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未來的中國多邊外交將在哪三個方面
1、厲行國際法治,這是人類社會更加文明的重要體現。
現代國際社會公認的最基本准則就是《聯合國憲章》,各國應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按照共同達成的規則和共識來治理國際事務和處理國家間關系,不能由一個或幾個國家來發號施令,堅決反對搞唯我獨尊或恃強凌弱的單邊主義和霸凌主義。
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國際社會共同制定和普遍公認的國際准則,應該繼續成為協調規范各國關系的制度性框架。
2、致力於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這是人類社會更加進步的必然要求。
多邊主義不僅僅是一種美好的理念,也不應停留於束之高閣的方案,更不能淪落為空洞無力的言辭,而必須轉化為應對全球性問題的可執行方案和有效的行動。多邊機構既是踐行多邊主義的平台,也是維護多邊主義的基本框架,是將多邊主義由理念轉化為全球治理各領域務實行動的機制保障。
真正的多邊主義應致力於維護聯合國、世貿組織、世衛組織等全球多邊機構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並在廣泛協商、凝聚共識基礎上推動國際金融貨幣體系、全球經貿體系、世界公共衛生體系等的改革和完善。
3、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展望未來,要在全球重振多邊主義,世界主要大國應成為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有效遵循國際規則的模範和榜樣,也需要他們願意為全球福祉作出一些必要的犧牲,提供必要的國際公共產品。
尤為重要的是,各國尤其是世界大國要樹立並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彰揚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多邊主義的命運。
⑵ 走向世界的中國,需要怎樣的大國心態
走向世界的中國,大國心態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國家形象。在全球化時代,國家形象被認為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的自我認知以及國際體系的「他者」認知的綜合。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經濟地位的提升,中國國家形象和品牌形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越來越引起世界的關注,特別是隨著中國加入WTO,成功應對金融危機,以及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2、歷史文化。作為軟實力的中國歷史文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精神動力。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對這一悠久歷史文化進行繼承和弘揚,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文化有自身的傳承,它不僅僅是現實物質世界的簡單反映,更是與當代政治、經濟、社會、生態相互交融滲透,具有強大的作用力。
3、外交能力。外交能力一般是指一個國家以國力為依託,運用各種手段保護、實現國家利益及改造國際環境的意志、能力、過程及效果。2013年1月28日,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必須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平發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
4、核心價值。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核心價值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文化體系中最本質、最具決定作用的部分,它是支撐一個民族國家從歷史走向未來的基本價值判斷。核心價值是建立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喚起全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基礎性要素。一個國家要真正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向世界有效傳遞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力求在世界范圍內的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過程中居於主動。
5、從中華文明史來看,我們所倡導的貴和持中、自強不息精神,以人為本、推己及人的情懷,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庸和諧之道,都可說是華夏文化對人類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今天,黨中央提出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對於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對於打造雄厚的文化軟實力以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於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