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近幾年來遭受了哪些自然災害
近年來重大自然災害
根據1949-1989近40年來,對我國自然災害的分析,大致可以排 出十大災害如下:
1950年7月,淮河大水。由於泥沙淤積,河床高 漲,加上國民黨軍隊在淮海戰役時對沿淮堤壩的大肆破壞, 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許多地方一片汪 洋,水災淹沒土地3400餘萬畝,災民1300萬。淮北地區受 災慘重,為百年所罕見。 1954年7月,長江、淮河大水。長江中下游、淮河 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 漲,漢口長江水位高達29.73米,較歷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雖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極大努力保衛荊江大 堤,從而保證了武漢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卻淹沒農田 4755萬畝, 1888萬人受災,財產損失在100億元以上。由 於農產品減少,也影響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業生 產。
1959一1961年,三年經濟困難。 1959年全國乾旱范 圍廣,旱情嚴重;1960年乾旱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早情 重,春季又出現倒春寒;1961年旱情較重,冬小麥遭受「卡 脖旱」,北方冬麥區還遭受較重的於熱風危害。所以農業生 產大幅度下降,連續二年沒有完成國民經濟計劃,市場供應 十分緊張,人民生活相當困難,加上長期勞動緊張和疾病流 行,人口非正常死亡增加,僅1960年統計,全國總人口凈 減少1000萬人。經濟困難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自然災害 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1963年8月,海河大水。8月上旬河北省連續7天 下了5場暴雨,其中內丘縣樟狐公社過程降水量2050毫 米,暴雨面積大,過程總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面積達 5560平方公里,淹沒104個縣市7294多萬畝耕地,水庫崩 塌,橋梁被毀,京廣線中斷,天津告急, 2200餘萬人受 災,直接經濟損失達60億元。
1966年3月8日,邢台地震。死亡8182人,受傷 51395人,倒塌房屋508萬間。
1970年1月5日,通海地震。死亡15621人,受傷 26783人,倒塌房屋338456間。
1975年8月,河南大水。 7503號台風在福建登陸, 經江西南部、湖北,5至7日在河南省伏牛山麓停滯和徘徊 20多個小時,最大降水量1605毫米,使汝河、沙穎河、唐 白河三大水系各於支流河水猛漲,漫溢決堤,板橋、石漫灘 水庫垮壩失事,造成特大洪水,毀房斷路,人畜溺斃,災情 極為嚴重,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死亡24.2萬人,重 傷16.4萬人,倒塌房屋530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 以上。由於「文化大革命」四人幫干擾和唐山地震的嚴重破 壞, 1976年我國國民經濟收入比上年下降2.7%,使國民經 濟瀕於崩潰的邊緣。 1978一1983年,北方連續大旱。 1978年,全國出現 大范圍乾旱,受災6.03億畝,成災2.69億畝;1979年秋、 冬乾旱范圍大;
1980年夏季華北、東北大部和西北部分地 區出現了較嚴重的伏旱,全國受旱3.92億畝,成災1.87億 畝;1981年春季北方冬小麥區雨水少5-7成,缺水人數達 2297萬人,秋季雨水少4-9成,全國受旱3.85億畝,成災 1.82億畝;1982年全國受旱3.11億畝,成災1.5億畝; 1983年全國受旱2.41億畝,成災1.44億畝。不少地區出現 乾旱時間長、,范圍廣、災情嚴重,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罕見 的大旱。缺水也成為北方的一大難題,己嚴重影響人民正常 生活和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
1985年8月,遼河大水。 8507、8508、 8509號台 風襲擊東北地區,連降大雨,加上河道年久失修,洪水宣洩 不暢,遼河原有河道行洪能力為5000秒立方米,實際上洪 水僅2000秒立方米,但卻造成該省中小河流決口4000多 處,致使60多個市、縣, 1200多萬人, 6000多萬畝農田和 大批工礦企業遭受特大洪水襲擊,死230人,直接經濟損失 47億元,東北三省減產糧食100億斤。 綜上所述,近40年來我國的大災害中,洪澇災害排在 首位,共有5次,地震為3次,旱災為2次。
1990年以後大致如下:
1998年南方地區的大洪水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波及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索馬里、塞席爾、肯亞等東南亞、南亞和東非十多個國家,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此次地震是近40年來全世界最強烈的地震之一,地震引發的海嘯也是印度洋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海嘯災難共造成約23萬人死亡或失蹤,其中包括數千名外國遊客,經濟損失超過100億美元。受災最重的印尼有近17萬人死亡或失蹤,其中亞齊省死亡人數達12萬,20萬人流離失所。
2005年8月卡特里娜」颶風
2005年8月29日,五級颶風「卡特里娜」襲擊美國東南部,導致嚴重的人員財產損失。
「卡特里娜」颶風造成1800多人死亡,20多萬所住宅被摧毀,數百萬人無家可歸,80萬人重新安置和上千億美元的財產損失,美國東南部名城新奧爾良幾乎遭到「滅頂之災」,該市80%被洪水淹沒,災區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一連串的損失數字,使這場颶風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災害」。
2005年10月南亞大地震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里氏7.6級強烈地震並波及鄰近的阿富汗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其中,巴基斯坦受災最為嚴重,死亡人數超過7.3萬,9000多人失蹤,10萬多人受傷,其中近7萬人重傷。地震還在巴基斯坦造成60萬座房屋等各種建築物的倒塌,350萬人無家可歸。
地震發生後,聯合國立即呼籲國際社會向巴提供3.12億美元的捐款。而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說,南亞地震造成的損失高達50億美元。
2006年夏四川地區的大乾旱 四川重慶至8月份已是遇到50年來特大乾旱
2007年11月錫德」風暴
2007年11月,孟加拉國受強熱帶風暴「錫德」襲擊,約4100人死亡,800多萬人受災,約120萬間房屋、近萬所學校校舍以及10萬公里左右的道路遭到破壞,經濟損失逾23億美元。
「錫德」是孟加拉國130多年來遭受的最強烈的風暴之一。其強度與1991年的另一場造成14.3萬人死亡的強熱帶風暴相當,由於孟政府提前作出預警並及時疏散人員,此次人員傷亡大幅減少。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紛紛向孟加拉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災民渡過難關。
2007年11月開始的長江中下游乾旱
據稱為50年未遇
2008年1月南方九省的大暴風雪
在2008年1月,西南暖濕氣流北上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而北邊的高壓系統穩定存在,從西伯利亞地區不斷向南輸送冷空氣,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就形成了一個交匯,冷空氣密度比較大,暖空氣就會沿著冷空氣層向上滑升,這樣暖濕氣流所攜帶的豐富的水氣就會凝結,形成雨雪的天氣。由於這種冷暖空氣異常地在這一帶地區長時間交匯,導致中國南方大范圍的雨雪天氣持續時間就比較長。
實際上我國南方地區這三次雨雪天氣過程,主要就是西南暖濕氣流的三次加強,相應的出現了三次比較大的雨雪天氣過程。
在2008年1月10日,雪災在南方爆發了。嚴重的受災地區有湖南,貴州,湖北,江西,廣西北部,廣東北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河南南部。
其中1月26、27、28日的第三次大范圍持續性雨雪天氣過程強度強,再加上前兩次的影響,因而造成了最嚴重的損失
2008年5月2日「納爾吉斯」重創緬甸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
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緯度:31.0°N經度:103.4°E深度:14km震級:里氏8.0級最大烈度:11度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大邑縣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歷史背景:汶川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以來有記錄最大的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地震成因: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抬升。
2009年秋乾旱事件
2009年9月以來長江流域來水明顯偏少,洞庭湖、鄱陽湖兩湖出現嚴重旱情。
2009年11月北方暴雪
11月9日以來北方暴雪
相對小事件有:
2006年東南沿海的大台風
2007年夏,太湖暴發大范圍藍藻。湖面污染嚴重,影響到了居民及生產的用水。在此時,網路上流傳著將「太湖美」變為「太湖霉」的搞笑歌詞。但是,現實的確是如此的,太湖裡藍藻的大量滋生,不僅污染了湖水,還使魚蝦無法生存。太湖藍藻事件引起了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關注,為了保護江蘇人的母親湖,人們開始努力行動起來,為恢復太湖的環境而努力。現在藍藻雖已過去,但江蘇人民痛定思痛,深刻反省,提出了舉全國之力「重塑太湖美」,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目標與措施。相信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下,人們一定能夠減輕環境污染所帶來的消積影響,建設好的生態文明,使太湖美重見在我們眼前,讓太湖的明天更加美好。(相對小事件)
Ⅱ 中國什麼生物泛濫成災
生物啊,動物的話就比較少了,畢竟我們大中國人口眾多,能吃的絕對不會泛濫成災的,除非是有毒的,比如南方的福壽螺!!,植物的話,桉樹肯定是一個~~,水葫蘆~~這個可是在高中生物書上出現的一大物種,其他還有加拿大一枝黃花,法國野燕麥,三裂葉豚草,刺蒼耳等等~~~
Ⅲ 中國主要的自然災害是什麼
很詳細的介紹~
中國的主要自然災害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強度大、頻率高、損失重、時空分布不均。對我國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有氣象災害、海洋災害、地震災害、農作物生物災害、森林生物災害等。
一、氣象災害。氣象災害有20餘種,主要有以下種類:
1、暴雨:山洪暴發、河水泛濫、城市積水;
2、洪水災害:除山洪暴發,還包括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潰堤洪水、泥石流與水泥流洪水;
3、雨澇:內澇、漬水;
4、乾旱:農業、林業、草原的旱災,工業、城市、農村缺水;
5、乾熱風:乾旱風、焚風;
6、高溫、熱浪:酷暑高溫、人體疾病、灼傷、作物逼熟;
7、熱帶氣旋:狂風、暴雨、洪水;
8、冷害:由於強降溫和氣溫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樹受害;
9、凍害:霜凍,作物、牲畜凍害,水管、油管凍壞;
10、雪害:暴風雪、積雪;
11、雹害:毀壞莊稼、破壞房屋;
12、風害:倒樹、倒房、翻車、翻船;
13、龍卷風:局部毀壞性災害;
14、雷電:雷擊傷亡;
15、連霪雨:對作物生長發育不利,導致糧食霉變等;
16、濃霧:人體疾病、交通受阻;
17、低空風切變:(飛機)航空失事;
18、酸雨:作物等受害。
二、海洋災害。海洋災害主要有如下種類:
l、風暴潮:包括台風風暴潮、溫帶風暴潮;
2、海嘯:分遙海嘯與本地海嘯2種;
3、海浪:包括風浪、涌浪和近岸浪3種;
4、赤潮;
5、海岸帶災害:如海岸侵蝕、滑坡、土地鹽鹼化、海水污染等;
6、厄爾尼諾的危害。
三、地質災害。
包括構造地震、陷落地震、礦山地震、水庫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四、農作物生物災害
主要包括蟲害(如蝗災)、鼠害等。
Ⅳ 近年來中國哪些地區遭受了重大自然災害
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大地震
1975年2月4日的遼寧海城發生7.3級大地震。地震波及范圍為9千平方公里。這次地震發生在遼寧人口稠密、工業發達地區,但由於國家地震部門提前准確預報,當地政府又採取了有利的防震措施,損失降到了最小限度,成功挽救了十幾萬條生命。具體數字:
1、人員傷亡:死亡人數2041人,受傷人數27538人,救援兵力3.5萬人。
2、受災情況:地震造成城鎮房屋倒塌500萬平方米,農村房屋毀壞1740平方米;公共設施損壞165平方米,損失8.1億元。
3、災後重建:海城地震的成功預報減少了巨大的災害,如無預報人員傷亡將高達15萬人,經濟損失將達5億元。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級大地震,頃刻間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化為瓦礫一片,7200多個家庭全家陣亡,4204人成為孤兒,地震破壞范圍為3萬平方公里,有感波及范圍達14各省市自治區,相當於我國面積的三分之一。
1、死亡人數:24.4萬人,重傷人數16.4萬人,救援兵力15萬人。
2、受災情況:毀壞公共房屋1479萬平米,倒塌民房530萬間,直接經濟損失54億元。
3、救援兵力:解放軍出動15萬人,唐山機場倚天飛機起落達390架次。動用全國13個省,300個醫療隊,2萬多人,開出專列159個。
4、國家撥款:43億。
5、災後重建:從1978年開始建設,到1988年有一個新唐山出現在中國大地上。
1991年:
5月、6月份開始,中國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水災,5個省、自治區發生嚴重旱災。據當時初步統計,安徽全省受災人口達4800多萬人,死亡267人,直接經濟損失近70億元。江蘇全省受災人口達4200多萬人,死亡164人,直接經濟損失90億元。
1998年6月中旬特大洪水災害
1998年6月中旬發生的的特大洪水災害,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和北方松華江流域,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大洪水災害。全國29各省市自治區在手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
1、傷亡人數:1562人,受災人數2.23億人,救援兵力27萬人。
2、受災情況:倒塌房屋497萬間,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直接經濟損失1666億元。
3、救援兵力:出動解放軍、武警27萬人,8000萬群眾參與抗洪,總動員力量達近億人。
4、國家撥款:數十億,各地調入物資近百億。
5、接受捐贈:捐款35億元,捐物摺合人民幣37億元。
2008年1月中旬南方冰雪災害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中旬,南方遭受有史以來的特大冰雪災害,嚴重的破壞,給電力交通運輸設施造成極大破壞,災害波及21個省直自治區。
1、死亡人數:129人,滯留旅客400多萬人次。
2、救援兵力:64.3萬人。
3、受災情況:農作物受災1.78億畝,倒塌房屋4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
4、投入力量:出解放軍外,各地群眾776萬人參與救援。
5、國家撥款:295.37億元。
6、捐助款物:22.75億元。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
緯度:31.0°N
經度:103.4°E
深度:14km
震級:里氏震級8.0級,矩震級7.9級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
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縣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
傷亡統計
全國各地傷亡匯總(截至2008年10月8日12時)
遇難:69229人
受傷:374643人
失蹤:17923人
經濟損失
(截至2008年9月4日)
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8451億元人民幣。四川最嚴重,佔到總損失的91.3%,甘肅佔到總損失的5.8%,陝西佔總損失的2.9%。國家統計局將損失指標分三類,第一類是人員傷亡問題,第二類是財產損失問題,第三類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問題。在財產損失中,房屋的損失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損失占總損失的27.4%。包括學校、醫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損失占總損失的20.4%。另外還有基礎設施,道路、橋梁和其他城市基礎設施的損失,佔到總損失的21.9%,這三類是損失比例比較大的,70%以上的損失是由這三方面造成的。
Ⅳ 影響中國的氣象災害有哪些
氣象災害是自然災害中最為頻繁而又嚴重的災害。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十分頻繁、災害種類甚多、造成損失十分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每年由於乾旱、洪澇、台風、暴雨、冰雹等災害危及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國民經濟也受到了極大的損失。而且,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亦呈上升發展趨勢,直接影響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影響中國的氣象災害主要有以下幾種。
(1)乾旱:乾旱是在足夠長的時期內,降水量嚴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發而水分虧損,河川流量減少,破壞了正常的作物生長和人類活動的災害性天氣現象。乾旱的結果造成農作物、果樹減產,人民、牲畜飲水困難及工業用水缺乏等災害。乾旱是影響中國農業最為嚴重的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相當嚴重。據統計,中國農作物平均每年受旱面積達2000萬公頃,成災面積達800萬公頃,每年因旱減產平均達100億~150億千克,每年由於缺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000億元。目前,全國420多個城市存在乾旱缺水問題,缺水比較嚴重的城市有110個。全國每年因城市缺水影響產值達2000億~3000億元。
(2)暴雨:暴雨是短時內或連續的一次強降水過程,在地勢低窪、地形閉塞的地區,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農田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度飽和給農業帶來災害。暴雨甚至會引起山洪暴發、江河泛濫、堤壩決口,給人民和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中國氣象部門規定,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長江流域是暴雨、洪澇災害的多發地區,其中兩湖盆地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受災尤為頻繁。1983、1988、1991、1998和1999年等都發生過嚴重的暴雨洪澇災害。
(3)台風:台風是一種熱帶氣旋。熱帶氣旋是在熱帶海洋大氣中形成的中心溫度高、氣壓低的強烈渦旋的統稱。造成狂風、暴雨、巨浪和風暴潮等惡劣天氣,是破壞力很強的天氣現象。近年來,因其造成的損失年平均在百億元人民幣以上,像2004年在浙江登陸的「雲娜」,一次造成的損失就超過百億元人民幣。
(4)冰雹:冰雹災害是指在對流性天氣控制下,積雨雲中凝結生成的冰塊從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災害。冰雹常常砸毀大片農作物、果園,損壞建築物,威脅人類安全,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通常發生在夏、秋季節里。中國冰雹災害發生的地域很廣,據統計,1993年農業因冰雹受災面積達9900多萬畝,1994年達5600多萬畝。
(5)低溫冷凍:低溫冷凍災害主要是冷空氣及寒潮侵入造成的連續多日氣溫下降,致使作物損傷及減產的農業氣象災害。嚴重凍害年如1968、1975、1982年因凍害死苗毀種面積達20%以上。1977年10月25—29日強寒潮使內蒙古、新疆積雪深0.5米,草場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6)雪災:長時間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圍積雪成災的自然現象。雪災的危害主要有嚴重影響甚至破壞交通、通訊、輸電線路等生命線工程,對人民生產、生活影響巨大。2008年1月,中國南方地區出現百年罕見的大雪,湖南、貴州、湖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等南方省份大范圍受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竟達1516億元之多。
Ⅵ 中國地質災害主要成災特點
地質災害是自然災害中的一個重要類型。它與乾旱、洪水、台風、風暴潮、地震等自然災害相比,雖然具有許多共同之處,但由於形成條件、活動過程、破壞方式等的不同,使之具有獨特的成災特點。認識這些特點,對於分析地質災害災情構成,進行災情評估是非常必要的。
一、地質災害數量特別多,但單點災害的危害范圍都比較小,因此是屬於漫布的「星點狀」災害
如前所述,經調查確認,我國大陸發生過活動或具有明顯潛在活動危險的各種地質災害體數以萬計,如果加上那些發育在人口比較稀少的偏僻邊遠地區的地質災害體,則可能達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處。
這些災害雖然並非每年全都活動,但它們廣泛分布在各個地區,每年至少有幾千或上萬處活動,其中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比較嚴重破壞的達幾百處到上千處。同其它自然災害相比,地質災害的數量佔有優勢。
雖然地質災害的數量多,但其影響的范圍和成災規模一般都比較小,在眾多種類的地質災害中,只有地面沉降等少數環境型災害的影響面積可達幾百平方公里以上,其它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的規模都比較小。據一些地區調查結果,最大規模的崩塌、滑坡體體積為幾千萬立方米。它們的破壞范圍一般在1km2以下,最大不超過10km2。一般泥石流主溝長度為幾公里到十幾公里,泥石流總量為幾萬到幾十萬立方米,除大規模群發性泥石流外,一般破壞范圍不超過幾十平方公里。岩溶塌陷和地裂縫災害分布的局限性更大,其破壞范圍一般在1km2以下。從成災的行政范圍看,一般單點災害僅危害幾個村鎮,一般群發性災害危害十幾個鄉鎮,大規模群發性災害危害幾個縣(市)。這與其它自然災害相比,成災范圍要小得多。特別是洪澇、乾旱、台風等災害,一般危害范圍達幾個縣(市),大規模災害危害范圍達幾個省或十幾個省,更是地質災害難以對比的。
基於這一成災特點,在進行災情評估時,深入分析災害活動的危險性,根據災害規模確定危害區是十分重要的。具體途徑是:在對單一的或局部的地質災害災情進行點評估時,在確定災害危害區後,就可以比較准確地調查統計受災體數量和受災體價值,進而核算期望損失;在對一個地區或區域地質災害災情進行面評估或區域評估時,採用抽樣調查方法,根據評估區災害點數量、單點平均危害范圍、平均受災體價值密度以及災害平均活動概率等參數,就可核算地區地質災害的年均期望損失。
二、在一定條件下,某些地質災害與其它自然災害同時或連續發生,形成破壞比較嚴重的災害群或災害鏈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災害的這一特徵表現得最為突出。這幾種災害的誘發因素主要是地震和暴雨,因此在強烈的地震或暴雨的同時,常常引發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縫災害。例如1976年5月29日雲南龍陵7.3級、7.4級地震誘發的大規模滑坡活動,造成了2萬人傷亡,毀壞房屋9間,耕地12000多畝、森林5000多畝。1988年11月6日雲南瀾滄-耿馬7.6級地震導致嚴重的地裂縫、崩塌、滑坡等災害,在極震區出現長達幾十公里,寬幾厘米到幾米的地裂縫和大量的崩塌、滑坡體,因此4.8萬公頃農田和上千畝森林以及大量水利工程被毀壞,175個村莊、5032戶居民因受危岩、滑坡的嚴重威脅而被迫搬遷。1976年7月23日,北京市密雲縣東北部地區因暴雨促使23條溝谷暴發泥石流,造成104人死亡、20491畝耕地和3574間房屋被沖毀。
地質災害除了受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控制,與之相聯發生外,不同的地質災害也有時因具有密切的成生聯系而相聯發生。其中比較經常出現的現象是在泥石流溝谷流域內,通常還發育有大量的崩塌(危岩)體、滑坡體,暴雨後首先發生嚴重的崩塌、滑坡活動,而後由此形成的大量碎屑物融入洪流,轉化成泥石流災害。這種類型的災害,在我國西南的川、滇等地區非常普遍。本項目中作為典型實例的四川省漢源縣、重慶市北碚區醪糟坪滑坡-泥石流災害都是這種類型的災害。
在災情評估時注意地質災害的這一特徵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首先關繫到災情的界定。例如,我國大部分泥石流災害是由暴雨洪水造成的,所以其活動過程常常和山區洪水同步發生,在絕大多數災情報告中,對洪水災害和泥石流災害沒有界定區分,籠統歸於泥石流災害;甚至還有的把只含有少量泥砂碎屑固體物質,但尚沒有達到泥石流標準的洪水災害也作為泥石流災害。這些偏差,顯然擴大了泥石流災害的災情。此外,在進行地質災害災情評估分析某種地質災害危險性的時候,需要充分分析某一災害在災害鏈中的位置,這對於確定災害的發生概率及規模是十分必要的。
三、地質災害分布廣泛,但不同地區地質災害發育水平和成災規模不同
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地質災害幾乎覆蓋了中國大陸的所有區域。但由於地質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使不同地區地質災害的發育程度和破壞程度顯著不同。
從全國范圍看,地質災害的區域變化具有比較明顯的方向性:從西向東、從北向南——從內陸向沿海,地質災害不斷趨於嚴重。這種變化把中國陸地分成特點顯著不同的兩大地質災害區域,大致以長白山、燕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一帶為界,其西北部區域地質災害輕微,東南部區域地質災害嚴重。
我國西北部地區主要由高山、高原和一些大型內陸盆地組成,氣候寒冷乾燥,人類活動微弱。該地區主要地質災害為土地沙漠化、凍融等。雖然地質災害分布十分廣泛,但大部分地區發育種類單一,加上人口密度和經濟密度低,所以破壞程度低。
東南部地區主要由沿海平原、低山丘陵及其與西北部高山、高原過渡的山地組成。區域的氣候冷暖和降水豐枯變化劇烈,歷史時期和近年來人類活動也相對頻繁而強烈,大部分地區發育有三種以上比較嚴重的地質災害。與此同時,該區域人口稠密,城鎮和大型企業及骨幹工程密布,所以地質災害破壞強烈。受地質自然條件的影響,該區內地質災害亦有一定的地區性差異。地質災害特別嚴重的地區除分布在台灣島外,還集中分布在黃淮海平原、黃土高原和川滇山地地區,斜貫中國東南區域,成為中國大陸內地質災害發育種類最多,發生頻度最高,危害最嚴重的地區。
這一特點通過中國區域地質災害風險分析與區劃,得到明顯反映。
四、地質災害時間分布具有不規則的周期性和不斷嚴重化趨向
地質災害的時間分布亦很不均勻,不同類型地質災害時間變化特點不一。
我國崩滑流災害具有比較明顯的周期性變化特點。45年來,形成了1951~1962年、1963~1975年、1976~1987年和1988年以後的4個周期性變化過程。每個周期延續時間為11~13a。前3個周期的災害峰值分別出現在1957~1958年、1971~1972年、1981年。其它類型地質災害的周期性變化不突出。
除一些災害具有周期性變化規律外,大部分地質災害十分突出的共同特點是在不同形式的反復消長變化中不斷發展而日趨嚴重。其具體表現就是災害發生的頻次越來越高,強度越來越大,造成的損失越來越重。
崩滑流災害雖然發生周期性消長,但各周期並不是等強度的交替,而是以一波高於一波的逐期高漲的形式不斷發展。在以10a為單位的不同時段中,自50年代到80年代,其發生頻次以3.3~4.8的速率呈階梯狀增加。地面沉降災害的日益嚴重化趨向更加突出。在中國地面沉降發展歷史中,50年代屬於初始階段,60年代屬於發展階段,70年代以後進入急劇發展階段。全國約70個地面沉降城市中,有80%是70年代中期以後才形成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縫也是在70年代以後在我國迅速發展,並成為影響廣泛的重要地質災害;在此之前雖然也有發生,但多屬於局部性活動,並沒有形成嚴重危害。濱海地區的海水入侵也是在70年代以後才迅速發展成災的。
地質災害日趨嚴重的原因除自然條件影響外,主要是由於近年來我國人口不斷增長,資源開發和工程建設等活動迅速發展,對地質自然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所造成的。
根據地質災害的這一特點,在進行預測評估時,需要將歷史分析與趨勢分析結合起來,才能得出可靠結論。
五、中國地質災害具有比較嚴重的潛在危險性
今後時期,盡管一些局部地區的地質災害可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和治理,但就全國范圍的地質災害發展趨勢看,將繼續延襲幾十年來的發展勢頭,進一步趨於廣泛化和嚴重化。這種形勢是地質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進一步變化所決定的。從地質自然條件看,國內外許多科學家從不同角度預測了未來全球環境的發展趨勢。大部分專家認為,在今後一個時期,地球以至更大系統的天體運動有可能進入一個更加復雜的變異階段。在這種形勢下,地殼運動可能更加活躍,全球氣候可能出現更加強烈的異常,因此人類面臨著環境進一步惡化的嚴重挑戰。從我國社會經濟條件看,今後一個時期,人口將進一步增長,城市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劇,更大規模的資源開發和工程建設活動,不僅在沿海地區繼續進行,而且將逐步向中、西部地區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部分地區地質災害的發育程度和破壞程度均將不斷提高,從而使我國地質災害達到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
根據控制我國地質災害發展的各方面條件分析,未來幾十年內,在全國性地質災害普遍發展的背景下,一些地區有可能急劇發展。這些地質災害急劇發展地區主要分布在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中上游的黃土高原、川滇山地以及海南和閩粵沿海的部分地區,其次在天山、青藏高原的局部地區。目前這些地區的地質災害比較嚴重,但由於人口和經濟密度較低,所以造成的危害尚不十分突出,今後一旦進行大規模經濟開發,就會出現嚴重的地質災害威脅。
根據地質災害的這一特點,在進行地質災害災情評估時,要有充分的前瞻性,就是既要深入認識歷史災害過程,又要充分考慮地質災害的潛在危險。
六、人類活動和社會經濟條件是地質災害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種地質災害並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災害之間以及地質災害與其它多種相關因素之間密切相聯,構成復雜的地質災害系統。這個由多方面變數組成的復雜系統,具有相對完整的獨立性。從更廣闊領域看,它是自然災害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地質災害系統的內部組成看,其主體系列由各種地質災害組成;相關系列由有關的地質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組成。所有這些內容組成地質災害系統內部的不同子系統或不同層次。
社會經濟條件之所以是地質災害系統中的重要內容,是由於社會經濟條件與地質災害具有十分密切的相互作用機制:一方面人類的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地質環境演化和地質災害的形成與發展;另一方面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直接或間接地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綜觀中國幾十年地質災害的發育情況,其范圍、頻度、強度和破壞程度等與我國人口和經濟發展具有大致同步消長的正相關關系。因此幾十年來中國地質災害的發展史,實質上是地質自然歷史與社會經濟歷史的綜合反映。未來時期,隨著各項事業的發展,社會經濟條件與地質災害的相互影響還將進一步加強,因此社會經濟條件在地質災害系統中的地位將會顯得更加重要。
基於這一特點,在進行地質災害災情評估時,應充分考慮人類活動和社會經濟條件對災情的影響。具體而言,在分析地質災害活動危險性時,要研究人類資源開發、工程建設和防災活動的作用;在分析地質災害的破壞效應和損失程度時,要研究受災體價值密度和不同受災體對災害的抗禦能力;在地質災害防治分析時,要研究地區防治能力和可能效益。
Ⅶ 近年來中國都發生過什麼特大災害
1998年6月中旬特大洪水災害
1998年6月中旬發生的的特大洪水災害,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和北方松華江流域,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大洪水災害。全國29各省市自治區在手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
1、傷亡人數:1562人,受災人數2.23億人,救援兵力27萬人。
2、受災情況:倒塌房屋497萬間,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直接經濟損失1666億元。
3、救援兵力:出動解放軍、武警27萬人,8000萬群眾參與抗洪,總動員力量達近億人。
4、國家撥款:數十億,各地調入物資近百億。
5、接受捐贈:捐款35億元,捐物摺合人民幣37億元。
2008年1月中旬南方冰雪災害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中旬,南方遭受有史以來的特大冰雪災害,嚴重的破壞,給電力交通運輸設施造成極大破壞,災害波及21個省直自治區。
1、死亡人數:129人,滯留旅客400多萬人次。
2、救援兵力:64.3萬人。
3、受災情況:農作物受災1.78億畝,倒塌房屋4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
4、投入力量:出解放軍外,各地群眾776萬人參與救援。
5、國家撥款:295.37億元。
6、捐助款物:22.75億元。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
緯度:31.0°N
經度:103.4°E
深度:14km
震級:里氏震級8.0級,矩震級7.9級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
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縣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
傷亡統計
全國各地傷亡匯總(截至2008年10月8日12時)
遇難:69229人
受傷:374643人
失蹤:17923人
經濟損失
(截至2008年9月4日)
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8451億元人民幣。四川最嚴重,佔到總損失的91.3%,甘肅佔到總損失的5.8%,陝西佔總損失的2.9%。國家統計局將損失指標分三類,第一類是人員傷亡問題,第二類是財產損失問題,第三類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問題。在財產損失中,房屋的損失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損失占總損失的27.4%。包括學校、醫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損失占總損失的20.4%。另外還有基礎設施,道路、橋梁和其他城市基礎設施的損失,佔到總損失的21.9%,這三類是損失比例比較大的,70%以上的損失是由這三方面造成的。
Ⅷ 近三十年來中國發生過哪些重大的自然災害
1、1998特大洪水
1998年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2、2002年非典
非典期間中國大陸多間大學的正常教學進度被打亂,北京市的中小學全面停課,不過6月舉行的全國高考並沒有延後舉行。
全國很多省市都實行了中小學全面停課,很多地區改變了以往的考試執行順序以適應特殊時期,如北京採用了等分數揭曉後再填報志願的順序,而導致出現了嚴重的「扎堆」現象,從而導致了復讀人數的大幅上升,但另一方面,則保證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招生。
北京的北方交通大學(現名北京交通大學)是最著名的隔離大學。但很多高校的學生都離校返鄉,隔離政策執行得不是很徹底。
SARS高峰時期,中國各級黨政機關顯示了驚人的動員力量,深入到農村基層社區。
這時以村為單位的傳統社會力量發揮了作用:所有外村人員不得進村,本村在外打工返鄉人員也被擋在村外,直到觀察期滿才能回村。
SARS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到四川農村視察防疫執行情況,因為中央政府最擔心在廣東一帶打工的四川等內地省份農民工返鄉傳播疫情。因為防範措施得力,四川的疫情沒有廣東和北方的北京、山西、內蒙古嚴重。
3、2008年中國雪災
2008年中國南方雪災是指自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國發生的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
中國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20個省(區、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
截至2月24日,因災死亡129人,失蹤4人,緊急轉移安置16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8億畝,成災8764萬畝,絕收2536萬畝;
倒塌房屋48.5萬間,損壞房屋168.6萬間;
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人民幣。森林受損面積近2.79億畝,3萬只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雪災中凍死或凍傷;
受災人口已超過1億。其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和貴州等7個省份受災最為嚴重。
4、5·12汶川地震
5·12汶川地震,發生於北京時間(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里氏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矩震級為7.9Mw),地震烈度達到11度。
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確認共環繞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5、3·30木里縣森林火災
2019年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著火點在海拔3800米左右,地形復雜、坡陡谷深,交通、通訊不便。
截至2019年4月4日15時15分,這次森林火災已確認遇難31人。
4月5日,火災確認為雷擊火,整個火場得到全面控制,已無蔓延危險,火場總過火面積約20公頃,經前方指揮部研判,決定銷號。
4月7日,四川涼山木里火場出現復燃,越西縣、冕寧縣發生森林火災。
2019年4月1日,為哀悼遇難的撲火人員,應急管理部官網首次變灰。
4月3日,西昌市人民政府決定,2019年4月4日為哀悼日,全市范圍停止一切公共娛樂活動;
4月4日,西昌市和木里縣降半旗誌哀,30位救火英雄中27名消防員被追記一等功,11人被追認為共產黨員;3名干群被評定為烈士。
Ⅸ 中國什麼地方胡峰成災
中國胡峰成災的地方是在比較乾燥的沙漠地區,比如新疆這里就胡峰成災。
Ⅹ 近30年來中國發生過哪些重大的自然災害
1、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里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
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
2、汶川大地震
5·12汶川地震,發生於北京時間(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 里氏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地震烈度達到11度。
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確認共環繞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3、玉樹地震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發生6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發生在7點49分,地震震中位於市區附近。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青海玉樹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國務院決定,2010年4月21日舉行全國哀悼活動,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
截至2010年5月30日18時,經青海省民政廳、公安廳和玉樹州政府按相關程序規定核准,玉樹地震已造成2698人遇難,其中已確認身份2687人,無名屍體11具,失蹤270人。
已確認身份的遇難人員:男性1290人,女性1397人;青海玉樹籍2537人,省內非玉樹籍54人,外省籍96人(含香港籍貫1人);遇難學生199人。
4、1998特大洪水
1998年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
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5、駐馬店水庫潰壩事件
1975年8月,由於超強台風蓮娜導致的特大暴雨引發淮河上游大洪水,河南省駐馬店地區包括兩座大型水庫在內的數十座水庫漫頂垮壩。
石漫灘、田崗水庫垮壩,澧河決口,流域內洪峰齊壓駐馬店全區,老王坡蓄洪區相繼決口。
8月8日1時,駐馬店地區板橋水庫漫溢垮壩,六億多立方洪水,五丈多高的洪峰咆哮而下,同期竹溝中型水庫垮壩,薄山水庫漫溢,及58座小型水庫在短短數小時間相繼垮壩潰決。
河南省有29個縣市、1100萬人受災,傷亡慘重,1700萬畝農田被淹,其中1100萬畝農田受到毀滅性的災害,倒塌房屋596萬間,沖走耕畜30.23萬頭,豬72萬頭。
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線被沖毀102公里,中斷行車18天,影響運輸48天,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史稱「75.8」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