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沒有自己的宗教
中國人有信仰。
信仰和宗教不同,我們有民間信仰。
有樓主說了,佛學不是宗教,儒學也只是哲學之一,基督教更不是教,是信徒和基督的關系。人就是因為心靈的需要,要找尋心靈的依歸,這正好證明人是有靈魂的活物,之所以稱為 『人』 。 就如孤兒如果找到了親父母,就有根,有家了。 沒有找到之前,也會以為自己找到了,對之忠心耿耿,敬而拜之,甚至希望能廣傳天下,人人蒙福。這樣的行為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只是在傳的過程中,不尊重別人的信仰,發動攻擊,污衊中傷,甚至塗黑,似是而非的替被人解說,都是塗黑自己的人格和自己的信仰。
2. 為什麼會有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
因為中國人信仰的是哲學思想,從來不把自己的信仰寄託在鬼神之上,和國外的信仰有著本質的區別。
經過不斷地積累,中國人已經把這種哲學信仰滲透到了骨髓里,比如行為處事的時候講究順其自然,不需要勉強,要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比如凡事不能急於求成,要給事物發展留有充足的空間,萬事不能一蹴而就,還有很多人生的大道理都在文學典著中有所體現。國人遇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去解決,而非把所有的希望都壓在神明的肩膀上,而自己什麼都不做。
3. 為什麼中國人大部分沒有宗教信仰!
在中國文化中,思想的高度卻從來沒有達到對上帝的追求,也從來沒有屬於自己的真正的宗教。我們不但沒有對上帝的信仰,甚至,我們什麼信仰都沒有,連信仰的能力都不具備。中國不是有佛教、道教嗎?那麼,我們來看看佛教與道教的情況。先說道教。道教算是自己的土產,上面打著「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的標記。但道教不是自然而然生長起來的,它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在這個外來宗教的刺激和啟發下,仿造出來的。它是中國文化與異族文化相抗衡的結果。 公元初年,佛教傳進中國。一百四十年多後,東漢張道陵創立了道教。這個人造的道教,沒有自己的教義。它開頭是向孔子的儒家找根據,找立足點,但被儒家抵制──《論語》說:「子不語怪力神亂"。不得已,又轉過來向老子莊子的道家,找理論支撐(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 道家是在野的學說,自然形不成儒家那樣的抵制。於是,道教就封了老子為「太上真人",封了莊子為「南華真人"。又把民間傳說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拉來作神仙。道教因而十分混雜,道教的八仙,整個是一個大雜燴,把不同朝代的歷史人物與傳說人物湊在一起,差不多相當於關公戰秦瓊。而且,與世界其它成熟的宗教相比,它完全沒有其它宗教所具有的對彼岸的追求精神,它有的只是無信仰的實用文化中,對現實人生的渴望和追求:鶴發童顏、長生不老;它的追求方式,也不是對自己內心的謹守,而是煉丹、服葯,甚至御女等手段。所以,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從來都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宗教,這個仿造品,造得並不逼真。 佛教在中國這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土地上,也經過了漫長的從抗拒到適應的過程,是從東漢初年一直延續到宋代,大約一千年。可見文化的抵制非常強大。就像器官移植,排異反應非常強烈。由於佛教的力量也很強大,所以,佛教與中國文化的沖突就特別激烈,反反復復地建廟,毀廟。到唐朝中期,斗爭還很激烈。到了宋朝,佛教在近千年的與中國文化的沖突與融合中,與中國道家老莊哲學結合,形成了以辯證思維為特徵的禪宗,從此才開始與中國文化和平共處。《紅樓夢》里,我們看到,一僧一道,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並肩出行,成夥伴了。到了這個地步,佛教也中國化了,失去了它自己的本來面目。禪宗,說白了,是中國特色的佛教。佛教禪宗對中國人的口味來說,已經變得十分可口可樂了。中國人真的信玉皇大帝嗎?中國人真的信觀音菩薩嗎?表面看,中國一些老百姓信佛信得也很虔誠。許多地方,廟里的香火鼎盛,商店裡都供著佛像。但這種信,是一種中國式的信,是求平安,求健康,求生兒子(送子觀音的香火特旺),求發財,求陞官,求子孫鴻運高照……哪個廟最靈驗,那個廟人氣就最盛。許願、還願,這是最典型的功利心態,是一種「投資行為",一種交易心態。不是去信奉,而是去跟神討價還價,去討好處,而且還得先得了好處,後還帳包賺不賠。這里展現的是功利的態度,實用的精神。每一聲祈禱,都包藏著個人的私慾;每一把香,都燃燒著人間的願望。佛成了受賄賂的對象和排憂解難的幫手。唐崇榮牧師說,中國現在就剩了一個信仰了 「錢"。信錢,為什麼?錢實用啊,錢是最有用的,「有錢能使鬼推磨"呀。我們看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祈禱時說的是什麼:「天父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願你的旨意成全"。這是完全沒有私利的祈禱。耶穌禱告的,是成全「上帝的美意"、「上帝的安排"。是為上帝,不是為人,更不為自我。主禱文更是這樣說:「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4.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
怎麼沒有?道教不就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嗎?佛教也紮根在中國成為傳統,還有奇門,各類所屬不同的氣功,也是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宗教派別,只是現在沒有統一信仰而已,
世界十大宗教
儒教 道教 佛教 印度教 神道教
伊斯蘭教 猶太教 東正教 羅馬天主教 新教
在這里中國一下就佔了三個,怎麼能說沒有宗教信仰?
西方人看不出來而已,中國人對宗教和真理的信仰和追求在骨子裡血液里,是幾千年來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結果,幾種宗教互為依存、彼此借鑒、互根互用,我們祖國對宗教的信仰是經過幾千年的檢驗磨礪出來的正信,不把什麼東西過分神話,是科學的正念,不是現在人心浮躁後的迷信和西方的過分神話和敬仰,我們祖先或是通過自己修煉或是通過自然生活現象,來進行了很多的科學檢驗過後,才流傳給我們的,是最朴實的真誠的,所以在喜歡神話的人眼裡看不出來這是宗教信仰
另外,現今社會人心浮躁,此時很多人失去了信仰,這個現象不只在中國,外國更甚,只不過外國的節日是依照統一的宗教來定的,大家都過,看起來好像全民都信,可是宣言所謂的科學來批判宗教的最初不就是外國人嗎?
宗教不是人想像的那樣玄之又玄,是科學的,現代科學家已經證實而且承認,用現在的所謂的科學只能研究宇宙不到4%的部分,還有很多現代科學還研究不到的暗能量、暗物質,科學家求助宗教、借用修行者來實驗,發現宗教是高於現代科學的科學,氣功師發功時的儀器檢測出很多不同的波動和射線
怎麼能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只能說中國很早之前就走到了世界最前端,現代人不理解而已
5. 中國人 為什麼那麼缺乏信仰
主要有幾個原因.
首先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儒家思想,我想這個後果大家已經能深切的感受到.這使得我們缺乏很多精神.當然,明白的人自然明白,糊塗的人依然糊塗.
其次就是中國如今的無神論教育,特別是進化論的強制推行.隨著科學的發展,進化論已經越來越不被接受.這使得我們很少去考慮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我們從哪兒來?我們為什麼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將要去什麼地方?
還有就是我們ZF對於宗教信仰嚴厲管控.
6. 中國人真的沒了信仰嗎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為什麼
樓主你好 中國從唐朝最繁華的朝代過後 就開始走下坡路 因為鼎盛意味著之後開始下降 宋朝偏安一隅 南方 元朝開始 漢族就是最低級的人 而明朝剛剛回過神 漢族當了一回家 又被滿族的清朝統治了那麼多年 到了封建專制的頂峰 儒家也不頂用了 一切思想統一於只要無條件服從於統治者 而清朝末年 外來侵略 中國人積極尋求外國的東西來改變自己的落後 這時候信仰很亂 又沒有重建 又由於多次革命失敗 信仰重建又失去了機會 49建國後,人們有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信仰 市場經濟建立後,多元化思想出現。中國人重農輕商的觀點變淡了 要說現在的信仰 那就是對金錢的信仰了 次之就是對權力 名譽的崇拜 當然這是每個人都崇拜的 並不是中國人 這是人類形成社會後的必然趨勢
7. 為什麼說中國人缺失信仰
LS說法的不對,中國人對信仰的缺失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到來後,物質逐漸豐富後才明顯顯現的一種社會現象。並非來自社會主義制度本身。有些人認為是因為缺乏信仰而導致國民素質不高,但我認為缺乏信仰只是國民素質不高的一種體現。
事實上現在很多社會現象已經顯現出人們在重拾自己的信仰,比如那些從商者喪失誠信的行為會引起社會的強烈憤慨,那些見死不救唯利是圖的行為會遭到社會一致的強烈指責,那些張狂跋扈的富二代官二代會引起社會一致的強烈抨擊,另外歸真堂采活熊膽也引起社會的強烈反應,這都說明人們的心中,某個過去並不太關注的標尺已經在漸漸的重新樹立起來,而這個標尺不是信鬼信神得來的,而是因為國民素質的提高,而是因為媒體的發達,而是因為人們的良知在漸漸的被喚醒。
過去一切以發展經濟為綱,自然導致了「賺錢」成為了社會一致的目標,而有沒有錢,能不能賺到錢也成為了衡量事物的唯一標准,但現在,人們在面對越來越多的被公開的那些因為圖利而喪失良知的行為,也就漸漸的開始醒悟,明白了賺錢並非我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標,還有比賺錢更重要的,那就是良心。
8. 我們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沒有信仰
中國自古以來都奉行一句話,人定勝天,一切都靠自己,發生災難的時候也從來不祈禱會出現奇跡。也不相信有什麼救世主出現,像發生洪水的時候有大禹治水,乾旱的時候有都江堰水利工程。舉個例古代祭天都是皇家用來宣稱自己是天的代言人。自稱天子,然而有人想弒天自己來當天子,這就是唯我主義,天能做到的事我也能。看看歷史就知道中國五千年下來歷朝歷代有多少人想殺天子自己做天的。中國人的信仰,就是信自己的能力,創造力,不會去相信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9. 為什麼說現在的中國人沒有信仰現在的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
因為具統計,世界沒信仰的人都在中國。外國人幾乎都有信仰。據說有信仰的人好像有1億!因為以前中國有傳統文化,有孝道的觀念。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現在傳統文化已經沒人知道了!都丟失了,所以就都向錢💰看了!
10.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
信仰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因為每個人都有內心的、精神上的渴望和需要。哲學教授鄧曉芒在《》一文中認為,中國人「沒有真正的信仰,是因為我們沒有獨立的個體,沒有內心獨立的精神和需要」。這個觀點不完全正確。信仰,是一種社會心理,它反映特定的社會結構;它一般需要特定人群的支撐,因此一種信仰往往不是個人的,而是社會性的。譬如,中國人追求了很久的科學,科學這種事物也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情,它同樣具有社會性。國家出了一兩個出色的科學家,不等於這個國家就崇尚科學並具備了科學精神。所以,本文認為的「中國人沒有信仰」,是一個社會問題、傳統文明的問題。 我們知道,世界上有幾大代表性的宗教,它們就是不同種類的信仰。這些宗教往往是一種代表性的文明出現了的標志。因此,信仰與文明母體不可分離,在這個文明母體之下的人們,一般都會成為相應的教徒。例如,傳統美國社會中的美國人一般都是基督新教的信奉者。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文明一旦成長、進化,往往會與自己的母體發生一定的分裂。所以,當下的文明並不能夠完全反映人們的信仰;因為信仰與文明母體的關系非常密切,幾乎可以認為是等同的。也就是說,信仰有原始性、原生性。我們可以比喻地說,信仰,就是一種回憶,是女性祖先的子宮內的混沌、有待分娩的狀態,它代表著溫暖、舒適和生命永恆的希望。因此,不同的環境可以產生出不同的信仰。原始圖騰多種多樣,鳥獸蟲魚、石頭草木,成為了不同部落頂禮膜拜的對象。 宗教都有種族性、區域性的特點,它一般都有自己的神靈。這些神靈創造世界,發布教義,指明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犯罪,目的就是維持一種人世間的社會秩序。世界上幾大代表性的宗教都產生於文明社會(以文字的出現為標志),而這些宗教應該是更早的原始宗教發展的產物。而原始宗教又是蒙昧時代和野蠻時代留下來的。所以,所有的宗教也是一種民族記憶和回憶;不同的宗教也由此成就了它的種族性和區域性。由於宗教是一個區域之內的人們的共同心理結構,因此,各大宗教社會都經歷了「政教合一」的國家模式。但由於文明的發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擴大,這種國家模式終於又被人們打破了。可見,宗教也是一種族群意識。族群意識的覺醒既是好事,但也可能是壞事。在《群氓之族》一書中,作者伊羅生認為:族群意識可以建立一個國家,也可以撕裂一個國家。 在文明高度發達的當下,人類的精神世界越來越趨於分裂,在沒有得到徹底解放之前,人類再次將目光往歷史的深處探尋,並試圖藉此來消解精神的彷徨無助。尋根意識的興起,其實就是尋找精神家園、信仰和宗教。但是,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根在哪裡,往往不可求得。個體的人在越來越復雜的社會中,就像一根漂浮在河流之中的落草。尋根不得的結果,就是皈依宗教。在一種模糊的歷史意識和來世意識之中,希望自己能夠得到永生。但是,我們應當清醒的是,真實的世界卻是向死而生的。人,本來就不是屬於自己的,他的命運在於群體的關系和結構之中。生、死本身也沒有多大區別,你、我、他、她,也沒有實質性的區別。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認為「眾生平等」。但是,這些宗教同時告誡信徒「不要信別的神」——它也是摩西十戒中的第一戒,然而,這個教義恰好表明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別的神存在。因此,它在邏輯上是非常矛盾的。人們往往忽略了這樣的一個事實——正如摩爾根所說的一樣:人類擁有一個共同的起源。但是,理性無法代替宗教信仰,二者大多數時候是相互沖突的。當代社會的危害來自理性的泛濫,而現代以前,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導致了人類的巨大沖突和歷史悲劇。 但是,「不要信別的神」的教義並非完全沒有道理。簡單地說,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有自己的特殊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在世界逐步走向融合的今天,堅持自己的「神」、自己的宗教信仰,但又不至於彼此侵犯,肯定是好事,是價值多元的體現。韋伯認為,現代社會就是一個諸神並存的社會,盡管信仰不再像過去那樣「迷魅」,人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趨向理性。但是,理性並非惟一的,非理性同樣有存在的理由。例如自由主義所信奉的憲政,往往是以歐美為典範的。但是,一味地追隨西方的結果,可能反而被西方所拋棄。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歐美的價值觀和文化已經滲透到了世界每個角落。其結果就是被滲透的區域失去了自己,包括自己的價值觀、文化,以及經濟利益。例如,中國就是一個信仰別的神的典型。中國經濟的外源性就是例證。我們在依賴國際資本的同時,民族產業卻每況愈下,更加致命的是,中國幾乎被外資經濟壟斷和控制了。可見,信奉自己的神是否能夠堅守,需要一種民族競爭力。合理的民族主義是需要的。 問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了自己的神。信仰是一種社會結構,但中國卻缺少這樣的培育信仰的社會結構。而且,中國人既沒有民族精神,也不是一個公民社會。個中緣由,乃宗法倫理和政治權力的滲透,而改變了中國人的社會心態。除了伏羲女媧,中國是一個神話很少的國家;盡管中國歷史文獻浩如煙海,但是信史卻只能從公元前841年開始計算。這大概是「文王演易」、孔子刪改歷史的「功勞」。自從孔子之後,中國人就「敬鬼神而遠之」了。儒家學說是所謂的「入世」學說,注重的是現世的人倫實用。而且,中國學界主流至今都不承認,中國人是從非洲走過來的,我們堅持著中國人種的獨立起源說。在抹殺原始記憶的同時,我們卻樹立起了若干個活著的「聖人」。這是權力作用下的「造神運動」。而這種「造神運動」不過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它不承認古始和真實。因此,中國人的「神」是「不務正業」的,它主要的功能是馴化百姓。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人朝著「文明的罪惡」高歌猛進的時候,西方人卻在返璞歸真。不僅現代如此,近代西方文明的世界征服也是從打破基督教壟斷世俗權力開始的。啟蒙運動的一個特徵就是「杜撰」出了一個人類的「自然狀態」,再加上達爾文的進化論,這些都是典型的尋根現象。而在後現代西方,人們在承認諸神並存、價值多元的同時,更發現了人類的同源和同構。在上帝死了的震驚之後,人們發現大寫的人也死了。這些西方思想,共同促成了這樣一個事實——就像布希所說的那樣:權力被關進了籠子之中。這是文明的真正的進步。以現代的這種文明,我們才可能發現古始的「道」。也就是說,人類可能通過這種渠道,返回到人類遠古的女性共祖的子宮內,找到足以安頓心靈的和諧故園。但是,我們需要警惕的是,西方國家盡管出現了這樣的了不起的思想成就,然而,國家作為迫不得已的惡,仍然在為資源和利益而爭搶、侵略甚至殺戮。同樣是那個被關進了籠子之中的布希,卻悍然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可見,一切權力的不當利用,都可能製造罪惡。因此,在人類越來越趨同、正在成為一個整體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相反的力量仍然十分強大。伊羅生在《群氓之族》中寫道:「面對世界資源與權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爭奪,人類社會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來越小的碎片。」 很多人擔憂中國出現了什麼「極端民族主義」,我覺得這是一種無根的民族主義和虛熱的愛國主義,它並不可怕,對社會建構也毫無價值。「極端民族主義」思潮已經在20世紀末終結了,中國人已經沒有力量在這個方面興風作浪了。中國要興起,在文化觀念上,應該允許國家統一下的民族主義——但遺憾的是,這樣的民族主義可能已經不存在了;同時,在政治形態上,中國應該實現更多的地方自治,培育地方政治的實驗場。民族主義和地方自治的充分發展,就是在「矛盾」中尋找全體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增強族群認同的意識。這就是所謂「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之真正涵義。但是,如果將權力視為一種圖騰,如果權力失去了公共資源的特性,如果權力不再親近生命個體,我們就無法達到這個目標,這樣的社會就是一個表面和諧實則分裂的社會。哲學教授鄧曉芒的觀點之所以不完全正確,是因為他沒有看到,中國人由於沒有信仰,缺少族群認同的意識,所以自我中心主義特別發達,這是回應權力作為圖騰的最狡詐、最不道德的策略;反之亦然。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消解權力圖騰的過程,就是一個樹立各自的信仰、發育各自的生命力的過程。「不要信別的神」積極的政治學意義就是,不要由權力來規定信仰——這種權力無疑是指來自任何國家和勢力、集體的壟斷性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