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我國2021年的經濟形勢狀況
展望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新冠疫情前景未卜,世界經貿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大,國內經濟循環面臨多重堵點,重大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但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有顯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和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有持續釋放的改革開放紅利,有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和工具,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
國內風險挑戰交織疊加
內需不足導致供需兩端溫差。當前,我國消費需求恢復緩慢、投資需求內生動力不足,需求勢能減弱可能進一步向生產端傳導,制約經濟反彈高度,成為經濟領域面臨的重要挑戰。
2020年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8.2%,較上年同期提高7.2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終端需求不振、產品銷售不旺的問題。
供需不匹配背景下的供給恢復難以長期持續,企業前期訂單耗盡後停產減產的可能性較大,需謹防供給需求「雙萎縮」風險。
基層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加大。受疫情沖擊、經濟減速、企業效益不佳以及大規模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明顯放緩。
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剛性支出仍在增長,部分基層市縣「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已經出現壓力。
此外,為應對疫情沖擊,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務4.68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51.9%。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快速攀升,化債支出和利息支出壓力加大,地方財政收支平衡難度進一步增加。
潛在金融風險不容忽視。2020年前三季度,廣義貨幣增速高出GDP名義增速9.5個百分點,總體杠桿率和分部門杠桿率出現反彈,金融機構壞賬風險需高度重視。
中小銀行風險加速積聚,城商行、農商行的信貸資產質量承壓更大,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較大型商業銀行更集中。
疫情之下企業主營業務下滑、收入回款變差,財務費用上升,導致現金凈流入縮減,償債資金來源減少,企業債違約風險將有所上升。
經濟發展長期向好基礎扎實鞏固
超大規模市場加速釋放新優勢。隨著相對有利的外部發展環境正在發生深刻改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新優勢正在對全球市場產生重大影響,逐步形成對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有力支撐。
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新優勢不僅包含勞動力、消費、產業、創新、金融、物流、房地產等各領域,而且包括商品市場、服務市場以及要素市場等各方面。
新一代青壯年人口數量優勢、強大消費市場優勢、科技創新與技術產業化應用規模優勢等將加速我國經濟復甦進程,為疫情後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激發新活力。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擴大開放,我國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力度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破堵點、解難題。
「放管服」改革深入開展,政府服務效能明顯提高,創新創業蓬勃發展。我國營商環境國際排名顯著提升,連續多年成為世界最具投資價值國家之一。
全面深化改革將在更廣范圍、更大深度、更寬領域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與此同時,盡管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和回頭浪,我國仍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縮短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服務業、製造業等領域開放。
積極搭建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博會等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平台。改革開放紅利充分釋放將創造經濟發展強勁動能。
宏觀調控有力有效仍存新空間。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宏觀調控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就業政策、產業政策等多角度為防控疫情、恢復經濟做出科學判斷、精準調度。
統籌好「立足當前」與「跨周期調節」的關系,為後續經濟復甦發揮重要作用。不同於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超規模量化寬松政策。
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相對溫和,仍有進一步降准、減息政策空間,赤字率等財政主要指標明顯低於同期世界主要經濟體,國債余額佔GDP比重處於合理區間。
未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總量與結構上對穩定經濟基本盤仍然具有較大調控操作餘地。
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綜合協調性將進一步加強,在抵抗疫情沖擊、穩定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轉型、增強發展動力的過程中,實現宏觀調控多重目標、多種政策、多項改革平衡協調聯動。
⑵ 關於中國經濟走向是怎樣的
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就是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從外貿型經濟轉變為內需型經濟。,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前外貿型經濟因為世界金融危機的發生,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受到了打擊,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呈萎縮狀態,
並且西方發達國家為了經濟轉型也會重振製造業,這對我國未來的商品出口也是不利的因素。
為了消化外貿出口的萎縮,和達到我國經濟長久持續穩定的發展,我國經濟急需從外貿出口型經濟向內需型經濟轉變,也就是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實現中華民族的再次崛起。
(2)中國目前的經濟走勢如何擴展閱讀:
2019年11月2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消息,依據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國家統計局對2018年GDP初步核算數進行了修訂。
主要結果為2018年GDP為919281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18972億元,增幅為2.1%。
修訂後的第一產業增加值為64745億元,比重為7.0%;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64835億元,比重為39.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489701億元,比重為53.3%。
⑶ 頂住多重沖擊,中國經濟延續穩定恢復,當前的經濟形勢如何
對於目前的中國經濟來說,整體的恢復還是比較好的,因為根據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相應的經濟數據來看我們的整體的經濟還在穩步的恢復當中,雖然說和第1季度相比相應的增長速度有所下降,但是和其他國家相比,我們國家還是處於一個較為領先的地位。
⑷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形勢
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過半。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又邁出新的步伐。 這一局面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要把思想認識進一步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統一到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上,狠抓政策落實,解決突出問題,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如期完成,實現「十一五」順利開局。 經濟增長、百姓受惠,「三高一低」局面良好 進入「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黨中央、國務院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積極應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 「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總體形勢是好的,出現一些新的積極變化,基本面是好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說。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經濟形勢呈現「高增長、高效益、高就業、低通脹」的「三高一低」態勢。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達10.9%,國內生產總值達9.4萬多億元。 效益的增加是經濟形勢良好的集中反映。上半年國家和群眾的「錢袋子」都鼓起來了。財政增收3614億元;企業利潤大幅提高,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8107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8.9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2%。 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就業問題在上半年也得到改善,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00萬人,完成全年目標67%。而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漲幅回落,繼續保持低通脹態勢。 更值得欣慰的是,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出現一些可喜的變化,企業自主創新取得進展,新產品產值增長28.5%;一些附加值高的行業如機械、電子增速加快,分別同比加快7個和6.5個百分點;水泥、電解鋁、煉焦等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開始有所下降。 作為經濟發展「重中之重」的農業成為一大亮點。夏糧連續第三年獲得豐收,總產量達1138億公斤,增產74億公斤。記者日前在河南孟津縣、偃師市的糧站看到,農民開著裝滿糧食的拖拉機、三輪車排隊售糧,這邊小麥入庫,那邊就能拿到售糧款。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實際增長了11.9%。 與此同時,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有關配套措施陸續出台。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開始運行,西部地區4880萬農村學生全部享受了免學雜費政策。全國有3.7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 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主要是由於中央科學判斷形勢,採取一系列正確的政策措施,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全國人民團結奮斗。同時也反映出在推動發展和改革進程中,各級領導幹部對科學發展觀在認識上有了新的提高,實踐上有了新的進展。 審時度勢、主動調控,經濟航船平穩快速前行 新盤價格漲勢趨緩,二手房交易有降溫跡象。上半年,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漲幅回落3.3個百分點。房地產調控政策對樓市的影響逐步顯現。 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只是上半年眾多調控政策中的一例。從財政支農資金的大量投放,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加強;從提高銀行貸款利率,到收緊土地閘門;從改善煤電運支撐條件,到加快調整產能過剩行業……中央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果斷有力,直指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及時而有效。 「多予、少取、放活」,3000多億元「真金白銀」在今年陸續兌現,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邁出堅實的第一步。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說,目前,中央財政為農村稅費改革安排的782億元轉移支付資金已經撥付各地。 針對柴油等農資漲價問題,中央財政今年增加125億元補貼資金,對種糧農民柴油、化肥、農葯等生產資料增支實行綜合直補,6月底前全部兌現到農民手中。針對小麥價格下降的趨勢,國家還出台了《2006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 「夏糧增產140多億斤,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近12%。上半年農村經濟的好形勢,就是對中央惠農政策的現實回應。」農業部的專家說。 投資增長過快,是近幾年經濟發展的一大頑症。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年初的「兩會」上,黨中央、國務院就對防止投資反彈作出周密部署,新一輪調控立即啟動。 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8日起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這是我國自2004年10月份加息以來首次提高貸款基準利率,對投資增長過快發出了鮮明的警示信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易憲容說。 人們注意到,這一次央行僅上調了貸款利率,並沒有調整存款利率。這可以既控制投資過快增長,又不會對消費產生負面影響,調控的手法更加柔性、靈活。 根據形勢的變化,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又決定從7月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些政策正在發揮作用,6月份的貸款增加額就比去年同期少增了706億元。」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司長鄭京平說。 與此同時,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銀監會《關於加強固定資產投資調控從嚴控制新開工項目的意見》。各地也從是否符合國家行業規劃、產業政策等方面,對今年以來的新開工項目在自查基礎上進行全面清理。國土資源部還下達了2006年全國土地利用計劃,繼續堅持從嚴從緊安排用地的原則,總量維持2005年水平。 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是一個需要攻堅破難的任務。3月份,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之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陸續推出水泥、電解鋁、鐵合金、焦炭、煤炭等行業的調整政策,扶優汰劣。上半年,水泥、電解鋁、煉焦、鐵合金投資下降0.8%、1.8%、2.4%和20.9%。一些優勢企業實現強強聯合,一批落後生產能力被依法淘汰。 房價上漲過快,老百姓意見較多。黨中央、國務院對這一問題高度重視,加大了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九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隨著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一些人買不起房、市場上又缺乏中小戶型的情況有望得到改善;同時,盲目追求大面積住宅、消費過度的傾向也將受到一定的抑制。 解決經濟生活中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改革,也在奮力推進。在全國范圍內取消了農業稅,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擺上重要位置。適當提高成品油價格,建立對部分弱勢群體和公益性行業適當補貼的機制。金融體制改革也取得新的進展。中國銀行在香港和上海鳴鑼掛牌。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取得明顯成效,資本市場朝著健康方向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准確,對存在的問題及早發現,採取的措施切實有效。這些都成為推動經濟既快又好發展的重要保障。」鄭京平說。 總結經驗、抓住機遇,努力實現「十一五」規劃良好開局 與以往經濟加速伴隨物價不斷攀升和煤電油運全面綳緊不同的是,上半年經濟較快增長而物價漲幅出現明顯回落,煤電運瓶頸得到緩解,協調性進一步改善。 堅持科學發展,才能保證經濟沿著又快又好的軌道前行。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加強農業不動搖,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和促進重點行業健康發展,支持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積極做好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工作……這些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措施和做法確保了上半年經濟形勢總體良好,也為全年經濟可持續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時機和力度,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說,實踐表明,中央在調控時機上,根據經濟運行態勢,審時度勢,保證了經濟在適度增長區間的平穩較快增長;在調控切入點上,根據經濟「冷熱」狀況不同,採取不同對策;在調控節奏上,注重預調和微調;在調控實施原則上,不是全面擴張或緊縮,而是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在調控手段上,既運用以往幾次宏觀調控的成功經驗,又根據新的情況有所創新。
⑸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是2011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共中央黨校韓保江、謝魯江、梁朋。簡介:201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為2011年我國的經濟發展提出了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大政方針和主要任務。為了配合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和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中央文獻音像出版社邀請了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的專家、教授對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行深度解析,並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匯到講座中,供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參考。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2-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⑹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如何分析
1、我國消費升級的趨勢將繼續強化
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居民消費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年均增速達到15%。在各項消費政策「組合拳」的刺激下,預計2020年我國消費將保持平穩增長。
二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繼續強化。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政府更加重視發揮消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拉動作用。
2、物價總體運行平穩,前高後低。
物價的推動因素通常可歸結為需求拉動、成本推動、貨幣超發和外部輸入等。需求拉動,是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或者說出現正的產出缺口,通常由工業企業設備利用率、產能利用率、實際經濟增長率與潛在增長率之差來判斷。
(6)中國目前的經濟走勢如何擴展閱讀:
原因:
從方向上看,一方面,減稅降費的政策可以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抑制產品價格上升。
另一方面,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業利潤,拉動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對物價產生向上的推動力。
由於減稅效應的復雜性,政策效果以及對CPI的影響強度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綜合以上影響物價變動的因素,2020年我國物價水平將處於政策調控目標范圍之內。
⑺ 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
今年,中國經濟總體上呈現了穩中向好、穩中加固的態勢。但第三季度經濟增速放緩、疫情散發、汛情影響、大宗商品價格高企、企業經營困難加大、生產需求制約增多,經濟社會預期需要增強支撐。中國經濟面臨較為復雜的階段性、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風險挑戰依然較大。
拓展資料:如何分析中國經濟
1、觀察分析中國經濟,應當以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准確識變,才能在短期波動和長遠的格局中認清大勢;科學應變,才能在壓力挑戰中發掘深層動力;主動求變,才能在亮點韌性中提振信心。可以說,中國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任務。 一方面,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四大宏觀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基礎大盤」依然穩固;另一方面我們堅信,中國經濟有辦法、有條件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保持戰略定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強大韌性支撐和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從建言資政的角度,我提幾點建議。
2、針對經濟運行新情況加強跨周期調節,持續推進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政策落地生根。目前,一些房地產企業過度擴張陷入困境,一些地方政府隱形債務負擔過重而難以為繼,一些地方採用拉閘限電、運動式減碳等等。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在處理短期與長期、目標與手段、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中有效化解。比如通過嚴格執法、完善規則,部分領域社會反映強烈的壟斷和競爭失序行為得到糾正,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初見成效;從10方面31項重點任務明確「雙碳」路線圖、施工圖,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後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採取依法對煤炭價格實施干預等必要措施,促進煤炭市場回歸理性,收到了一定成效。
⑻ 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是怎樣的
消費穩定增長,投資增速略有回落,凈出口增速放慢,總體影響是社會總需求的強勁自發擴張勢頭稍稍減弱,如果美國次貸危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影響與目前的估計基本一致,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正常顯現,將使得2008年經濟增速呈現高位趨穩、小幅回落的態勢,GDP增速將從2007年的增長11.4%回落到2008年10.8%,下降0.6個百分點左右.
人口問題:
勞動力過剩,人口素質的提高的比較慢, 人均GDP低,人均收入太低,人口增長快,使得人均國民收入增長率低!
人民幣因為美圓貶值從而被動升值:
使得出口企業大多數陷入困境或是倒閉。
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使得很多企業很難貸到款,大多陷入困境的出口企業就是因為很難貸到款而紛紛倒閉。
失業率升高:由於很多出口企業陷入困境或是已經倒閉,使得最近工人階級日子有點難熬。
通貨膨脹:由於人民幣快速甚至是瘋狂的升值和央行的高存款利率導致大量國際上的熱錢大量流入中國引起通貨膨脹最終導致物價升高
⑼ 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如何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經濟正在著陸,至於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這目前是人民討論的焦點,而這是在美國的債務危機前就已經達成共識的了。這對中國不一定是壞事, 沒有一個經濟體會持續快速增長. 中國在過去20年的發展速度已經是奇跡, 對現在的中國來說穩定遠比速度重要.
毫無疑問美元的債務危機,一定會對世界經濟造成影響,中國自然更加復雜。至於是好事還是壞事,這點要綜合來看,如果應對的好,這可以變成中國的機遇,應對的不好將對中國經濟造成無與倫比的打擊。
先從壞處說吧。
首先,便是人民幣的升值問題。一旦美國債務危機爆發,國際貨幣美元必然大幅貶值。由於人民幣的匯率和美元長期綁定在一起所以人民幣必然對美元大幅升值,同時對所有的非美元貨幣(由於貿易,國際油價,金價都是以美元結算)將會貶值。這還只是其一,而且之前美國的救市計劃的一大舉措就是打開印鈔機,開始印鈔票,現在又開始實施零利率政策,這必然使人民幣對美元更進一步升值,而對其他貨幣進一步貶值。
其次,隨著人民幣的對美元升值還會造成的是人民幣對內的大幅貶值這將使中國國產生通貨膨脹。中國人民將會繼續忍受的低工資,高物價之苦。通貨膨脹從何而來,主要有兩點。第一,中國的外向型經濟策略主要依賴出口,所以中美貿易順差巨大,說白了就是美元進的多,出的少。所以中國手裡攢著大把大把的美元(3.19萬億外匯是今年6月份咱們對外公布的數據,其中超過60%都是美元也就是說至少有1。9萬億)而政府要對沖掉進入的熱錢就要讓央行打開印鈔機按照現行匯率印6.4倍的人民幣,這讓中國實際流通貨幣比名義上高出了20%。第二,我剛剛說過由於國際貿易,原油,金價等統統都是以美元作為結算所以美元的貶值必然造成,農產品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中國勢必會受到輸入性通脹的影響。
與此同時,長依靠投資出口拉動的中國經濟,將會受到由於人民幣升值而出口下降的影響。僅僅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就會使一批中國出口企業倒下。二來中國商品搶占國際市場主要是靠中國人的廉價勞動力,和價格優勢。但是現在人民幣的升值,將使中國的出口企業喪失唯一的優勢。所以美國的債務危機是對中國出口企業的一大考驗。
另外就是中國的財政縮水在所難免,中國不僅有世界上最龐大的以美元為主的目前已經超過3萬億的外匯儲備,還有持有相當大的美國國債。這點你需要了解沒美國的貨幣和國債的關系,美元是債務貨幣所以緊密的和美國國債聯系在一起。我再簡要解釋一下相信LZ你就完全懂了,美國的國債,除了美國國內外別國也可以持有。一般美國回購國債就是對經濟不滿意增加美元,增加貨幣流通性(美元指數會上升),發行則反之。美國現在債台高築卻還頻發國債是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提高債務上限這種方法,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借新債還舊債,小朋友都知道寅吃卯糧只能解決一時之需不能實際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如果美國不斷提高債務上限,那麼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危機就自然爆發了。就像現在歐洲的那些國家樣。美國政府方面說的基本不靠譜,債務上線已經成了共和黨人反對奧巴馬和民主黨人的一個武器。全世界人民目前都看出美國國會內部在打嘴仗,他們政府對恢復全球經濟基本是不靠譜的,所以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金融行業的人都對經濟恢復沒什麼信心。這可能成為全球經濟的第二次低谷的信號。中國擔心的這個美國的大債主將討不到錢,就這么簡單。我們攢著的美元蒸發。
當然了美債危機對中國也不是沒有積極的方面。
首先,人民幣升值迫使中國改變現有的貨幣特別是匯率政策。另外經濟政策也必須有所調整,在重視出口的同時,必須要擴大內需,增加消費和對外投資。這些不能只是口號,只說不做是行不通的。
同時,人民幣的升值意味著政府以往靠廉價貨幣政策和低人力成本的中國模式必須結束了,以往總是喊著要優化產業鏈,這便是一個機會。美債危機可以讓中國出口企業重新洗牌,淘汰掉一些沒有技術含量和生存能力的企業。而以高新技術為主的產業,由於較低的需求價格彈性和較高的產品附加值將得以生存並佔有一席之地。此外,以往和內陸出口企業比起來擁有對比優勢的沿海出口企業他們的優勢將會下降,這對於內陸出口企業的發展也有幫助。如果說,這一洗牌對中國經濟沒有震動肯定是假,不少工人會失業,失去他們可能是奮鬥了數年才得來的血汗錢。但是洗牌本身的積極目的恰恰在於淘汰掉了不該有的,這是任何時候任何經濟體要想發展的必經過程。工人的血汗錢是錢納稅人的錢也是錢,以往出口企業掙錢掙的缽滿盆滿,是靠老百姓和納稅人支付通脹而養活起來的。不能以全國人民的力量養活不該存在的東西,你能說這種模式正常嗎?所以假如中國出口行業真能完成轉型,這不論對於中國還是對出口企業本身都是件好事。
當然了,政府如果真的想幫助那些失業的工人們,就得遲早讓他們轉行,並給他們漲工資。
另外由於當時08年由於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的時候,中國政府跟著不甘寂寞湊熱鬧也搞了個「四萬億」名曰「救市」,雖說這讓中國在2009年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二經濟體,彷彿世界經濟「風景這邊獨好」。但這其實不是我們想要的,「四萬億」僅僅是央行給出的大體數目,其實有全國各省的救市數額是中國在這場國際金融風暴中的投入將遠遠超出四萬億。救市舉措讓中國喪失了擠壓泡沫的最好時機,加入當時釋放了泡沫中國今天將是另一個局面了。所以美債危機如果中國政府有遠見,恰恰可以加以利用成為釋放中國經濟泡沫的好機會。
比如好的例子是日本經濟在80年代的時候和中國差不多,也是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的經濟。但就在日本人歡欣鼓舞,幻想這超越美國的時候美國人的一個「廣場協定」狠狠的給了日本一拳,日本金融泡沫被戳破導致股市大跌。加上此後的亞泰金融危機,日本經濟一夜間走下了神壇,在復興的路上。知道千禧年底和2001年才勉強得以恢復。與之成為對比的是美國90年代在兩位比爾(比爾蓋茨和比爾柯林頓)的帶領下的經濟空前繁榮。不過必須提的是日本經濟轉型恰恰是在90年代改變的。日本人正是在90年代開始和西方接軌變,在重視出口的同時也重視內需和消費,同時擴大對外的投資。而且日本人的消費習慣和理念正是在90年代產生了改變和西方接軌。中國恰恰可以學習日本這點,這是中國和國際接軌的一個好時機。
綜上所述,美債危機對中國是個巨大的挑戰,但也可以是個機遇。就看看中國人能不能未雨綢繆了。
同時我們政府和老百姓的思維觀念也要有所變化,早日從GDP的神壇中走出來,緩慢持續增長比什麼快速增長要靠譜。現在政府放棄喊什麼保八的口號是個比較好的信號。
⑽ 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1、不管是中國或是外國,經濟問題從來都不是單純的經濟學理論問題,經濟政策不可避免要受到政治、輿論的影響,所以,看待經濟政策的效果不能僅從經濟的層面來看;
2、中國的經濟問題短期來看是消費和投資的失衡問題,投資比重太高,消費能力不足;以前消費能力不足是通過美國等國外市場的消費來彌補,現在國外的需求沒了,增長自然就沒動力了;
3、短期消費能力跟不上怎麼辦?國家買單,所以4萬億投資。剛才說了,我國的市場問題是投資比重太高,那再投資豈不是雪上加霜;從長遠來看是這樣,但是正像前面所說,經濟政策不能只看理論效果;投資的結果,1)恢復市場信心;2)避免大規模失業,避免社會動盪;所以,政府幹預沒有錯,但如何調整干預後的不良影響才是問題的關鍵;藏富於民,內需推動才是社會穩定、經濟可持續發展之本;
4、長期來看,經濟建設的配套條件(如體制問題)是中國經濟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此外,環境問題的愈演愈烈,究竟僅僅是經濟范圍內的一次掣肘,還是人類社會發展模式的一次徹底反思,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我國未來的經濟走向;
5、你提到的中國目前的經濟回升,其實連回升都算不上,揚湯止沸罷了,路漫漫其修遠兮,路真的還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