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美國寄中國的包裹已經一個多月了,顯示在中國清關中為什麼要這么久,以前沒有的 清關到底什麼意思
從美國寄到中國的包裹已經一個多月了,仍然停留在「在中國清關」的狀態,這確實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通常情況下,從海外寄到中國的包裹在到達中國海關後,需要進行清關手續。清關是指貨物進入一個國家之前,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和審核程序,以確保貨物符合進口國的法律法規。這些程序包括但不限於申報、檢驗、納稅等。由於清關過程涉及復雜的文件審核和商品檢查,因此耗時較長。然而,如果包裹長時間處於「清關」狀態,可能意味著包裹存在問題,比如包裹中的物品不符合中國的進口規定,需要進一步檢查或處理。
此外,如果以前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這可能意味著當前的包裹確實存在一些特殊情況。例如,包裹中的物品可能屬於某些限制進口的類別,或者可能含有某些違禁品。因此,建議聯系負責寄送該物品的郵局或快遞公司,了解具體原因並尋求解決方案。
通常,郵局或快遞公司會提供詳細的清關狀態信息,包括包裹在哪個環節遇到了問題,以及需要採取哪些措施來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與郵局或快遞公司保持良好的溝通,可以幫助加快清關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清關時間的長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但不限於節假日、特殊事件、貨物類型等。因此,在處理長時間未清關的包裹時,耐心和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㈡ 什麼叫報關,什麼叫清關,什麼叫海關
一、報關
1. 報關是指進出口貨物裝船出運前,向海關申報的手續。
2. 按照我國海關法規定: 凡是進出國境的貨物,必須經由設有海關的港口、車站、國際航空站,並由貨物所有人向海關申報,經過海關放行後,貨物才可提取或者裝船出口。
二、清關
1. 清關即結關,是指進出口或轉運貨物出入一國關境時,依照各項法律法規和規定應當履行的手續。清關只有在履行各項義務,辦理海關申報、查驗、征稅、放行等手續後,貨物才能放行,貨主或申報人才能提貨。
2. 同樣,載運進出口貨物的各種運輸工具進出境或轉運,也均需向海關申報,辦理海關手續,得到海關的許可。貨物在結關期間,不論是進口、出口或轉運,都是處在海關監管之下,不準自由流通。
三、海關
1. 依據本國(或地區)的法律、行政法規行使進出口監督管理職權的國家行政機關。英語Customs一詞,最早是指商人販運商品途中繳納的一種地方稅捐,帶有「買路錢」或港口、市場「通過費」、「使用費」的性質。
2. 這種地方稅捐取消後,Customs一詞則專指政府徵收的進出口稅,the Customs是徵收進出口稅的政府機構,即海關,是對出入國境的一切商品和物品進行監督、檢查並照章徵收關稅的國家機關。
四、外貿一般的操作流程過程如下:
1.和外商談生意,接訂單
2. 備貨:下訂單到工廠生產或采購
3. 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檢驗貨物
4. 向海關申報出口
5. 把貨物運輸出國,交給客人
6. 從客人那裡收錢結匯7. 向外匯管理局申報8. 向國稅局申報。
(2)中國清關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依據本國(或地區)的法律、行政法規行使進出口監督管理職權的國家行政機關。英語Customs一詞,最早是指商人販運商品途中繳納的一種地方稅捐,帶有「買路錢」或港口、市場「通過費」、「使用費」的性質。
這種地方稅捐取消後,Customs一詞則專指政府徵收的進出口稅,the Customs是徵收進出口稅的政府機構,即海關,是對出入國境的一切商品和物品進行監督、檢查並照章徵收關稅的國家機關。
職能
各國政治、經濟情況不盡相同,海關職責也有差異,即使同一國家,各個歷史時期海關職責也有變化。但以下幾項職責是絕大多數國家海關基本相同的:
①對進出口貨物、旅客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出境運輸工具,實施監督管理,有的稱作通關管理,有的稱作保障貨物、物品合法進出境。
②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許多國家海關除徵收關稅外,還在進出口環節代征國內稅費,例如增值稅、消費稅和石油稅等。有些國家海關,還徵收反傾銷稅、反補貼稅和進口商品罰金等。
③查緝走私。各國海關部對逃避監管、商業瞞騙偷逃關稅行為進行查緝,尤其對走私禁止和限制進出境的貨物、物品,特別是毒品,每一個國家海關都加大查緝力度。
其他部分或個別國家海關具有的特殊職能:如編制對外商品貿易統計、保稅管理、沿海巡邏警戒、管理航行一級保護版權和專利權等。21世紀初,有些國家除對傳統的有形貿易(實物)監管外,還對無形貿易(服務貿易)進行監管。
許多國家政府指令該國海關履行國際出口管制制度,即對高科技產品、導彈技術產品、核相關雙重用途產品、生化武器、常規武器、環境污染物質和有毒廢料、瀕危物種、文物等進行管理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規定,中國海關職能有4項:監管、征稅、查私和編制海關統計。
進出境監管
監管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查緝走私;編制海關統計;辦理其他海關業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是國家的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實行垂直管理體制,在組織機構上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海關總署;第二層次是廣東分署,天津、上海2個特派員辦事處,41個直屬海關和2所海關學校(上海海關學院和秦皇島海關學校);
第三層次是各直屬海關下轄的562個隸屬海關機構。此外,在布魯塞爾、莫斯科、華盛頓以及香港等地設有派駐機構。中國海關現有關員(含海關緝私警察)48000餘人。如今,共有國家批準的海、陸、空一類口岸253個,此外還有省級人民政府原來批準的二類口岸近200個。
中國海關總署依照《海關法》規定,對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進行監管。
2003年,全國海關共監管進出口貨物164254萬噸,進出境運輸工具2292萬艘(輛、架),進出境集裝箱4410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6%、3%和26.4%;監管進出境人員23259萬人次、郵遞物品9657萬件、快件5359萬件。
查緝走私
法律規定,海關是查緝走私的主管部門。中國海關總署為維護國民經濟安全和對外貿易秩序,對走私犯罪行為給予堅決打擊。中國實行「聯合緝私、統一處理、綜合治理」的緝私體制,海關在公安、工商等其他執法部門的配合下,負責組織、協調和管理緝私工作,
對查獲的走私案件統一處理。1999年組建的海關緝私警察,是國家打擊走私違法犯罪活動的主力軍,按照海關對緝私工作的統一部署和指揮,負責對走私犯罪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工作,綜合運用刑事執法與行政執法兩種手段嚴厲打擊走私。
2003年,全國海關共查獲走私案件12939起;立案偵辦走私罪嫌疑案件12816起,案值100.8億元;上繳罰沒收入21.3億元;對3090名走私犯罪嫌疑人採取了強制措施。
同時,全國海關堅決查緝毒品、文物、武器彈葯、瀕危動植物和反動、淫穢、盜版、散發性宗教宣傳品等走私違法犯罪活動,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打擊騙匯、騙退稅、制售假冒偽劣等經濟犯罪的斗爭,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編制統計
根據《海關法》規定,編制海關統計是中國海關總署的一項重要業務。海關統計是國家進出口貨物貿易統計,負責對進出中國關境的貨物進行統計調查和分析,科學、准確地反映對外貿易的運行態勢,實施有效的統計監督。
中國海關總署按月向社會發布中國對外貿易基本統計數據,定期向聯合國統計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及其他有關國際機構報送中國對外貿易的月度和年度統計數據,數據發布的及時性居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海關總署定期編輯出版《中國海關統計》月刊和年鑒,積極為社會各界提供統計信息資料和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