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代宮殿建築有什麼建築特色和藝術特色
宮殿建築又稱宮廷建築,是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突出皇權的威嚴,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築物。這些建築大都金玉交輝、巍峨壯觀。
從秦朝開始,「宮」成為皇帝及皇族居住的地方,宮殿則成為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中國宮殿建築的規模在以後的歲月里不斷加大,其典型特徵是斗拱碩大,以金黃色的琉璃瓦鋪頂,有絢麗的彩畫、雕鏤細膩的天花藻井、漢白玉台基、欄板、樑柱,以及周圍的建築小品。北京故宮太和殿就是典型的宮殿建築。
為了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表現以皇權為核心的等級觀念,中國古代宮殿建築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的布局方式:中軸線上的建築高大華麗,軸線兩側的建築相對低小簡單。由於中國的禮制思想里包含著崇敬祖先、提倡孝道和重五穀、祭土地神的內容,中國宮殿的左前方通常設祖廟(也稱太廟)供帝王祭拜祖先。
右前方則設社稷壇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糧食神(社為土地,稷為糧食),這種格局被稱為「左祖右社」。古代宮殿建築物自身也被分為兩部分,即「前朝後寢」:「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舉行大典之處,「後寢」是皇帝與後妃們居住生活的所在。
中國宮殿建築以北京的故宮為代表。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皇帝的宮廷,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過。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有房屋9千多間,故宮周圍是數米高的紅色圍牆,周長3400多米,牆外是護城河。故宮規模之大、風格之獨特、陳設之華麗、建築之輝煌,在世界宮殿建築中極為罕見。
故宮分前後兩部分,前一部分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發布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築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些建築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建築形象嚴肅、庄嚴、壯麗、雄偉,三個大殿的內部均裝飾得金碧輝煌。
故宮的後一部分——「內廷」是皇帝處理政務和後妃們居住的地方,這一部分的主要建築乾清宮、坤寧宮、御花園等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建築多包括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它們均自成院落。
由於朝代更迭及戰亂,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留存下來的並不多,現存除北京故宮外,還有沈陽故宮,此外,西安尚存幾處漢唐兩代宮殿遺址。
古代建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宮殿建築則是其中最瑰麗的奇葩。不論在結構上,還是在形式上,它們都顯示了皇家的尊嚴和富麗堂皇的氣派,從而區別於其它類型的建築。幾千年來,歷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視修建象徵帝王權威的皇宮,形成了完整的宮殿建築體系。
北京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皇宮,即今北京故宮。明代皇帝朱棣沿用元朝大內宮殿舊址而稍向南移,以南京宮殿為藍本,驅使百萬工役在13年(公元1407—1420年)時間內建成的。故宮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佔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宮內有各類殿宇9000餘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並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建築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
環繞紫禁城的城牆高約 10米,上部外側築雉堞,內側砌宇牆。紫禁城外還有一條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構成完整的防衛系統。宮城辟有四門,南面有午門,是故宮正門,北有神武門(玄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城牆四角聳立著4座角樓,造型別致,玲瓏剔透。
紫禁城宮殿在建築布局上貫穿南北中軸線。故宮建築大體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前朝,也稱外朝,北為生活區,即後寢,也稱內廷。前朝是皇帝辦理朝政大事、舉行重大慶典的地方,以皇極殿(清代稱太和殿,又稱金鑾殿)、中極殿(清代稱中和殿)、建極殿(清代稱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東西以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
其中太和殿是宮城中等級最高、最為堂皇的建築,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或慶典,此時數千人「山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鍾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
內廷以乾清宮(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西六宮(皇妃宮室),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皇帝的「三宮六院」,是皇帝平日處理日常政務及皇室居住、禮佛、讀書和遊玩的地方。坤寧宮後的御花園,是帝後游賞之處,園內建有亭閣、假山、花壇,還有欽安殿、養性齋,富有皇家苑囿特色。出御花園往北為玄武門(清代改稱神武門),是故宮的北門。
故宮前朝後寢的所有建築都沿南北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布局嚴整,東西對稱,建築精美,豪華壯觀,封建等級禮制森嚴,氣勢博大雄偉,這一切都是為了突顯專制皇權至高無上的權威。
紫禁城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在世界建築史上別具一格,是中國古典風格建築物的典範和規模最大的皇宮。
粱思成說:「中國建築既是延續了兩千餘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築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紫禁城雖然是封建專制皇權的象徵,但它映射出的中國歷史悠久的古代文明的光輝,證明了故宮在人類的世界文化遺產史冊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B. 中國宮殿建築和民居建築區別
中國宮殿與民居建築各具特色,體現了社會層級的差異。宮殿建築規格宏大,布局講究對稱,結構復雜,斗拱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藻井裝飾室內。而民居則因地域和民俗差異,風格各異,代表性有圍龍屋、四合院、窯洞、桿欄式及少數民族的「一顆印」,均注重實用、保暖、防禦。中國傳統民居建築與中國傳統文化共生發展,歷史悠久,展示了傳統文化的脈絡。然而,現代中國建築往往缺乏文化內涵,更多是抄襲國外設計,缺乏創新與深度的文化體現。在繼承與發展中,應深入思考傳統文化對現代建築的影響,避免盲目模仿,探索符合中國國情與文化的建築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