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近來的戰爭有哪些
1、解放戰爭:1946年6月—1950年10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 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援助下,國民黨企圖獨吞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消滅我黨我軍中國大陸與海南島等島嶼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戰爭初期國民黨軍430萬人,我軍120萬人,兵力對比3.5∶1。戰略決戰開始時,敵軍360萬人,我軍280萬人,敵我兵力對比 1.3∶1。
最大規模的淮海、遼沈、平津、渡江戰役,敵我參照兵力分別為:55∶100萬,70∶60萬,60∶100萬,45∶120萬。 國民黨企圖在3—6個月內消滅我軍。我黨領導全國軍民,奮起自衛,打倒國民黨政府,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戰爭在四年作戰中,共消滅國民黨軍隊807萬人,我軍發展到500萬人。解放了除台灣省以外的領土。
2、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日—1953年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保家衛國,抗美援朝而進行的戰 爭。 美帝國主義組織聯合國軍入侵朝鮮,越過三八線,企圖消滅北朝鮮,中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朝鮮南部和北部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聯合軍,共16個國家的軍隊,約110多萬人,還有五個國家派出了醫療隊。
戰爭最高峰時,敵對雙方總兵力300餘萬人。敵我兵力對比為1∶1.4抗美援朝戰爭經歷了放和相持階段。中朝人民軍隊共殲敵109萬人(其中美軍39萬餘人),將敵人打回三八線,迫使美帝國主義簽定了停戰協定,贏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3、抗美援越:越南戰爭與朝鮮戰爭有些類似,一家兩兄弟仗著自己的幫派互相掐。一個為了「三八線」,一個為了「十七度線」,卻有兩個最大的不同點,首先是結果,朝鮮兩兄弟打了等於沒打,越南卻是大吃小,統一了。還有一個,就是中美參戰的方式發生了改變,或許是在朝鮮戰場上硬碰硬,覺得不合算,於是這次改策略了——當後台老闆。美國人出錢出槍,讓南越出人打北越,中國是錢也出、槍也出、人都出,但是不派參戰的部隊了。
4、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中國的第二次衛國戰爭,對手是人口僅次於中國,擁有數千年文明的印度,當麥克阿瑟聽說印度挑釁中國時,他說了一句話:「想和中國陸軍打仗,他簡直瘋了。」 後來中國一度攻入印度,幾乎兵臨新德里,後來主動撤軍,創造了世界上第一例戰勝國主動撤軍的先例。這件事導致了印度傑出領袖尼赫魯的黯然下台。
5、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② 新中國成立後,發生過哪些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中印戰爭、中蘇珍寶島戰爭、抗美援越戰爭、金門炮戰(軍事沖突)、西沙海戰、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
具體內容介紹:
1、抗美援朝戰爭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金門炮戰,目的解放台灣,統一中國,國民黨殘余部隊逃到台灣,對抗統一,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台灣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
1958年及其前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據守福建省金門島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懲罰性大規模炮擊封鎖行動。炮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國民黨軍隊隨後開始反擊。炮戰初期,解放軍打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重點封鎖海運線,以圍困金門。
在炮戰初期,國民黨軍隊猝不及防,損失慘重,隨著戰事繼續,逐漸恢復戰力。 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甚至利用M55式203毫米榴彈炮反擊及癱瘓廈門車站內的補運單位。炮戰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戰斗。10月初,解放軍宣布解除封鎖,改為「單打雙停(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單打雙不打)」,逐漸減少攻勢。
大陸方面維持單打雙不打狀態,直到1979年中國大陸和美國建交為止。金門炮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迄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沖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
③ 新中國建國後還都發生了哪些戰爭
1、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指1950年6月爆發於朝鮮半島的軍事沖突,朝鮮戰爭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2、越南抗法戰爭
越南抗法戰爭(英語:Vietnames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France),即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法語:Guerre d'Indochine),或稱法越戰爭,越南稱東洋戰爭、反法抗戰。是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間越南獨立同盟會為使越南獨立與法國進行的一場戰爭。
3、中印戰爭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Battle of Walong)。
因為解放軍在進入西藏後,與印度領土接壤而產生一系列領土問題,在雙方會談破裂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中印兩國開始交惡,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並出兵造成此次戰爭。
美國的古巴導彈危機和此次戰爭幾乎於同一時間爆發。
4、抗美援越戰爭
抗美援越戰爭是發生在1964年8月5日,美國借「北部灣事件」,發動侵略戰爭,軍用飛機侵入中國海南島地區和雲南、廣西上空,投擲炸彈和發射導彈,打死打傷中國船員和解放軍戰士,威脅中國安全。
1965年4月,越南勞動黨請求中國支援。毛澤東主席決定向越南提供全面無私的援助。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美國、南越阮文紹政權四方在巴黎簽署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3月,侵越美軍部隊開始撤出越南南方。
1973年8月,在越執行援越抗美任務的中國支援部隊全部撤回國內。
5、中蘇邊界沖突
中蘇邊界沖突是指發生於20世紀60年代中蘇交惡高潮時一系列中國和蘇聯之間的武裝軍事對抗。其中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幾乎導致了蘇聯和中國兩國之間的戰爭。
蘇聯不斷挑起邊境流血事件,導致中蘇邊界沖突升級。其中的珍寶島保衛戰(亦作: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幾乎導致了蘇聯和中國兩國之間的戰爭。
④ 新中國成立後對外戰爭有哪些
截止2020年11月10日,新中國成立後的對外戰爭有:
1、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抗美援越戰爭:
抗美援越戰爭是發生在1964年8月5日,美國借北部灣事件,發動侵略戰爭,軍用飛機侵入中國海南島地區和雲南、廣西上空,投擲炸彈和發射導彈,打死打傷中國船員和解放軍戰士,威脅中國安全。
1965年4月,越南勞動黨請求中國支援。毛澤東主席決定向越南提供全面無私的援助。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美國、南越阮文紹政權四方在巴黎簽署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
3月,侵越美軍部隊開始撤出越南南方。1973年8月,在越執行援越抗美任務的中國支援部隊全部撤回國內。
3、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
20世紀50年代,英國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擴張政策和舊中國「有邊無防」,造成中印邊界的領土爭端。1951年至1953年間印軍侵佔「麥克馬洪線」南面領土。
1954年起,中印雙方開起會談,數次交涉無果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1962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集會議,確定了對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的決策。
4、中蘇珍寶島之戰: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蘇聯軍隊入侵的戰斗。1969年3月2日,蘇聯邊防軍侵入珍寶島,襲擊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打死打傷6人。
中國邊防部隊被迫自衛反擊,將入侵的蘇軍逐出珍寶島。15日,蘇聯邊防軍3次出動向守衛珍寶島的中國邊防分隊發起猛烈進攻,並用多種火炮轟擊中國境內縱深地區。
中國邊防部隊激戰近9小時,頂住了蘇聯邊防軍的6次炮火急襲,挫敗了進攻。17日,蘇聯邊防軍又出動步兵,在坦克支援下入侵珍寶島。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
5、西沙海戰:
西沙海戰,是197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與陸軍、民兵協同,對入侵西沙群島的南越軍隊進行的一次反擊作戰。1956年起南越持續佔領中國西沙珊瑚島。
1973年9月南越宣布將中國南沙群島的一些島嶼劃入版圖。1974年1月南越派出何文鍔艦隊北上,1月17日再次佔領甘泉島和金銀島,並打死打傷中國漁民和民兵多人,攻擊中國巡邏艦艇。
中國增加巡邏艦艇進行反擊,在總參謀部作戰室設立六人領導組,由鄧小平和葉劍英具體負責,由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等執行作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