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新冠疫情後中國是什麼樣的

新冠疫情後中國是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2025-03-29 08:57:35

『壹』 新冠病毒後中國對世界的影響

新冠病毒後中國將成為世界全球化的中心。

新冠病毒不會對全球經濟趨勢產生太大影響,但它將加速已經開始的變化,這是從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化向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的過渡。鑒於美國人民對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失去信心,這種情況很可能會發生,而且美國在特朗普政府統治下,自由貿易協定也變得有毒。中國對世界的開放促進了經濟的復甦,增強了人民對其文化的信心,國人開始相信他們有能力在世界任何地方競爭。

新冠疫情將影響世界政治:

1、新冠疫情將加速國際力量對比的調整。正如兩次世界大戰對各國、各地區的沖擊不平衡,故而引起戰後國際力量對比出現重大變化一樣,新冠疫情對世界各地區、各國的沖擊程度也呈現不平衡態勢,也勢將刺激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新變化。

2、從政治、文化及制度層面觀察,新冠疫情肆虐使美歐等奉為「法寶」的所謂「西方民主優越論」及「西方文明優越論」等遭重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尤其是冷戰結束以來,美歐等一直高調宣揚其以「三權分立」「權力制衡」「一人一票」等為支柱的政治體制以及其以「絕對個人主義」「絕對自由」為核心的文化、文明等,並試圖強迫非西方國家照搬、復制。

然而,面對新冠疫情,最先成為疫情「震中」的中國等東亞國家,發揮政府強大的領導力、動員力和效率高等制度優勢,採取了高效抗疫舉措,而有集體主義文化傳統的東亞各國民眾也高度自覺、自律,主動配合抗疫,顯示了制度與文化優勢。

3、新冠疫情對東亞及歐洲影響的不平衡性,將產生催化作用,加快全球經濟政治中心由歐洲向東亞轉移的地緣政治進程。

4、從非器物層面觀察,此次新冠疫情將深刻影響人們的安全觀、發展觀、國際觀及全球治理觀等。

4.1、影響人們的安全觀

近代以來,現實主義的利益觀、安全觀和在國際政治中玩「零和游戲」等,一直受西方頂禮膜拜,並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觀念。美國等西方國家不但有大量核武器,還擁有大量超級航母及各種高性能常規武器。但是,面對「新冠病毒」,這些高性能武器派不上用場。

4.2、影響人們的發展觀

近代數百年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發展觀及其發展模式也同樣為國際社會頂禮膜拜。其基本特點是高消費、高享受、高消耗、高浪費,結果是人類在資源使用和消費方面無節制,導致自然資源枯竭、地球環境被破壞、生態惡化。此次「新冠病毒」使得全世界手忙腳亂,無疑與這種西式發展直接關系,並促使人們反思由「四高」驅動的西式發展觀和發展模式的弊端。

4.3、影響人們的國際觀和全球治理觀

「新冠病毒」先肆虐中國及東北亞國家,而後肆虐歐美、進而向全世界擴散的進程表明了一個生物學的鐵邏輯:「病毒無國界」。無論富人窮人、無論高官布衣、抑或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面對「新冠病毒」,都顯露出人類不堪「病毒」襲擊的脆弱性。戰勝「新冠病毒」或是其他類型的傳染性疾病,需要世界各國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同應對,而不是玩「零和游戲」。

『貳』 疫情影響下的中國經濟觀察:短期沖擊不足懼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帶來困難和挑戰,此時此刻,人們也越來越關注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把握,既要徹底戰勝疫情,還要完成既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中國經濟韌性強勁,內需空間廣闊,產業基礎雄厚,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特別是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疫情不會動搖中國長期穩定發展的堅實基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怎樣正確看待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如何迎難而上、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從今日起,本報推出「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系列述評,從多個角度觀察研判經濟形勢,見證中國經濟在困難和挑戰面前的強大韌性與活力,解疑惑、增信心、鼓實勁。
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疫情究竟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暫時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同時,對疫情帶來的沖擊和影響,也應堅持底線思維,積極應對。
科學理性地看待疫情帶來的影響
「剛剛副區長給我打電話,說明天就帶50輛大巴車去貴州安順那邊招工,親自把工人拉回來!」2月11日復工之後,浙江白馬實業有限公司到崗工人數不足員工總數的1/3。正當董事長馬妙武眉頭緊蹙的時候,企業所在的金華市金東區領導一通電話,讓他一下子振作起來。
為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各地區各部門紛紛伸出援手,幫企業共渡難關。
租大巴、包高鐵、管食宿、有補貼……政企聯手,跨省對接,浙江嘉興嘉善派出5支招工小分隊,讓員工乘專機返崗;福建福州包下數十輛大客車,招工隊火速抵達雲湘川;廣州黃埔區更是送上「真金白銀」,規模以上企業一季度投產獎勵100萬元,實現兩位數增長最高獎勵500萬元。
免租金、減稅額、降社保、不抽貸……援企穩崗措施招招給力,最大程度緩解企業因疫情造成的經營困難。工信部出台20條措施,幫助中小企業協調解決原材料供應、物資運輸等難題;銀保監會加大對受困小微民營企業信貸支持力度;稅務總局公布185個「非接觸式」網上辦稅繳費事項清單;京滬粵蘇等多地推出了延長社保繳費期、減免房租、貸款適當展期等舉措。
目前,復工復產取得積極進展。截至3月13日,除湖北省外,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超過95%,企業人員平均復崗率約為80%,中小企業開工率已達到60%左右。
客觀地說,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疫情大大減少了人口流動,對消費需求,尤其是對餐飲、影院、交通旅遊、酒店住宿等服務性消費的沖擊最為明顯。從供給側看,受防疫防控影響,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流通有所不暢,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復工復產速度。
不過,多位專家學者表示,對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影響要科學理性地分析。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我國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看未來,隨著疫情結束,生產要素流動將恢復正常,在疫情期間被壓抑的需求將獲得反彈性釋放,中國經濟將回歸既有的增長趨勢。「新冠肺炎疫情雖然會對經濟活動產生負面影響,但終究是一次性沖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說。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認為,從發展實踐看,疫情對大型經濟體的沖擊往往是短期的、階段性的,一般在疫情結束後一個季度恢復正常增長。
看當下,盡管疫情會給中國經濟造成一定損失,但我國有能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現階段我國的經濟實力、物質基礎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明顯增強,有能力將疫情帶來的不利沖擊化解到最小。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認為,疫情對多數行業和全國絕大多數地區的影響程度有限,目前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已經出台了不少政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恢復,這有助於對沖疫情帶來的影響。
良好的基本面有利於戰勝疫情、保持經濟發展好勢頭
疫情影響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而不是趨勢。
在專家們看來,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僅如此,良好的基本面還有利於戰勝疫情、保持經濟發展穩中向好、長期向好。
——實力大、家底厚,基礎扎得牢。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外匯儲備規模超過3.1萬億美元,為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生產的齊全性、規模性,金融市場的厚實性,使外生沖擊難以引起經濟趨勢性變化,更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彈葯」。
「家底厚了,抗沖擊能力肯定更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表示,我國財政收入從2002年的1.89萬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9萬億元,增長了9倍多,這意味著我國能更好地運用財政政策,實施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並向受疫情影響的地區加大轉移支付力度。
——動力足、潛力強,發展空間大。
中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處於城鎮化過程中。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是「剛需」,不會因疫情而消失。中國擁有14億人口,超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仍在穩步擴容,國內市場潛力巨大。
「疫情對生產要素供給和生產率不會產生長期影響,更不會削弱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能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楊光普說。
——調控強、經驗豐,應對更從容。
中華民族是歷經磨難、百折不撓的民族,困難和挑戰越大,凝聚力和戰鬥力就越強。從九八洪災、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到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國際經貿環境變化,中國經濟都展現了驚人的風險抵禦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依靠中國人民的萬眾一心、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強大的物質和技術基礎,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們依然能保持中國經濟平穩運行。
「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空間仍然是十分充足的。在貨幣政策方面,我國在國際主要經濟體中仍然是少數實施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國家,工具箱是充足的,可以有效地對沖疫情的影響。」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說。
積極應對,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疫情造成的暫時性干擾總體上不會延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定量要求來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夠如期實現。」蔡昉判斷。
蔡昉算了一筆賬:從實現兩個「翻一番」目標來看,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達到5.7%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達到1.9%,便可實現統計意義上的准確達標。從決戰脫貧攻堅來看,結合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成果,今年實現551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也能夠達到。
說千道萬,既要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又要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還得靠實干。
——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援企政策送上「大禮包」。
拿到寧波市區信用聯社首筆500萬元貸款,凱福萊特種汽車有限公司負責人謝建浩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疫情發生以來,國內負壓救護車的訂單陡增,公司資金周轉不過來,只能幹著急!」讓謝建浩沒想到的是,打電話申請貸款才過了18個小時,就獲得3200萬元的授信。「不需抵押一分錢,還執行優惠利率,我們肯定要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下調貸款利率、延期還本付息、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費……短短幾天,一攬子政策密集出爐,助力重點民生行業恢復生產,扶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截至3月11日中午12點,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抗擊疫情提供的信貸支持超過15315億元。
——城鄉政企攜手紓困,產業鏈受惠「及時雨」。
政府忙搭橋,物資不用愁。
「2月底前公司恢復正常生產水平。」2月10日復工後,福建普斯特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文坤一度為疫情防控成本而擔憂。當地有關部門立即將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品的平價供應渠道聯系好。「去年底接了不少訂單,我們對今年的發展充滿信心。」
轉行有渠道,生計有保障。
36歲的武漢市民柳淑芬失去了超市營業員工作,轉身當上了京東的兼職客服,「在家就能上班,每天最少時只需工作3小時,就能掙六七十到100塊錢,挺滿足。」疫情發生以來,京東集團先後提供超過3.5萬個就業崗位,讓柳淑芬這樣的普通人成功轉行。
農超來對接,增收有希望。
運輸受阻、用工不足,讓海南一些冬季果蔬爛在地里。海南王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慧勤,緊急聯系沃爾瑪、大潤發、永輝等全國大超市,打通物流渠道,「目前已運出1萬多噸新鮮果蔬,單價跌到6毛錢的辣椒恢復到2元!」
——經濟新動能加快孕育,轉型升級抓住「新契機」。
智能診療輔助醫生分析患者肺部圖像,大數據技術輔助政府部門進行流動人員管理,在線教育打造互聯網課堂,智能製造幫助企業按時交付訂單……在傳統經濟受疫情影響的同時,經濟新動能也在迸發涌現。危中有機,危中尋機。應對疫情造成的沖擊,也為中國產業鏈、產業集群脫胎換骨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契機。
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國人民的萬眾一心,我們一定能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叄』 疫情對我國的影響有哪些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國內多個行業都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其中對餐飲業、旅遊業、交通運輸業、教育行業等行業的沖擊可以說是最大的。

疫情期間,國內絕大多數省市均關閉了餐飲業,餐飲消費收入成斷崖式下跌,部分餐飲門店破產倒閉。旅遊業進入了「冬眠」期,國內各大旅遊景點遊客稀少,賓館遊客入住率跌入谷底。

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採取封城,封路和封居住小區等策略後,唯梁人員出行受到限制,鐵路交通,航空運輸,公路客運均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另外國際航班班次也大為減少,交通運輸業經濟損失較大。

對進出口型企業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進口零部件進來難,出口零部件難出去的矛盾和問題較為突出,部分出口型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也是較大的,其中,對教育界的影響主宴帶要體現在:

時至今日,除初三因要中考開學外,幼兒園、小學、初一和初二開學的極少;高中除高三學生大多恢復了上課外,高一、高二學生也大多未開學;大學開學率仍舊不高。

對文化和體育界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原定體育賽事因疫情被取消或延期舉行;原定文藝演出大多由直播改為錄播,現場觀眾席基本上無觀眾。另外,疫情較重地區因大多數醫院病房都改造為新冠肺炎病房,非新冠肺炎患者就醫難的問題比較突出,這類患者因醫療資源擠兌。

有少數人未能及時住進醫院就醫,導致個別患者病情加重而去世,這一點是比較晌山蘆遺憾的,有點令人惋惜。另外,民眾的就業率有所下降,降低薪資在部分企業還時有體現,造成部分百姓收入有所減少,甚至極少數人至今還無收入來源,只能靠政府的救濟度日。

其他方面:

另外,受疫情影響,國內人口流動相對偏少,少數企業用工短缺的矛盾和問題比較突出,等等。這些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肆』 中國在世界的地位是怎麼樣的

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會有飛躍式地上升,因為在這次疫情當中,中國憑借自己的優勢把風險降低到最低,完全保護了人民和國家安全,相對比國外而言,中國國內的環境要好很多,這主要得益於中國的幾大優勢。


總結:全球在經過這一次疫情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將迎來飛躍式發展。因為中國能夠快速從應對危機當中恢復過來,並且恢復生產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引擎,而且還能給其他國家帶來安全和援助,所以中國的國際地位肯定會有很大上升。

『伍』 新冠疫情下中國和其他大國的表現差異及其根源是什麼

在此疫情中,我國政府在應對這場「災難」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措施令人稱贊。從武漢開始封城,國家和全國人民上下團結一心,積極應對疫情的隔離、防治。各級政府、無私無畏的醫護人員、人民軍隊、人民警察和社區人員等紛紛投入其中。

可反觀西方一些國家,在疫情開始擴散之際,政府就未加高度重視。政府抱著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導致民眾未意識到此次病毒的嚴重性,防護意識淡薄,出門不戴口罩,甚至政府官員也是如何。因此導致了疫情蔓延態勢越來越嚴重。事到如今,還有一些著名外國明星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一些什麼新型病毒只是像普通流感一樣的荒謬言論。

(5)新冠疫情後中國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中方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願向其他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為世界經濟穩定作出貢獻。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採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強有力舉措,打響了一場全民參與、國際聯動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中國人民防控疫情所付出的艱苦努力、巨大犧牲和已經取得的重大成效,不僅最大限度地為世界各國防控疫情爭取了寶貴時間、提供了經驗,為維護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巨大貢獻。

中國疫情防控得到了全球范圍的支持和聲援,已有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40多個國際與地區組織負責人致電致函慰問支持中國,稱贊中國抗疫是對世界衛生防疫的重大貢獻。很多國家政府、國際組織和企業公司向中國捐贈疫情防控物資,通過多種方式表達對中國的堅定支持。

『陸』 疫情後經濟低迷原因

全球新冠疫情的肆虐對經濟產生了顯著影響,各國經濟普遍陷入了低迷狀態。中國雖成功控制疫情,但經濟下滑的態勢仍無法避免。以下是疫情後中國經濟低迷的主要原因:

首先,消費市場的疲軟是關鍵因素。疫情期間,消費者行為發生改變,節省開支成為主流,高端消費品的需求驟減。人口流動減少,失業或減薪的人群增多,進一步壓縮了整體消費。實體店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與網店相比,它們的經營狀況更為嚴峻。

其次,外貿成本的上升也是重要因素。由於各國邊境封鎖和交通限制,跨境貿易通道受阻,使得中國企業的國際物流成本大幅增加。貿易夥伴取消協議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加劇了企業的經濟壓力。

此外,政府政策在經濟復甦中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初期的失業補貼不足,未能有效支撐失業者,而政策調節力度不夠,導致許多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無法抵禦經濟下滑的沖擊。

最後,金融業的緊縮也加劇了經濟困境。企業資金鏈緊張,貸款利率上升和金融壓力無形中增加了經營難度,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下滑。

總的來說,疫情後的經濟低迷是由多重因素交織影響的結果。要實現經濟復甦,提升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積累核心技術和資源優勢至關重要。這樣,企業才能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占據有利位置。

『柒』 疫情前後生活的變化是什麼樣的

1、日常生活:外出減少,人們更加依賴網路進行娛樂活動

由於疫情原因,人們在春節過後無法隨意外出,因此在這段換時間內人們在家的時間顯得格外長,因此人們的休閑方式也同樣發生了改變最近的一個多月,商場和超市的人少了,去菜市場的買菜的人也不多。

老百姓的日常所需從手機上。疫情開始後老百姓手機上的微信群多了起來,送菜群、生鮮超市送貨群、服裝群……, 手機下單、貨送到小區,非常方便。經歷這次漫長的居家抗疫情的生活, 網路購物將迎來進一步的繁榮。

2、實體店逐漸減少,線上活動成為新常態。

隨著疫情高峰退卻,各省市已經陸續恢復生產和生活秩序。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採用網上面試的方式招聘用工人員。疫情之前,網上招聘早已成為企業招聘的常態,但是網上面試卻並沒有大規模的流行。而實際上網上面試遠比網路醫療更容易普及,且效果同線下面試差別不大。

3、醫療衛生:網路遠程醫療,大眾看病方式得到重大改變。

疫情期間,去醫院看病的人少了,使用電話或者網路等遠程醫療方式的患者多了。如果不是急診,人們都想等疫情過後再去醫院。在那些外省市援助湖北的醫療隊中,通過遠程醫療與家鄉醫院的專家溝通會診更是日常工作的常態。

疫情啟發

在這場阻擊戰中,看到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生命的珍視,見證了我國社會制度的優越,感受到了生活在祖國懷抱的溫暖。但回顧過去的一個多月抗疫經歷,我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幾千名醫護人員感染,企業停工,經濟損失難以估量,四十年來高速運轉的經濟體因為新冠病毒突然暫停。

中華兒女的強國之路,定會經歷很多曲折;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不是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某個突發事件可以阻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只會讓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更加成熟。短暫的休息從來都是為了更快、更遠的前行!

閱讀全文

與新冠疫情後中國是什麼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掠奪財富是多少 瀏覽:322
池州越南公路運輸要多少錢 瀏覽:965
義大利語的輸入法有哪些 瀏覽:982
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在哪裡觀看 瀏覽:780
美國為什麼老欺負伊朗 瀏覽:915
義大利烤羊腿怎麼吃 瀏覽:876
印度蘆薈多少錢一支 瀏覽:354
印度水草瑪瑙是怎麼形成的 瀏覽:574
英國簽證有什麼特點 瀏覽:860
中國玻璃有哪些 瀏覽:189
在印度如何快速分辨低種姓 瀏覽:855
伊朗和美國的戰士怎麼樣 瀏覽:615
印尼雅加達中文翻譯一天多少錢 瀏覽:778
印度卷發怎麼來的 瀏覽:832
900塊人民幣在越南能換多少盾 瀏覽:248
印尼航空怎麼辦理托運 瀏覽:100
如何製作水墨中國畫 瀏覽:864
外國人如何評價中國女孩子的吃貨 瀏覽:31
英國哪裡留學最容易 瀏覽:318
深圳哪裡有賣印度特效葯的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