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的世界遺產名錄有哪些
一、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於200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三江並流(於200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四、蘇州古典園林(於199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於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六、頤和園(於1998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七、平遙古城(於199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八、麗江古城(於199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九、雲崗石窟(於2001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布達拉宮(於199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一、黃山(於1992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二、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於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三、長城(於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四、天壇(於1998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五、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於199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六、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於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七、青城山-都江堰(於200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八、大足石刻(於199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九、龍門石窟(於200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莫高窟(於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一、武陵源(於1992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二、皖南古村落(於200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三、武當山古建築群(於199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四、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於200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五、九寨溝(於1992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六、黃龍(於1992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七、泰山(於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八、武夷山(於199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九、廬山(於1996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十、峨眉山-樂山大佛(於199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十一、《世界遺產名錄》新增24項 澳門歷史城區入選
三十二、大熊貓棲息地申遺成功 成為中國第32處世界遺產
三十三、殷墟「申遺」成功成為我國第33處世界遺產
『貳』 中國還有那些建築物是世界聞名的、
1、故宮
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老北京城的中軸線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世界最大的宮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
整個建築群按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體突出。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明、清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它在故宮三大殿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中最大的木結構宮殿。
2、萬里長城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3、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聳立在西藏拉薩市紅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佔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余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築群。
「布達拉」系舟島,是梵文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拉薩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羅山。
4、頤和園
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
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瓮山一帶動用巨額銀兩興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20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5、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於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
秦始皇陵於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開工修建,前後歷時38年,動用徭役、刑徒72萬餘人。這位叱吒風雲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後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留有這座神秘莫測的皇家陵園。
『叄』 舉世聞名的中國建築有哪些
中國有名的建築有很多,如故宮、敦煌莫高窟,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武當山古建築群,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敦煌莫高窟,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武當山古建築群,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布達拉宮。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肆』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
天壇地處北京,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 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我國古代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築。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上。天壇(Temple of Heaven)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壇佔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垣牆,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據史料記載,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而祭祀建築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後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祭祀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稱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修改建後,才形成現在天壇公園的格局。在明朝初年,天與地原是合並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壇都一樣,設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間的建築物。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為天地分祀,在天壇建圜丘壇,專用來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澤壇祭地,原來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漸廢而不用。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將原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圓形建築從此開始。清廷入關後,一切仍按明朝舊制。乾隆時期,國力富強,天壇也大興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決定將天壇內外牆垣重建,改土牆為城磚包砌,中部到頂部包砌兩層城磚。內壇牆的牆頂寬度縮減為營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為沒有廊柱的懸檐走廊。經過改建的天壇內外壇牆,更加厚重,周延十餘里,成為極壯麗的景觀。天壇的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時改建,並一直留存至今。【天壇布局】天壇的主要建築均位於內壇,從南到北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全部宮殿、壇基都朝南成圓形,以象徵天。整個布局和建築結構,都具有獨特的風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禱五穀豐
『伍』 中國建築的24個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
2、世界最大的石樑橋是漳州渡橋
3、世界最大的城牆南京城牆
4、世界最大的廣場是天安門廣場
5、世界最長的古運河南北大運河
6、世界最早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7、世界最高大的木構佛塔是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8、世界最早的護城河是靈渠
9、世界最大的護城河是舊北京的護城河
10、世界最大的木雕佛像是承德普寧寺千手觀音
11、世界最長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
12、世界馳名的石窟是雲岡古窟
13、世界最早的敞肩式石拱橋是河北趙縣安濟橋
14、世界絕無僅有的千手觀音是大足縣寶頂千手觀音
15、世界第一的石雕佛像是樂山大佛
16、世界最大的遺址博物館是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17、世界最大的宮殿建築群是故宮
18、舉世無雙的高原宮殿是布達拉宮
19、蜚聲世界的皇家園林是頤和園
20、世界最大的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是南京長江大橋
21、世界最大的候車室是北京西站候車室
22、世界最古老的運河胥河
23、世界最長的長城是萬里長城
24、世界最大的觀眾廳是人民大會禮堂
(5)中國世界建築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十大新建築奇跡:
1、公社
2、首都機場
3、金融大廈
4、水立方
5、CCTV
6、MOMA
7、生態城
8、鳥巢
9、東海大橋
10、國家劇院
蘭新高鐵是一條用智慧與汗水共同鋪就的鐵路,它問鼎了7個「世界之最」,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大驕傲。2014年12月26日通車後,蘭新高鐵極大地緩解了蘭新鐵路客貨運輸壓力。
2014年7月,寶蘭高鐵正式開通,與蘭新高鐵相連,完成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最長的一橫,成為中國「絲路高鐵」的最西一段,直達美麗的新疆烏魯木齊。
它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的高鐵。蘭新高鐵從蘭州出發,途經青海西寧,甘肅張掖、酒泉、新疆吐魯番等39個車站,伴著「信天游」的豪放,從奔騰的黃河到寧靜的天池,最終進入烏魯木齊。綿延1776公里,一氣呵成。
它是世界上第一條大范圍穿越戈壁地段的高鐵。蘭新高鐵橫亘在大西北荒野戈壁上,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全體參建員工不畏施工艱險,勇攀科技高峰,克服了諸如戈壁地區無砟軌道施工等多個世界性難題。
它是世界上穿越最長風區的高鐵。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在新疆境內經過煙墩風區、百里風區、三十里風區和達坂城風區四大風區。在風力最強勁的區段,年均8級以上的大風天氣可以高達208天。
它是世界高鐵建設中首次設置防風工程的高鐵。為順利穿過多個風區,蘭新鐵路在沿途建有462公里的擋風牆,佔新疆段線路總長的65%。
中國鐵路穿過烈烈大風,通向歐亞大陸腹地。它是世界上第一條修建在高原地區的高鐵。蘭新高鐵不僅克服了高原上施工面臨的凍土、極寒等多個難題;而且設計中堅持了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原則,良好地保護了當地的珍稀動植物。
其中的祁連山隧道被譽為「世界高鐵第一高遂」。祁連山隧道穿越碎屑流及富水斷層破碎帶,經過高原凍土,是中國鐵道部Ⅰ級風險隧道。
其中,貫通青海、甘肅兩省的祁連山2號隧道,全長9.49公里,最高海拔4345米,最大埋深超過800米,開挖斷面達16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建設標准最高和施工難度最大的高速鐵路隧道。
蘭新高鐵也是世界上海拔高差最大的高鐵。
蘭新高鐵作為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程,除了刷新多項世界紀錄外,更是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發展的強大運輸保障和重要交通走廊。
如今,蘭新高鐵正式納入全國高鐵網,增進了西部與中、東部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在中國新「絲綢之路」上煥發著勃勃生機,對於沿途地區的經濟建設與繁榮,乃至世界經濟的平衡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陸』 中國代表性建築有哪些
中國代表性建築有:
1、北京故宮:
沈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位於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為清朝初期的皇宮。沈陽故宮始建於清太祖天命十年,建成於清崇德元年。 總佔地面積63272平方米,建築面積18968平方米,它不僅是中國僅存的兩大皇家宮殿建築群之一,也是中國關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築群。
『柒』 中國的世界知名建築
當代
一、北京奧體主會場(俗稱鳥巢)
二、國家游泳中心(俗稱水立方)
三、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四、上海世界金融中心(俗稱日本軍刀)
五、國家大劇院
六、中央電視台新址(褲衩樓)
七、上海崇明東灘生態城
八、北京當代MOMA
九、長城腳下的公社(局部)
十、上海東海大橋
古代:長城、故宮、頣和園等等。
例如如四川成都和河南南陽奉祀三國著名政治家諸葛亮的「武侯祠」;浙江杭州和河南湯陰奉祀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岳王廟」和「岳飛廟」,長城,故宮,天壇,樓閣式塔著名的有西安慈恩寺塔、興教寺玄奘塔、蘇州雲岩寺塔等。密檐塔著名的有登封嵩岳寺塔、西安薦福寺塔、大理崇聖寺千尋塔等。單層塔著名的有歷城神通寺四門塔、北京雲居寺石塔群、登封會善寺凈藏禪師塔等。剌嘛塔塔身塗白色,俗稱「白塔」。著名的有北京妙應寺白塔、山西五台縣塔院寺白塔等。金剛寶座塔著名的有北京正覺寺金剛寶座塔。
反正沒有水泥的,大多數是有名的古跡。
『捌』 中國有哪些建築屬於世界遺產
1、故宮
位於北京市區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整個建築群氣勢宏偉豪華,布局開闊對稱,內外裝飾壯麗輝煌,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玖』 我國有那些世界文名的建築(4個)
一、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是世界建築奇跡之一。萬里長城已被視為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聞名於世界。
長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的修築是從戰國時期開始的。當時的秦、趙、魏、齊、燕、楚等諸侯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和自衛,都興建了長城。秦兼並六國後,為防範北方匈奴的突襲,於公元前213年發起了修築長城的巨大工程,把秦、燕、趙、魏的原有長城連接起來,並加以擴建。整個工程共徵用民工30萬人,連續花了l0多年方告完成,建成了西起甘肅臨洮(今岷縣),沿著黃河到內蒙臨河,北達陰山,南到山西雁門關,東抵遼東的長城,全長達3000多公里。由於長城工程極其艱巨,民工境況非常悲慘,故留下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故事。
漢代除重修秦長城外,又修築了內蒙古河套南的朔方長城,以及涼州西段長城。涼州西段長城北起內蒙古居延海(今額濟納旗境內),沿額濟河,經甘肅金塔,西到安西、敦煌、玉門關進入新疆。整座長城「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構成了一個嚴整的防禦體系。
漢以後的北魏、北齊、隋 、金等朝代都對長城進行過部分修建,到了明代則進行了全面的重修。明代所修的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邊,全長約6700公里(一萬三干多華里)。整個重修過程前後達100多年,可見工程的浩大和艱巨。其中,山西以東的長城採用內部夯土,外面用磚石砌築的方式,山西以西的長城全用夯土築成。整座長城上又建有很多關城,關城都建在地勢險峻的要地,著名者有嘉峪關、居庸關、山海關等。其中嘉峪關是現存長城關城中最完整的一處。它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氣勢雄偉,布局周密,結構嚴謹,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相傳,在修建這座雄關時,不但設計和建造技藝高超,而且連用料的計算也非常精確。在關城建成之後,僅剩了一塊磚,這塊磚被後人放在重關的小樓上,作為紀念。現在人們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重修的,以前的長城則只剩下一些遺跡了。
綿延萬余里的長城穿越在崇山峻嶺、急流、溪谷等險峻的地段之上,工程之艱巨是難以想像的,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磅礴氣概和聰明才智,也反映了中國古代測量、規劃設計、建築技術、工程管理以及軍事技術的高超水平。
二、故宮
故宮坐落於北京城的中心,佔地1087畝,合72萬多平方米,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建築傳統和獨待風格。
故宮始建於1406年,是明代永樂皇帝由南京遷都北京時所建的宮城。從總體布局上說,它可分為前後兩部分,即所謂的外朝和內庭。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殿、武英殿作為兩翼,為行使朝政的主要場所。內庭由乾清官、交泰殿、坤寧宮和東西六宮構成,為皇室的生活居住區。按四根柱為一間的傳統進行計算,共有近萬間之多,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
宮殿群由紫禁城圍護,城高10米,外又圍以52米寬的護城河。整座城開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南門為午門、北門為玄(神)武門,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城的四角各建有一座角樓。每座角樓各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結構復雜,式樣奇特,為古建築中罕見的傑作。關於角樓的建造,還流傳有魯班用秫秸編成蟈蟈籠作模型示範的傳說。整個故宮的建築布局嚴謹規則,主次有序,並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使空間豐富多變。
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在城牆墩台上建有一組建築。正中是寬九間的廡殿頂重檐大殿,兩側有聯檐通脊的殿閣伸展而出,四隅各有一個高大的角亭。這一組建築稱五鳳樓,巍峨壯麗、氣勢渾厚。進午門,經過一個大庭院,再過金水橋,入太和門,即是外朝的三大殿,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依次建築在一個呈工字形的高大基台上。基台高8.13米,分3層,用漢白玉砌築而成。每層當中都有石雕御路,邊上都裝飾有欄板、望柱和龍頭。據統計,計有透雕欄板1414塊,刻有雲龍翔風圖案的望柱1460根,龍頭1138個。這些石雕裝飾,反映了中國傳統建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同時,在結構功能上又起著排水的作用。欄板下,以及望校上伸出的龍頭口中,都刻有小洞口。每當下雨,水由龍頭流出,恰似千龍噴水,蔚為大觀。
太和殿又稱金鸞殿,是皇帝發布政令和舉行大典的場所。殿高35.05米,寬63.96米,深37.20米,是故宮最大的建築,也是現存全國最大的木構建築。它的結構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特點。即,先在栓礎上立木柱,柱上架大梁,樑上立小矮柱(瓜柱),再架上一層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過小柱重疊幾層梁,逐層加高,每層的梁逐層縮短,形成重檐;在最上層立脊瓜柱,在兩組構架之間橫搭檁枋;在檁上鋪木椽,椽上鋪木板(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於梁架逐層加高,小梁逐層縮短,從而形成斜坡式的屋面;屋檐出挑則採用斗拱承接,既可承重,又可增添裝飾效果,是中國傳統建築的又一大特色。太和殿即採用這種結構,用73根大木柱支承梁架形成重檐廡殿式屋頂,上檐斗拱出跳單翹三重昂九踩,下檐為單翹重昂七踩。整座建築庄嚴雄偉,富麗堂皇,起著顯示皇權至尊的效果。
與外朝要求宏偉壯麗、庭院開闊明顯不同,作為帝後生活居住區的內庭呈現庭院深邃的特徵,東西六宮各自成一體,排列井然。又有後苑御花園,幽美恬靜,可供游樂。
整個故宮的布局,以午門至神武門作中軸,呈對稱性排列。中軸線向南延伸至天安門,向北延伸至景山,恰與北京古城的中軸線相重合。登上景山,眺望故宮,飛檐重疊,琉璃連片,壯麗輝煌,氣象萬千,堪稱中國傳統建築之瑰寶。
三、頤和園
園林融匯了建築美、藝術美和自然美,它是科技和藝術相互滲透、交融的結果。中國的園林建築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藝史中獨樹一幟,成就斐然。幾干年來,在中國的大地上創建有成幹上萬的精美園林。頤和園就是現在保存較為完整的大型皇家園林,在中國的傳統園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世界的園林建築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部,方圓8公里(十六里),佔地4350畝,規模宏偉,景色秀麗。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的金代,金章宗曾在此建金水院,是當時的西山八院之一。其山稱金山,引玉泉諸水至山下為池,叫金水池。元時,據說有一老人在山上挖得—個刻有花紋的大石瓮,便改金山之名為瓮山。元世祖曾命郭守敬兩次引玉泉諸水至山下,並把金水池疏浚擴展為大水庫,先後易名叫瓮山泊和大泊湖,俗稱西湖或西海子,挖湖之土運上山加高瓮山,從而成為山高水闊的風景勝地。明代又改瓮山為金山,改瓮山泊為金海,在山上建圓靜寺,在湖畔建好山園行官,總稱好山園,俗稱西湖景。1750年,清乾隆皇帝在圓靜寺基礎上,修建大報恩寺,為他的母帝祝壽,並改金山為萬壽山,又對金海進行疏浚,改名昆明湖,整個園林叫清漪園,工程歷時15年建成。自此萬壽山的清漪園,玉泉山的靜明園,香山的靜宜園,以及暢春園、圓明園,合稱「三山五園」,而清漪園獨具特色,有「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之譽。令人氣憤的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三山五園同遭厄運,被洗劫後又被縱火焚毀,清漪園除個別建築外均成灰燼。1886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歷時10年,進行修建,並改名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掠奪和焚毀,1902年,慈禧再次修復。現存的頤和園,既反映了中國古代園林技藝的高超造詣,也把列強的侵華罪行和清末統治者的腐敗誤國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頤和園繼承了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傳統特點和造園手法,並有所發展。全園的布局,大體可分為東宮門和東山、前山、後山、昆明湖等幾個部分。整個園林有如下幾個突出的持點:
1、以水取勝。水域面積佔全園的3/4,設計者依據水面開閡的特點,進行設計布置,主要建築和風景點部面臨昆明湖,或是俯覽湖面。為避免開闊的湖面顯得單調,用長堤把湖面劃分為幾個區域,還在湖中布置了鳳凰墩、治鏡閣、藻鑒堂等島嶼,以象徵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等海上三神山,從而使水域既開闊又富有情趣。
2、湖山結合。湖北岸的萬壽山高58米,好像翠屏峙立。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前山是全園的中心,正中為一組巨大的建築群,自山頂的智慧海而下是佛香閣、檀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以達湖面。其中,琉璃磚瓦的無梁殿(智慧海)和高41米的佛香閣,氣勢雄偉,為最具特色的建築。這組中軸線的兩旁,布置了許多陪襯的建築物。抱山環湖一帶建有長廓和石欄,把湖與山明顯地區分又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3、對比鮮明。前山建築壯麗,金碧輝煌,後山建築隱蔽,風景幽靜;昆明湖浩盪壯闊,後湖(蘇州河)怡靜精巧,東宮門內建築密集,西堤和堤西區景物琉落有致。強烈的反差,使遊人產生不同的感受,從而更添情趣。
4、景隨步轉。依據不同的地理特點,用樓、台、亭、閣、齋、堂、軒、館、曲檻迴廊以及假山花木等組合成各不相同的景點。各景點之間既有明顯的區別,又有有機的聯系,使人們漫步園內,景色隨處變換,層出不窮。
5、借景手法。設計者不僅考慮了園內景物的相互配合借用,而且充分地利用周圍的景色,使西山的峰巒,西堤的煙柳,玉泉山的塔影等,恍如園中的景物。這種園內、園外均有景色的巧妙手法,給人一種園林范圍更加擴大的感受。
6、園中有園。在萬壽山東麓一處地勢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依照無錫惠山園,建造了諧趣園。它以水池為中心,配以堂、軒、亭榭、樓閣、游廊、小橋,自具獨立的格局,成了園中之園。而且它清雅幽靜,與東宮門內密集的宮殿建築群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煥然一新之感。
7、集景模寫。園中匯集了全國許多名勝景觀,但又不是生硬仿造,而是別具神韻,如諧趣園仿自惠山園,西堤六橋仿自杭州西湖蘇堤,涵虛堂、景明樓仿自黃鶴樓、岳陽樓,蘇州街仿自蘇州市街等,但又有很大的差異。
頤和園匯集了中國傳統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它「雖由人造,宛如天成」,是園林建築的一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