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象棋怎麼擺放棋子
中國象棋擺放棋子完整圖如下所示:
首先擺放九宮格正中間位置,紅方擺放「帥」,黑方擺放「將」。
接著擺放「將」和「帥」旁邊位置,為「士」和「仕」棋。
第三步,擺放「相(象)」棋,擺放在「仕(士)」棋兩邊位置。
第四步,在二八位置擺放「馬」。
第五步,在一九位置,也就是兩邊最邊緣位置擺放「車」。
第六步,在「馬」的上方第二格位置擺放「炮」。
第七步,在棋花位置擺放「兵」,位於一三五七九列,從下往上數第四行。
B. 象棋怎麼擺,發來圖片。
象棋是一種雙方對陣的競技項目。棋子共有三十二個,分為紅黑兩組,各有十六個,由對弈的雙方各執一組。帥與將;仕與士;相與象;兵與卒的作用完全相同,僅僅是為了區別紅棋和黑棋而已。象棋的擺放如下:
紅棋子:帥一個,車、馬、炮、相、士各兩個,兵五個。
黑棋子:將一個,車、馬、炮、象、士各兩個,卒五個。
(2)中國象棋怎麼擺怎麼玩擴展閱讀:
棋盤術語:
九宮:將帥活動區域 棋盤的「米字格」,當對方棋子逼近時,通常要轉為防守;
中線:棋盤中第五條直線,五(5)代表中路;
肋道:中線左右的四、六(4、6)路,屬於攻防要道;
邊線:棋盤的一、九(1、9)路縱線;
河界線:雙方從下向上數第五條橫線;
兵行線(卒林線):雙方從下向上數第四條橫線,兵(卒)的初始位置所在橫線;
宮頂線:雙方從下向上數第三條橫線,九宮的最高位置;
底二路:雙方從下向上數第二條橫線;
底線:雙方最低的一條橫線;
巡河: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車、炮)在己方河界上。
騎河:一方的棋子在對方河界上稱騎河。
C. 中國象棋怎麼玩
兵:只能走一步,過河界後可橫豎走一步
炮:橫豎無限制走,吃子必須有個跳子在前面
車:橫豎無限制走,可以直接吃
馬:按日字走,先橫豎一格,再斜著走一格
象:按田字走,也就是向左或向右斜著走兩格
士:只能斜著走一格,而且不能越過棋盤中下的「田」
將(帥):只能走一步,橫豎走,也不能越過棋盤中下的「田」
棋子活動的場所,叫做 "" 棋盤 "" ,在長方形的平面上,繪有九條平行的豎線和十條平行的橫線相交組成,共九十個交叉點,棋子就擺在這些交叉點上。中間第五、第六兩橫線之間未畫豎線的空白地帶,稱為 "" 河界 "" ,整個棋盤就以 "" 河界 "" 分為相等的兩部分;兩方將帥坐鎮、畫有 "" 米 "" 字方格的地方,叫做 "" 九宮 "" 。
D. 中國象棋規則
中國象棋規則:
中國象棋是由兩人輪流走子,在戰法上遵循古代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戰思想,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的一種二人對抗性游戲。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勝、負、和,對局即終了。在棋戰中,人們可以從攻與防、虛與實、整體與局部等復雜關系的變化中提升思維能力。
一、行棋規定
1、對局開始前,雙方棋子在棋盤上的擺法見右圖。
2、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走一步。
3、輪到走棋的一方,將某個棋子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者吃掉對方的棋子而佔領其交叉點,都算走了一著。
4、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5、走一著棋時,如果己方棋子能夠走到的位置有對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對方棋子吃掉而佔領那個位置。
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帥(將),並在下一著要把它吃掉,稱為「照將」,或簡稱「將」。「照將」不必聲明。被「照將」的一方必須立即「應將」,即用自己的著法去化解被「將」的狀態。如果被「照將」而無法「應將」,就算被「將死」。
二、棋例總綱
1、棋例釋義
(1)對局中有時出現雙方著法循環不變的重復局面。據以裁處這種局面的規則條例,稱為《棋例》。
(2)長將、長殺、長捉、一將一殺、一將一捉、一殺一捉等循環重復的攻擊手段,統稱為「禁止著法」。
(3)閑著(含:兌、獻、攔、跟)、數將一閑、數殺一閑、數捉一閑等著法,無論是否重復,統稱為「允許著法」。
(4)車、馬、炮、過河兵(卒)、士、相(象),均算「子力」。帥(將)、未過河兵(卒),不算「子力」。「子力」簡稱「子」。
(5)子力價值是衡量子力得失的尺度,也是判斷是否「捉子」的依據之一。原則上,一車相當於雙馬、雙炮或一馬一炮;馬炮相等;士相(象)相等;過河兵(卒)價值浮動,一兵換取數子或一子換取數兵均不算得子。
2、棋例總則
(1)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允許單方面長將。
(2)雙方均為允許著法,雙方不變作和。
(3)雙方均為禁止著法(不包括一方為長將),雙方不變作和。
(4)一方為禁止著法,另一方為允許著法,應由前者變著,不變判負。
3、棋例通則
(1)允許帥(將)本身步步叫吃對方的棋子,按閑著處理。
(2)其他棋子和帥(將)同時捉吃或借帥(將)之力捉吃對方的棋子,均按捉處理。
(3)兵(卒)本身捉吃對方的棋子(不含將殺),按閑處理;如形成相互長打局面,則應按捉處理。
(4)占據防守要點,立即構成簡明和棋,附帶產生的捉士相(象),按閑處理。
(5)凡走子兼具多種作用時,應從重稱呼和裁處。如殺兼捉,按殺;捉兼況,按捉等,依此類推。
4、棋例細則
(1)在任何情況下,均不許可單方面長將。
(2)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而走子後造成捉的(即從沒捉到捉),一律按捉處理。
(3)凡走子後,預計下一著能在子力價值上構成得子者,均按捉處理。
(4)凡用作為根的子捉吃對方的子,也按捉處理。
(5)凡捉子兼具兌獻。送吃,也按捉處理。
(6)凡是原來已經捉著子的子或相關子,走動後無新的捉子行為(即從捉到捉)均捉閑著處理。
(7)凡形式上捉子,一旦吃子立即會被對方將死者,均閑著處理。
(8)雙方均為禁止著法(不包括單方面長將),雙方不變作和。
(9)其他棋子和帥(將)同時捉吃對方的棋子,均按捉處理。
(10)過河兵(卒)子力價值浮動。
(11)發生互打時,兵(卒)叫吃子均按捉處理。
(12)凡走子兼具多種作用,從重定性。
(13)占據防守要點,立即形成簡明和棋,附帶產生的捉士、相(象),按閑處理。
5、勝負規則
對局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本方算輸,對方贏:
(1)己方的帥(將)被對方棋子將死或吃掉;
(2)己方無子可走(被困斃);
(3)己方對對方「長將」或「長捉」;
(4)己方發出認輸請求;
(5)有步時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時限制;
(6)有時間要求的,超過規定時間;
(7)違反比賽規則。
6、和棋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為和棋:
(1)雙方均無可能取勝的簡單局勢;
(2)一方提議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3)雙方走棋出現循環反復三次,符合《棋例》中「不變作和」的有關規定;
(4)符合自然限著的回合規定,即在連續60個回合中(也可根據比賽等級酌減),雙方都沒有吃過一個棋子。
(4)中國象棋怎麼擺怎麼玩擴展閱讀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屬於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
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源遠流長,趣味濃厚,基本規則簡明易懂,千百年來長盛不衰。中國象棋是模擬的古代戰爭、直線戰爭、陸地戰爭、平面戰爭。在中國古代,象棋被列為士大夫們的修身之藝。現在,則被視為是怡神益智的一種有益身心的活動。
象棋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於一身,不但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煉辨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大街小巷常常可見紋枰對弈的中國象棋愛好者。
中國象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紅黑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十條橫線、九條豎線共分成90個交叉點;中國象棋的棋子共有32個,每種顏色16個棋子,分為7個兵種,擺放和活動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先把對方的將(帥)「將死」的一方獲勝(因為擒賊先擒王)。已有幾千年歷史、充滿東方智慧的中國象棋在中國的群眾中基礎遠遠超過圍棋,一直是普及最廣的棋類項目。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象棋 (棋類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