們的企業要生存、要發展、要想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更多地依靠和運用知識產權來激勵和保護自己,提高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保護的能力和水平。
⑹ 為什麼說 20年前 中國加入WTO 是里程碑的事件
世貿組織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訂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知識產權貿易,而關貿總協定只適用於商品貨物貿易。
自2001年12月11日開始,中國正式加入WTO,標志著中國的產業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⑺ 加入世貿組織20年中國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包括什麼
向世界交出一份寫了20年的「答卷」
在「入世」二十年之後的今天,中國向世界交出了一份「答卷」,上面不僅記載著我國成功完成早在「入世」之初做出的承諾,還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很多其他領域做出的超額貢獻。中國始終堅持與世界其他各國站在一起,在享受世貿組織帶來的便利和機遇之外,也不忘促進與世界共同發展、前進並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因此,在面對中國交出的這份「答卷」,以世界組織前幹事長拉米為代表的很多官員和專家都給這份試卷打出了「A+」的成績。
中國構建發展新格局
中國向世界做出的貢獻不勝枚舉,目前,也正在努力構建發展新格局,以求打通與世界之間更加暢通無阻的連接通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後,中國將繼續與世界其他各國共同努力,為恢復世界經濟提供「中國動力」
⑻ 中國入世15周年,都帶來哪些
中國入世15周年,都帶來哪些紅利?
15年前,隨著卡達多哈世貿部長會議上的一聲槌響,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第143個成員。15年後,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吸引外資國,第二大對外投資國。站在15周年的新起點上,中國將以更開放的胸襟,引領全球化新進程,走近國際治理舞台的中央。
從分享紅利到紅利互動中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入世一小步,發展一大步。
「這15年,我們和中國一起成長。」歐萊雅中國首席執行官斯鉑涵說。得益於上海對跨國企業研發總部的政策支持,集團過去10年在華研發總投資達20億元人民幣。
15年來,中國攀越諸多「高峰」: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加入WTO對促進中國外貿發展和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可以為證:2001年我國進出口總額0.51萬億美元,2015年這一數字為3.96萬億美元,約為入世前的8倍。
貿易規模和發展速度的背後,更是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商務部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14年,我國初級產品的出口份額由10%下降到5%,而工業製成品中機械與運輸設備的出口份額由36%上升為46%,出口增加值不斷提升。
在中國鋼管行業有「巨無霸」之稱的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入世紅利的受益者。15年來,公司出口的產品由低端向高端轉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殊扣系列產品,年出口量從2003年的3900噸增至2015年的27萬噸。在國際商海的歷練中,抵禦貿易變化沖擊的能力不斷增強。
入世紅利不只是數字的巨變——
制度改革與時俱進。外貿經營權的改革,讓所有履行法定程序的市場主體都可以成為外貿經營的主體;以開放促改革,自貿試驗區建設從無到有,「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加快推廣,外資外貿管理規則不斷與世界接軌。
開放意識不斷提升。簡政放權推進,企業活力不斷釋放,「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國對外投資邁上新台階,於2014年首次成
為資本凈輸出國。
「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國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客觀需要。」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說,中國入世既推動了全球的經濟增長,也實現了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
專家認為,入世是中國作出的正確戰略決定,事實證明,開放帶動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鄰為壑的老路絕不能走。
中國深度融入世界,世界因中國而精彩。15年來,中國受益於開放的發展,也因開放給世界作出了更大貢獻,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從GDP貢獻率看,2001年,中國實際GDP對全球貢獻率為0.53%,2015年,這一數字為24.8%;對全球實際GDP增長率的拉動度也從0.03個百分點升至0.6個百分點。
從進口看,中國貨物貿易進口額由0.24萬億美元升至2015年的1.68萬億美元,增長了6倍。中國商品進口佔世界的比重從3.8%上升至10.1%。
開放不停步,機遇齊共享。預計未來5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將達到8萬億美元,利用外資總額將達到6000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為世界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中國入世的第一階段主要是分享紅利,第二階段是紅利互動,中國開始給予世界更多紅利。」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說。
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從積極穩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到藉助G20峰會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隨著越來越多「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的推進,國際人士認為,中國開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為全球治理變革開拓新空間。
經濟全球化進入階段調整
挑戰與機遇並存
入世15年,中國在全球化浪潮中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與此同時,中國商品出口也面臨關稅成本增加、出口企業頻遭「雙反」調查等嚴峻挑戰。根據WTO和歐委會最近發布的報告,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貿易救濟措施直接針對中國。僅在歐盟當前的73項反傾銷措施中,就有56項針對中國進口的產品。
「可以說,限制中國的措施,平均一天一條。」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對貿易保護主義升級表示擔憂。他認為,隨著中國產業升級加快,與發達國家的貿易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實際上,隨著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脫歐情緒蔓延,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一些國家拒不履行世貿議定書應有義務……「逆全球化」思潮在部分國家和地區有所抬頭,深刻反映出全球化之路的任重道遠。
「和15年前相比,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全新發展環境和更加復雜的挑戰。」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雷達說,比如中國製造業的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依然較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企業將面臨更強烈的外部沖擊等。
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認為,全球化新趨勢既帶來挑戰,也帶來機遇。全球低端製造業向勞動力成本較低國家轉移,將倒逼我國企業轉型,加速結構優化調整。
積極參與國際治理引領全球化新進程
12月10日,第16輪區域全面經濟伙
伴關系協定(RCEP)在印度尼西亞舉行。這一談判,因中國積極推進進入實質性磋商階段。
加入世貿組織15年,作為全球貿易的「壓艙石」,中國積極主動融入全球化,在世貿組織各項多邊貿易談判中體現出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全力推進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中歐自貿協定談判、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取得豐碩成果。
獨行快,眾行遠。2013年,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串聯起亞太、歐洲、非洲等多個經濟圈。截至目前,已同30餘個國家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其整合輻射作用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日益深遠。
「十三五」開局之年,開放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引領中國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為世界經濟帶來信心。
商務部貿易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說,入世15年,中國致力成為全球經濟體系的建設者、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站在新的起點出發,中國將以更開放的心態,更深地融入世界,更緊地擁抱全球化。
趙萍認為,要通過參加各種區域貿易安排和參與經貿規則制定,不斷提升我國的規則制定和議題設置能力。並通過參與全球治理,不斷完善現有國際經濟體系。
放眼世界,全球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新思路、新模式,探索經濟增長和全球治理的新路徑,成為各國和地區共識。
「中國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這與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相一致,如今,中國已被推到全球治理的前台,將以更開放的胸襟走近國際治理舞台的中心。」雷達說。
⑼ 入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中美兩國代表簽訂了中國加入WTO的雙邊協議,標志著中國13年「入關」「入世」談判的
基本結束。雖然還有中國與歐盟等國的談判,但中國加入WTO的主要障礙已經掃除。原因當然不是由於WTO
受美國控制,而是美國提出的市場准入條件比任何一國都高。如果中國企業能夠面對美國資本和商品進入
中國市場競爭的話,來自其他國家的競爭也就算不上什麼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美協議的簽定預示著中
國加入WTO的大局已定。
中國加入WTO在即,國內自然掀起了一股「WTO」熱潮。各行各業也都紛紛開始研究中國入世對本行業
的影響。用當前流行的術語來說,我們必須面對WTO給我國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加入WTO的最大機遇是什麼?最大的挑戰又是什麼?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僅要看到各行各業的
具體問題,還要更深入、更全面地研究加入WTO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應當說,加入WTO對中國的最大機遇是
可以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來加速自己的經濟發展,而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面對入世加速經濟體制改革。
中國為什麼加入WTO,有兩個大的背景需要考慮。一個是全球化的大背景,另一個是中國改革的大背
景。90年代以來,世界上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且在不斷加速。什麼是全球化?簡單概括,全球化就
是人們在全球范圍內從事生產和消費。全球化實際上是一個經濟發展使各國日益相互依賴的過程,也是一
個建立無疆界經濟的過程,其表現之一是生產的全球性。換句話說,生產者可以不再局限於本國的資源,
而利用全球資源來從事生產。我們以前強調自力更生,自給自足,覺得我們能夠用自己的東西就用自己的
,自己實在沒有的再通過進口來用別人的。現在的生產者不必過多地考慮本國資源的局限性,而是哪裡的
資源便宜就用那裡的。充分利用全球資源,不僅可以彌補本國資源的不足,還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中國加入WTO不僅意味著中國可以更自由地向其他WTO成員國出口商品,也意味著中國更全面徹底的開
放。我們通常只把可以擴大出口稱之為機遇,卻很少想到我們的進一步開放亦是一個加速經濟發展的機遇
。對於整個經濟來說,開放市場,允許外國商品和資本進入中國,並不只是所謂的「加入WTO的代價」,
開放市場本身會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多的有利因素。
首先,開放市場擴大進口有利於中國充分利用全球的資源。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由於人口眾多
,自然資源相對稀缺。在封閉經濟中,我們不得不通過不斷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產量來為自己提供糧食,不
得不通過支付昂貴的價格來使用自己的石油,也不得不企圖通過抑制消費的辦法來保護自己的森林資源。
事實上,中國自然資源的稀缺並不代表全球資源的不足。相比之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有豐富
的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中東也有充足的石油資源,我們進口糧食、石油、木材和紙漿等,實際上就是進
口土地、礦產和森林,這對於改善中國的資源配置非常有利。
從理論上說,如果中國不加入WTO也可進口這些資源產品,但實際上不容易做到。沒有機制上和法律
上的保證,任何一國中缺乏比較優勢的行業是不易開放的。局部的和行業的利益往往會被置於全局利益之
上。加入WTO,承諾市場開放,撤銷保護,看上去對本國資源產品生產行業不利,但從長遠看,有利於中
國合理利用稀缺資源,有利於長期持續發展。
其次,開放市場,融入全球經濟,迫使企業面對全球市場上的競爭,有利於中國企業提高效率。人們
通常把面對競爭作為一種「挑戰」,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這是對的,而從一國經濟整體來看,可以更多地把
加強企業間的競爭看作為一種提高效率加速發展的「機遇」。靠中國自己來加強競爭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目前不少行業仍由國有企業壟斷著。各種利益集團的存在,加上保護民族工業的理論,使得這些行
業長期受到保護,沒有效率。打破國有企業在這些行業的壟斷光靠國內的改革是不那麼容易的,而開放市
場,允許外國商品、服務和資本進入中國的市場,就一下子建立起了一個競爭的經濟體制。因此,開放市
場雖然給中國企業帶來沖擊,但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來說,亦是一次不容錯過的機遇。
中國的改革已經進行了二十多年,目前已進入了一個關鍵的階段,中國的經濟體制究竟向何處去?對
此,目前在理論上仍然爭論很大。加入世貿組織,則給了中國一個確定下一步改革目標的機遇。我們可以
不必再沉溺於理論上的爭論,而不得不面對全球化的現實來改革我們的經濟體制。能否迅速而成功地完成
我們的體制改革則是對政府的最大挑戰。
中國必須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來自全球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來自於幫助
中國企業參與競爭的動力。換句話說,只要我們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我們就不得不改革現有的體制。
為了讓我們的企業能在全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也要積極去改革現有的體制。
經濟全球化的結果之一是體制的趨 同。原來各國的經濟體制比較復雜,有計劃經濟,有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中又有國家干預多的和國家基本不幹預的。9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都對原來的經濟體制進行了改
革。改革的方向不是加強計劃,而且加強以市場為主的經濟調節。不僅原來的計劃經濟國家進行了體制轉
軌,一些本來就是市場經濟但不太開放的國家,包括***、印度、韓國、以及南美的許多國家,也進行了
大幅度的改革。改革的總體趨勢是使原來比較封閉的、政府幹預比較多的經濟向開放的、自由的經濟發展
。這些國家的改革並不都是自願的,如韓國、***的改革也非一帆風順,但一國若要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
程,就不得不更加自由,更加開放。道理很簡單,大家在一起競爭、合作,必須要遵守同一個游戲規則,
所有的企業都要在同一個規則下面來進行操作。WTO的原則之一是「公平競爭」,含義是在同等的條件下
競爭。競爭市場上的企業不能有政府補貼,除非大家都有補貼。因為大家都享受政府補貼的可能性不大,
其結果一定是誰也不能補貼。同樣,競爭的領域里不能有政府的投資,有政府投資的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
的投資會被看成為不公平競爭。如果國有企業競爭不過外國私有企業,外國企業也許不在乎國有企業得到
什麼樣的補貼,但一旦國有企業比私有企業更有效率,國外企業就會從體制上、政策上挑毛病。中國企業
也許在目前競爭中處於劣勢,但我們應該有將來在國際競爭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准備。而要做到這一點,必
須從現在開始就在體制上、企業產權改革上下功夫。
從積極幫助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角度來講,我們也必須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目前的體制不僅制約
中小企業的壯大,也妨礙大型企業的發展。在中國的大企業中,雖然資產不少,但企業的產權問題並沒有
真正解決。一個企業運行的好壞,仍然主要依靠上級機關的監督管理、企業領導的個人素質以及政府政策
的傾斜。企業仍然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創新機制和監督機制。
在政策的有效保護下,這些企業或許尚能維持經營,但在外商投資進入後的直接競爭(包括人才市場
上的競爭)中如何能立於不敗之地則令人不敢樂觀。非國有企業的發展也同樣受到體制的制約。世界500
強為什麼沒有中國的企業,中國為什麼沒有象微軟那樣的企業,並非因為中國沒有企業家,也並非因為中
國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目前的法律制度、金融機構、產業政策等都還沒有為企業家創造出一個能夠大展鴻
圖的環境。面對入世後的國際競爭,如何能夠加速經濟體制改革,為中國的企業發展創造條件,的確是擺
在各級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務和嚴峻挑戰。
中國離WTO越來越近了,等待了13年的大門即將為中國打開。對於中國入世的問題,要從全民的利益
,中國未來的發展及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來考慮。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不再是貧窮、落後、保
守的中國,我們已經有能力參與世界競爭。我們不應老想著自己是發展中國家,我們應該有信心向一個發
達國家努力。阻礙我們進步的主要因素不是我們的能力和資源,而是我們的觀念與體制。入世的最大意義
不是某些具體行業的得失,而是要建立一個有助於發揮我們潛力的現代經濟體制,從而使中國更加繁榮富
強。如果從這一點出發,入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深遠的。
⑽ 中國入世20年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開啟了中國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新一頁。
2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2位;貨物貿易從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1位;服務貿易從世界第11位上升到第2位;利用外資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直接投資從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1位;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從2001年的0.51萬億美元發展到2020年的4.65萬億美元。
中國用20年的時間交出了這份優異的成績單,並准備好了迎接下一個輝煌的20年。
世貿組織舉辦中國入世20周年紀念論壇
新華社日內瓦12月10日電(記者陳斌傑 陳俊俠)為紀念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世貿組織10日在日內瓦總部舉辦主題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周年:融入與發展」的高層論壇。
論壇由世貿組織秘書處和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聯合舉辦,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和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李成鋼在日內瓦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世貿組織副總幹事張向晨主持論壇,世貿組織前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中國入世談判首席代表龍永圖和美國前貿易談判官員溫迪·卡特勒通過視頻連線參與討論。
李成鋼在發言中表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不僅為中國帶來巨大經濟社會成就,也造福全球經濟和世界人民。中方將繼續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世貿組織在漁業補貼、應對新冠疫情等方面作出貢獻,並支持世貿組織進行必要改革以重振其關鍵職能。
伊維拉表示,融入全球貿易體系能夠推動增長和發展,中國是其中的「教科書案例」。入世20年來,中國取得「令人驚訝」的發展成就,中國為全球減貧、對抗新冠疫情作出重要貢獻。她說,中國是世貿組織多邊和諸邊貿易談判的積極參與者,並在世貿組織改革中發揮積極影響力。
拉米表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一個「決定性時刻」,中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履職表現可以獲得「A+」評價。他表示,隨著中國在世貿組織中影響力的提升,中國應在貿易規則談判和世貿組織改革中發揮更大作用。
龍永圖表示,入世加速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促進中國與全球經濟體系的深入融合。他說,中國舉辦進博會,鼓勵其他國家向中國出口,這是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又一例證。
卡特勒表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國際貿易史上的重要事件,是在「正確的時間做的正確的事」。
張向晨說,中國入世加速並夯實貿易全球化進程,中國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支持者,期待中國為世貿組織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