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首都為什麼選擇北京
王稼祥的遠見卓識使毛澤東下決心定都北平。
1949年1月,東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長王稼祥,赴西柏坡參加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並去看望了毛澤東。
王稼祥分析認為:
1、我國首都最理想的地點應選在北平。北平位於沿海地區,屬於經濟發達圈內,而且扼守連結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謂今日中國的命脈之所在。
2、北平又鄰近蘇聯和蒙古,無戰爭之憂,雖然離海較近,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從戰略上看也比較安全,一旦國際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師震動。
3、北平是明清兩代的帝都,從人民群眾的心理上也樂於接受。
毛澤東非常贊同王稼祥的分析,並認為:「將首都就定在北平。蔣介石的國都在南京,他的基礎是江浙資本家。我們要把國都建在北平,我們也要在北平找到我們的基礎,這就是工人階級和廣大的勞動群眾。」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激昂地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1)中國首都為什麼選北京擴展閱讀: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大地歡聲雷動。毛澤東和朱德兩位偉人一前一後,沿著城樓西側的古磚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門城樓。當林伯渠宣布開會後,在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員就位。人民領袖毛澤東庄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毛澤東親手按動電鈕,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廣場上冉冉升起。與此同時,代表著54個民族的54門禮炮齊鳴28響,如報春驚雷回盪在天地間,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奮斗28年,終於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
升旗之後,毛澤東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緊接著舉行了規模浩大的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慶祝活動到晚上9點多鍾結束,但歡樂的人群依然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當家作主成為國家的主人。
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中國的歷史開辟了新的紀元。
Ⅱ 新中國成立後為什麼選擇北京作為首都
因為其他在古代做為都城的城市最後都沒好下場,所以都不敢選!
Ⅲ 新中國成立時,為什麼選北京作首都
新中國剛成立時,選擇北京為新中國的首都,有以下幾點考慮:南京離東南沿海太近,從當時國際形式看,這是它的很大缺陷;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現在中國的疆域不是隋朝、唐朝時期的狀況,那時長城就是邊境線,現在長城橫卧在中國腹地,西安在地理位置上,已經不再有中心特點。從經濟角度看,東部沿海和江南比西北內陸有明顯的優勢,這樣一來,選西安為首都不合適。黃河沿岸的開封、洛陽等古都,因為中原經濟落後,這種局面不是短期能改善,加上交通及黃河水患等問題,也同樣不合適。
而北京位於沿海地區,屬於經濟發達的地方,地處連接東北、華北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重要,是今日中國的命脈所在。同時,北京靠近蒙古和俄羅斯兩個國家,沒有戰爭,雖然離海近,但是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東、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如果國際上有事,不會立即使北京震動。此外,北京是明朝、清朝的五百年帝都,從人民群眾的心理上,也容易接受。因為以上的一些原因,政府將首都定在北京
Ⅳ 新中國首都為什麼最後選在北京
地理險要,首都最理想的地點是北平。北平不僅地理位置好,而且從戰略上看,能扼守連結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
Ⅳ 新中國為什麼選擇北京作為首都
定北京成為國都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北京的和平解放,北京沒有受到任何的軍事打擊,無論是文物現在現代建築都得以保全,在重建方面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Ⅵ 中國首都選擇在北京的原因是什麼
新中國選擇北京作為首都是考慮了多種因素的。據說在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定都問題上,曾把上海、南京、北京、哈爾濱、延安這幾個城市都考慮在內。但經過權衡利弊,還是定都北京。
北京,古都。在這里的兩個王朝都坐了將近300年的天下。迷信也好,事實也好,北京確實有王氣。北京與哈爾濱相比,也是比較靠近蘇聯的,從政治上也是穩定的。
這里的工業基礎也很雄厚,經濟上也是說得過去的。再者,一個個人原因,毛主席十分喜歡北京的四合院。不能不說或多或少的左右了毛澤東甚至中央的決定。
另外,北京和平解放,這里沒有經過戰爭的摧殘,保存完整,在一個完好無損的城市上建設首都,將節省了一大筆開支。這對於一個共產黨來說,再省心不過了。
當時中央指揮中心還設在河北的西柏坡,定都時考慮的城市都是經前的都城,共包括北京、西安、南京、杭州、洛陽和開封。
主席首先淘汰的是南京,因為它是國民黨的首都。
接著淘汰的是杭州,因為選杭州做國都的朝代,統治時間短。
然後又淘汰了洛陽和開封,都是因為古時曾經輝煌過的國都,但其在歷史上的影響都不如北京和西安。
Ⅶ 為什麼要選擇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
據一些回憶錄披露,當初選擇北京為新中國的首都,有以下幾點考慮:南京離東南沿海太近,從當時的國際形勢看,這是它的很大缺陷。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現在中國的疆域不是秦漢隋唐時代的狀況了,那時長城就是邊境線,現在長城橫卧於中國的腹地,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點。特別從經濟的角度看,東部沿海和江南相對西北內陸具有明顯的優勢。這樣一來,選西安為都也不適合。黃河沿岸的開封、洛陽等古都,因中原經濟落後,而且這種局面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觀的,加之交通以及黃河水患等問題,也失去了作為京都的地位。北京位於沿海地區,屬於經濟發達圈內,而且扼守連接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謂今日中國的「命脈」之所在。同時,它靠近蘇蒙,當時無戰爭之憂。雖然離海近,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國際上有事,不致立即使北京震動。此外,北京是明清兩代500年帝都,從人民群眾的心理上也容易接受。鑒於以上諸多原因,政府將首都定在了北京。
Ⅷ 為什麼選擇北京做首都
一、選擇有限。在經歷了100多年的內亂和持續的戰爭之後,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主要城市擁有可支持政府運作的現有基礎設施。中國當時的選擇是北京、西安和南京。沒有定都在南京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曾經的國民黨民國政府曾將首都設立在南京,選擇南京或許會給人帶來一種的印象,即新中國的建立是國民黨政府的「延續」。
西安是首都的有力競爭者之一。像北京一樣,它曾是許多朝代的首都。但是,西安已有1000多年沒有成為首都了。它位於中國的西部,此時的中國,經濟重心早已移到了東南地區。選擇西安作為首都有可能使新政府與較富裕、較發達的東部地區隔離開來。
二、合法性。北京不僅是清朝的首都,它也是至少五個朝代的首都:遼,金,元,明,清。它已經連續三朝成為首都,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最古老的首都之一。北京在中國人心目中具有重大的歷史和文化分量。紫禁城(以及周圍的皇宮建築群)仍然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力量。
三、實用性。作為很少遭受戰爭破壞的極少數城市之一,北京保持了其大部分基礎設施完好無損。新政府相當於「拎包入住」即可。而且,北京通過現有的公路、鐵路系統,與當時工業發達的東北各省以及世界其他地區保持了良好的聯系。
中國歷史上的首都:
1、南宋都應天府南京(今商丘),遷行在臨安府(今杭州)。
2、元都大都(今北京)。
3、明都應天府(今南京),後遷順天府(今北京)。
4、清都京師(今北京)。
5、民國都南京,後遷北京,最後又回到南京,抗戰時期陪都重慶。
6、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