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1840年來中國做了哪些反抗

1840年來中國做了哪些反抗

發布時間:2022-04-15 07:05:35

『壹』 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中國人民進行了哪些抗爭活動

1840年-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銷煙,英軍入侵廣州,遭到三元里人民激烈反擊。
1860年,英軍入侵廣州,遭擊退,英軍撤退北上南京下關,揚言攻城,清政府屈服,簽訂《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同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沿路遭到清軍部分部隊抵抗。
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李秀成率部在蘇州和上海抵抗華爾洋槍隊,擊斃華爾。
1884年,中法越南之戰,清軍老將馮子材率軍抵抗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
1887年,中法福建馬尾之戰,南洋水師被法軍摧毀,台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率部抵抗法軍艦隊,首領孤拔被炸傷,法軍失敗。
1894年,中日朝鮮戰役,清軍統帥葉志超,棄城逃跑500里,清軍將領聶士成、左寶貴率眾奮力抵抗,戰死沙場。
1895年,中日甲午海戰,日艦吉野號被炸傷,北洋艦隊折損大半,鐵甲艦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以身殉國,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殉國。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山東直隸天津等地的義和團拳民發起大規模抵抗,掀起「扶清滅洋」「殺洋人、燒教堂」運動。最終因慈禧利用而失敗。

『貳』 中國自1840年鴉片以來,經歷過哪些抵禦外敵入侵的戰爭

1. 中英 廣州和約 余保純 六百七十萬兩 27-5-1841; 2. 中英 南京條約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萬兩 29-8-1842; 3. 中英 南京條約補充條款 耆英 22-7-1843; 4. 中英 虎門條約 耆英 8-10-1843; 5. 中美 望廈條約 耆英 3-7-1844; 6. 中法 黃埔條約 耆英 24-10-1844; 7. 中俄 瑗琿條約 奕山 六十萬方公里 28-5-1858; 8. 中俄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13-6-1858; 9. 中美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18-6-1858; 10. 中英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26-6-1858; 11. 中法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27-6-1858; 12. 中英 天津條約補充 桂良 8-11-1858; 13. 中英 北京條約 奕欣 一千叄百萬兩 24-10-1860; 14. 中法 北京條約 奕欣 25-10-1860; 15. 中俄 北京條約 奕欣 四十多萬方公里? 4-11-1860; 16. 中俄 勘分西北界約記 明誼 四十四萬方公里 10-7-1864; 17. 中美 增續條約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18. 中英 新修條約普後章程 不詳 23-10-1869; 19. 中日 修好條約 李鴻章 13-8-1871; 20. 中日 北京條約 奕欣 31-10-1874; 21. 中英 煙台條約 李鴻章 13-9-1876; 22. 中俄 里瓦幾亞條約 崇厚 2-10-1879; 23. 中俄 伊黎條約 曾紀澤 七萬方公里 二百八十萬兩 24-2-1881; 24. 中法 會議簡明條款 李鴻章 11-5-1884; 25. 中日 天津條約 李鴻章 18-4-1885; 26. 中法 新約 李鴻章 9-6-1885; 27. 中英 煙台條約 續增條約 不詳 9-6-1885; 28. 中葡 北京條約 奕□ 1-12-1887; 29. 中英 印藏條約 升泰 17-3-1890; 30. 中美 華工條約 楊儒 7-3-1894; 31. 中日 馬關條約 李鴻章 二億兩 7-4-1895; 32. 中日 遼南條約 李鴻章 叄千萬兩 8-11-1895; 33. 中俄 密約 李鴻章 3-6-1896; 34. 中德 膠澳租借條約 李鴻章 6-3-1896; 35.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條約 李鴻章 9-6-1898; 36. 八國聯軍 辛丑條約 李鴻章 十億二千二百七十萬兩 7-9-1901; 37. 中英 續定印藏條約 羅生戛爾曾 7-9-1904; 38. 中日 會議[滿州善後條約] 22-12-1905; 39. 中日 二十一條條約 陸征祥 9-5-1915; 40. 中日 軍事協定 □雲鵬 16-5-1918; (所謂和約,都是槍炮架在脖子上不得不簽的強迫條約,沒有談判餘地, 唯有畫押而已。所謂民主愛國之流,是否忘了上述和約抑或不知道有上述置中國於死地的和約?醒悟吧朋友!別上了強權的當而不自知!) 資料來自辭海及"出賣中國"一書。 註: 一. 辛丑賠款本為四億五千萬兩,平均每名中國人賠款一兩,卅九年還清,年率四厘,母子利息,共約十億兩庫平銀。另加民間賠款二千多萬兩。以關稅,鹽稅作保。中國從此失去關稅主權,國內工業倍受摧殘。 二. 以上是我所能收集到的較為重要的條約資料。 三. 中美增續條約是美前公使蒲安臣未經中國政府同意而私自簽定的,當時他任中國顧問。 四. 更須估計當時貨幣的購買力,如以現時貨幣計算,可能是百倍或千倍之巨。 五. 列強所強加於中國的災難是無限的,敬希同胞慎思。 六. 根據璦琿歷史陳列館的檔案,在北京條約中失去領土四十餘萬方公里。外蒙未分界中有廿餘萬方公里被強奪。加上外蒙的獨立,中國共失領土約叄百卅餘萬方公里。 七. 根據辭海記載:根據北京條約的內容,才有勘分西北界記約。故兩條約中的失地只一次,即四十四萬平方公里 (不知那一項符合史實)。 恥辱 1.不平等條約一覽表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 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 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 ,侵佔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 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 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叄』 1840年至1900年,中國人民為反抗外來侵略進行了哪些斗爭

1. 鴉片戰爭中:林則徐堅守廣州;陳連升、關天培、葛雲飛、裕謙、陳化成、海齡在戰爭中壯烈捐軀;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等。

2.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廣州人民同清軍奮勇抵抗侵略者;清軍將領在大沽口重創英法艦隊。

3. 中法戰爭中:劉永福率黑旗軍在中越邊境英勇抗法;馬尾海戰中愛國官兵臨危不懼,英勇戰斗;劉銘傳扼守淡水,廣東、福建、上海軍民冒險接濟;馮子材獲鎮南關大捷;臨洮大捷。

4. 甲午戰爭中:豐島之戰,高升號全船官兵壯烈犧牲;平壤之戰,馬玉昆、左寶貴英勇指揮作戰;黃海之戰,丁汝昌、劉步蟾指揮作戰,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經遠號管帶林永升壯烈犧牲;聶士成率部在遼東抵抗;威海衛戰役,丁汝昌拒絕投降,自殺殉國。

5.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戰爭中:義和團在廊坊、楊村一帶猛烈襲擊聯軍;在天津老龍頭火車站、紫竹林等地多次擊退聯軍;在北京東郊民巷猛攻外國使館;進攻西什庫教堂。

『肆』 從1840年至1919年,中國人民進行了哪些反侵略戰爭

1840到1919年屬於近代前期,在這期間中國人民進行的反侵略斗爭主要有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中國軍隊的反抗和在三元里抗英、反割台斗爭和義和團運動等人民自發進行的反侵略斗爭。

『伍』 近代中國(1840到1919)經歷哪些苦難中國各階級或階層進行了哪些抗爭和探索,結果如何

近代中國(1840到1919)經歷哪些苦難?
概括來說:遭受列強不斷的侵略、欺凌,一次次的戰敗、求和、割地、賠款,使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中國也從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社會一步步的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中國各階級或階層進行了哪些抗爭和探索,結果如何?
1、抗爭——壓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國人民為反抗國內外反動勢力,改變屈辱地位,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斗爭,近代前期的抗爭包括:虎門銷煙、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中愛國軍民的抵抗、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2、探索——先進的中國人為了謀求國家獨立和社會進步,探索各種道路,這是一個長期的極其復雜的艱苦歷程。主要包括地主階級抵抗派、洋務派、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革命派、民族資產階級的激進派的救國活動。
3、結果,只有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成功了。
一、近代前期愛國官兵的英勇斗爭
1、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標志著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開始。
┏林則徐——廣州——嚴加防守
▕ 關天培——虎門 ┓
2、在鴉片戰爭中:▕ 葛雲飛——定海 ┣ 英勇抗敵,壯烈犧牲
┗陳化成——吳淞 ┛
3、邊疆地區新危機時——左宗棠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整個新疆
4、中法戰爭中┏劉銘傳——在台灣地區擊退法國侵略者
┗馮子材——鎮南關大捷
┏左寶貴——平壤——戰死沙場
5、甲午中日戰爭期間┃鄧世昌——黃海——英勇戰斗,與艦同沉
┃徐邦道——遼東戰役率部英勇抵抗
┗丁汝昌——威海衛——寧死不降,自殺殉國

二、農民階級的抗爭
┏1841年,廣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
┫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太平天國運動
┗1899——1900年,反帝愛國的農民運動——義和團運動

三、資產階級維新派,革命派及激進民主主義的探索
1、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
2、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3、資產階級激進派的探索——一場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
四、地主階級的探索
1、鴉片戰爭時期地主階級抵抗派的探索
2、19世紀60—90年代,地主階級洋務派的探索
五、無產階級的探索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馬列主義指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

一、19世紀列強發動的侵華戰爭及其影響
從1840—1900年的助年間,資本主義列強先後對中國發動過五次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即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通過這些戰爭,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嚴重地損害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使中國從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逐漸變成了半殖民地國家。
1.鴉片戰爭
18世紀60年代後,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英國的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1825年爆發了第一次生產過剩危機。由於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結構和清政府實行的「閉關政策」,英國的對華商品輸出受到了嚴重阻礙,出現了大量逆差。當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發生後,英國便以「英國人的生命財產」受到侵害為借口發動了鴉片戰爭。
經過鴉片戰爭,中國的國門被打開,開始淪為列強的半殖民地。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所規定的五口通商、協定關稅、自由貿易、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為英國等西方列強的對華經濟擴張開了綠燈。不過,這一時期中國的開放還僅限於東南沿海地區。
2.第二次鴉片戰爭
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國夥同法國於1856—1860年進行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並於戰爭期間和戰爭結束後迫使清政府與之訂立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通過這兩個條約,漢口、牛庄、天津等內地和北方城市被開放成為商埠;條約還規定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傳教。這樣,列強的在華利益進一步擴張,從東南沿海地區深入到內地和北方地區。俄國趁火打劫,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大肆侵吞中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3.甲午中日戰爭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同時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1894—1895年,發動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甲午戰爭。甲午戰爭以中國戰敗告終,清政府被迫於1895午4月與日本訂立了《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加速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過程,給中國近代社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惡果。日本割佔中國台灣省等地,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的完整,刺激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巨額賠款加劇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清政府被迫以犧牲主權為代價舉借外債,致使中國的內政外交進一步為列強所控制;允許外資在中國投資設廠,使帝國主義對華資本輸出合法化;而日本則利用巨額戰爭賠款瘋狂擴充軍備,使自己擠進帝國主義列強的行列,迅速成為遠東地區的侵略戰爭策源地。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借口鎮壓義和團的「排外運動」,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並迫使清政府與之訂立《辛丑條約》。《辛丑條約》是一個空前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使得中國的各項主權進一步遭到嚴重破壞,使得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勢力極大地加強,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辛丑條約》所規定的「庚子賠款」,本息合計白銀 9.8億兩,加上各地地方性賠款2000多萬兩,總數超過白銀10億兩,這是對中國人民的殘酷經濟掠奪;它關於懲辦「首禍」和禁止中國人加入或成立反帝組織的規定,體現了對中國的嚴厲政治奴役;它關於在北京設 立單獨的使館區、由各國派兵保護及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駐扎軍隊的規定,是對中國實行的野蠻軍事控制。
二、19世紀中國各種力量對列強侵略的反應
1.清政府的腐敗與對敵決策的失誤
清末反侵略的戰爭中,清政府在和與戰的決策上往往舉棋不定,徘徊於妥協與抵抗之間。決策的屢屢失誤,是導致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開戰前依賴列強的調停,戰、守准備不充分;戰爭中「避戰自保」,屢失戰機,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和戰爭決策高層的無能與軟弱。1894年在戰爭一觸即發的情況下,把持軍事、外交大權的李鴻章沒有在軍事上積極備戰,而是寄希望於各國的「調停」。甲午戰爭中,慈禧太後為她60歲生日的「萬壽慶典」,始終抱定對日妥協的和平方針。李鴻章為保存其實力極力奉行避戰求和的政策,採取消極抵抗的戰略方針,結果處處被動。
清軍中雖然有一批如關天培式的民族英雄,但大都缺乏鬥志,許多將領貪生怕死,甚至聞風而逃。
2.民眾的自發斗爭
外國勢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協,激起了中國人民的自發斗爭。重要的斗爭主要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1895年台灣人民的反割台斗爭和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
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近代中國人民最早的自發反抗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爭中,台灣各族人民組成了義軍,誓與台灣共存亡。義軍和留在台灣的部分清軍公推劉永福為領袖,領導台灣軍民共同抗擊日軍。
1898年,義和團運動首先在山東興起。隨著形勢的發展,義和拳改名義和團,樹起了「扶清滅洋」的大旗。慈禧太後發現義和團難以很快「剿滅」,就改用「招撫」的辦法,企圖控制利用。1900年春,義和團在清政府的默許下,涌人北京和天津。義和團在抗擊八國聯 軍的斗爭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後在西逃途中命令清軍「鏟除」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失敗了。
3.有識之士的自強運動
林則徐在領導禁煙斗爭的同時,搜集和研究外國情況,組織人編譯出《各國律例》和《四洲志》,成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編成了《海國圖志》一書,系統地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等情況。在這部書里,他提出了著名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1860年的「內憂外患」的形勢極大地震撼了清朝統治者和士紳階層。為實現「自強」的目的,洋務振創辦了一批新式軍事工業和新式學堂,並派遣學生留學,編練新式海陸軍。19世紀70年代起,為解決軍事工業的資金、燃料和交通運輸等困難,洋務派還打著「求 富」的口號,創辦了一批民用工業。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的戰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19世紀70年代後,在「求富」的口號下,洋務派提出了利用本國經濟力量與外國資本主義競爭的「商戰」主張。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商戰」主張逐漸成為當時影響較大的反侵略主張。馬建忠和鄭觀應等是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
三、20世紀日本侵華史
1.20世紀初期日本的侵華活動
1901年至1919年,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和期間的列強雖沒有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但並沒有停止其他形式的侵略擴張。
1904—1905年,日本在中國的土地上發動了日俄戰爭,將侵略勢力擴張到中國東北。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取代了俄國在中國東北南都的殖民地位。1914年,日本借口對德宣戰,出兵中國山東,奪取德國租借的青島,強占膠濟鐵路沿線。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凱稱帝為誘餌,使佔領山東成為事實,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了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由於中國人民的激烈反抗和列強之間的矛盾斗爭,「二十一條」沒有實施,但由此加強了日本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權益,尤其是在華的經濟利益。袁世凱死後,日本支持皖系和奉系軍閥打內戰,造成了分裂割據的局面;並仇視中國革命,破壞中國的統一事業。
2.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發動的大規模侵華戰爭
受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渴望從對外侵略中尋找出路。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變」。 1932年,日本侵略者將東北佔領地改名為「滿洲國」, 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廢帝溥儀為傀儡。從此,中國東北地區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以後,開始擴大勢力,加快對華侵略的步伐。1932年發動一•二八事變、1935年發動華北事變,到1936年,華北的許多地方已經成為日本侵略者的勢力范圍。
1936年「二二六」兵變後,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宏毅上台組閣,建立了軍事法西斯專政。1936年,廣田內閣召開會議,通過了《基本國策》,制定了「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之地位」和「向南方海洋發展」的侵略方針,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定下了基調。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這是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信號,也是全國抗日戰爭的開始。戰爭初期,日軍由於裝備精良,准備充分,很快攻佔了華北五省和上海、南京等地。但日本的侵華戰爭遭到了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日本侵略軍陷入了長期戰爭 的泥潭之中。戰爭期間,日軍屠殺中國人民,製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掠奪中國的資源,進行奴化教育,實行殖民統治。

階段性特徵掃描
一、1840~1894年近代列強侵華特徵

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攫取了中國大量的「條約權利」,並監督清政府履行這些所謂的「條約義務」。在表面上「中外和好」的局勢下,進一步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和文化滲透。列強還侵佔了中國大片領土,英國迫使清政府割讓了香港島和九龍司。俄國侵佔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列強利用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傾銷商品,商品輸出成為這一時期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清政府在《南京條約》中開放了東南沿海五口,在(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增開11處通商口岸。中外貿易的巨大變化,表明中國的市場已經與世界資本主義市場聯系在一起。列強憑借不平等條約和低關稅,僱用大批買辦,在中國建立起一整套產品推銷網、原料收購網和金融控制網,逐步控制了中國市場。

二、1894~1901年近代列強侵華特徵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列強侵華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在經濟上,由原來的商品輸出為主到由資本輸出為主;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在軍事上,列強趨向聯合,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標志著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國主義共同宰割中國的同盟。

三、1901~1945年近代列強侵華特徵

列強放棄了瓜分中國的計劃,採取「以華治華」的方針。甲午中日戰後,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日本和德國的崛起和後來居上,打亂了老牌帝國主義侵華的格局,使列強之間的斗爭更加激烈。日本成為侵略中國最凶惡的敵人。日俄在中國東北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並最終引發—場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日俄戰爭。帝國主義列強在侵華問題上雖有矛盾和斗爭,但在最大限度地侵略中國、維護他們共同利益這方面卻是一致的。

隨著日本獨霸中國的野心日益膨脹,終於在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1937年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是要排除其他列強而獨霸中國,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

四、1945~1949年近代列強侵華特徵

從抗日戰爭到新中國建立,美國採取扶蔣反共的對華政策,繼續以蔣介石為其代理人,逐漸形成獨佔中國的局面。新中國的成立,打碎了帝國主義侵華的陰謀。
規律性知識拓展
一、列強侵華戰爭的發動與世界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

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隨後擴展到法、美等國。從1840年起,中、日等國被迫開放通商口岸,成為西方國家商品市場和工業原料的供應地。東方亞洲國家從屬於西方國家的格局形成。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進一步擴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並為本國剩餘資本尋找投資場所,形成了瓜分世界的殖民主義狂潮。日本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後,開始了對朝鮮和中國的侵略,成為亞洲惟一的帝國主義國家。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加劇了日本的階級矛盾和統治危機。日本法西斯在壟斷資產階級的支持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企圖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

二、對外封閉造成了中國的落後

西方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確立,勢必要將東方封建主義的農業社會卷進世界政治經濟的新體系。面對西方的挑戰,清朝統治者在長期的閉關鎖國狀態下昧於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作出了無力的回應。統治者一是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和措施,這種限制對外交往和貿易的閉關政策一直延續到鴉片戰爭前。二是以「天朝上國」的自我中心觀自居,,形成了閉關鎖國心態,對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茫然無知。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才逐漸走向開放,但阻礙重重。在有限開放中學習西方,國力雖漸漸增強,但與列強相比仍然是相差很遠。

三、近代中國社會轉型中兩種矛盾的發展趨勢

1840年以後中國社會的發展,呈現出兩種相互矛盾的趨勢:從遭受列強侵略的角度說是向下沉淪,從接受資本主義先進文化的角度采說是取得了進步。鴉片戰爭前,中國經濟上自給自足,政治上君主專制。資本主義列強既是強盜,又是「先生」,侵略中國的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資本主義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的科技、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民主自由價值觀。19世紀60年代以後,中國有了自己的近代工業、鐵路、輪船和電信以及近代的海軍和陸軍,並開始了向近代政治體制的轉化。

四,民族團結與統—是民族獨立的根本保證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近百年來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頂峰。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已經覺醒起來的中國人民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下,精誠團結,取得了抗戰的全面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重要的轉折點,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由於時代、領導者和國際環境的變化,抗日戰爭同以前的反侵略戰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最顯著的區別就是這場反侵略戰爭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下進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根本的政治保證,對國共兩黨政治力量的消長和抗戰後中國的前途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與第—次國共合作的革命統一戰線以及國外的反法西斯陣線相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著自己明顯的特點:廣泛的民族性,是真正的中華民族的大聯合;以國共第二次合作 為基礎,兩黨之間的聯合與斗爭貫穿於抗日戰爭的全過程;是國共兩黨有政權、有軍隊的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組成部分,得到廣泛的國際援助;經過抗日斗爭,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為世界四強和聯合國創始國之一。

『陸』 近代歷史上中國人民是如何反抗外來侵略的

以抗日戰爭為例

1933年1月1日,日軍開始進犯山海關,把侵略矛頭指向了華北。

1933年5月,原西北軍將領馮玉祥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5月31日,中日簽署《塘沽協定》,國民革命軍退出熱河和冀東,日本打開了通往華北的大門。11月,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將領發動福建事變,事變最終失敗,蔣介石撤銷了十九路軍的番號。

1935年,日本策劃製造華北事變,妄圖把華北變為第二個偽「滿洲國」;6月11日,梅津美治郎就華北問題提出備忘錄;7月6日,何應欽復函全部承認日方要求,實際形成《何梅協定》。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於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呼籲全國各黨派、各階層、各軍隊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935年8月5日,日本外相廣田弘毅提出對華三原則。9月,日本再度製造輿論,要求「華北五省(察哈爾、綏遠、河北、山西、山東)自治」。11月25日,日本策動的,由宋哲元為委員長的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抗日救國遊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一·二九運動掀起全國抗日救國運動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936年2月26日,日本發生二·二六事件,日本法西斯軍事獨裁政權形成。

1936年5月,宋慶齡、沈鈞儒、鄒韜奮、陶行知、章乃器等愛國民主人士發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隨後,中共中央發布《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放棄了「反蔣抗日」的口號。

1936年6月至9月,中國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內部的地方實力派爆發兩廣事變,事件幾乎觸發了一場內戰,但是最終以雙方達成政治妥協而和平結束。

9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黨內指示,明確提出黨的總方針是「逼蔣抗日」。

(6)1840年來中國做了哪些反抗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始終存在著兩個戰場,即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和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兩個戰場在中國抗日戰爭中逐漸形成,在戰略上相互配合。

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始終是中國抗戰的重要戰場,在全民族抗戰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國性抗戰開始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立即投入抗日斗爭。八路軍剛開赴前線時,主要是直接在戰役上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後,八路軍在敵後實施戰略展開,發動獨立自主的敵後游擊戰爭。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此時在中國正面和敵後戰場上,國共抗日軍隊一共抵抗著日軍57個師團,超東南亞加上太平洋戰場的日軍總數。中國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

『柒』 1840-1949,歷史上中國進行過哪些不屈不撓的反封建戰爭

太平天國運動
義和拳運動
建立中華民國

『捌』 1840年的中國發生什麼事拉

1、第一次鴉片戰爭

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2、林則徐被革職

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初八,道光帝詔革林則徐、鄧廷楨職,著交部分別嚴加議處,林則徐留粵備查問差委。二十五日,林則徐接到革職上諭。在此之前,林則徐已屢遭皇帝申斥,被迫自請處分,但仍密切注視著戰爭全局。

鴉片戰爭的意義: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玖』 1840年以來,中國遭受到哪些外來侵略中國人又是如何反抗的

184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中國開始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6年到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一步加深。賈來又有了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大大加深後面還有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也不斷地進行反抗。在鴉片戰爭就有廣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還有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

閱讀全文

與1840年來中國做了哪些反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和平精英國際服用什麼軟體 瀏覽:195
蒙古國對印度什麼看法 瀏覽:761
中國哪裡產小龍蝦 瀏覽:68
刺客信條屬於哪個中國公司 瀏覽:804
中國到越南多少錢 瀏覽:623
中國銀行如何申請快捷貸 瀏覽:490
從北京坐飛機到伊朗多少時間 瀏覽:370
哪個市場有義大利提花面料 瀏覽:542
熊貓在中國有多少 瀏覽:737
英國國旗怎麼和美國一樣 瀏覽:660
印度的牙膏是什麼樣子 瀏覽:247
娶個印尼女孩怎麼和她溝通 瀏覽:792
英國郵件為什麼沒單號 瀏覽:737
義大利水果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446
英國回國證明需要多久 瀏覽:384
中國股基指數在哪裡看 瀏覽:198
埃及到伊朗多少公里 瀏覽:631
勿拉灣在印尼哪裡 瀏覽:909
北京到印度多少錢 瀏覽:727
義大利面黑胡椒醬汁怎麼調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