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 A 努力弘揚中華文化 B 提高文化自信 C 講好中國故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首先要努力弘揚中華文化,推進中華文化創新發展,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其次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注重國家形象塑造,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提高國際話語權;最後要加強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提煉與闡釋,拓展對外傳播平台和載體,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和傳播渠道,使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走向世界,提高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國際知曉率和認同度,實現文化軟實力提升「形於中」「發於外」。
(1)新聞學論述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擴展閱讀: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理性認識逐步加深,同時對我們的誤解也還不少,「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論調不絕於耳。同歐美一些國家受困於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相比,同一些發展中國家陷入發展陷阱相比。
同西亞北非一些國家政治動盪、社會混亂相比,我國發展可以說是風景這邊獨好。但是,西方仍然在「唱衰」中國。國際輿論格局是西強我弱,西方主要媒體左右著世界輿論,我們往往有理說不出,或者說了傳不開。這個問題要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㈡ 毛概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幅提高社會文明水平、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和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1、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
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更加凸顯,為了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話語權。
(2)新聞學論述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擴展閱讀: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推動文化產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品質化水平;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互動,講好中國故事和中國理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擴大中華文化輻射面,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㈢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
中國歷來不缺乏好故事,她們在歷史的沉澱中早已經化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中國人民高歌猛進。比如孟母三遷、女媧補天、嫦娥奔月,比如愚公移山、誇父追日就是這樣,從這些優美的中國故事中,人們會領略並且贊嘆中華民族是一個堅定、堅強、慈愛、有信仰和實干精神的勤勞勇敢的優秀民族。 社會在發展,人民在進步,勤勞勇敢的中華人民與時俱進,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新文化,把誇父追日和愚公移山的夢想變成了日行萬里穿山鑽洞的高鐵,把嫦娥奔月的夢想寄託於玉兔登月車也已經圓滿地實現了。更有華為和阿里巴巴在電子領域和網購方面的飛速發展,無聲地為我們所有夢想不滅的人點起了心中的火炬。大時代里永遠不缺乏成功的機會和美麗,缺少的只是發現的眼睛與奮斗的毅力罷了。 中國好故事就應該這樣有傳承、有創新地發展下去,如此才能在潛默移化中凝聚成一種正能量,給人們和世界一個對中國文化定位的標准。正像一說起長城和詩詞,就必定會使人想起秦漢與盛唐一樣,文化的符號和形象已經通過這種載體內化於心,綿延不絕。如果提到美國,我們會想到西海岸和自由女神,提到韓國,映入我們腦海的恐怕就是三星、現代和韓劇了。唯美的意向一旦入腦入心,便會揮之不去,何愁她會不提高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形象與文化軟實力呢! 蜂蝶逐花飛,蠅蛆逐臭走。中國故事有好壞之分,而且她們一經傳播開來,便會產生或充滿正能量,或充滿低級趣味的社會影響。比如傳銷與資本運作,雖然在千萬的人群中也會產生一兩名千萬富翁,但其扭曲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以鯨吞下線來實現這個丑惡目標的,哪裡能夠與袁隆平院士和郭明義們相提並論。好人贈給世界的是玫瑰,惡人留給世界的是蒺藜。對於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的主流媒體一定要明辨是非,立場堅定,擔負責任,多宣傳正能量新聞,絕不給假丑惡以機會。這樣一來,才能避免被國民們「拍磚」問責,走上敗亡麥城的窮途末路。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強調,要真實生動地講好中國故事,不斷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講中國故事有很多重點,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講中國品牌故事。方向已經明確,我們現在需要的只是行動:講好中國品牌故事,提升中國文化形象。(尚建朝)
㈣ 從影視傳媒角度談談如何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
摘要 首先,要講述有助於正確建構中國國家形象的故事。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的國家,曾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經歷了近代百餘年的衰落之後,當今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進入快車道,再次擔當起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主力軍角色。然而,這一「現實中國」卻與眾多海外受眾眼中的「鏡像中國」之間存在較大的距離。一些國外民眾對中國知之甚少,新聞媒體的報道和影像作品,就成了他們了解中國社會的主要渠道。我們要通過影像講述發生在中國廣袤大地上的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讓世界看到一個真實、客觀的中國,看到一個堅持改革開放、注重全面發展的中國,看到一個日益繁榮昌盛、始終關注人類共同價值、熱愛和平的中國。
㈤ 淺談新聞媒體如何做好輿論監督
當下,傳統主流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強烈沖擊,尤其是在新聞輿論監督方面,網路媒體憑借其快捷的傳播、海量的信息以及較寬松的輿論環境迅速占據了主動,而傳統主流媒體受到的約束往往較多,在重大輿論監督報道中總給人一種滯後、弱化甚至失聲的感覺。這直接影響到傳統主流媒體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致使大量受眾流失於網路。在當前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傳統媒體尤其是傳統主流媒體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做出與其地位相匹配的新聞輿論監督報道。
提升新聞報道的廣度和深度,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依然具有強大的公信力與權威性,依然具有一定的主流話語權,宣傳效果顯著。盡管傳統媒體輿論監督的作用受到了相當大的挑戰,但必須認識到傳統媒體在輿論監督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並持續發揮其在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嚴謹性和權威性方面的優勢,在新媒體搶先的情況下,可以在調查性報道和言論方面予以提升,體現傳統媒體的高度、深度,進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積極主動干預,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力。公信力決定了傳統主流媒體一呼百應的地位,其忠實的受眾群體也往往是社會的中堅分子,其新聞播報具有較高的權威性。而網路媒體自發性強,約束力弱,盡管自由度高,但也由此導致虛假信息漫天飛的現象時有出現。尤其是對信息不夠公開的熱點事件,傳統主流媒體更應該積極發聲,甄別真實民意,並根據網路輿情的變化,及時追蹤,積極干預,以傳播信息、通達民意、引導輿論、緩解矛盾,把公眾輿論引導到理性健康的軌道上來。
創新報道形式,與新媒體加強互動合作。傳統媒體要加強與新媒體的互動合作,找准成為「引領者」的途徑,將輿論監督主陣地的地位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是加大力度建設自身的新媒體平台,辦好自己的網站,依託自己辦起的網路平台,提升傳播速度,加大反饋力度,加強互動,同時加強對網路中出現的新聞熱點、輿論焦點的重視,並進行正確的選擇和調控,將輿論監督置於領先地位;二是主動尋求與新媒體合作,利用互聯網資源優勢增加受眾,使傳播效果和傳播速度實現最大化;三是傳統媒體自身要與時俱進,加強創新,將新聞報道以博客、微博等多種形態進行再傳播,增強影響力,佔領輿論監督的主陣地。
恪守職業道德,加強素質建設。新媒體環境下,信息技術飛躍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采編人員在思想上要提高認識、加強修養,正確理解和運用輿論監督的權利,擺正位置,端正輿論監督的目的,提高輿論監督工作的水平。在堅守新聞專業主義的同時,更要考慮新聞的職業道德,以職業道德作為專業主義的保障,做有溫度的新聞。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應當用好輿論監督這把利劍,引導社會輿論,疏導公眾情緒,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這不僅是傳統媒體應對挑戰、提升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其凸顯權威性和公信力、引領社會主流輿論、講好中國故事的有力武器。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 如何做好新聞輿論監督
㈥ 2020山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熱點題目】
為挖掘優秀文化素材,展現中國良好形象,你單位準備聯合各大高校開展「講好中國故事」創意視頻徵集賽。如果領導交由你負責,你會如何開展?
【中公解讀】
開展本次活動能夠充分挖掘我國文化資源,通過創意視頻展示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增強文化輸出能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首先確定本次活動方案。致函各大高校宣傳部、團委,就徵集賽活動方案召開研討會議。第一,明確本次徵集賽時間周期為3個月,包括作品徵集、評審投票、頒獎公示三個階段;第二,確定投稿題材和參賽作品格式要求,題材設置主要分為人物紀實類、文化傳播類、風光類和創意類四個類別,在視頻格式方面對清晰度、時長、字幕等要求進行明確范圍限制;第三,確定本次徵集活動獎勵作品的數量、金額檔次。
其次進行廣泛宣傳動員。第一,線下在各大高校內召開活動啟動儀式,邀請社會各界文化領域專業人士參與,為本次創意視頻徵集進行宣傳造勢;第二,線上在各學校網站開通專門報名渠道,並通過微信、微博、短視頻平台等官方賬號進行活動轉發宣傳,號召廣大師生積極報名參與。
之後進行作品評選。評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校內評選,由線上大眾投票和校內新聞傳播學院專業老師共同評定,選出校內一二三等獎優秀視頻;第二階段為全國評選,由各高校向組委會報送優秀視頻,組委會邀請有關部門領導、新聞媒體負責人、專家學者、專業人士等組成專家評委會,召開評審會議,評出大賽一二三等獎等獎項。
最後進行頒獎公示。第一,舉辦創意視頻大賽頒獎典禮,為獲獎作品創作者頒獎,並邀請新聞媒體進行采訪報道;第二,在大賽官網和各校內專區對獲獎作品進行15日公示,供各社會界監督、評議。
將優秀視頻在各大官方媒體平台以及各類網路視頻平台進行展播展示,讓更多國內外人士了解中國文化魅力;舉辦論壇研討活動,主要圍繞如何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加強國家、城市和品牌對外傳播等主題,邀請專家學者和獲獎參賽者等參與研討。
㈦ 新聞工作者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好中國聲音
對於中國夢的對外解說已經刻不容緩。要解讀中國夢,需要把握好幾個基本因素:一是要積極主動地講述中國的故事,二是需要講述與外國人的切身利益有關的中國故事,三是要用國際化的語言講述中國的故事。
積極講述中國的故事
現在國際上對中國的各種關心、興趣、猜測和疑問並存,中國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積極主動地講述中國的故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要迅速習慣面對世界講述自己的觀點、立場。
不論我們自己是真正的清醒和謙虛,還是習慣於韜光養晦與低調行事,在今天的世界,人們總是把中國當作世界老二來看,把中國的話當作世界老二的話來聽。英國學者凱利·布朗認為,將來的世界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將是一個老大與多個第二(中國、歐盟、俄羅斯等)共存的局面。我認為他的分析比較理性。我們清醒地知道,除去我國的總體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二外,在科技創新能力、軍事實力、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現在絕對不是,近期也無法很快成為世界第二,至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更是在190多個聯合國會員中排在中間位置。中國是大國,總體很富裕,但是與許多國家相比,在很多方面又是小國和窮國。
幾年前,在世界上剛剛開始議論中國的崛起時,李光耀就曾經講過,世界上看中國不看中國的人均GDP,而是被中國的總體GDP所震撼。他認為,人們看一個國家的國際實力不是看人均水平,而是關注總體上一個大國的所作所為。我們知道,發達國家不適應也不情願接受中國成為大國的一員。美國的心態不用說,僅僅歐洲國家自己發展不順,國際地位下降,就會把怨氣和火氣撒到中國頭上。他們當中許多人更願意看到中國的衰敗而不是興起。所以,在猜測和疑問之外,不斷有唱衰的論調也很自然。當然,國際上想搭上中國發展快車,為自己謀取利益的人士也絕不在少數。目前,國際上存在著一種悖論:不願意看到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可是又把中國當作世界老二來防備。世界上,有怕中國成長為真正的世界老二的,有抱著捧殺心理表態的,有真心希望中國強大從而能對抗真正的世界超級大國的。總之,人們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把中國當作世界第二大國來看待。
中國需要努力創造一個能夠讓人家理解我們的國際環境。創造這樣的環境,只能靠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包括更加積極的公共外交,即國際公關,更加積極認真而又誠懇智慧地闡述自己的理念。過去那種一門心思辦好自己的事情,只做不說,或者多做少說的做法已經完全不能應付我們面對的復雜國際環境了。在這種背景下,關於中國夢,不是我們自己想多講少講的問題,而是外國人跟中國人討論起問題來,會主動提問。2013年11月21日這一期的《紐約時報圖書評論》就對6本西方出版的涉及中國夢的圖書發表了書評。可見他們的關注。西方媒體上表達出來的觀點代表了希望了解派、疑問派、否定派或者叫唱衰派,但無論哪一派,都希望加深了解中國夢對中國意味著什麼,特別是對他們自己又意味著什麼。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媒體自然要轉載西方的言論,質疑甚至誣陷中國的正常國際經濟行為,把中國抹黑成新的殖民主義。我們必須要通過多種手段、多種渠道,闡述和展示中國的觀點和文化,打破西方媒體對中國夢解讀的優先權。
㈧ 淺析新聞寫作中的故事性寫法
個人建議:如果自己沒有寫作的經驗還不如找家新聞傳播機構代筆,就像「 文芳閣傳媒 」這樣的網路公關公司,是按字數收費的,500字50元、1000字100元,寫好後還可以付點費用讓他們把你的軟文廣告發布在各大媒體上呢。
㈨ 如何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實事求是去講。
抗疫故事能不能走進人的內心、撥動人的心弦,入腦入心、同頻共振,取決於講的立場態度和方式方法。實事求是去講,才能讓人願聽。抗疫故事,真實是它的生命,得說真話、講真相、道真情。帶著感情去講,才能讓人想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把抗疫故事的感人之處講出來,首先講故事的人得自己動感情、帶感情,只有打動自己才有可能打動他人,只有自己動情才有可能以情動人。生動活潑去講,才能讓人愛聽。講故事不是作報告,得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和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去講,用群眾語言、講大白話。
抗疫故事為中國制度、中國精神注入了更為豐富厚重、生動深刻的內涵。講好中國抗疫故事,不僅可以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可以展現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講出新時代的中國力量和中國形象。
(9)新聞學論述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擴展閱讀:
會講故事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責任。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對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進行更加深入而生動的解讀,可以提高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
藉助一個個鮮活故事,可以更好告訴世人:中國在疫情防控中展現出了怎樣的領導能力、應對能力、組織動員能力、貫徹執行能力;一批批軍地醫護人員、一個個科研人員、一撥撥志願者以及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基層幹部,如何不畏艱險、赴湯蹈火,敢於擔當、英勇奮戰。
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如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武漢及湖北人民如何識大體、顧大局,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等等。多到抗疫一線發現好故事,讓故事來說話,才能為疫情防控營造良好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