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再次不講「武德」!印度為何瘋狂打壓中國制售低端機
2014年,莫迪成為了印度的總理,他十分看重印度的經濟發展,於是想要與中國進行深度合作。為了讓印度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莫迪提出了印度製造的概念,希望以此使印度的製造業的GDP比重增加。印度的基建水平是比較差的而且電力也比較弱,想要有屬於自己的供應鏈是比較難的。對於底子比較薄弱的印度來說,想要提升製造業的權重,那麼就需要引進外來的投資者加入,於是中國就成為了一個最好的選擇。
一些手機廠商就決定在印度本土開設生產零件的工廠,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印度的供應鏈也發展了起來,印度的電子工業在短時間內就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印度的野心昭然若揭,在已經獲得了製造業底子的情況下,印度就想要發展自己的人,並且印度想要讓自己的產品走向世界,也就意味著印度製造製造會與中國製造產生競爭,於是印度就決定先下手為強,無疑是非常不道德的。
㈡ 印度為何不買中國製造的武器
這主要是因為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印之間的關系還沒有恢復到可以進行軍售的程度。自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之後,中國和印度之間,關系一直不好。尤其是印度,更是時常把中國作為「假想敵」。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印度不會開口向中國求購伍器裝備,而另一方面,中國也不會答應向印度「售武」。
二是印度目前在國際可謂是「左右逢源」。不僅跟俄羅斯關系不錯,跟西方歐美國家也打得「火熱」。因此,印度若要購入伍器裝備,渠道很多,也很方便(只要肯砸銀子就行了~~)。根本不用求助於中國。
三是印度一直認為中國的科技水平趕不上西方先進,伍器裝備亦是如此。這也正好應驗了一句話,即:觀點決定一切!~~所以,印度的做法,與其跟不太友好的中國買落伍的裝備,還不如向西方買最新最先進的裝備,也就不難理解了~~
㈢ 印度人已經無法忍受沒有中國製造的日子,為何「印度製造」會夢碎
談起「中國製造」,不少人會豎起大拇指。之前是因為中國復制粘貼式的做業模式,中國一直受到發達國家的排擠,處在全球產業鏈的低端。
在印度,不管是自動化設備、太陽能、機械工程、數碼設備這樣的電子產品,還是玩具,衣物這樣的生活日用品都是產自中國。《印度教徒報》(The Hin)曾發表題為《印度諸神,中國製造》的文章,揭示在印度教的重大節日(比如「點燈節」)期間,市場上銷售的諸如燈具、熏香、煙花等相關產品,也幾乎都是產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