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的科學成就有哪些
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一)造紙術
1.西漢先後出現絮紙和麻纖維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 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
2.東漢宦官蔡倫於105年改進造紙術,製作植物纖維紙。
(二)印刷術
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詩,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國印製的《金剛經》卷子。
2.宋代雕版印刷業很發達,刻印的書,字體工整。11世紀中葉,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
(三)指南針
1.戰國時期發現磁石指南特性,發明「司南」。
2.北宋已會使用磁針指南,後來把磁針裝在羅盤上,製成指南針用於航海。
3.南宋時指南針傳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國,促進了各國航海事業的發展,並為新航路的開辟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四)火葯
1.唐朝時《真元秒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
2.北宋時火葯已經廣泛在軍事上使用,東京設立「廣備攻城作」,製造火葯和火器;宋仁宗時成書的《武經總要》記載了許多火器的製作方法。
3.宋代時發明了「突火槍」,管形火器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二、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成就
1.春秋:《春秋》中「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留下世界公認的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比歐洲早670多元。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歐洲早160年。
2.西漢:武帝時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時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的記錄。
3.東漢: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4.元朝: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授時歷》年周期與現行公歷同,但早於現行公歷300年問世。
三、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1.西周:勾股定理載於《周髀算經》。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歐洲早 一千年。他還為《九章算術》作注。
4.清代: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推出「割圓九術」,將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圓密率捷法》。
今天主要給大家總結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天文成就、數學成就這三部分內容,後續我們再學習其他的。
㈡ 從古沿用至今的發明有哪些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古代有許多發明,例如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葯和指南針。古沿用至今的發明,其實還有很多種啊。
還有算盤,現在一些學會計的人,還是會學到珠算,算盤成本低,計算快速方便,算盤已經被列為非遺的項目。風箏是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現在也是人們的文化娛樂活動,也已經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有許多發明其實,都是人們智慧的結晶。
㈢ 中國古代有哪些科學發明
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此外,還有:計時器、橋牌、馬鞍、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張衡的地動儀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祖沖之和圓周率
算盤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竹簡和木簡
帛書和帛畫
絲棉紙——赫蹄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
漢代洛下閎的赤道式儀器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
馬鈞——魏國人,發明了水龍骨車
丁緩(漢代)發明了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杜詩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㈣ 中國古代到底有哪些重要科技發明創造
1、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中國歷史上有絲絮紙和作書寫用的縑帛紙和蔡侯紙,其基本工藝一直沿用至今。
2、指南針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
3、火葯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4、印刷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木版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刻版印刷術」(亦稱「雕版印刷術」)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後來出現的拓印碑石等。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出現之後,逐漸發明了刻版印刷技術。
5、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始建於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㈤ 中國古代十大發明有哪些
1、風箏和滑翔機:風箏發明於公元前4世紀,最初以鷹為參照對象,後來又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改進。大約在公元500年,懸掛式滑翔機開始使用。
2、紙幣:在公元600-900年開始使用,比歐洲早了500年。
3、地動儀:發明於公元2世紀早期,用於探測地震。
4、鋼鐵冶煉:冶鐵出現在公元前5世紀早期,而鋼出現在公元380年前後。
5、酒精飲料:中國出土的9000年歷史的陶器證實,當時已有酒精。到13世紀,酒已經是他們最大的財政收入之一。
6、火葯:可以追溯到公元800年前後,起初用來傳遞軍事信號,後來被蒙古軍隊改良,製作出火炮。(秦皇漢武註:其實宋朝就已經出現火炮)
7、活字印刷:畢升發明了可重復利用的印刷術,改變了書本的製作工藝。
8、廁紙:公元6世紀開始在中國貴族中使用,比世界其它地方早了1300年。
9、船舵:中國在公元前1世紀開始使用,而歐洲直到1180年才出現。
10、羅盤(指南針):發明於公元4世紀前後,最初用來測定風水,使用天然磁石製作而成。
㈥ 中國古往今來中國科技發明
指南車,四大發明如火葯,紙張,印刷,指南針, 黃道婆的紡紗機,磨盤, 陶瓷 ,火炮 ,煉鋼術, 犁,牛痘接種,割圓術,摟車,這是古代的。1、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 10月17日凌晨4時33分,在經過115小時32分鍾的太空飛行,完成我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後,神舟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自主出艙。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在發展載人航天技術、進行有人參與的空間實驗活動方面取得了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勝利,這對於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
2、青藏鐵路全線鋪通 青藏鐵路工程技術人員和建設者按照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的目標,在素有「生命禁區」之稱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優質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鐵路全線鋪通任務,這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輝煌壯舉。裝載著大批援藏物資的列車10月15日陸續抵達拉薩。
3、我國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晶元問世 中科院計算所研製的龍芯2號,其單精度峰值浮點運算速度為每秒20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速度為每秒10億次,最高頻率為500MHz,功耗為3瓦至5瓦,遠遠低於國外同類晶元,其標准測試程序的實測性能是1.3GHz的威盛處理器的2倍至3倍 。信息產業部、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蘇省合作,建立「中科夢龍」龍芯產業化基地,一條以龍芯產業化為目標的高科技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
4、中國科考隊首次登上南極冰蓋最高點 北京時間1月18日3時16分,在挺進南極內陸冰蓋1200多公里後,中國南極內陸冰蓋昆侖科考隊登上了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按照計劃,冰蓋科考隊將在最高點建立科學觀測站,開展氣候環境監測,進行冰雷達測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綜合氣象觀測。我國科考隊成功登上冰蓋最高點,是人類南極考察歷史上的一次壯舉,表明我國南極事業發展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5、全球記載種類最多的《中國植物志》全部出版 與世界上同類著作相比,126卷冊的《中國植物志》收載植物種類和所含卷冊最多,總體編研水平高,是我國近百年來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統的全國植物志。《中國植物志》是關於中國維管束植物(包括蕨類植物與種子植物)的全面、系統、科學的總結,它記載了中國3萬多種植物(301科3408屬31142種),共5000多萬字,9000多幅圖版。
6、我國科學家成功實現首次單分子自旋態控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研人員利用低溫超高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巧妙地對吸附於金屬表面的鈷酞菁分子進行「單分子手術」,成功實現了單分子自旋態的控制。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單個分子內部的化學反應,並利用局域的化學反應來改變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質,從而實現重要的物理效應,為單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備提供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單分子科學研究的廣闊前景。《科學》雜志發表了這項研究的論文,並在同期的「透視」欄目中對該成果進行了評價。
7、我國測定珠峰新「身高」8844.43米 國家測繪局宣布了2005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獲得的新數據:珠峰峰頂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高程測量精度±0.21米,峰頂冰雪深度3.50米。這組數據是迄今為止國內乃至國際上歷次珠峰高程測量中最為詳盡、精確的數據。與1975年所測得的珠峰高度相比,最新公布的珠峰高度降低了約3.7米。此次精確測定珠峰高程的活動,反映了我國測量珠峰高程的技術水平和權威性,對於體現國家綜合國力和測繪科技水平、促進地球科學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8、中國大陸科學鑽探深入地下5158米 經過近4年努力 ,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科鑽一井」勝利竣工,在江蘇省東海縣毛北村成功深入地下5158米,並在此基礎上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這標志著我國「入地」計劃獲得重大突破。這也是當前正在實施的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20多個項目中最深的科學鑽井。
9、能在血管中通行的「葯物分子運輸車」研製成功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製的「納米葯物分子運輸車」,直徑只有200納米,裝載的葯物在沿途不會泄漏,直到引導到了某一個特定的疾病靶點、在人們需要的時候才釋放出來,對疾病產生治療作用。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完成用「運輸車」裝載消炎、止痛、抗癌葯物的裝載控制釋放和定向傳輸的實驗。這項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會志》和德國《應用化學》上。
10、最高解析度「中國數字人男1號」誕生 南方醫科大學構建完成的「中國數字人男1號」,高效數碼相機像素達2200萬,圖像解析度為4040×5880,是目前世界上0.2毫米虛擬人切削中解析度最高的數據集。此外,按60兆一幀釋放,該數據集的數據量超過540千兆,為世界之最。「數字人」在醫學、航天、航空、影視製作乃至軍事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
㈦ 列舉我國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我國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包括髹漆、琢玉、養蠶、繅絲、塊范法、竹子栽培、茶樹栽培、以生鐵為本的鋼鐵冶煉技術、分行栽培(壟作法)、青銅弩機、疊鑄法、針灸、造紙術、胸帶式系駕法、溫室栽培、提花機、指南車、水碓、新莽銅卡尺、扇車、地動儀、翻車(龍骨車)、水排、瓷器、馬鐙、雕版印刷術、轉軸舵、水密艙壁、火葯、羅盤(指南針)、頓鑽(井鹽深鑽汲制技藝)、活字印刷術、水運儀象台、雙作用活塞式風箱、大風車、火箭、火銃(管形火器)、人痘接種術等。
1、以生鐵為本的鋼鐵冶煉技術
中國最初使用的人工鐵製品也是塊煉鐵產品,但很早就發明了生鐵冶煉技術並隨即占據了主流地位。已知最早的生鐵製品是山西垣曲天馬—曲村出土的春秋早期和中期(約公元前8至7世紀)的白口鑄鐵殘塊。至遲在公元前6世紀生鐵冶煉技術已有了規模發展,較多的生鐵製品出現於黃河中游的晉陝豫和長江中下游的吳楚地區。
㈧ 中國古代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
1、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李時珍重視實地考察和試驗觀察,注意運用比較方法,所以他對葯物的認識和總結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2、北朝時期,賈思勰《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3、戰國時期,出現了手工業專著《考工記》。記述了齊國官營手工業各個工種的設計規范和製造工藝,不但在我國工程記述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4、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手工業的生產技術。書中還收錄了一些國外傳來的技術,這表明海外技術的不斷傳入已稱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知識。國外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5、北宋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總結了我國古代主要是北宋時期的許多科技成就,在我國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㈨ 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是什麼現在的新四大發明又是什麼
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是什麼?現在的新四大發明又是什麼?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它們分別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和印刷術。新四大發明不得不提的就是這四個了:網購、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古代四大發明集結了古人的智慧創新和科學技術。然而現代人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活的需求,也是在不斷的探索發明。
由古至今,我們一直在探索科技,古代的四大發明使中國古代的文明、經濟和科技都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在世界各地國家也一直都被引用,對全世界的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至今都使我們後人受益匪淺。現在我們也一直在科技的道路上不斷摸索進步,新四大發明更是很好的服務了現代人的生活便利,讓我們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㈩ 中國古代的科技創造
我國古代科技文化的萌芽較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稍晚,奴隸制時代的科技文化與古希臘科技成就相比也有距離。但由於我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比西方差不多提前了1000年,而且我國封建社會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封建社會相比具有較合理的形態,這一巨大的社會制度優勢,使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從秦漢開始以不斷加速的態勢向前發展。
秦漢兩代,中國封建社會如日東升,國家空前的統一和中央集權的形成,都為生產力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從而也促進了科學和技術上新的進步。秦漢時代技術上的成就首推冶鐵術的成熟。不僅在農具和武器的製造上鐵基本上取代了銅,而且還出現了炒鋼技術。它的出現和逐步推廣改變了整個冶鐵生產的面貌,這是鋼鐵發展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情。相比之下,歐洲用炒鋼法冶煉熟鐵的技術直到18世紀中葉才出現,比我國要晚約1900餘年。秦漢時代還是建築、交通及陶瓷、紡織技術迅速發展的年代。萬里長城的修築,不僅顯示了秦代建築技術的高超水平,而且反映了那個時代閡闊的文化精神。秦漢時代還修建了許多馳道與棧道,開鑿了靈渠,不僅促進了各地經濟文化交流,更直接帶動了車、船技術的發展。從東漢開始,瓷器和絲綢一起成為中國舉世聞名的特產。漢代出現的造紙術,對整個人類文明史更是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秦漢大一統政治格局的形成,對技術的發展總體上是有利的,而對科學的發展則復雜微妙得多。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的「獨尊儒術」,結束了百家爭鳴,在一定意義上阻礙了中國以理解自然為目的的純科學發展的進程。所以秦漢時代,一方面正如一些學者指出的那樣,「科學知識的進步在整體上沒有出現春秋戰國時期那樣的大繁榮,人們追求科學知識和研究自然的風氣已從春秋戰國時代向後退了一步。」另一方面,廣闊的社會生活和大一統政治統治的需要又推動著與生產和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那一部分學科的迅速發展,這就開始形成中國古代科學重實用重經驗的特點和技術化、倫理化的傾向。
秦漢時代科學的最大成就是農、醫、天、算四大學科的成熟。中國以農業立國,農業歷來得到統治者的高度重視。秦漢時代,牛耕技術趨於成熟。漢代還出現了以《氾勝之書》為代表的數家農書,這標志著農業技術已發展到創立農學的階段。秦漢時代醫學在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就。被稱為醫聖的東漢人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傳統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基礎;而同時代的華佗,以其精湛的外科手術技藝流譽千古。成書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中葯學專著。漢代天文學成就非凡,出現了張衡這樣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古代宇宙理論在這一時期也有新的進展,除了最早的蓋天說,又出現了渾天說和宣夜說。漢朝雖然沒有人寫出一部全新的數學巨著,但春秋戰國時流傳的一些已基本成書的著作被整理出來,其中漢代問世的《九章算術》是我國最早的傳世數學專著。它的問世標志著以算籌為計算工具的、具有獨特風格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秦漢時期也還是中國古代化學的奠基時期,煉丹術作為原始形式的化學,自戰國時代興起,到東漢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除此之外,生物學和物理學的知識也有了新的進步。
從以上所述的科技成果來看,我們可以說在秦漢時代,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已形成自己成熟而獨特的體系和研究風格。在同一時期,西方正是希臘科學衰退,羅馬文明興起和發展時期。因而中國科技發展超過西方的態勢正在形成。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社會動盪和政治混亂的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精神比較自由,文化多元化發展的特殊時期。所以這一時期古代科技的發展也呈放出獨特的異彩。社會動盪,戰爭不斷,使這一時期的武器製造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從而也帶動了機械技術向精巧化方向發展。
三國時曹魏的馬鈞不僅發明了戰爭中使用的石車,而且將東漢發明的翻車改進為龍骨水車。在水泵發明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提水工具之一。與此同時,佛教和道教的蓬勃發展,打破了漢代儒學一統天下的局面。道教以長生成仙為目標,煉丹術的發展不僅推動化學進一步發展,而且帶動了醫葯學的進步。這一時期,著名的道士葛洪和陶弘景同時又是著名的醫學家和葯學家。道教文化成為推動中國醫葯學,特別是養生學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佛教寺院建造,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我國古代的建築技術水平。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數學研究和數學教育又有了顯著的發展。這一時期撰寫的數學書不下數十種,其中一部分被收入有名的《算經十書》一直流傳至今。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劉徽和祖沖之這樣兩位數學大家,這表明中國古代數學繼秦漢之後,又一次出現了高潮。天文學也非常活躍,東晉天文學家虞喜發現了歲差現象,生活於北魏北齊時代的張子信,在海島上堅持了30多年的觀測,從而發現了太陽視運動的不均勻性。這一時期,在恆星觀測,歷法計算和天文儀器製造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新成就。這一時期醫學發展的特點一方面是對《內經》與《傷寒雜病論》的整理研究,另一方面則是內容豐富的臨床經驗的系統總結。而農學最突出的成就是北魏時期賈思舞所著的《齊民要術》的問世,這是現存最早和最完整的一部中國古代農學名著。與此同時地理學也有不少新的創造,出現了裴秀的制圖理論和傑出的地理著作《水經注》。
在整個中國古代科技史上.這個時期科技發展最突出的特徵是科技非實用趨向的出現。譬如這個時代兩大數學家劉徽和祖沖之的工作具有明顯的純理論探討的性質。與科學的非實用化傾向相呼應,奇器製作也出現了一個高峰。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技文化之所以在某些方面突破了秦漢時期形成的實用性和經驗性的特徵,根本原因在於文化的多元化。這同時也表明,中華民族並不是先天缺乏理論建構的能力,造成中國科學實用化特性的根本原因在於封建主義大一統的政治專制和「重政輕技」的思想文化禁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