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文化建設存在哪些問題,成因如何
缺乏結合當代文化需求對中華傳統文化全面、科學、系統的挖掘。長期以來,我們在傳統文化挖掘方面缺乏科學整體的規劃,研究梳理工作各執一派,學貫中西、通古知今的新一代傳統文化研究大家非常少。這必然帶來很大問題,首先,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概念和范疇缺乏明確界定,比如有國學、儒學、新儒家、儒教等稱謂;其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闡釋不清,存在各種各樣觀點;最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內容對象不清晰,中華傳統文化內容極其博大,究竟哪些屬於優秀的,哪些是糟粕,需要明確界定。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利用不足和「建設性破壞」的現象同時存在。一方面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利用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對做好新形勢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創新之舉不多,將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的自覺性不夠,存在「死保死守,保而不用」的現象:部分地區的珍貴文物沒有得到有效展示,博物館策展布展能力較弱;有的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沒有得到及時發掘整理和合理利用,有些項目展示也還局限於節慶、會展活動,深度開發利用不夠;部分地區優秀傳統戲劇面臨失傳危險,劇本創作和演出與新時期要求不對接;部分地區傳統文化元素挖掘不夠,無法有效地和文化產業對接等。
文化遺產保護理念薄弱。各級政府和全社會對傳統文化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為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規劃犧牲文物文化的現象時有發生。
缺乏統一協調的管理體制機制。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涉及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建設、文物、公安、工商、旅遊、宗教等多個部門,具體工作也往往歸屬多個部門。受部門職能分割和許可權不同的影響,條塊、區域分割還比較嚴重,沒有完全形成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傳承保護工作機制,相關監管工作不夠有力。
相應的法律和制度還不健全。現行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對文化遺產保護措施規定比較原則,特別是關於經費保障、人才支持等方面的規定過於原則籠統,剛性不夠,影響了實際執行效果。
相關保障措施執行不力。部分文化遺產保護經費投入與實際需要相比有較大差距,特別是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的經濟欠發達地區,由於地方財政困難,保護資金缺口較大;基層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欠缺現象嚴重,「三缺」(缺編制、缺人才、缺經費)現象普遍;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工作人員不足,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後繼乏人,存在人走藝絕的現象。
㈡ 當今中國應當如何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我們談文化安全,要冷靜反思、立足實際。當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還很不充分,因此外來文化的盛行很難說是好萊塢大片和「韓流」等沖擊所導致的。由此可見,雖然敏銳地從一個角度來提出問題,居安思危構築「文化長城」,以防止「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出發點是好的,但隨著中國本土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增強,這種種現象在整個中國文化現實中所佔的份額已經大為減弱了。從我們的文學作品、電影、電視更多地受到人們的喜愛,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娛樂和審美對象這一明顯的趨勢上看,只要我們苦練內功,提高自身文化產品的水平和吸引力,外來文化便不是威脅,相反倒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外來文化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文化產業和大眾文化。大眾文化與其說是一種文化創新,不如說是一種文化元素的重新整合,它的日常生活性和文化元素組合性,決定了其文化境界以社會底線欲求為滿足的「低位」狀態。但是,現代社會公共領域的大眾文化,又往往以弱勢、「草根」的文化姿態出現,並以一定程度的異質性、多元性與創造活力,顯示出一種反抗文化權力、追求文化自由的姿態。面對這種局面,我們如果僅僅防範,往往會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局面,實際上是較難成功的。因此,我們在使用「文化安全」的概念時,不能片面地強調對立和防禦。
㈢ 怎麼解決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問題
首先,要對現在的孩子進行培養,比如三字經,千家詩等等
其次,是家庭教育問題上要重視」孝「文化,百善孝為先。
組織參加相關尊老愛幼的活動,大力弘揚傳統文化教育。
㈣ 如何結合中國當前實際,是當前中國文化建設需要面臨的問題
一、要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穩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加快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 二、要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按照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投入力度,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三、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認真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精心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華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四、要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真正從群眾需要出發,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吸收借鑒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眾喜愛、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單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
㈤ 中國傳統文化最大的弊端是什麼,今人該如何改進
引言:
此次新冠疫情期間,有關中醫葯的爭議又起,從雙黃蓮到蓮花清瘟,從中醫輔助到西醫救治,人們觀點各異,看法不一。
一些所謂的中醫葯專家又現身說法,借疫情炒作,借疫情推銷葯品。有人提倡重用中醫,有人對中醫嗤之以鼻。
為什麼有人對中醫有那麼多看法?中醫和書法同為中國傳統文化,它們又有什麼文化共同點?今天我們就做個淺析,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來更多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
正文:
中醫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部分,有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來,我們的祖輩先人們有病就看中醫,喝湯葯,中醫葯陪伴了他們世世代代的生活。
我們的先輩們對中醫葯的功效從來都是深信不疑,對那些治病救人的醫者先生們更是充滿尊敬,崇拜之情。從春秋時期的扁鵲,到三國時期的華佗;從東漢末年的張仲景到唐代的孫思邈;再到明朝的李時珍,有關他們妙手回春,葯到病除的神奇故事在世間廣為流傳,有關他們高超醫術的描寫更是在各種史料文章中隨處可見。
總之,長期以來,人們對中醫和書法這兩種傳統文化的總體印象是差不多的,說他們是一半是靠水平,另一半靠忽悠,說它們虛的東西太多。
我們應該通過努力,改變人們的這種印象。
我們應客觀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不論中醫還是書法都不應該對自身無限誇大,過於神化。中醫要正視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對自身有正確認識,明確自已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要實事求是,不瞎忽悠,努力跟上時代的發展。
書法藝術也要回歸書寫的本質,要重視一個「寫」字,不搞那些復雜的,毫無用處的什麼技法和藝術誇大。
結束語:
不論中醫還是書法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們都受中華文化中那些積極因素所影響,表現出其優秀的一面,它們也都受中華文化中一些不良因素所影響,表現出很多缺點和不足。這完全是正常現象。
世界上任何一種文明和文化都有缺點和不足。認識到這一點,這個民族才會繼續進步。
㈥ 中國應如何應對文化挑戰
用法制保障文化的質量,用理念抬高文化的價值。
㈦ 中國政府應該如何面對文化殖民和文化侵略
首先要明確外國的文化侵略,包括外國節日,外國文化,外國衣服等等,,
其實我們一直在應對外國文化,近幾年我國在逐步強調本國文化的節日,而且一直在保護本國文化,只是國人拿著無知當個性,一直以為國外的都是流行的是好的。所以。我感覺要想從根本上遏制這個問題就要讓人們從思想上認識到本質。。
㈧ 當代中國存在的文化問題有哪些
當代中國存在的文化問題有很多,例如傳統手藝正在逐漸失傳。文化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在這個不斷發展的社會里,文化問題總是無處不在,面對這些問題,加強道德教育是當前的首要准備。
現代中國存在的文化問題是什麼?
目前中國文化簡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擺脫不了意識形態的束縛,至少在上層建築中是這樣說的。 同時主流文化和民間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合,導致脫離狀態。 市場經濟的發展,西方世俗化的思想傳到了中國,拜金主義變得嚴重,傳統文化的精髓無法與市場文化相抗衡。 國民物質富裕,精神空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急需進行相應的文化建設。
已經失傳的傳統手藝有哪些?
1、糖塑
糖工藝品,是漢族的民間工藝品之一,通常被稱為吹糖、糖工藝品。 做這項工作的人被稱為吹糖人,遍布全國各地。 糖塑以麥芽糖為原料,加熱糖使其變軟,吸收紅、藍、黑等色素,必要時可調出數十種不同的顏色。 之後,用剪刀、梳子、小竹刀等工具和竹片、彈簧、石膏粉等輔料,經過藝人吹、擦、拉、拉、捏、按、切等技術成型。 常見的有連年有魚、二龍戲珠、麒麟送子、穆桂英掛帥、楊宗保點兵等,為傳統工藝品。
2、瑤綉
瑤綉是中華民族傳統手工刺綉的一種,是中國刺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 廣西壯族自治區刺綉歷史悠久,刺綉工藝精巧精巧。 刺綉的圖案、圖案的顏色有一定的規定,即使是布也很講究。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類文明飛速前進的今天,許多傳統藝術由於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逐漸減少,被人們忽視、遺忘、寂寞地退出歷史舞台。 其實,這些珍貴的傳統技藝值得我們重視。
㈨ 當前我國文化建設存在哪些問題及解決辦法
當前我國文化建設存的問題有:
一、在硬實力的基礎上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
面對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變化、變革、變動,面對國際上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我們應當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增強創造既富有民族優良傳統又有鮮明時代特點,既立足中國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視國情現實又放眼未來的新文化的堅定性,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二、如何處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過程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和中國實踐相結合,二是和中國文化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包括實踐詮釋,而且包括文化解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內容要在中國社會實踐和中國文化傳統兩個維度上展開,並由此揭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意義和文化意蘊。
三、如何提高文化的品位與格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代中國的精神旗幟,是優秀中華文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重要體現,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的問題是功利化和低俗化。前者是因,後者是果。因為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因為追逐暴利、見利忘義,於是就沒有了格調,沒有了品位,沒有了境界,甚至沒有了道德底線。
解決當前文化建設問題的方法:
一、專設文化產業發展的統籌機構
我國應設立專門統籌機構,制定文化產業規劃,完善產業經濟政策,提供財政支持,打破各行業界限,在組織管理、人才培養、生產經營等方面逐步加強機制建設,對文化產品的研發、製作、經銷、出口,實施系統性扶持。在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同時,可採取先行委託統籌管理的專門部門,逐漸在改革深入的過程中整合各部門功能。
二、建立、健全文化產業法律體系
法律制度的健全對於文化產業的發展尤為重要。文化產業的全球流通、交易與創新,是以文化、知識、信息、技術為內容的產權交易與版權經濟的產權資本流通。中國一方面要推進全球版權經濟中建立自己的文化版圖及版權保護體系,另一方面在國內立足於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構建統一開放的現代文化市場
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投入辦法,形成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與文化事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化、社會化。大力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加大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力度。
只有構建統一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才能真正促進文化建設的持續發展。
(9)中國應如何整治文化問題擴展閱讀:
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
一是提升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是一個人所具備的最基本素養,影響個人的發展方向和價值觀的確立,主要包括審美觀、文化品質和自我創造能力、創新精神等。通過培養個人對於各種藝術形式的愛好和欣賞能力,提升國民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是文化建設的歸宿和價值性成果。
二是提高文明素質
文明素質主要包括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強的意志力和文明的行為習慣,其核心是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對公民人格塑造、社會文明發展和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促進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公民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精神資源和物質基礎。提升文化產品的思想品格和藝術品位,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傳遞積極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發展,尤其是那些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青少年。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我國文化建設三大前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