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疫情期間中國援助了哪些國家
緬甸、寮國、辛巴威、伊朗、韓國等。
1、緬甸
2021年5月2日,中國政府援助緬甸的新冠肺炎疫苗運抵緬甸仰光國際機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緬兩國開展了有效的疫情防控合作,中方向緬方提供了大量防疫物資援助,並多次派遣醫療專家組赴緬協助防疫。
2020年3月,中國援助韓國一批物資,這批醫療物資中有110萬只口罩和1萬套醫用防護服,在分三次運抵韓國仁川機場後於20日上午結束清關,從仁川市被緊急運往其他各地的戰「疫」一線,助力韓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通訊:中國醫療專家組在寮國贏得「暖暖的人心」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援助的新冠疫苗運抵辛巴威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援助疫苗抵達緬甸仰光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守望相助,同舟共濟」——記中國醫療物資馳援韓國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軍隊向伊朗武裝力量援助抗疫醫療物資
㈡ 中國為全球抗疫做了哪些貢獻
1. 中國最早向世界報告疫情:中國於2019年12月27日最早向世界報告了疫情,迅速分離並鑒定出病毒毒株,並向世界衛生組織(WHO)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組序列。
2. 快速診斷與響應:中國政府在疫情發生後,僅用8天時間確定了病原體,16天後成功研發出檢測試劑盒,為優化防控策略提供了關鍵科技支持。
3. 大國擔當與國際援助:2020年,中國向全球公開發布了8版診療方案和7版防控方案。並向150多個國家和9個國際組織提供了抗疫援助,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到有需求的國家進行支援。
4. 物資供應與技術支持:在疫情期間,中國向世界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只口罩、20億件防護服和8億份檢測試劑盒。此外,中國出口了27.1萬台呼吸機和66.3萬台病員監護儀,以及1.19億件紅外測溫儀。中國還組織了上百場跨國視頻專家會議,與全球分享抗疫經驗,不遺餘力地支持全球抗擊疫情。
㈢ 中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都採取了哪些舉世矚目的行動
1. 中國積極分享抗疫經驗與信息
譚德塞在開幕式上特別向參與網路會議的中國科學家們致以問候,強調在困難時期分享信息就是國際合作精神的體現。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和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了中國關於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疫情情況。世衛組織全球傳染性危害管理司司長茜爾維·布里安德表示,中國科學家和醫護人員在收集數據的同時,與世衛組織共享信息,這種行為在困難時刻展現了國際團結。
2. 國際社會團結抗疫
世衛組織和與會代表共同呼籲全球團結協作,集中精力進行科研攻關和抗擊疫情。譚德塞指出,目前中國境外的病例數量相對較少,但國際社會必須嚴肅對待疫情控制的「窗口期」,盡力遏制疫情蔓延,並呼籲公眾做好衛生防護,同時避免過度反應。
3. 中國行動為世界爭取時間
世衛組織公開贊揚中國採取的迅速有力措施,這些措施避免了疫情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廣泛傳播。世衛組織認為,中國最早發現病原體並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為防止疫情更大規模擴散爭取了寶貴時間。同時,世衛組織呼籲各國領導人展現領導力和政治意願,並指出中國在公共衛生挑戰上的表現值得其他國家學習。
(3)疫情期間中國提供了什麼擴展閱讀:
在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過程中,中國以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為首要任務,採取了全面、嚴格、徹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斷了病毒傳播鏈。全球的華僑華人在此次疫情中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他們為中國抗疫提供了資金和物資支持,並在自身面臨疫情威脅時得到了來自中國的關心與支持。他們親眼目睹了中國在全球戰疫中作出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