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間藝術品都有哪些
中國的民間藝術有以下這些:
1.剪紙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術,在我國流傳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是我國的藝術瑰寶,至今任然綻放著絢麗的光芒。
中國在西漢以及東漢時期就發明了造紙術,從那以後就有了剪紙藝術。剪紙是我國最普及、最具有群眾基礎的民間藝術,具有濃厚的民族、民間藝術特色。
『貳』 古風時期的瓶畫有哪些風格
東方風格瓶畫流行於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初,它的主要特點是繪畫裝飾紋樣以動植物紋樣為主,有時則直接採用東方國家喜愛的紋樣,如埃及的蓮花紋,兩河流域美術中常出現的怪獸等,同時增強了紋樣的裝飾趣味。
黑繪風格瓶畫流行於公元前6世紀初至公元前5世紀。這是指在紅色或黃褐色的陶器的泥胎上,用一種特殊的黑漆描繪形象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的瓶畫多表現情節性的場面,以神話題材和日常生活為主。其著名的代表作品是《阿喀琉斯與埃阿斯玩骰子》;特洛伊戰爭中的兩個英雄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利用戰斗間隙玩骰子。兩人彎腰的動作和器形的曲線完全一致,使畫面的構圖與器形取得了高度的和諧。
紅繪風格瓶畫流行於公元前6世紀末至公元前4世紀末,它與黑繪風格恰好相反,那陶器上所畫的人、動植物的各種紋樣用紅色,底子則用黑色。
『叄』 說說中國瓷器瓶子的種類,你知道多少
瓷瓶是一個很大的門類,各式各樣的瓶子,造型繁多,令人驚嘆。今天王掌櫃選擇了部分常見造型的瓶子簡單說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扁腹綬帶葫蘆瓶,又稱「抱月瓶」或「寶月瓶」。
是受西亞文化影響出現的一種器形,造型頗似扁葫蘆,瓶體扁圓,葫蘆形器口,足底很小,自頸部到肩部有如意形雙耳,因瓶腹似圓月,故名。
2、天球瓶:是受西亞文化影響的一種瓷器造型,創燒於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景德鎮窯。多見青花,以海水龍紋為貴。瓶形為小口、直頸、豐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圓球腹碩大,像是從天降下來似的,故名。
3、四方倭角瓶,明宣德年間景德鎮窯燒制的一種瓶式,僅有青花器。器呈唇式微侈口,直頸兩側貼塑獸耳,八棱錘形方腹,深圈足外撇,內台階式底。
4、壁瓶:就是一種掛在牆上的裝飾瓶,又稱掛瓶或轎瓶。
壁瓶的起源,最早見於明代萬曆年間,器形有葫蘆式;瓜棱瓶式;蓮花口式等。最常見的器形如花瓶的一半,即從縱面剖開的半個花瓶。
5、賞瓶:為雍正一朝最新出現的一種造型,作賞賜之用。
其器型來源於玉壺春瓶,傳世品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細長頸,肩部裝飾凸弦紋,圓腹,圈足。賞瓶一般採用這樣固定模式的紋飾,頸部裝飾青花蕉葉紋,腹部裝飾纏枝蓮紋。
6、凈瓶(梵名 kalasa):指以陶或金屬等製造,用以容水的器具。
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飲用或洗濯,又稱水瓶或澡瓶。《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以其為千手觀音四十手持物之一。
7、藏草瓶,小口、直頸、頸中間凸出、鼓腹、腹下承以喇叭形足,造型奇特。
藏草瓶又稱甘露瓶,清朝廷為西藏僧侶燒制的用於插草供佛的特別器皿,故稱藏草瓶。
8、花觚,它是仿青銅器造型的一種陳設用瓷。
主要流行於元、明、清時期。早期的花觚除了陳設用之外,民間多用於插花,布置廳堂。花觚的造型雋秀,端莊大方,線條變化十分豐富。
9、方口觚,觚式之一,流行於明萬曆、天啟時期,因口、腹、足均作方形而得名。
10、活環瓶,因瓶的雙耳上套有可活動的環而得名。裝飾活環是明嘉靖以來流行的一種造型。
11、膽式瓶,宋代創燒的一種造型優美的瓶子。直口,長頸,削肩,腹下部豐滿,器形似膽,故名。
12、橄欖瓶,撇口,短頸、鼓腹、口足內斂、平底或圈足、瓶體形似橄欖,得名。
13、荸薺瓶,清代流行的一種瓶式,有撇口與直口之分,直頸較粗,扁圓鼓腹,圈足、狀如荸薺而名。清代康熙年首創,雍正官窯多有燒造,且形制規范。
14、錐把瓶,錐把瓶形若錐把的一種瓶式。
造型為小口,長頸上細下粗,溜肩,鼓腹,淺圈足。清康熙朝始創,流行於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15、油錘瓶,小口,細長頸,圓腹,圈足,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錘,故名。
16、棒槌瓶,形似以前洗衣服的木棒槌。分為硬棒槌瓶,方棒槌瓶和軟棒槌瓶。
17、方棒槌瓶,撇口,短頸,平肩微折,身成四筒形,長方腹上部略寬,下部稍窄,器底有方形寬足,凹底施釉。現代多叫方瓶。有青花器和三彩器。
18、軟棒槌瓶,是與硬棒槌瓶相對而言,特指雍正初期燒制的一種器形,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口外侈,束頸,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圓滑。
19、紙槌瓶的原型可能脫胎於九至十世紀伊朗及埃及伊斯蘭的玻璃器,因瓶的器型長頭,斜方肩如一把槌,故稱其為「槌瓶」。當時的玻璃製品是伊斯蘭諸國進貢宋朝皇室的重要特產,並為皇室所獨享。
20、觀音瓶,又稱「觀音尊」,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間流行瓶式之一。
器呈侈口,頸部較短,豐肩,肩下弧線內收,至脛部以下外撇,淺圈足,瓶體纖長,線條流暢。
21、蟠龍瓶,初為明器。因瓶的頸、肩處堆塑一條蟠龍,故名。
22、多管瓶,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鈕蓋,瓶身有圓筒式和多節葫蘆式。
23、柳葉瓶,撇口,短頸,豐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內凹,器身細長,形似柳葉,故名。
24、轉心瓶,在一個鏤孔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上繪各種紋樣,撥動上瓶瓶口,轉動內瓶時,通過外瓶的鏤孔,可以看見不同的畫面,故稱轉心瓶。清代乾隆景德鎮窯創制,多為官窯器。
25、萊菔瓶,萊菔即蘿卜,故又名「蘿卜尊」。
清康熙朝獨特尊式之一,器呈侈口、細長頸下飾雙弦紋、豐肩、長腹下斂、假圈足,足脊窄細若蘿卜。
26、葫蘆瓶南宋後期龍泉窯創制的瓶式,瓶體似葫蘆,故名。小口,短頸,瓶體由兩截粘合而成。名與"福祿"諧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宋元時期,龍泉窯、景德鎮窯均有生產。
27、梅瓶是漢族傳統名瓷,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隻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
望採納,謝謝
『肆』 有哪些代表中國獨特文化的物品
1、中國瓷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
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因為其無論在胎體上,還是在釉層的燒制工藝上都尚顯粗糙,燒制溫度也較低,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所以一般稱其為「原始瓷」。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
當時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當時比較有名的還有柴窯和建窯。被稱為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在元代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潔白的瓷體上敷以藍色紋飾,素雅清新,充滿生機。
青花瓷一經出現便風靡一時,成為景德鎮的傳統名瓷之冠。與青花瓷共同並稱四大名瓷的還有青花玲瓏瓷、粉彩瓷和顏色釉瓷。另外,還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2、剪紙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3、漢服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
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與漢人一詞類似,漢服中的「漢」字的詞義外延亦存在著由漢朝擴大為整個民族指稱的過程。如《馬王堆三號墓遣冊》關於「漢服」最早的記載:「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中的「漢服」是指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即《周禮》《儀禮》《禮記》里的冠服體系;
而成書於唐朝的《蠻書》的記載:「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中的「漢服」指的則是漢人的服飾禮儀制度。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
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
漢服還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鑒漢服特徵。
4、山水畫
山水畫,簡稱「山水」。中國畫的一種。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展,但仍附屬於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
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
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驌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
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帶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清及近代,續有發展,亦出新貌。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
5、青銅器
青銅器(Bronze Ware)在古時被稱為『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鉛等的合金,其銅銹呈青綠色。
青銅器的使用開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土耳其和伊拉克地區。中國青銅器開始於馬家窯至秦漢時期,以商周時期的器物最為精美。在中國仰韶文化早期和馬家窯文化時期就已經出現。
中國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
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制工具越來越少。秦漢時期,隨著陶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制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麵,胎體也更為輕薄。
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5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
『伍』 瓶有哪些種類
普通瓶,心情瓶,定向瓶,交往瓶,真話瓶,提問瓶,祝願瓶,傳遞瓶。
泛指腹大頸長的容器 [bottle;flask;vase]。
盛於盆,尊於瓶。——《禮記·禮器》。
吾一瓶一缽足矣。——清·彭端叔《為學一首示子侄》。
又如:花瓶(插花用的瓶子);瓷瓶;暖瓶;兩瓶牛奶;喝了一瓶酒;瓶彝(祭器);瓶落水(「不」的隱語。瓶子掉進水裡,水往瓶里灌,擠出空氣,發出不、不、不的聲音,故稱)。
量詞。如:一瓶醋;兩瓶墨水。
詳細註解:
⑴ (形聲。從瓦,並聲。《說文》本從缶。缶(fǒu),瓦器,即陶制器皿。本義:汲水器)。
⑵ 古代比缶小的容器,用以汲水,也用以盛酒食 [jar]。
瓶,瓮也。(瓮,汲瓶也)。——《說文》。
缶其小者謂之瓶。——《方言》五。
羸其瓶。——《易·井》。
新盆盤瓶。——《儀禮·士喪禮》。
『陸』 中國陶瓷花瓶有哪些造型如「美人瓶」,還有哪些最好有圖片直觀介紹。
搖鈴尊清康熙年間的流行器式。其特點為小口,細長頸,豐肩,弧形或筒式腹,淺圈足,平底,形似帶把的搖鈴而得名,以青花釉里紅製品為多。由於此類器型罕見,存世量稀少,歷來身價不菲,備受關注
『柒』 中國傳統文化的文藝創作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
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捌』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1、古詩
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後仍按古式創作的詩。以唐朝為界限,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唐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
(8)中國傳統文藝瓶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
各種民俗活動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網路-傳統文化
『玖』 中國古代有哪些有名的盆 瓶 壺 罐
人面魚紋陶盆。
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瓶。
嵌錯賞功宴樂銅壺。
鬼穀子下山青花紋罐。
『拾』 中國著名的古代陶藝作品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陶藝作品包括:唐宋時期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瓶, 元粉彩蝠桃福壽紋懶攬瓶, 清汝窯天青釉水仙盤冰裂文瓷器,宋代唐三彩等。
1、唐宋時期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瓶
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瓶,六方形瓶體,造型周正,釉質肥厚潤澤,青花色澤青翠。紋飾以肩為界,上部繪折枝花卉紋,下部繪折枝佛手、石榴、壽桃及花開紋,寓以"福祿壽"三多之意。繪畫工藝精湛,圖案雍容華貴。是乾降時期官窯青花的典型器物,瓶底有紋。
2、元粉彩蝠桃福壽紋懶攬瓶
撇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撒攬,故此又稱"橄攬瓶"。通體以粉彩為飾,瓶身繪桃枝一枝,枝上繪有壽桃及盛開的桃花和花蕾,枝工施以黑褐彩,壽桃施粉紅彩,桃花施白彩。主題紋樣選用壽桃,寓意多福多壽。
3、清汝窯天青釉水仙盤冰裂文瓷器
汝瓷胎質細膩,像燃燒過的香灰的顏色,俗稱「香灰胎」。汝瓷獨特之處在於其釉色呈「雨過天晴雲破處」的美妙色彩,並且釉面瑩潤如玉,有玉石般的質感。南宋人周輝的《清波雜志》雲:「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由於汝瓷貢器以瑪瑙為釉,形成特殊色澤,將器物迎著陽光看,隱約可見肉紅色。器表開片密布細小,形成魚鱗狀,更加獨特別致。釉內氣泡周邊之瑪瑙結晶體,形成星光閃現,寥若晨星,具有寶光內潤而又高雅素凈的風采。
4、宋代唐三彩
種盛行於唐代的低溫鉛釉的彩釉陶器,以黃、白、綠為基本釉色,1905年隴海鐵路洛陽段修築期間,在古都洛陽北邙山發現一批唐代墓葬,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三彩的誕生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吸取了國畫、雕塑等傳統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