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當下應如何弘揚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當下應如何弘揚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發布時間:2025-04-06 16:09:41

㈠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政治論文400字。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它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 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個人和社會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極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積極倡導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融會了中國大地上的多民族文化,同時也包容了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等成分而形成的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民族主體文化。近現代以來,隨著各民族日益深入和廣泛的交往,不同文化的價值日益被人們認識,多種文化模式並存,導致文化之間相互交流、溝通、碰撞已成為文化發展的重要趨勢。任何人都不同程度地浸潤於傳統文化之中。傳統文化無時不在對現代人發揮著作用,傳統文化不能迴避也不應迴避。因此,我們應積極倡導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二、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既有它積極的先進的一面,也有它消極的落後的一面。對待傳統文化,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對於傳統文化中積極的對社會發展有推動作用的部分,要發揚光大;而對於那些落後腐朽的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的部分,要堅決抵制。
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1.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由多種成分和多種因素構成的復雜有機體,其中有部分不乏封建迷信等落後思想,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對於傳統文化中積極的一面尤其值得我們珍視。而對於一切不利於我們發展的事物都應該被屏棄。全盤肯定或否定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方法是先人總結出的正確對待事物的方法,我們在對待傳統文化時也應該採取這種正確的態度。
2.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在繼承的同時不斷創新。一個民族的文化,總是在繼承和弘揚自身傳統中發展,在社會實踐中更新的。為此,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批判繼承,立足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對中國傳統文化做一番梳理揚棄的工作,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將有助於民族文化經久不衰,源遠流長。只有不斷創新,培育出新型的中華民族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與時俱進,不斷完善。
3.借鑒外國文化的優秀成果。文化具有多樣性,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再生性,對外來文化也能夠敞開它博大的胸懷,有揚有棄的吸收、整合。要積極借鑒外國文化的優秀成果,從中汲取營養,在借鑒和吸納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中豐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4.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必須上升到一個全民族的高度,因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身份標志,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創造的集體記憶與精神寄託。
四、採用多種形式發揚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書法繪畫、音樂歌舞、文學著作、民族節日、風俗習尚、傳統建築、名勝古跡等等,都是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因此,通過學習、觀賞、體會和感悟這些蘊含傳統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可以達到發揚傳統文化的作用。例如文化節、展覽會、博物館、文化館等。另一方面,教育在文化傳承中也起著重要作用。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因此,課堂上加強祖國經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利用古詩文教學以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利用傳統節日進行傳統文化的教化;加強書法教學,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通過這些教育方式使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無形中得以傳承。
五、作為大學生我們可以做的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面對當今傳統文化面臨著窘境這個不爭的事實,我們有義務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尊重京劇等國粹,不排斥繁體字,了解孔孟等大家的著作,閑暇時間多了解傳統文化而不僅僅限於上網和電視。找到傳統文化中我們感興趣的方面並做進一步的了解。發揚傳統文化任重而道遠,並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功,在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前提下,如何讓傳統文化不只停留在博物館中,讓它能夠發揚光大並真正深入民心,得以傳承,是一個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的問題。

㈡ 你認為當代大學生如何學習和弘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800字

當代大學生學習和弘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天之驕子的當代大學生,能夠在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為文化復興,為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添一份力,很值得贊賞。

當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當腳力被各種交通工具代勞,當傳統文化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苦苦掙扎: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科技為上傳統靠邊還是傳統為要,科技為輔?在如今紛繁蕪雜的大環境下,科技與傳統文化不可偏廢。

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讓人享受舒適生活: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已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便對西方現代科技有一種盲目的恐懼或崇拜,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打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

也在國人心中種下了恐懼而又歆羨的種子。科技強國也被無數國家奉為圭臬。科技霸權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現代科技的優勢展露無遺。但我們就該為此放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講究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具有兼容並包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偉大的中國文化是我們傳承千年,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我們走向復興,開創未來的根本保障。雖然,傳統文化不乏糟粕,虛榮、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經久不衰,綿延不絕。文化的包容維持著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

也為民族大家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生機。五千年的積淀造就的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這碰撞與融合中,各自煥發出新的的生機。科技賦予傳統文化科學特性和創造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而科技發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念等,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傳統文化。在科技條件下,傳統優秀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

它既蘊含了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著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發揮科技優勢,改造傳統文化,是保持傳統文化生機的不二法門。同時,傳統文化的道德原則、和諧理念也指引著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科技的發展與走向。

先進科技的發展為人們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現代建築的發展並隨著鄰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進步伴隨著健康的,電子文檔的的發明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書寫能力的退化。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也只能依靠傳統文化。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令舉世深思的論點:「挽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決21世紀人類的生存問題,必須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學說中汲取智慧。

弘揚傳統文化,解決科技發展帶來的各種問題,也指引著科技的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機與活力!

閱讀全文

與當下應如何弘揚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哪裡的地圖最美 瀏覽:49
中國三萬的車到越南賣多少錢 瀏覽:540
伊朗人眼睛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329
伊朗油輪是什麼型號 瀏覽:635
正在申請英國留學怎麼寫 瀏覽:998
伊朗跟摩洛哥怎麼買 瀏覽:71
從印尼回來帶什麼特產 瀏覽:517
印尼加什麼顏色會變深 瀏覽:1019
為什麼印度砸中國製造 瀏覽:91
申請去義大利需要辦一些什麼手續 瀏覽:869
跟中國國旗十分相似的國家有哪些 瀏覽:27
怎麼記憶義大利地圖 瀏覽:168
伊朗的收匯都是怎麼收的 瀏覽:230
印度護士感染了多少人 瀏覽:155
印尼2g頻段是多少4 瀏覽:957
中國伊朗多少混血 瀏覽:445
越南水沉有什麼味道 瀏覽:735
越南什麼時候開始有海 瀏覽:368
伊朗男人喜歡抽什麼煙 瀏覽:722
印尼小金剛盤玩出來為什麼顏色發黑 瀏覽: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