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元旦的由來和意義
中國元旦的由來和意義
1. 中國「元旦」的由來
「元」意味著開始,而「旦」指的是日子。因此,「元旦」一詞代表著新年的開始。在中國歷史上,「元旦」有多種稱呼,如元日、元正、元辰、開年、元春、上鬧答日、華歲等。
2. 元旦節的由來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先生在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就職誓詞中提到「中華民國元年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採用陽歷,將公歷的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即「元旦」,並將其定為法定假日。
3. 中國元旦的意義
中國元旦是每年的1月1日,標志著新一年的到來。元旦的風俗和內容相較於其他傳統節日較為簡單。例如,人們會放煙花、祭拜先祖等。元旦也是法定節假日,通常會有假期,如果與周末相連,則可能放三天假。
中國元旦放假安排
中國元旦的放假時間與清明、端午、中秋等節假日相同,通常是三天。如果不能調休,則可能只放一天假。例如,2020年的元旦節恰好在周三,因此只放假一天。其他2020年的中國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如下:
- 春節:1月24日至30日放假調休,共7天,其中1月19日(星期日)、2月1日(星期六)上班。
- 清明節:4月4日至6日放假調休,共3天。
- 勞動節:5月1日至5日放假調休,共5天,其中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上班。
- 端午節:6月25日至27日放假調休,共3天,其中6月28日(星期日)上班。
- 國慶節、中秋節:10月1日至8日放假調休,共8天,其中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2. 中國元旦的來歷
中國元旦的來歷可以追溯到古代三皇五帝時期,並在近代有所變更。具體來說:
古代來歷:在三皇五帝時期,由於堯帝勤政為民,且在其死後將部落首領之位傳給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而非自己的兒子。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舜祭祀堯的那一天,將正月初一定為「元旦」,作為一年的開始。這就是元旦最初的由來。
近代變更:到了1911年,孫中山建立了中華民國。民國政府決定使用公歷,並規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當時並不稱為「元旦」。後來,為了與農歷的正月一日相區分,民國政府將公歷的1月1日正式命名為「元旦」。這就是近代中國元旦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