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共築中國夢

如何共築中國夢

發布時間:2025-04-14 16:48:41

Ⅰ 共築中國夢內容寫什麼

1、關於民營企業發展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兩個毫不動搖再一次表明了黨中央堅定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態度,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紮根中國大地加快發展的信心。

2、關於企業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3、關於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再一次明確了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

4、關於綠色發展方式、清潔能源的生產和消費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

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

Ⅱ 什麼是中國夢的本質內涵及實現途徑

一、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第一、國家富強是實現中國夢的前提。國家富強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中國只有成為強國,才有實力和底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就需要把握世界主題,保持戰略定力,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構築世界一流的硬實力和軟實力。要提升國際政治地位,在參與全球事務中大有作為;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高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以全球視野擴大「中國創造」,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建設海洋強國,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文化強國,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建設人才強國,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廣納天下英才。

第二、民族振興是實現中國夢的核心。民族振興主要是民族精神的振興。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靈魂和精神支柱,民族精神還是標志民族發展和社會進步程度的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社會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和共同進步的源動力。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綿延不絕的文化傳承中,孕育和凝結出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和自強不息為基本特徵的民族精神。但是,近代中國卻出現了民族精神的失落和頹廢。政府統治腐敗,外國勢力入侵,民族精神不振,中華民族振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面對危機,有不少仁人志士奔走呼號、喚醒民眾,呼籲民族的振興。鴉片戰爭後,啟蒙思想家魏源就指出:清政府之所以政治衰敗、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當時的社會風氣是「人心之寐患」。這些論斷無一不在說明:在民族發展的關鍵時期,重振民族精神,對民族振興何其重要,何其緊迫。

第三、人民幸福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人民幸福是中國夢、民族夢、個人夢的聚集點,也是實現夢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幸福的關鍵就在於民生的改善與保障,因此我們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使人們通過實實在在的民生改善,來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二、中國夢的實現途徑

第一,黨的領導為中國夢引領導航。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努力並付出巨大犧牲確立的。今天,我們依舊要堅持黨的領導,讓黨的領導為中國夢引領起航。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其一,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需要共產黨的領導。其一,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需要共產黨的領導。翻開我國的歷史長卷不難看見,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時期,往往是國力富強,人民安居的大好時期。千百年廣為傳頌的「文景之治」,「光武中興」、「開元盛世」,「貞觀之治」、莫不如此。反之,國家分裂、民族鬩牆的時期、往往也是國力衰微,人民苦堪的悲痛時期。在我國當前,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使中國夢夢想成真,就必須要有一個安定、團結、穩定、和諧的政治環境。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就不可能保持這種社會政治局面的出現,也就無法保證中國夢的順利實現。其二,組織和團結全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群眾的事業,需要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團結奮斗。只有匯集全國各族人民的全體智慧和力量,才能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不斷推向前進。要實現這樣的團結,就必須要求我們黨用黨性保證團結,用共同的事業促進團結,自覺維護全黨的團結統一,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為促進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奮斗。

第二,特色道路為中國夢揚帆啟航。

黨近百年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道路選擇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也著重指出:「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尤其是在中國這么一個經濟文化都十分落後的國家,走什麼樣的復興之路,是一項極為艱難的選擇。反觀中國近來歷史的發展,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也一直是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發展的重要命題。無數仁人志士都對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可惜都以失敗而告終。只有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歷史和現實無可辯駁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在新的偉大實踐中所做的科學選擇,是一條引領中國人民走向光明的康莊大道。事實也充分證明,在當今中國,沒有別的旗幟,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能最大限度地團結和凝聚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智慧和力量。沒有別的道路,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沒有別的理論,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可以引領中國人民的前進和發展。

第三,理想信念為中國夢凝心聚力。 理想信念,是照耀人類前進的燈塔。黨的理想,既是廣大黨員幹部成長進步的人生指南,也是團結和鼓舞人民開創事業的奮進號角,更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是中國夢順利實現的堅強保證。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奮斗目標。黨章明確規定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黨的理想的本質,就歷史進程來說,就是建設更美好的社會制度,實現更科學的發展狀態,創造更幸福的美好生活;就最終形態來說,就是建設極其完善的社會制度,達到極其快速的發展水平,實現全體民眾的自由發展。所以小平同志也頻頻說,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我們才能團結起來,實現共產主義。由此可見,理想信念具有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就是靠著這個理想,我們在革命戰爭年代,凝聚了千百萬優秀的中華兒女,團結在了黨的周圍,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而拋頭顱、灑熱血。也就是靠著這個理想,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凝聚了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嘔心瀝血,無私奉獻,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也堅信,在未來的征程中,我們同樣能靠著這個理想,凝心聚力,引領廣大人民群眾,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行,為實現中國夢而鑄就更加輝煌的事業。

第四,人民群眾為中國夢鑄就輝煌。

人民群眾是唯物史觀重要的社會歷史范疇。它有量的規定性,即指居民中的大多數;同時又有質的規定性,它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著推動作用的人們,在階級社會中,包括一切對歷史發展起著促進作用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不管歷史的情況如何變化,人民群眾的主體和穩定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所以,必須重視普通民眾在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是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推動社會前進的過程相一致的。人民群眾的總體意願和行動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方向,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最終決定歷史發展的結局。為充分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歷史一再證明,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取得革命勝利、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的法寶。在全國人民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新形勢下,群眾路線也是實現中國夢的法寶。這就要求我們黨把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結合起來,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成為人民的主心骨,為實現中國夢共鑄輝煌。

Ⅲ 請以"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同心同德共築中國夢"為題寫一篇演講稿,以演講的格式

一、為民務實清廉是中國夢的內在要求。 中國共產黨是帶領人民實現夢想的領導核心,黨的作風直接關繫到中國夢的成敗和人民福祉的實現。必須堅持執政為民的理念,弘揚求真務實精神,踐行群眾路線,發揚艱苦奮斗優良傳統,旗幟鮮明地反對「四風」,才能領導人民實現夢想,造福人民。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勇敢擔當起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90多年來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人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清醒地認識到,人民是我們國家的主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誠心誠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 二是緊緊依靠人民,匯聚人民智慧。人民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力量,也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我們黨始終緊緊依靠人民,最廣泛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黨的主張、決策和部署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賴和擁護。 三是堅持求真務實,反對四風。新形勢下,實現「中國夢」,要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大力推進廉政建設,確保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 二、國家富強是造福人民的物質基礎。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國家富強,就是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強,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大,人民生活富裕,生活幸福感強。 一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不斷提升經濟發展水平。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保持旺盛活力,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升,這是中國夢和人民幸福最堅實的物質基礎,讓我們能充滿自信地向著現代化建設目標穩步前行。我們要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始終把發展放在第一要務的位置,以發展解決「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深化改革,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保持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二是堅持科學發展,逐步實現人民共同富裕。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追求共同發展,和諧發展,發展舞台由人民共同出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廣大中低收入群體真切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溫暖,是順利實現中國夢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三是堅持創新發展,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經濟得到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入世界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然而,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解決的問題格外艱巨,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更需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新動力、注入新活力。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戰略,通過頂層設計,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 三、文明和諧是實現人民幸福的精神追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只有不斷充實人民的文化生活,豐富人民的內心世界,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形成和諧發展的環境和氛圍。 一是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大人民群眾深切體會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是「共同富裕」、「人民幸福」價值訴求的集中體現,不斷形成更加廣泛的價值認同,成為凝聚13億人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和精神紐帶。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弘揚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風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諧人際關系,在全黨全社會凝聚起團結奮斗的共同意志。 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我們要從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群眾切實利益、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度,把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三是培育和諧發展的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發展環境。促進人與人的和諧。大力提倡誠信友愛、團結互助、寬容謙和,形成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不斷增強社會的親和力、凝聚力。還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創造人類生產生活良好的生態環境。

Ⅳ 凝聚中國力量,同心共築中國夢,最根本的是靠什麼

凝聚中國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證;是實現國家富強的前提;是實現民族振興的關鍵;是實現人民幸福的基礎。凝聚中國力量,就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力量,就是使13億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聚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

Ⅳ 如何實現中國夢以及中國夢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有了實現中國夢的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經過90多年的奮斗、積累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探索、創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鮮明的特色,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實基礎和根本路徑。同心共築中國夢,奮力實現中國夢,就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國夢開辟了根本路徑。道路關乎命運,道路決定前途。民族復興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實現,關鍵在於道路的正確選擇。我們黨領導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正確道路。正是沿著這條光明大道,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獲得了空前解放與發展,社會建設和民主法治建設成就斐然,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實現了歷史性躍升。實踐有力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響力,能夠帶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根本指南。理論決定方向,理論指引行動。在中國近代史上,許多仁人志士為了實現民族振興的夢想歷盡艱辛,卻屢屢碰壁。之所以如此,一個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正確理論的指引。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創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偉大歷程及其理論成果,猶如光輝燈塔,照亮了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實現強國富民的歷史征途上發揮了根本指南的作用。正是在這一理論體系不斷豐富完善的過程中和指引下,我們黨領導人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既不為任何風險所懼,又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成功地探索、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有力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根本理論指導和強大精神動力。

閱讀全文

與如何共築中國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恐怖數據是什麼 瀏覽:513
靶向治療印度版的怎麼樣 瀏覽:93
伊朗為什麼這么多運動 瀏覽:593
越南最流行是哪些歌曲 瀏覽:479
中國出口義大利的港口有哪些 瀏覽:537
蘋果手機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 瀏覽:56
中國打拳擊輸了多少次 瀏覽:609
有哪些歌曲里有一句中國話 瀏覽:809
怎麼拿印度葯 瀏覽:420
印尼這次地震中國捐了多少錢 瀏覽:340
義大利紫蘇醬怎麼吃 瀏覽:714
中國有哪些人打進過NBA 瀏覽:633
義大利退稅是什麼公司 瀏覽:274
印度恆河周邊工廠有多少 瀏覽:706
伊朗是用什麼插頭 瀏覽:235
越南跟團怎麼辦簽證 瀏覽:863
中印沖突在中國什麼地方 瀏覽:956
印度防彈車有哪些 瀏覽:168
去印度富士康怎麼樣 瀏覽:857
印度眾神有什麼預兆 瀏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