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周代飲酒禮到現代酒桌文化,酒文化在中國是如何發展的
在中國酒文化在餐飲文化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到了現代酒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的酒文化早在夏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並且流行起來了,在夏朝最出名的就是“儀狄造酒”。到了周朝時期就出現了具體的酒文化,雖然在古代的時候造酒的設備很簡陋,但是這並不能影響酒的品質。
到了南北朝時期,民間也開始了釀酒,只是要繳納一定的稅。到了唐朝的時候,酒文化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了,而且當時的人們認為酒能夠激發人的潛能。在宋代時,釀酒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出現了蒸餾法,之後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的釀酒技術。一直到現代,酒文化已經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❷ 從周朝飲酒禮到現代酒桌文化,我國的酒文化是如何發展的
周代禮樂文化興盛——編鍾是其代表
漸漸的,酒被賦予了社交的意義,稱為人們交往的工具,人們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喝酒或為公事洽談,或為傾訴心事,中國人更多的藉助酒和飲酒去表達酒之外的事。
而西方的飲酒禮儀則表現為一種直線型的思維模式,對待事物,多直奔主題。在飲酒當中把注意力放在酒上,什麼場合該喝什麼酒用什麼飲酒器,怎麼調配酒,在哪兒喝酒,都有明確的要求。盡管酒也有社交功能,但西方人更多的追求如何盡情的享用酒,而不會給飲酒附加太多的意義。
3、酒文化群體
通常,一種文化現象出現後,往往會伴生許多其他的文化現象,由於功能上的接近、聯系而形成文化聯結體,文化人類學家稱其為“文化叢”。以酒文化為例,由於釀酒術的產生,繼而有了酒器、制酒作坊。隨著剩餘糧食的增多,制酒技術提高,酒的產量自然提升,那就有了掌管酒的“酒官”。釀酒業進一步發展,便有了賣酒的“酒店”“酒戶”。為了運輸酒,又有了“酒車”“酒船”,為了儲存酒,又有了“酒窖”“酒庫”。唐代,許多文豪詩人嗜酒,人們給他們起綽號“酒仙”“酒聖”“酒神”。
以上所提到的都是與酒有關的文化現象,其中心文化則是釀酒術。但它們不是單一的,以它們為中心又會進一步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文化現象,從而構成一個龐大的、復雜的文化整體。
文史君說
細細分析,我們才意識到酒文化竟然這么博大精深,而且比我們國家的文明史還要長。如果不了解酒文化的起源,只看到現代酒文化的弊病,就很容易產生偏見。酒,已經不只是酒了。它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禮樂文化、詩歌文化、祭祀文化,也承載了王朝的興衰、失意者的絕望和無數失去理智的抉擇。所以,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酒文化成了各種矛盾的爆發點,精英文化與世俗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等等。
酒文化屬於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同樣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首先必須釐清酒文化中什麼是精華,什麼是糟粕。應當承認,酒文化也顯現出了它的一些弊端,由酒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也不得不受到重視。所以,我們更應當以客觀的方式對待酒和酒文化,不去惡意的貶斥,也不浮誇的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