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古代戰亂不斷,人民怎麼辦
根據《歷代戰爭年表》的記載,起自公元前26 世紀傳說中的神農時代,止於公元1911年清王朝的滅亡。據《年表》統計,在大約4500年的漫長歲月中,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戰爭共3791次。平均一年多一點就有一次戰爭。
可以這樣說,一部華夏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
戰爭伴隨著我們的整個文明過程。
戰爭都是殘酷的,每一次戰爭都給社會留下了創傷,都需要經過一段漫長歲月來癒合戰爭留下的創傷。
在以前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老百姓是最大的受害者,不論戰爭的哪一方都會去搶老百姓的糧食和財物,因為他們都需要補給,從老百姓那裡去搶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作為老百姓怎麼能在戰亂時期生存下去,這也提現了一個民族的智慧。
古人的城市大多都是依山依水而建,有出於安全考慮,也有出於交通便利的考慮。
現在的難民比較多的國家都是小國家,可以考慮在邊境地區或者山區建城,堅固的城牆可以抵禦常規武器的襲擊,城市可以建地下防空洞,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防禦體系。
一座城市可以容納幾十萬甚至更多,這樣的城市也便於管理,由聯合國負責該城市的外部防禦。
運用中國智慧,建幾座城市就可以解決困擾世界的難民問題。
Ⅱ 舊中國發生了什麼戰爭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於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枉自尊大,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於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銷售鴉片.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弈欣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弈欣為首。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並且有所發展。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啟示
我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按照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不斷地向前發展著,到了封建社會後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到了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這種獨立發展的進程中斷了,資本主義列強用大炮、鴉片和廉價的商品,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並逐步和中國封建統治者勾結,來實現他們獨霸中國的目的。這樣,中國便一步步地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從此,中華民族成了一個被壓迫的民族。首先,1840年6月英國以武力侵略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英國侵略軍燒殺搶掠,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1842年8月,英國侵略者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次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南京條約》的附件。鴉片戰爭剛剛結束,美法兩國以武力威脅下,迫使清政府分別和他們簽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擴大了侵略權益。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開始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反對外國侵略者,同時反對本國封建統治者的斗爭;中國歷史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耗費大量軍費,大大加重了人民負擔。此後,洪秀全領導的規模巨大的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了。1853年,太平軍佔領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國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還派了兩支人馬分頭北伐和西征。後來,湘軍瘋狂反撲,太平軍連連失利。1855年,石達開指揮西征軍大敗湘軍,太平天國進入軍事上的全盛時期,大平天國軍事上取得很大勝利的時候,領導人之間,發生了尖銳的內部戰爭。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軍沖入天京城內,天京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而失敗了。太平天國堅持戰斗14年,勢力發展到18省,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它建立了政權,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沉重地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接下來,英法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俄、美、英、法四國先後強迫清政府分別簽定了《天津條約》。10月下旬,英法兩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者]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並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1861年設立了總理各國事務的衙門。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洋務派掀起了一場洋務運動。以「自強」為口號的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它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對中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製作用。
1883年底,法軍攻擊駐越清軍,中法戰爭爆發。清軍齊心殺敵,擊潰法軍,取得了鎮南關大捷。中越軍民抗法戰爭的輝煌勝利,迫使法國內閣倒台。但是,清政府急忙同法國代表在天津簽定條約,同意在中越邊界開辟通商,中國任用法國人修築鐵路等條件。從此,法國的侵略勢力伸向中國西南地區。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同日本簽定了屈辱的《馬關條約》。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19世紀末,爆發了義和團運動。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了.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德、日、意、奧等國,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Ⅲ 我國的抗日戰爭時如何勝利的當時的中國人民都在幹嘛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等關鍵因素,全國人民在慶祝這一時刻的到來。
1931年9月18日,日本以一個莫須有地原因發起了九一八事變,由於當時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很快侵佔了我國東北地區,標志著中日戰爭的正式爆發。在抗日戰爭中,爆發了成千上萬大大小小規模的戰斗,給我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正式結束。這場戰爭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值得每一位中國驕傲。可能不熟悉歷史的朋友會好奇,當時是如何勝利的呢?
抗日戰爭是歷史的勝利,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驕傲。讓我們永遠記著整個歷史,不斷激勵著我們向前。
Ⅳ 其實我就是想知道中國古代戰爭到底是怎麼打的……
陣形是要擺的,但沒那麼復雜,騎兵是錐形陣,講究攻擊一點,步兵是方形陣。
武將單挑很少見,看個人興趣。
攻城戰一般進攻方比防守方的人多,所以爭斗點在於城門,一旦城門攻下,然後就是大軍湧入,最後守軍要麼撤退要麼全軍覆沒。
古代打仗打的是士氣,不是人數,為什麼說兵貴精不貴多?精兵素質高,比如一些貴族武士,從小接受訓練,不容易出現逃兵,如果是農民容易逃跑,騎兵一來他先跑了,別人容易跟他學,一旦士氣崩潰,多少人都沒用。
我拿李世民虎牢關之戰舉例吧。
唐初,李世民率唐全國兵馬攻打洛陽,竇建德考慮到唇亡齒寒,率十萬大軍增援洛陽,結果,被李世民當在了虎牢關。
當時,李世民所有部隊加起來五萬到八萬,所以很多人建議撤,但李世民力排眾異,打。
李世民親率三千五百玄甲軍增援虎牢關,因為當時洛陽已經斷糧了,我估計李世民的本意是等洛陽攻陷,竇建德自然退兵了,所以去虎牢關只是為了堵住竇建德,結果出人意料。
虎牢關地勢非常險要,易守難攻,大兵團擺不開,李世民到了之後試探了一下竇建德的實力,發覺竇建德的軍隊素質非常低,這里說一下,唐軍的主力是職業軍人,很多都是祖上三代都是軍人,夏軍大部分是業余軍人,很多都是農民,最好的是一些豪族子弟,和唐軍的主力差不多。
開打,我記得應該是竇建德先進攻的,沒攻下來,但也沒撤,到了中午,竇建德的士兵陣形都亂了,有的搶水,有的脫掉了鎧甲,李世民讓宇文士及率領一隊騎兵,掠陣而過,就是擦著陣過去,如果陣動了,說明軍心浮動,就直接進攻,如果陣不動,就回來,結果宇文士及一入陣,夏軍陣形大亂,這里要說一下,唐軍大部分是騎兵,有很多是重裝騎兵,現在玄甲軍到底是不是重裝騎兵都沒有明確的說法,夏軍大部分是步兵,李世民把騎兵分成好幾隊,一波一波的沖鋒,並且還把軍旗裹起來,等穿透的敵軍就把軍旗打開,敵人就以為被人兩面夾擊了,其實就是打擊士氣,夏軍的低素質在這里體現的淋漓盡致,夏軍的騎兵晚了一步,結果被唐軍沖的人仰馬翻,江夏王李道玄,李世民的堂弟最先穿透敵陣,戰斗李道玄快成刺蝟了,但是沒死,李世民也親自參戰了,他沒戰必上陣。
戰斗,老天爺給了李世民一個天大的獎勵,竇建德受傷被俘,一個和唐平分秋色的政權土崩瓦解,幾年後,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闥兩次起兵都被鎮壓。回到長安,李淵特別設立一個職位,天策上將,給兒子。
Ⅳ 中國每次改朝換代都會消滅一多半人口,古代戰爭怎麼會造成這么大的破壞
我們在電影、電視劇和歷史書中都能看到。在每一個封建王朝末期,到處都是飢荒和難民。《史記》一般是由末代官員的腐敗引起的。也許有這樣的因素,但關鍵原因是什麼?
元朝存在時間短,存量不足80年。1368年,元朝滅亡,明朝建立。雖然朱元璋在中原時期也打過很多仗,殺了很多人。然而,人口並沒有減少多少。部分原因是元朝屠殺了太多的人,人口還沒有恢復。部分原因是元代的戶籍統計非常混亂,元朝末年有多少人不好統計。
清朝
1644年,明朝滅亡。在明清時期。史料的建立比較完備。在清朝滅亡的明朝,史學家統計,人口至少減少了90%。揚州第十、嘉定三家屠宰場。在清軍進城的時候,總要靠八旗來提高士氣,因為當時漢人的士氣太小了。
從歷史軌跡上看,現代社會的戰爭是非常克制的。即使在世界大戰中,也沒有那麼多的死人,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是建立在廢墟和屍體的海洋上。因此,建國之時,每一代帝王的性格都在休養生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人口增長十倍也需要幾百年的時間。在人口發展的時候,如果仍然按照以前的方法來管理國家,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一旦我們遇到一些天災人禍,我們就會有無法挽回的災難。
因此,在每一個王朝的後期,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混亂和暴動,最終導致一個王朝的滅亡。
Ⅵ 戰爭爆發之前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如果中國實現民主,我會像希特勒一樣首先發表演講,告訴國人我們的恥辱,台灣至今沒收回,俄羅斯佔領我們幾百萬平方土地,印度還占
領我們15萬平方米,蒙古也被分裂出去了,你們能忍受這樣恥辱嗎,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必須像世界證明,我們是最強悍,如果我當選zx
,把軍事放在第一位,頭號敵國是俄羅斯,努力發展軍事,首先實行獨裁專制,總理,主席,軍委主席設為一個職位,清除中央高層人物,
權力集中為一人,設立公平的民間制度,在各個省市發表演講,使用十五年時間發展軍事,以收復台灣為由向台灣開戰,以釣魚島為由向日
本開戰,以俄羅斯佔領我們領土為由向俄羅斯開戰,以印度佔領我們邊界為由,向印度開戰,已英國搶奪我們國家國寶為由向英國開戰,和
美國在太平洋打太平洋戰役,發展中華民族共和帝國主義
Ⅶ 中國以前曾受過哪些屈辱現在又是如何強大的
受到的屈辱
1、馬關條約的簽訂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從1953年開始,中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對農業、手工業與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到1956年,中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979年,在中共中央指導下,全國農村逐步開始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即「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經濟特區。
改革開放初期,引進外資基本上處於嘗試階段,主要來源是外國政府貸款。引進外資,提供免稅優惠期,合作辦廠,學習吸收國外企業資本管理營銷方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加速了對外貿易發展,提高了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1999年12月20日,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有著光輝燦爛的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世界遺產數量全球領先。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56年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此後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實行改革開放,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2018年經濟總量突破90萬億元。
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也是許多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被認為是潛在超級大國之一。
Ⅷ 中國戰爭歷史順序
1,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2,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3,甲午中日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5,北伐戰爭: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
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後,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汪精衛和蔣介石決裂,北伐陷於停頓。
寧漢合流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6,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7,解放戰爭: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軍完成了解放全國大陸和近海島嶼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統一了中國大陸。
8、對越自衛反擊戰,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稱取得勝利。
隨後解放軍開始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毀滅後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8)中國以前戰爭的時候怎麼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反侵略、反帝是中華民族和外來侵略者的民族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社會」。在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反侵略發展成為反帝。
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國人民(包括農民、工人、手工業者、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等的革命階級)和封建主義或勢力(包括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等)的階級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封建社會」。
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中國近代的主要矛盾,通過斗爭,將民族矛盾化為民族獨立,將階級矛盾化為人民當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近代史
Ⅸ 我國以前軍事戰爭時軍人一般吃什麼
朝鮮戰爭的時候就是吃炒米,吃干糧。
Ⅹ 中國解放以前,發生過哪些大些的戰爭分別在什麼時候
【遼沈、淮海、平津】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遼沈戰役從9月12日發起,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置在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沖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其「西進兵團」出動後,也遭到解放軍3個縱隊的阻擊,進至彰武、新立屯一帶後,未敢繼續南進。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發起對錦州的攻擊。經過激戰,於15日攻克該城,全殲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第六十軍於10月17日起義,新編第七軍也放下武器投誠。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人。11月2日,直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在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餘人。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圩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約4萬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1月29日發起。從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以3.9萬人的傷亡為代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