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戲劇有哪幾種
北京市:京劇 北方崑曲 西路評劇 北京曲劇
河北省:河北梆子 評劇 絲弦 老調 哈哈腔 河北亂彈 武安平調 武安落子 西調 蔚縣秧歌 隆堯秧歌 定縣秧歌 四股弦 唐劇 橫岐調 上四調
山西省:蒲州梆子 中路梆子 北路梆子 上黨梆子 鑼鼓雜戲 耍孩兒 靈邱羅羅 上黨皮黃 上黨落子 永濟道情 洪洞道情 臨縣道情 晉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壺關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縣秧歌 孝義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鳳台小戲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劇
遼寧省:海城喇叭戲 遼南影調戲 蒙古劇 彩扮蓮花落
吉林省:二人轉 吉劇 新城戲 黃龍戲
黑龍江省:龍江劇
陝西省:秦腔 漢調二黃 阿宮腔 合陽跳戲 合陽線腔 眉戶腔 陝西碗碗腔 陝西老腔 陝南端公戲 陝西道情 弦板腔 陝南花鼓戲 安康弦子戲
甘肅省:隴劇 高山劇 影子腔 甘南藏戲
青海省:青海藏戲 青海平弦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曲子戲
山東省:山東梆子 棗梆 萊蕪梆子 東路梆子 柳子戲 呂劇 茂腔 柳腔 五音戲 柳琴戲 兩夾弦 四平調
江蘇省:崑曲 淮劇 揚劇 通劇 錫劇 蘇劇 淮海戲 丹劇 丁丁腔 海門山歌劇 淮紅劇
安徽省:黃梅戲 徽劇 青陽腔 沙河調 岳西高腔 安徽目連戲 安徽儺戲 廬劇 安徽端公戲 泗洲戲 墜子戲 含弓戲 蕪湖梨簧戲 文南詞 皖南花鼓戲 鳳陽花鼓戲 淮北花鼓戲 推劇 嗨字戲 洪山戲
上海市:滬劇 滑稽戲 奉賢山歌劇
浙江省:越劇 婺劇 紹劇 新昌高腔 寧海平調 松陽高腔 醒感戲 溫州崑曲 金華崑腔戲 黃岩亂彈 諸暨亂彈 甌劇 和劇 杭劇 甬劇 湖劇 姚劇 睦劇
江西省:贛劇 弋陽腔 盱河戲 東河戲 寧河戲 瑞河戲 宜黃戲 南昌採茶戲 贛南採茶戲 萍鄉採茶戲 萬載花燈戲 撫州採茶戲 吉安採茶戲 寧都採茶戲 贛東採茶戲 九江採茶戲 景德鎮採茶戲 武寧採茶戲 高安採茶戲
福建省:莆仙戲 梨園戲 高甲戲 平講戲 閩劇 庶民戲 詞明戲 大腔戲 閩西漢劇 北路戲 梅林戲 右詞南劍調 小腔戲 三角戲 閩西採茶戲 南詞戲 閩西山歌戲 薌劇 打城戲 竹馬戲 游春戲 肩膀戲
台灣省:歌仔戲
廣東省:粵劇 潮劇 正字戲 白字戲 廣東漢劇 西秦戲 花朝戲粵北採茶戲 樂昌花鼓戲 雷劇 粵西白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劇 邕劇 絲弦戲 廣西師公戲 彩調 牛娘劇 桂南採茶戲 壯劇 苗戲 侗戲
海南省:瓊劇 臨劇
湖南省:湘劇 祁劇 常德漢劇 衡陽湘劇 巴陵戲 辰河戲 湘昆 長沙花鼓戲 岳陽花鼓戲 常德花鼓戲 湘西花燈戲 湘西陽戲 衡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 師道戲 湘西苗戲 新晃侗族儺戲
湖北省:漢劇 荊河戲 南劇 湖北越調 山二黃 湖北高腔 楚劇 東路花鼓戲 黃梅採茶戲 陽新採茶戲 遠安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 荊州花鼓戲 梁山調 鄖陽花鼓戲 隨縣花鼓戲 堂戲 文曲戲 鄂西柳子戲
河南省:豫劇 河南越調 南陽梆子 大平調 懷梆 大弦戲 羅戲 卷戲 河南曲劇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戲 樂腔 五調腔
四川省:川劇 四川燈戲 四川曲藝劇 秀山花燈戲
雲南省:滇劇 雲南花燈戲 昆明曲劇 關索劇 傣劇 白劇 彝劇 雲南壯劇
貴州省:黔劇 貴州本地梆子 貴州花燈劇 貴州侗戲 貴州布依戲 貴州苗戲 安順地戲
西藏自治區:藏戲
據統計,中國的地方戲劇種有360多種,也就是說,你一天看一個戲曲劇種不休息,可以用一年的時間把中國戲曲劇種看全。
(1)中國傳統戲劇有哪些擴展閱讀:
崑曲是現存的最古老的戲曲。被譽為「百戲之祖」。
崑曲(原應為「昆」),崑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際(14世紀中葉)即產生於江蘇崑山一帶,它與起源於浙江的海鹽腔、餘姚腔和起源於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是我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清朝以來被稱為「崑曲」,現又被稱為「昆劇」。崑曲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打擊樂俱備)。崑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
2. 中國傳統戲曲包括哪些
中國傳統戲曲形式很多,按劇種分,京劇有《鎖麟囊》、文昭關、龍鳳呈祥、失空斬、蘇武牧羊、天女散花等;評劇有包公三勘蝴蝶夢、秦香蓮、花為媒、無雙傳等;豫劇有拷紅、花木蘭、穆桂英掛帥、對花槍等、越劇有碧玉簪、十三相送、紅樓夢等。
3. 中國戲曲種類有哪些
中國戲曲百花齊放,歷久彌新。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有戲曲劇種達360餘種。先推薦18種的戲曲推薦如下:
1、京劇
京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被視為中國國粹。
代表劇目:《貴妃醉酒》《霸王別姬》
2、越劇
越劇是中國五大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
代表劇目:《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
3、黃梅戲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見長。
代表劇目:《天仙配》《女駙馬》
4、評劇
評劇是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又稱為「唐山落子」。
代表劇目:《花為媒》《楊三姐告狀》
5、豫劇
豫劇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
代表劇目:《花木蘭》《穆桂英掛帥》
6、崑曲
崑曲被譽為「百戲之祖」,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
代表劇目:《牡丹亭》《鳴鳳記》
7、粵劇
粵劇又稱為「廣東大戲」,在嶺南地區非常流行。
代表劇目:《紫釵記》《帝女花》
8、淮劇
淮劇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流行於江蘇、上海和安徽等地。
代表劇目:《孔雀東南飛》《蓮花庵》
9、川劇
川劇流行於川貴高原地區,川劇臉譜是中國傳統藝術瑰寶。
代表劇目:《白蛇傳》《舊正樓》
10、秦腔
秦腔流行於中國的西北地區,又叫做梆子腔,風格蒼涼古樸。
代表劇目:《三回頭》《八義圖》
11、晉劇
晉劇又名山西梆子,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代表曲劇目:《打金枝》《臨潼山》
12、漢劇
漢劇又稱楚調、漢調,民國時期定名為漢劇。
代表劇目:《大賜福》《草場會》
13、桂劇
桂劇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劇種,風格細膩,生動活潑。
代表曲目代表劇目:《梁紅玉》,《打金枝》。
14、潮劇
潮劇是廣東三大地方劇種之一,被譽為南國鮮花。
代表曲目:《琵琶記》《荔鏡記》
15、越調
越調是河南的戲曲劇種之一。
代表劇目:《獅子頭》《秦瓊賣馬》
16、湘劇
湘劇是湖南戲曲劇種之一,富有湖南民間地方特色。
代表劇目:《琵琶記》《白兔記》
17、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流行於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區。
代表劇目:《秦香蓮》《蝴蝶杯》
18、河南墜子
河南墜子源於河南。
代表劇目:《梁祝下山》《偷石榴》。
4. 中國傳統戲劇種類有哪些
戲劇種類
北京:京劇 北京曲劇 西路評劇 北昆
河北:河北梆子 評劇絲弦老調 哈哈腔 河北亂彈 武安平調 武安落子 西調 蔚縣秧歌 隆堯秧歌 上四調 定縣秧歌 四股弦 唐劇 橫岐調
山西:朔縣秧歌 鑼鼓雜戲 耍孩兒戲 靈邱羅羅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蒲州梆子 山西中路梆子 山西北路梆子 上黨梆子孝義碗碗腔 曲活碗碗腔 鳳台小戲 上黨皮黃 上黨落子永濟道情戲 洪洞道情戲 弦子腔 晉北道情戲 壺關秧歌 臨縣道情戲 襄武秧歌
內蒙古:漫瀚劇 二人台
遼寧:海城喇叭戲 遼南影調戲 彩扮蓮花落 蒙古劇
吉林:二人轉 吉劇 新城戲 黃龍戲
黑龍江:龍江劇
陝西:秦腔 合陽跳戲 合陽線戲 陝西碗碗腔 陝西老腔 眉 戶戲 弦板腔
甘肅:隴劇 甘南藏戲 影子腔 高山劇
青海:青海藏戲 青海平弦戲
新疆:新疆曲子戲
山東:山東梆子 萊蕪梆子 東路梆子 柳子戲五音戲 柳琴戲兩夾弦 棗梆 呂劇茂腔柳腔 四平調
江蘇:崑曲 通劇 淮海戲錫劇蘇劇 丹劇 丁丁腔 淮劇揚劇淮紅劇 海門山歌劇
安徽:黃梅戲 青陽腔 岳西高腔 安徽戲 廬劇端公戲 沙河 調 徽劇安徽目連戲 泗洲戲 墜子戲含弓戲 蕪湖梨 簧戲 文南詞 鳳陽花鼓戲 淮劇淮北花鼓戲 嗨子 戲 皖南花鼓戲
上海:滬劇 奉賢山歌劇 滑稽戲
江西:贛劇 河戲 宜黃戲 萬載花燈戲 寧都採茶戲 景德鎮採茶戲武寧採茶戲 戈陽腔 寧河戲 贛南採茶戲撫 州採茶戲 贛東採茶戲 高安採茶戲 九江採茶戲 盱 河戲 瑞河戲 萍鄉採茶戲 吉安採茶戲
福建:莆仙戲 梨園戲高甲戲閩劇小腔戲 三角戲 閩西采 茶戲 庶民戲 平講戲 詞明戲 大腔戲南詞戲 薌劇 閩西山歌戲 閩西漢劇 北路戲 梅林戲 右詞南劍調 打城戲 竹馬戲 游春戲 肩膀戲
台灣:歌仔戲
廣東:粵劇 正字戲 白字戲 花朝戲 粵北採茶戲 雷劇梅縣山歌劇 潮劇廣東漢劇 西秦戲 粵西白戲 東昌花鼓 戲 臨劇
廣西:桂劇 邕劇 絲弦戲 廣西師公戲 彩調劇 牛娘劇 桂南 採茶戲 廣西壯劇 廣西苗戲 廣西侗戲
湖南:湘劇 祁劇 長沙花鼓戲邵陽花鼓戲 湘昆 師道戲 湘 西花燈戲 常德漢劇 巴陵戲 常德花鼓戲 衡陽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 湘西苗劇 湘西陽戲 衡陽湘劇 辰河戲 岳陽花鼓戲 新晃侗族儺戲
湖北:漢劇 荊河戲 湖北越調 東路花鼓戲 南劇 山二黃 湖 北高腔 荊州花鼓戲梁山調 遠安花鼓戲 黃梅採茶
戲 楚劇隨縣花鼓戲 鄂西柳子戲 鄖陽花鼓戲 堂 戲 襄陽花鼓戲 陽新採茶戲 文曲戲
河南:豫劇 南陽梆子 河南越調河南道情 大平調懷梆 豫南花鼓戲 羅戲 卷戲 大弦調 河南曲劇樂腔 懷 調 五調腔
四川:川劇 四川燈戲 四川曲藝劇 秀山花燈戲
雲南:滇劇 雲南花燈戲 昆明曲劇 關索劇 傣劇白劇雲南 壯劇 彝劇
貴州: 黔劇 貴州本地梆子 貴州花燈劇 貴州侗戲 貴州布 依戲 貴州苗戲 安順地戲
西藏:藏劇
5. 除了京劇外中國戲曲還有哪些劇種
除了京劇外中國戲曲還有的劇種:
1、黃梅戲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
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台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採茶燈、花鼓調,先於農村,後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一個劇種。它吸收了漢劇、楚劇、高腔、採茶戲、京劇等眾多劇種的因素,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點。
2、越劇
越劇——中國第二大劇種 ,有第二國劇之稱,也稱紹興戲,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與京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漢族戲曲之一。
越劇發源於紹興嵊州,先後在杭州和上海發展壯大起來,流行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
3、評劇
評劇,流傳於中國北方,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曾有觀點認為是中國第二大劇種。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
4、豫劇
豫劇,發源於中原。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與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漢族戲曲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
豫劇也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加拿等國家。」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中國戲曲」等。
5、崑曲
崑曲,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昆劇」。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崑山,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以來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崑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是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南戲系統下之一的曲種。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
6. 中國五大戲劇劇種是哪些
中國戲劇的五大劇種是:黃梅戲、京劇、越劇、豫劇、評劇。
1、黃梅戲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
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台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京劇
京劇是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的傳統戲劇。京劇,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徽劇是京劇的前身。
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有譚鑫培、梅蘭芳大師等。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業的成功引發了文化消費慾望的高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戲曲聲腔崑山腔的興起。
紛紛蓄養家班,角色斗藝,並賣力為乾隆下江南收集聲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裝徽劇色藝,客觀上為徽劇進京創造了條件。雄霸明清商界500餘年的徽州商幫以鹽商出名。
黃山歙縣的鹽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戲曲聲腔崑山腔的興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賈紛紛蓄養家庭戲班。已經在外地商界嶄露頭角的徽商也紛紛效仿。
長期為某個徽州商人所養所用的戲曲班社就被外人稱為「徽班」。徽商廣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帶,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戲也開始興盛。他們唱崑腔,由於語言的差異而不「諧吳音」。
不經意間唱出了一點「。尤以誕生在安徽安慶市懷寧縣的石牌調最著名。徽州藝人帶著鄉音下揚州,得到了徽商們的親情惠顧和重金扶持。他們或出沒於碼頭街肆,或為徽商富賈所容留。
技藝得到發展,鄉音也漸占上風。同光十三絕值得一提的是,歙縣大鹽商江春,是一位品味極高的戲曲鑒賞家,他酷愛戲曲,家中常常「曲劇三四部,同日分亭館宴客,客至以數百計」。
他把各種名角聚在一起,又讓不同聲腔同台互補,使異軍突起的徽班具有了博採眾長的開放格局。「亂彈」亂唱,紅火異常。這時最叫彩的是來自安慶的戲曲藝人。
清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就這樣寫道:安慶色藝最優,蓋於本地亂彈,故本地亂彈間有聘之入班者。徽商在商界進一步站穩了腳跟,他們和戲曲藝術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
3、越劇
越劇(漢語拼音為yuèjù,英語為Yue Opera)——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
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之一。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
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
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藝術流派紛呈,公認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福建、江西、安徽等廣大南方地區。
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區,鼎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存在。越劇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豫劇
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
如到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紐西蘭、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
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
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據文化部統計,全國國有專業劇團163多個,民營劇團2239多個,從業人員10萬多人。
5、評劇
評劇,曾為中國第二大戲曲劇種,全國最有影響的劇種之一,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除京劇外,中國評劇院是全國唯一一個帶國字頭的地方戲曲劇院。
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出現了一批女演員。
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在表演上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
1950年以後,以《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出現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現在評劇仍在河北、北京一帶流行。
7. 中國戲曲劇的種類繁多,你都知道有哪些呢
序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同時也擁有著悠久的戲曲文化,劇種的種類是非常多的,根據相關的調查表明,將近300個劇種。對於許多人來說非常喜歡聽戲曲,不僅可以愉悅身心,而且達到了修養的作用。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中國戲曲的種類都有哪些?
京劇是最有代表性的劇種,它的前身是徽調,也是流行全國影響力最大的劇種之一。在表演的時候通常伴有歌舞,同時融合了武術技巧,節奏感是非常強的,隨著發展創造了許許多多的表演動作。很多人非常喜歡看京劇,京劇在表演時非常的精彩。在演唱時,講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樂性,在唱、念等方面形成了京劇的藝術體系,對各地的劇種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8. 中國四大古典戲劇有哪些
四大古典戲曲,也稱「四大古典戲劇」。即王實甫的《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
《長生殿》和《桃花扇》創作的年代背景大致是相同的,兩部戲所寫的都是真人真事,在劇情的組織安排上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都是在一個宏大的背景下展開,描繪社會生活事件十分廣闊,就其中心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愛情與政治」。
王實甫《西廂記》實現有情人的愛之夢,文學價值很高,被視為古代劇的範本;湯顯祖用《牡丹亭》呼喚著一個人性解放的新時代,勇敢而自主地追求人性自由的女性,是此前戲劇乃至文學的婦女形象中從未出現過的。
(8)中國傳統戲劇有哪些擴展閱讀:
《長生殿》的男主人公是唐明皇李隆基,是一個國家最高統治者。身為帝王,他本職工作是治理好國家,但他卻縱情誤國;身為天子,他有後妃三宮六院,因此他難免有用情不專的一面;正因為如此,他很難能可貴的是又鍾情專一的一面。
馬嵬坡上,面對著生死訣別,作為帝王的他不可能像那平常的痴男怨女一樣選擇殉情。但他此時表現得「無語沉吟,意亂如麻」,「貴妃,好教我難禁架」,感嘆到「堂堂天子貴,不及莫愁家」。對於一個皇帝而言,這其中滋味絕非普通的痴男怨女所能體會得到。
而造成這悲劇的一幕的原因是什麼呢?不錯,是安史之亂,但導致安史之亂的原因又是什麼呢?究其原因,唐明皇沉湎於與楊貴妃的愛情,不理朝政,寵幸佞臣(李林甫)、外戚(楊國忠),致始他們先後「專權誤國」;
安祿山本來因貽誤軍機解京候審,但通過賄賂楊國忠,不僅得免,而且不降反升,最後雄霸一方,起兵作亂;叛軍陷潼關,明皇攜貴妃倉皇出逃,於馬嵬坡在六軍將士的強烈要求下不得已殺之。《埋玉》一出中,六軍將士殺楊貴妃,也不算是太枉了楊貴妃;
但是只殺了一個楊貴妃而不察究其根源乃是在明皇本人,所以又似乎冤了楊貴妃。李、楊相愛本沒有錯,但他以帝王的身份「馳了朝綱,佔了情場」,結果給國家民族帶來了災難,這同樣也了導致他們愛情的悲劇。
9. 中國的八大戲曲劇種有那些
中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有據可考的就有近三百個劇種,「中華之聲——2006年名家名曲廣東演唱會」主要選了以下八大劇種——
1、評劇:流行於北京、天津和華北、東北各省,它源自河北東部一帶的「蓮花落」,並吸收京劇、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樂和表演發展而形成的。這個劇種從農村進入城市後,受到話劇和京劇的影響演了許多新戲,擅於表現小市民生活。唱詞通俗易懂,唱腔口語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氣息濃厚。
2、京劇:流行全國,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劇種。它的前身為徽調,通稱皮簧戲,曾一度稱為「平劇」,後改稱京劇。表演上歌舞並重,融合了武術技巧,多用虛擬性動作、節奏感強,創造了許多程式性的表演動作。演唱時講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樂性,在唱、念、做、打方面自成京劇藝術體系,對各地劇種影響很大。
3、豫劇: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安徽北部地區稱梆劇,山東、江蘇的部分地區仍稱梆子戲。 豫劇的流行區域主要在黃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四川、甘肅、青海、新疆、台灣等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4、越劇:江南流行較廣、深受群眾歡迎的地方戲曲之一。發源於浙江一帶,即古越國所在地,故名越劇,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是由說唱藝術「落地唱書」發展而成的。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
5、黃梅戲:安徽省地方劇種,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區,以黃梅採茶調為主的民間歌舞基礎發展而成。初以演出「兩小戲」、「三小戲」見長,後受青陽腔和徽調影響,逐漸發展為演出完本大戲。它的唱腔保存民歌本色,委婉動人,在表演上保持載歌載舞的特點,生活氣息濃厚。
6、秦腔:流行於我國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劇種。因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秦腔源於古代陝西、甘肅一帶的民間歌舞,經歷代人民的創造而逐漸形成,是相當古老的劇種。
7、昆劇: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崑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體系和獨特聲腔系統,曲調清新婉轉,表演優美動人。昆劇的音樂曲牌、表演舞蹈對其他劇種影響很大。
8、晉劇: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劇種,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它的活動地區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晉中一帶。中路梆子的特點是旋律婉轉、流暢,曲調優美、圓潤、親切,道白清晰,具有晉中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風格。參見
10. 我國主要的戲曲劇種有哪些
中國五大戲劇劇種有:京劇 、評劇、越劇、黃梅戲、豫劇。
中國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
它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崑曲、墜子戲、粵劇、淮劇、川劇、秦腔、滬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河南越調、河南墜子、湘劇、湖南花鼓戲等。
近半個世紀以來,流布最廣泛,觀眾群最多的有五個劇種,即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被稱為「五大劇種」。
(10)中國傳統戲劇有哪些擴展閱讀
京劇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又稱「京戲」、「國劇」、「皮黃」,為中國戲曲劇種之首。如果從四大徽班進京算起,已有200多年的發展史。
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演變成為京劇。
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
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畫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的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為:生(男人)、旦(女人)、凈(威猛的男人,別稱「大花臉」)、丑(男、女人皆有別稱「小花臉」)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京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評劇
評劇是在華北、東北及其他一些地區流行很廣,曾經被稱為第二大劇種,鼎盛時期除個別省份外幾 乎都有評劇院團(京津冀東三省河南廣西新疆青海內蒙雲南貴州重慶武漢江西山西山東陝西徽等)
評劇是中國戲曲劇種,俗稱蹦蹦戲、平腔梆子,落子戲 ,唐山落子,奉天落子,評劇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形成於唐山,故又名「唐山落子」。
民國十二年(1923),創建該劇種的警世戲社在天津演出時,因其上演劇多有「懲惡揚善「、「警世化人」、「評古論今」之新意,納名宿呂海寰建議,改稱「評劇"。
豫劇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
豫劇,也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因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叫「河南謳」。在豫西山區演出多依山平土為台,當地稱為「靠山吼」。
豫劇,產生於明末清初,初時以清唱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因而發展非常迅速。
豫劇起源已經很難考證,一說:是在當地民歌,小調的基礎上,後與傳入河南的崑曲和秦腔等劇種相結合而成,二說:由北曲弦索調直接發展而成;三說:是在河南民間演唱藝術,特別是自明朝中
後期,在中原地區盛行的時尚小令基礎上,吸收"弦索"等藝術成果發展而成。
豫劇流行於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北、寧夏、青海、新疆等十幾個省區,是中國最有影響的戲曲之一。
越劇
越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形式,又稱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
主要流行於浙江、上海、江蘇、福建、陝西、湖北等地,鼎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存在,據初步統計,約有280多個,業余劇團更有成千上萬,不勝統計。
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
黃梅戲
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
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台灣等省以及香港地區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黃梅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
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安慶市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黃梅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在民國10年
(1921年)出版的《宿松縣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黃梅戲」這個名稱。
參考資料
網路—戲曲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