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的民族是怎麼劃分的
一、中國的民族劃分
民族識別工作從新中國成立初至1979年告一段落。民族識別的理論基礎是,民族是指在歷史上形成的人們,他們擁有共同的語言、地域、經濟生活和文化遺產,以及共同的民族心理特徵。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經歷了三次民族工作高潮,其中首要任務便是完成民族識別。截至1979年,國家正式確定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並決定不再新增。
社會上有關中國存在55個民族之外的民族的說法較多。這些說法的來源包括:
1. 民族觀念和知識的淡薄。在我國某些少數民族中,由於居住地域不同,同民族的不同支系可能被誤認為是不同的民族。例如,阿詩馬是撒尼人的一個支系,但很多人不知道撒尼人是彝族的一個支系。
2. 國家為支持少數民族發展,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導致一些人聲稱自己歷史上屬於某個民族。然而,根據國家規定,中國不再增加少數民族。從理論上講,這些人的生活習慣與漢族非常相似,因此不符合新增少數民族的標准。
3. 同一民族因地域或歷史原因長期在不同地區生活,可能導致他們認為不同地域的應該是不同的民族。但從科學角度看,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
4. 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還有約70多萬人未被識別民族,這些人認為自己不屬於現有任何一個民族,但又不滿足民族獨立劃分的四個標准,因此被歸類為未識別民族。
民族識別工作至1979年,基諾族的認定才最終完成。民族的演變是一個長期過程。在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有外國人加入中國國籍,但這種情況極少,且民族的劃分通常指的是「世居民族」,而非加入國籍即成為的問題。
二、漢族的來歷
從約公元前5000年起,華夏族在黃河流域起源並逐步發展,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並經歷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公元前2700年,活動在陝西中部地區的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發生沖突,最終黃帝戰勝炎帝,兩部落結成聯盟,華夏族的前身隨之產生。
約公元前2000年,夏朝建立,前1766年商朝建立,前1122年周朝建立。從周朝開始,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活動范圍也逐漸擴大到淮河、泗水、長江和漢水流域。華夏族逐步形成,並區別於其他諸多民族,如夷、蠻、戎、狄等,但此時華夷的劃分並不十分嚴格。
春秋時期,華夏族與周邊民族進一步融合,原本被排斥於華夏族之外的秦、楚等國家也被逐漸接納。到了戰國時期,華夏諸侯國間的征戰導致夷、蠻、戎、狄等民族逐漸與華夏族融合,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族體。此時,華夏族的活動地域也擴展到了遼河中下游、洮河流域、四川盆地、江南地區等地。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秦朝,隨後漢朝取代秦朝,統治中國長達400餘年。這一時期,中國版圖空前擴大,以先秦時期的華夏族為核心和主體,加上漢朝疆域內被漢化的其他民族,形成了漢族。此時,漢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黃河、淮河流域。自西晉末年起,漢族人口開始向長江、珠江及中國東南部大規模遷移,到明、清時期,南方漢族人口已超過北方。清朝後期,為充實邊疆,允許漢族進入東北地區。明朝起,漢族開始向東南亞移民,19世紀起,又有漢族向歐洲、北美等地移民。
B. 為什麼中國有56個民族當初是誰分的
中國是一個擁有豐富民族傳統的國家,擁有56個民族。這些民族的劃分並非一開始就有的,而是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的。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由於歷史上的統治政府實行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對於少數民族的存在並不認可,導致對於民族數量的統計並不準確。在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少數民族的平等意識逐漸覺醒,他們開始提出確認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公開自己的民族成分。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和其他各項民族政策,新中國開始將民族識別工作提上日程。
民族識別是指對一個群體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稱進行辨別。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各民族的名稱非常復雜,據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上報的民族有400多個。這些民族名稱有的是自稱,有的是他稱,有的是一個族體不同的漢語音譯,有的以居住區的地理名稱得名,有的則以特殊的生產生活方式命名。
從50年代初開始,黨和國家組織了大批民族研究者和工作者深入少數民族地區,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理論,結合中國的歷史和實際,對這些民族名稱進行了科學的辨識。在充分尊重該族體人民意願的基礎上,對全國提出的400多個民族名稱進行了分析研究,並在1979年確認了基諾族,至此,中國被確認的少數民族共有55個,加上漢族,共56個民族。
在民族識別過程中,充分尊重民族集團的意願,在民族稱謂上「名從主人」。如1963年4月將「佧佤族」改稱為佤族,1965年10月將「癎亻童族」改稱為壯族,1985年9月將「崩龍族」改稱為德昂族,1986年6月將「毛難族」改稱為毛南族。
C. 我國為什麼要劃分民族
劃分民族是根據我國實際國情而定的,民族要素有四個:
1、民族共同語言;
2、民族共同地域;
3、民族共同經濟生活;
4、民族共同心理素質。
民族識別是指對一個民族成份的辨認。是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落實民族政策的一項基本工作。在舊中國,由於存在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許多少數民族的民族成份不能確定。
新中國後,自1950年起,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務機關組織科研隊伍,對全國提出的400多個民族名稱進行識別。加上原來已經公認的民族1983年共確認了55個少數民族成份。
民族的劃分有利於改變舊中國民族成份和族稱混亂的狀況,有利於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有利和諧中華的長遠發展。
D. 為什麼中國會有漢族和少數民族之分呢
因為中國地大,人多歷史悠久所以有這么多民族在
秦滅六國,華夏族與楚人相融合,然後漢朝滅了秦國統一了中原,一個以華夏族為基礎的新民族(漢族)概念產生了。也就是說漢民族本就是在民族對抗與融合中產生的。只是因為這種最大的民族對抗與民族融合是在漢朝時開始與形成。才以當時中原民族所建立的王朝"漢"為其代稱,民族融合後,各民族人民都自稱為"漢族"。
少數民族指得是多民族國家中人數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