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最早的字體是什麼
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
大約一個世紀以前,中國河南安陽,有一項重大的考古發現,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發現。從此,中國殷商史的研究進入到一個新時期。按中國古文字學家的意見,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較完備的文字」。
它已經比較復雜,已發現多達3000個以上字匯,包括名詞、代名詞、動詞、助動詞、形容詞等數大類,而且還能組成長達170多字的記敘文。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的內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記錄。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問,有些占卜的內容關於天氣,有些是農作收成,也有問病痛、早生貴子的,而打獵、作戰、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問了!所以甲骨文的內容可以隱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歷史發展的狀況。
同時,甲骨文與古老建築的造型非常的接近,可以說建築記載也是甲骨文的一大起源。從甲骨文中許多有關建築的字形上,可以了解中國遠古時代建築的結構形式及其發展脈絡。
甲骨文「高」字。從它的字形上,可以推斷在商代已有了一種建造在土台上的建築了。其下部應該看作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這是私有制抬頭和家庭出現後的一種建築方式。其上部可以看成是一棟既有屋頂又有牆身的建築。
牆的出現在中國遠古時代是個了不起的創造。用牆圍合而得到的室內空間,比只用屋頂的要高大得多,這也正合了「高者,崇也」的字義。
2. 中國最早出現的文字是什麼
據歷史考究,甲骨文
3. 中國最早的文字
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形式是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甲骨文,是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具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象形意義也比較明顯。
它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標志著已進入成熟階段。甲骨大小根據占卜主體的身份不同而異,王室多用各地進貢的大龜,貴族用王都附近產的小龜。中國古代甲骨占卜有著悠久的歷史,殷墟時期則是占卜最盛行的時期,商王和貴族幾乎每事必卜,占卜成為商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餘年,它不僅是研究我國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統的資料,同時也是研究甲骨文書法重要的財富。
4.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
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
它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標志著已進入了成熟階段。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記錄,中國古代甲骨占卜有著悠久的歷史,殷墟時期則是占卜最盛行的時期,商王和貴族幾乎每事必卜,占卜成為商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5.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哪種
一、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1959年,在山東大汶口出土了一些陶器,上邊刻有一些符號,可以看成是早期(約公元前4300年)的雛形文字。但如今看到的,已經初具規模、比較完備的文字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了許多龜甲和獸骨,上面刻有文字,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並把這種文字叫作甲骨文。
從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資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漢字已經有3600年的歷史。由於甲骨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我們可以推斷漢字的發生一定遠在3600年以前。
二、文字的起源
據我國古籍記載,上古時代的人類祖先們在尚未發明文字之前,便已懂得利用結繩的方式來記事。所謂「大事做大結、小事結小結」就是用繩子做結幫助記憶事情大小。這種方法在世界其他地方(如非洲、南美洲等)也都使用過。結繩記事是一種記載信息的手段,它和文字的關系不得而知。不過,各地出土的陶器上的一些陶符紋飾,已具有文字的雛形。
文字是人類記錄思想、交流思想的符號,它於1萬年前「農業化」開始以後萌芽,隨著人類由野蠻向文明過渡,是由先人們在生產和交換的過程中,經過了無數年月的不斷創造和改進而形成的。
文字可以分為三類: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它們的關系並不是進化的關系。
最原始的自源文字大多是圖畫符號,即通過象物來表達。古代埃及文字中,也有幾個圖畫符號來表達其音組合後對應事物的做法。蘇美爾文字也經歷過這個時期。但值得注意的是,漢字的「象形」以古西方文字的「象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事實上古埃及文字中絕大部分圖畫符號並非以形表意,而是表音符號。實質上類似於字母文字。
6. 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於什麼時候
1、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距今9000-7800年。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一批刻符,號稱賈湖刻符。有的學者認為只是刻符,有的認為是文字。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曾對賈湖契刻進行了深入探討考證,提出「賈湖刻符對漢字來源的關健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家葛英會也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
2、中國最早的有系統的文字記載是在商朝。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距今3600多年。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6)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用文字記載重要歷史事件的《利簋銘》,《利簋銘》西周開國金文傑作—《利簋銘》利簋,1976於陝西臨潼縣出土,器內底部鑄銘4行32字,記周武王伐商之事。銘文說「武征商,唯甲子朝」經過戰斗,「夙又(有)商」過了七天,到辛未日,王在某地 「賜有司利金」這是記載在甲子日上午,周武王親自率領5萬軍隊進攻商王朝,在牧野(今河南淇縣)大敗商軍,商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利」參戰有功。
賈湖契刻共發現十七例,分別刻在甲、骨、石、陶器上,其中龜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點均是契刻而成。專家研究,刻符結構為「橫」「點」「豎」「撇」「捺」「豎勾」「橫折」等筆畫,書寫特點也是先橫後豎,先左後右,先上後下,先里後外,與漢字基本結構相一致。有些契刻符號的形狀與其4000年後的商代甲骨文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形似眼目的「目」,光芒四射的太陽紋等。
7.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時候的什麼文字
陶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雛形
在中國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漢字產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號就是陶文。陶文已經出土的資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樣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單個的符號。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現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為最早,大約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間。此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時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缽外口緣的黑寬頻紋和黑色倒三角紋上,極少數刻在陶盆外壁和陶缽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個陶文。對這些陶文的性質,學界看法不一。裘錫圭認為是「記號」,郭沫若認為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而於省吾等學者則認為已屬文字范疇。唐立庵(蘭)先生在談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時說,這「是現行文字的遠祖,它們已經有5500年左右的歷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難,至今也只有幾個字能猜測它相當於後代的某字。不過,陶文與漢字有淵源關系,應該是肯定的。
8.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商朝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後把占卜時間、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不過具體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詳略的差異,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辭最為完整,同時也是現存數量最多的時期。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記錄,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歷法、醫葯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
「甲骨文」是中國文字的先祖,大約是四千多年前(商代時)使用過的最古老的文字,它刻於龜甲或是獸骨之上,是已失傳的文字。發現這種甲骨文字是近代的事,距今才一百多年,因此研究它的時間並不長。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9.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
陶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雛形
在中國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漢字產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號就是陶文。陶文已經出土的資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樣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單個的符號。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現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為最早,大約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間。此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時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缽外口緣的黑寬頻紋和黑色倒三角紋上,極少數刻在陶盆外壁和陶缽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個陶文。對這些陶文的性質,學界看法不一。裘錫圭認為是「記號」,郭沫若認為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而於省吾等學者則認為已屬文字范疇。唐立庵(蘭)先生在談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時說,這「是現行文字的遠祖,它們已經有5500年左右的歷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難,至今也只有幾個字能猜測它相當於後代的某字。不過,陶文與漢字有淵源關系,應該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