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之後經濟復甦,為啥「中國製造」在全球范圍內這么受歡迎
疫情之後,為什麼中國製造也受到國外的青睞,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規模大。
中國不像與其他國家鐵路運輸不方便,現在中國的鐵路運輸已經是四通八達,可以到每個行業,每個城市因此在製造業方面,無論是原料的採集還是產品的輸出,都有極大的方便性,這是中國特有的交通便利,其他國家找不到。
第五,政策傾斜。
中國更傾向於實體經濟製造業,中國不走像歐美一樣的金融市場,而是重點發展實體經濟。
Ⅱ 為什麼很多從國外買的東西都寫著「中國製造」
不光是日本的東西,世界上好多國家的東西也都是中國製造。原因很簡單,中國的勞動力和原材料太便宜了,所以商家選擇中國的工廠做貼牌生產。
Ⅲ 為什麼要推進「中國製造2025」
《中國製造2025》發布以來,各地熱情高漲,都打算在這場製造強國的持久戰中大幹一場。但這只是硬幣的一面。另一面是很多地方對「中國製造2025」仍是一知半解、糊里糊塗,缺少系統規劃,有的認為只要引進些「高大上」的製造業、上些新項目,就是在推進「中國製造2025」,還有的甚至以為多重視點製造業,就是建造「製造強國」航母的主要推手了。
認知是行動的先導。作為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至少有三個關鍵問題必須搞清楚、弄明白。
第一是發展方向問題。方向問題十分重要。現在世界各國都在製造業上做文章,一些發達國家在三維列印、大數據、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領域已經取得不小突破;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加快謀劃和布局,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承接產業及資本轉移,拓展國際市場空間。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是與時間賽跑。方向若弄反了或者歪了,很可能南轅北轍,讓我們與機遇擦肩而過。
「中國製造2025」的方向是什麼?當然不能是以勞動密集為特色的傳統產業。低勞動力成本曾是我國製造業的最大優勢,但如今正在成為過去時,我們的勞動力開始比一些新興國家金貴起來了。方向只有面向未來,才能引領未來。從世界工業和科技發展潮流來看,這個未來就是「智能」。一方面,信息技術指數級增長、數字化網路化進步和集成式智能化創新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三大根本動力,「智能」代表著世界科技發展的潮流;另一方面我國的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德國已經實現了工業1.0、2.0、3.0,正在向工業4.0邁進,而作為新興工業國家的中國,實際上很多地方連2.0都還沒有完成,很多企業還是手工在做,很多笨重的活都是工人在做。如果我們抓不住這次機會,在別人進行工業4.0的時候,還在進行工業2.0,就很可能在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就算實現了工業化,也會進一步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被遠遠甩在後頭。
從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戰略看,智能製造同樣是其主流方向,無論德國的工業4.0還是美國的再工業戰略,均是如此。在美國,以GE為核心,思科、IBM、英特爾等60多家企業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立足於全行業的信息資源,試圖通過促進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提高設備安全性與可靠性,降低能耗、物耗與維護費用等,同時,減少生產過程中的人力勞動需求,提高生產過程中的柔性與智能化水平。而德國工業4.0則是在德國高度發達的製造業、雄厚的工業軟硬體系統及高素質的勞動者的基礎上,著力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實現一種智能化的、社會化的生產模式。盡管美國更加註重數據和信息的利用,德國更加註重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過程,但兩者最終是殊途同歸,製造業最終會走向CPS即信息物理系統。CPS並不是簡單的物聯網,與物聯網相比,CPS更強調數字世界對於物理世界的控制,本質就是將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合二為一。也就是說,無論是工業互聯網還是工業4.0,最終都會推動生產過程的智能化。
把握「智能」製造方向,就要清楚不是引進一套數控設備,就智能了。比如,我們的機器人產業這些年發展很快,但同時要看到,機器人企業的關鍵零部件普遍依賴進口,技術儲備低,應用規模小,生產的機器人在精度、可靠性等指標上普遍低於國際品牌,大多數企業還只是限於組裝製造環節,生產出的很多機器人產品也仍是沒有「大腦」的機械手,距離「智能」仍有相當大距離。
第二是主體問題。在「中國製造2025」中,誰唱主角?政府起什麼作用?是一個十分重大的問題。現在一些地方仍是老思維,「運動員」「裁判員」雙肩挑,不僅承擔起本應承擔的引導、服務功能,而且直接參與具體行業企業的運營,這是很危險的。我國目前一些行業出現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政府和市場職能錯位有關。市場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率的方式,發展中國製造業要讓企業真正成為主體。對此,《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也就是說,在推進「中國製造2025」征程上,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市場主導,並不是政府就沒事做了。對一個前瞻性的產業,政府要加強戰略研究和規劃引導,完善相關支持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其中,資金引導和扶持十分必要。特別對技術溢出效應明顯的「四基」要給予重點資金支持。「四基」即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其基礎能力薄弱是制約我國製造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的症結所在。要堅持問題導向、產需結合、協同創新、重點突破的原則,通過各種財稅支持引導企業著力破解這些制約重點產業發展的瓶頸。
第三是合理布局問題。「到2025年,製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台階。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這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目標,也是各地方發展製造業的重要目標,這就要求全國的製造業水平有整體上的提升,1.0、2.0要向4.0邁進。但同時也要看到,由於各地發展水平不同,人才結構、產業結構、資源結構和區位特徵不同,使得各地的製造業很難出現整齊劃一的發展。更要看到,無論是邊陲小鎮還是特大城市都上馬機器人、大數據等項目,建設相同的產業園區,那很可能導致新一輪產業重復建設甚至產能過剩。因此,推進「中國製造2025」要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實行製造業發展全國一盤棋和分類指導相結合,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各地要明確創新發展方向,不能一哄而上;全國要編制更詳細的發展規劃,把有限的資金更多用在若乾重點領域、重大工程上。
Ⅳ 連續11年世界第一,中國製造為什麼這么牛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國的製造業的整體水平非常好,而且整個產業鏈非常完善,這一點在很多歐美國家是做不到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夠連續11年蟬聯世界第一的這種原因。
製造業的問題也只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一個地區的製造業直接會影響到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會影響到每一個人的正常生活,我們作為世界的第一製造業大國,在整體的製造業能力上領先全球。
我國的製造業水平連續11年處在世界第一的位置。
這是一個來自新華網的數據,在這個數據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製造業水平連續11年處在第一的位置,可以說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的製造業第一大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小夥伴都特別好奇,為什麼我們能夠完成這樣的成就?其實主要是跟我們的製造業的產業鏈條有關系。
Ⅳ 為什麼中國製造業那麼落後呢
1、產品相互仿冒,中國製造業只能靠低成本競爭獲取微利。任何新型高利潤的產品出現,很快同質的產品就會蜂擁而上,企業很快回到低價競爭的起點!
沒有足夠的利潤率,只能靠量來降低成本,進一步使產能過剩,價格和利潤率進一步降低。中國製造業的競爭,成了低成本競爭,進而轉化成低質量競爭,中國製造業怎麼先進的起來!
2、中國製造業不可能有強大的科研投入。因為產品相互仿冒,投入大量成本的科研成果,是在給別人做嫁衣!對於一個具體的企業,沒有大的科研投入,不可能有先進的實驗設施,也就不可能產生先進的技術,先進的製造工藝,先進的高質量的材料。
3、產品相互仿冒,製造業關鍵崗位人員成了同行挖牆腳的對象,導致企業無法培養高技術人才!如果培養高技術人才,也是給同行做嫁衣,和大量投入的科研成果一樣,很快流失。同時高技術人才獲得高報酬,有一定資金積累後,也會快速仿冒復制相同的企業!
4、高速發展的中國,產品相互仿冒,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只能靠廉價的勞動力,大量的生產低級同質產品,大量企業效益低下、人員素質低下、人員待遇低下。不單是企業發展受限,而且導致職工收入低下,給整個社會穩定帶來壓力。不走出這個怪圈,就無法改變普通人群低收入的現狀。
(5)為什麼中國製造擴展閱讀:
製造業是指機械工業時代對製造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製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業品與生活消費產品的行業。
製造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是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因素,製造業在世界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ies)的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份額。
根據在生產中使用的物質形態,製造業可劃分為離散製造業和流程製造業。
製造業包括:產品製造、設計、原料采購、設備組裝、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中國製造由落後向進步發展
Ⅵ 談談為什麼要倡導中國製造舉例說明
談談為什麼要倡導中國製造舉例說明?因為以前咱們國家有很多高尖端設備都需要進口。但是西方的發達國家,遏制中國在高尖端武器和設備發展。所以我們國家要倡導自己研發。擺脫西方國家的遏制。例如我們國家的高鐵,航母,無人航天器。還有最近發射覆蓋全球的通訊衛星。等等。
Ⅶ 為什麼是「中國製造」,什麼是「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並不單純指製造產品的企業家。現在幾乎所有的中國人,包括企業界和普通民眾,一談起「中國製造」,就是做杯子的,做床墊的,高級點的說做電子產品的,再高級點的說做汽車的,有覺悟的說「嫦娥一號」就是「中國製造」啊。
「中國製造」是一種精神,是中國融入世界趨勢的一個代名詞。我們曾經說的「MadeinJapan」,並不代表某個具體產品是日本人生產的,而是日本的產業文化和經濟滲透能力進入世界之後一種彰顯的表現,現在「中國製造」正在承擔和繼承這樣一個地位。
Ⅷ 為什麼說中國製造強國地位世界其他國家已經難
原題為:為什麼說中國製造強國地位世界其他國家已經難以撼動?
早在2010年,中國就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目前,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0種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位。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經濟學界和商界普遍認為全球供應鏈已經越來越集中在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半導體晶元和高端零部件在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2025
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中國正向智造強國邁進,衣食住行新動能還在更多領域培育,老牌家電企業經過產業升級,現在每10秒就有一台個性定製冰箱下線。
每10秒就有一台定製冰箱下線
新技術,成就中國流水線上的含金量,在國家的支持下,中國的智能工廠已經遍布146個行業領域,今天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製造等新科技應用方面中國創新令世界驚艷,這些創新正在塑造著面向未來的新型經濟,正在助推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實現彎道超車。
105秒就有一輛轎車下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得到全面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共安排課題224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共安排重點專項42個、科技項目1163個。各項科技計劃著力攻克一批關鍵和前沿技術,對高技術的集成應用和產業化示範做出了統籌部署。
科技創新研發經費投入規模躍居世界第二。據最新統計,2016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57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52.5%,年均增長11.1%;按匯率折算,我國研發經費總量在2013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
Ⅸ 為什麼所有東西都是中國製造
你好,因為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製造工藝更是傳統的積淀,
我們有著資源上的優勢,人力上的優勢,因此製造業大國名副其實。
Ⅹ 為什麼要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原因為:中國製造的產品版權不屬於中國,中國只是簡單的生產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簡單的勞動力而不是知識智慧和腦力。技術能力是骨骼,製造能力是肌肉,創新設計就是給軀體注入靈魂,一個產品或品牌,才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中國製造」真的到了需扭轉發力方向的時候,應該「給自己穿上行頭了」。中國製造從拼數量、拼規模,到拼質量、拼價格,終於在世界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現在老路走不下去了,要拼技術、拼設計了,這決定著中國經濟的未來。
(10)為什麼中國製造擴展閱讀:
以蘋果公司為例,我國的富士康是蘋果公司的代工廠,富士康一類的公司以及成千上萬的中國勞工,從那部時尚而尖端的手機里,只能分享3.6%的價值,按零售價計算不足2%! 蘋果手機的利潤分配就說明了一切,中國人製造了蘋果手機,但沒有創造蘋果手機,大量的工人在生產過程中接觸有毒物質,但最後我們分配利潤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