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印沖突是怎麼回事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藏南和印度之間的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歷史原因
英國種下中印邊界糾紛的禍根:西藏、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過去中印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邊界,兩國人民亦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只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以印度為基地,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這才逐步使中印邊界發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狀況,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爭執的種子。
我也是通過網路中查到的,那裡很詳細的
Ⅱ 中印戰爭世界屋脊之戰
中印戰爭,被稱作「世界屋脊之戰」,是發生在喀喇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激烈沖突。該地區以其險峻的地勢、惡劣的氣候、稀少的人煙和不便的交通,對作戰行動構成了嚴重挑戰,使得這場戰斗的艱苦性罕見。
自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這場戰爭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0月20日至28日,中印邊境東段和西段的中國邊防部隊針對印度軍隊的入侵展開了反擊。印度軍方在這一階段部署了約22000人的兵力,包括一個軍部、一個師部、四個旅部、21個步兵營。這些部隊在印度陸軍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戰部署覆蓋了多個地區,意圖在東段鞏固已佔領地並進一步侵佔西藏內地,而在西段依託入侵據點進行蠶食,意圖逐步侵佔新疆阿克賽欽地區。
中國邊防部隊的部署則集中在西藏、新疆等地,集結了共計約10300餘人的兵力,分別針對克節朗地區、昌都、林芝、山南分區以及加勒萬河谷、紅山頭和班公湖地區印度軍隊的入侵實施反擊。在這兩個階段的作戰中,中國邊防部隊採取了多種戰術,包括集中兵力實施殲滅戰、兩翼開刀、迂迴側後、包圍分割、各個殲滅等,成功地粉碎了印度軍隊的進攻,收復了大量領土,全殲印軍第七旅及其部分兵力,俘虜了印軍第七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共殲敵1900餘人。
在克節朗地區和加勒萬河谷、紅山頭及班公湖地區的反擊作戰中,中國邊防部隊展現了卓越的戰斗能力。在紅山頭攻堅戰斗及天文點防區作戰中,新疆邊防部隊採取迂迴包圍、近戰夜戰等戰術,成功拔除了紅山頭主峰及其周邊據點,給印軍第一一四旅第十四營以沉重打擊。在加勒萬河谷拔點及河尾灘防區作戰中,新疆邊防部隊克服了谷深溝窄、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等困難,成功拔除了加勒萬河谷地區的入侵印軍據點,收復了河尾灘防區之印軍全部據點。
在班公湖岸四戰四捷戰斗中,中國邊防部隊在班公湖南、北兩岸及其以北地區成功拔除了31個入侵印軍據點。轉戰巴里加斯地區的作戰中,中國邊防部隊在艱苦的環境中連克多個據點,收復了拉多和碟木綽克等地。在衛里加斯地區作戰結束後,中國邊防部隊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轉戰千餘里,拔除了入侵印軍據點37個,收復部分領土,有力地配合了東段主力部隊的反擊作戰。
中國政府在第一階段自衛反擊作戰中取得重大勝利,並提出和平解決中印邊界爭端的三項建議,包括雙方武裝部隊從實際控制線各自後撤20公里,脫離接觸。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和平途徑解決邊界問題,緩和局勢。然而,印度政府拒絕了中國的和平建議,悍然拒絕恢復至1962年9月28日以前的狀態,並攻擊中國的和平建議為「騙局」。印度政府進一步掀起反華浪潮,加大戰爭動員和准備力度,企圖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決雌雄。
面對印度政府的強硬態度和挑釁行動,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再次反擊入侵印軍,以緩和邊境緊張局勢,創造用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的條件。這場戰爭最終展示了中國邊防部隊的堅強意志和卓越戰術能力,同時也表明了中國政府致力於通過和平途徑解決邊界爭端的誠意和決心。中國政府的和平建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和贊揚,為推動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藏南和印度之間的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Ⅲ 中印邊境在中國的哪個省
中印邊境在西藏和新疆,中印自古相鄰,習慣邊界是喜馬拉雅山南麓,基本沒有爭議。但自從英國佔領印度後,英印政府試圖將西藏從中國領土中分裂出去,為後來的中印爭端留下隱患。
中印有爭議的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由於錫金段不存在爭議,故不含錫金段)。西段長600公里,中段長450公里,東段長650公里。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20世紀50年代,英國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擴張政策和舊中國「有邊無防」,造成中印邊界的領土爭端。1951年至1953年間印軍侵佔「麥克馬洪線」南面領土。1954年起,中印雙方開起會談,數次交涉無果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1962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集會議,確定了對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的決策。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歷時1個月,在東段,中國邊防部隊進到「麥克馬洪線」以南靠近傳統習慣線地區;在西段,清除了印軍設在中國境內的所有據點。共斃、俘印軍8700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印邊界問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Ⅳ 以中印邊境爭端事件寫一篇周記,300 400 字左右 求大佬幫幫忙。
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中印雙方發生激烈的肢體沖突。[1]
截至2020年6月16日,中國軍方證實雙方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印度軍方表示,該沖突造成20名印度軍人死亡。[2]6月17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沖突引發的嚴重事態。[3]
2021年2月19日據央視軍事報道:2020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後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斗至生命最後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沖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中印雙方發生激烈的肢體沖突。[1]
截至2020年6月16日,中國軍方證實雙方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印度軍方表示,該沖突造成20名印度軍人死亡。[2]6月17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沖突引發的嚴重事態。[3]
2021年2月19日據央視軍事報道:2020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後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斗至生命最後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沖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
Ⅳ 鍗板害涓庢垜鍥介嗗湡綰犵悍澶х害澶氬皯騫蟲柟鍏閲
鍗板害涓庢垜鍥介嗗湡綰犵悍澶х害12.55涓囧鉤鏂瑰叕閲屻
涓鍗拌竟鐣岄暱綰2000鍏閲岋紝浠庢湭姝e紡鍒掑畾錛屽弻鏂逛簤璁鍦板尯綰12.55涓囧鉤鏂瑰叕閲屻傚湪涓滄碉紝鍗板害鏀垮簻鎻愬嚭浜夎鐨勪紶緇熶範鎯綰誇互鍖楃殑鍦板尯錛屽巻鏉ユ槸灞炰簬涓鍥界殑銆傝繖涓鍦板尯鍖呮嫭瑗胯棌鍦版柟鎵灞炵殑闂ㄩ殔銆佹礇娓濄佷笅瀵熼殔涓変釜閮ㄥ垎錛岄潰縐鍏變負9涓囧鉤鏂瑰叕閲屻
鍦ㄤ腑孌碉紝鍗板害鏀垮簻鎻愬嚭浜夎鐨勪紶緇熶範鎯綰誇互涓滅殑鍚勪釜鍦版柟錛屽巻鏉ユ槸灞炰簬涓鍥界殑錛岄潰縐鍏變負2000騫蟲柟鍏閲屻傚湪瑗挎碉紝鍗板害鏀垮簻鎻愬嚭浜夎鐨勪紶緇熶範鎯綰誇互涓滃拰浠ュ寳鐨勫湴鍖猴紝鍘嗘潵鏄灞炰簬涓鍥界殑銆傝繖涓鍦板尯涓昏佸寘鎷涓鍥芥柊鐤嗘墍灞炵殑闃垮厠璧涢撏鍦板尯鍜岃タ鈃忛樋閲屽湴鍖虹殑涓閮ㄥ垎錛岄潰縐鍏變負3.3涓囧鉤鏂瑰叕閲屻
涓鍗拌竟鐣岄棶棰樼殑鍘嗗彶娌塊潻
1947騫村嵃搴︾嫭絝嬪悗錛屽叏闈㈡帴綆′簡鑻卞浗渚靛崰涓鍥借タ鈃忕殑涓浜涜竟澧冨湴鍖猴紝騫朵笉鏂鋩曢熶腑鍥介嗗湡銆1962騫達紝鍗板害涓轟簡渚靛崰涓鍗拌竟鐣屽湴鍖猴紝鍏鐒跺湪杈圭晫涓溿佽タ涓ゆ靛悜涓鍥藉啗闃熷紑濮嬪叏闈㈣繘鏀伙紝涓鍥藉啗闃熷夊懡鑷鍗鍙嶅嚮錛屽苟鍙栧緱浜嗗畬鑳溿傞殢鍚庯紝涓鍥芥斂搴滀負浜嗕腑鍗頒袱鍥戒漢姘戠殑鏍規湰鍒╃泭錛屼富鍔ㄥ仠鐏銆佷富鍔ㄥ悗鎾ゃ佷富鍔ㄤ氦榪樼即鑾風墿璧勶紝鍒涢犱簡璋嬫眰鍜屽鉤瑙e喅鍥戒笌鍥借竟鐣岄棶棰樼殑鍏堜緥銆
1962騫翠腑鍗拌竟澧冩垬浜夊悗錛屼腑鍗板叧緋昏穼鍏ュ啺鐐癸紝鐩村埌1981騫存墠閲嶆柊鎮㈠嶈皥鍒ゃ2004騫11鏈堬紝涓鍗板弻鏂圭『絝嬩簡瑙e喅杈圭晫闂棰樼殑鈥滀笁姝ヨ蛋鈥濊礬綰垮浘銆
2005騫達紝涓鍗板弻鏂硅揪鎴愪簡鈥滆В鍐充腑鍗拌竟鐣岄棶棰樻斂娌繪寚瀵煎師鍒欌濓紝榪堝嚭浜嗚В鍐寵竟鐣岄棶棰樼殑絎涓姝ャ2019騫達紝涓鍗頒婦琛岃竟鐣岄棶棰樼壒鍒浠h〃絎浜屽嶮浜屾′細鏅わ紝灝卞姞寮轟俊浠繪帾鏂藉緩璁捐揪鎴愬叡璇嗐
2020騫達紝鍗版柟鍏鐒惰繚鑳屽弻鏂硅揪鎴愮殑鍏辮瘑錛岃秺榪囧疄鎺х嚎鍚戜腑鏂硅搫鎰忔寫琛咃紝鍦ㄥ姞鍕掍竾娌寵胺鍙婄彮鍏婀栧湴鍖烘寔緇鍒墮犲啿紿佷簨浠躲2022騫9鏈8鏃ワ紝鏍規嵁涓鍗板弻鏂圭鍗佸叚杞鍐涢暱綰т細璋堣揪鎴愮殑鍏辮瘑錛屼腑鍗頒袱鍐涗綅鍔犲崡杈懼潅涓綰塊儴闃熷紑濮嬪悓姝ユ湁璁″垝緇勭粐鑴辯繪帴瑙︺
浠ヤ笂鍐呭瑰弬鑰冿細鐧懼害鐧劇-涓鍗拌竟鐣岄棶棰
Ⅵ 中國和印度邊界糾紛是什麼
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新藏公路就通過這里,但是印度認為該地區是他們的領土。
Ⅶ 我需要中印1962年邊境自衛反擊戰的詳細資料,謝謝
中印戰爭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背景】
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東段長約650公里,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里;中段,長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西段長約650公里,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中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昆侖山脈。中印邊境戰爭的爆發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復雜的背景。
一、英國種下中印邊界糾紛的禍根
西藏、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過去中印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畫邊界,兩國人民亦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只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以印度為基地,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這才逐步使中印邊界發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狀況,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爭執的種子。
1911年,中國發生辛亥革命,西藏地方處於混亂的局面,英國殖民主義者認為這是向中印邊界東段——從阿薩姆平原的邊緣向喜馬拉雅山進行侵略擴張的大好機會。於是,英印政府除了派遣「討伐隊」向中國這部分地區的部落種族進行武力鎮壓、金錢引誘以及所謂訂立契約外,還派大批測量探險隊,化裝成僧人、商人、探險旅行者,竄入西藏東南部中印邊境地區,偷偷地進行大量的偵察、測繪(偷測)等活動,為英印政府外務大臣麥克馬洪畫一條侵佔中國西藏大片領土的所謂印藏邊界線作技術上的准備。
1914年3月,英國侵略者為了實現其侵略企圖,施展陰謀手段,趁「西姆拉會議」之機和辛亥革命鼎革之際,策劃中、英、藏三方會議,於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在印度西姆拉召開,企圖把西藏從中國領土分裂出去,由於中央政府代表未在正式條約上簽字,英國陰謀未能得逞。英國代表麥克馬洪及其助手貝爾誘惑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背著中國中央政府代表在德里進行私下秘密交易。麥克馬洪等人以贈給西藏5000支槍、50萬發子彈,支持西藏「獨立」,幫助西藏趕走漢軍等條件為誘餌,脅迫夏扎在秘密換文上簽字,騙奪中國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1914年3月24日,麥克馬洪在德里交給夏扎秘密換文,換文的附件以粗略紅線劃了一條劃分印藏邊界東段邊界線的地圖,要求夏扎在上面簽字蓋印。麥克馬洪在換文中,對此圖既沒有文字上的描述,也沒有說明是依據什麼原則,條件畫出的,而僅劃在比例頁為1英寸等於8英里的地圖上。當夏扎在簽字時,表現推諉、遲疑不決,貝爾馬上變了臉色,發脾氣,夏扎在威脅利誘之下,在「麥線」圖上簽字。牛津大學高級研究員內維爾 •馬克斯韋爾曾指出:所謂「麥克馬洪線」是一九一四年西藏一個代表團與印度政府外交秘書亨利•麥克馬洪爵土在德里所作的一樁未經授權的秘密交易的產物,麥克馬洪以威逼利誘(表示願意支持西藏反對中國中央政府)的手段,說服西藏人同意了一種邊界線的劃法——把邊界線向北推移了大約一百公里。1987年5月英國《南方》月刊,載《中國藏學》1989年第2期。麥克馬洪劃的這條粗略紅線,西起不丹邊境,向東伸延至西藏察隅。其范圍包括西藏在南之門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大地區,把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有著豐富的礦物、生物和水利資源)劃歸英屬印度。劃定後的印度東北邊界,就從喜馬拉雅山足向北推到了喜馬拉雅山的山嵴。對於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後來,英國給西藏提出的兩個承諾並未能實現,因此西藏地方政府對「麥線」也不承認。英國知道炮製這條「麥線」的非學性,所以英國政府長期對此保密,不敢公開。然而,英國侵略者既做賊心虛,又貪婪成性,在時隔20多年後,於1938年又故態復萌,干起偷偷模模的不光彩勾當來,採取偽造證據、偷梁換柱的手法,重新出版1929年的《艾奇遜條約集》第14卷,篡改該卷中關於西姆拉會議的原始記錄,偽造有關「麥線」內容,塞進該卷的西姆拉公議內容之中,重新出版該卷,而出版日期仍用1929年原版日期。這樣,1938年印刷的標明1929年出版的《艾奇遜條約集》第14卷偽本中,出現了「麥線」秘密的非法文件。偽版本出版後,英印政府即下令把1929年的原版本大量銷毀了。與此同時,英印政府在出版《西藏高原與周圍國家的地圖》中,第一次改變過去同中國主張的傳統習慣邊界線相同的畫法,用「未經標定」的符號,畫出了「麥克馬洪線」。這樣,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就炮製出來了。由此可見,「麥線」是非法的,失效的,但從此埋下了中印邊境東段爭端的禍根。
在中心邊境西段,1846年英國吞並查漠——克什米爾後,聲稱拉達克(原本屬中國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地區,是克什米爾的一部分,應歸英印政府統治。在未等清朝政府同意的情況下,便悄悄佔領拉達克地區。後來,在標定拉達克和西藏的邊界中,英國侵略者為了尋找一條侵略我國新疆腹地的捷徑,於1865年派遣印度測量局官員約翰遜潛入新疆南疆地區,通過「勘察」,繪制地圖,把阿克賽欽、摩河谷及喀喇昆侖山以北廣大地區劃入英屬印度的克什米爾版圖,即所謂「約翰遜線」。阿克賽欽是中國的領土,中國政府從不承認,英印政府的勢力從未進入該地區,也未在該地區行使權力或建立行政機構。
英帝國主義在中印邊境東段秘密炮製的所謂「麥克馬洪線」,在西段圍繞所謂阿克賽欽問題提出的邊界方案,是英帝國主義侵略西藏和新疆的產物。正如周恩來指出的;「英國企圖抹煞中印之間長期形成的傳統習慣線,用割裂中國領土、擴大英屬印度領土的辦法,來達到它的帝國主義的侵略目的。」
二、印度政府繼承與擴大英帝的衣缽,挑起邊境沖突
詳見參考資料!
Ⅷ 對印自衛反擊戰到底打到新德里了嗎
對印自衛反擊戰沒有打到新德里。在反擊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只是在中印邊境附近與印軍作戰。1962年10月至11月,中國邊防部隊對印度政府發動的大規模武裝入侵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中印之間存在著一條近2000km未正式界定的邊境,但在歷史上按照雙方的行政管轄范圍形成的傳統習慣邊界線,一直受到兩國人民的尊重。印度尼赫魯政府對中國推行擴張主義政策,在中印邊界東段不斷向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推進,佔領了該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8)中印沖突在中國什麼地方擴展閱讀:對印自衛反擊戰的相關介紹:自1961年起,印度軍隊先後在中印邊界西段和東段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蠶食中國領土,建立侵佔據點,不斷挑起邊境軍事沖突。中國政府一直克制忍讓,多次提出通過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的建議,但均遭印方拒絕。1962年10月,印度政府錯誤估計形勢,在蘇聯支持下向中國邊境內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進行自衛反擊。10月20日,中國軍隊在中印邊界東段殲滅了侵入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北克郎地區的印軍第七旅和其他印軍一部;在西段清除了印度在中國領土上非法設立的37個侵佔據點。10月24日,中國政府提出停止沖突、重開談判建議,遭到印度政府拒絕。印方繼續向邊界增集重兵,再次在邊界的東、西兩段發起猛攻。11月16日,中國邊防部隊再次被迫還擊,擊退進犯印軍,拔除印軍侵佔據點16個,一直追擊到傳統控制線附近。21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從次日起中國邊防部隊於全線主動停火,停止對印軍的追擊。自12月1日起,中國邊防部隊從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後撤20km,並主動將繳獲的武器彈葯和其他軍用物資全部交還印方,釋放了全部印軍被俘人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邊境對印自衛戰爭
Ⅸ 「中印對峙」怎麼開始的
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的正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