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企業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在經濟全球化迅速推進的今天,積極「走出去」是中國企業的一項戰略選擇。但中國企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一直是我國經濟學界、政府部門和企業界共同關注的話題之一。在剛剛揭曉的《美國商業周刊》全球IT百強評選中,中興通訊公司作為中國內地唯一的IT和通訊製造企業成功入選。在強手如林的全球IT和通訊市場,以中興通訊為代表的中國高科技製造企業已擁有一席之地,並開始贏得世界的矚目和尊敬。這是值得中國企業自豪的。同時,人們也希望從中興通訊的成功實踐中,獲得一些有助於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有益啟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認為, 中興通訊實踐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如:「走出去」必須提高核心競爭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把自主創新放在重要的位置;「走出去」必須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擴展,不能一哄而起,要有效控制風險;「走出去」必須依靠人才;「走出去」必須做好市場服務。高尚全認為,為了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還要加快建立為企業「走出去」的管理服務體系。首先,政府要積極推進職能轉變。應由審批管理為主,轉向提供服務為主,弱化政府在「走出去」中的行政審批職能,減化審批程序,從以前投資審批管制為主,轉為投資保護、投資監管和提供便利化服務為主。第二,利用政府優勢提供公共信息。可以考慮利用自身的優勢和外交的渠道,完善對外經濟合作義務信息系統,建立義務信息交換平台,實現較大范圍國內外投資,促進雙方資源共享,減少企業盲目投資。第三,為本國企業在國外經營活動創造較好的國際環境。積極參與國際多邊投資框架談判和區域經濟合作,深入研究不同區域經濟組織特點,同時加強雙邊經貿合作框架下對外經濟合作的磋商機制,積極與有關國家簽訂經濟合作方面的政府間的雙邊協定,通過加強多邊和雙邊的交流磋商,依靠外交手段促進並保護境外投資,減少和排除企業合作中的壁壘。第四,加強境外的國有資產的管理。建立並且完善公司治理機制,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 認為,企業在國際化發展戰略中,要處理好市場國際化、資本國際化、人才國際化、製造和研發國際化等方面的關系。她強調,不同企業有不同的問題和需求,國內國外要綜合考慮,先後輕重要擺布得當。要清醒地認識自身特點和國際環境,找好三個結合點:短期收益和長期發展的結合點,發揮比較優勢和提升競爭優勢的結合點,自身利益和東道國利益的結合點。不謀近利而求戰略性發展空間是長期眼光,但如果長期不能帶來收益,就不是真正成功的投資行為。通過海外投資達到提升綜合競爭力目標的企業,是那些充分利用自身比較優勢、又通過海外投資提升競爭優勢的企業,海外投資的目的不僅僅是擴大規模和現身海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盈利能力、提升市場地位和增強品牌影響力。海外投資行為一定要立足於與東道國共同發展獲得雙贏,否則,「走出去」企業的發展會碰到重重困難,甚至舉步維艱。 江小涓認為,海外投資要以企業為主體,遵循市場規律,講求實效。企業走向國際市場,要面對許多新的挑戰,對企業的素質要求較高,做出決策要積極而慎重,充分准備,制定周密的投資戰略。政府要為企業海外投資提供更加完善的體制和政策環境,便利各種要素跨境流動和配置。要進一步完善對外投資服務體系,引導企業協調海外投資行為。 中興通訊公司董事長侯為貴 在發言中談及中興通訊的實踐體會時說,國際市場是一個需要高投入和風險巨大的市場,在國際化競爭中必須把財務風險和市場風險有效控製作為頭等重要的問題來考慮,所以,在國際化模式上,中興通訊主要選擇穩步積累式的發展模式,沒有選擇大規模購並的方式。他說,在一個相當長的階段,我們仍然把現金流、利潤列為優先於規模發展的重要因素予以考慮。不希望在海外打價格戰,更主張理性的競爭。第二,堅持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長期以來,中國企業在產業的核心技術和標准上還沒有很大的作為,中國市場經濟總體上在全球還是比較薄弱的基礎,所以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中國作為世界的加工廠還有其必然性。但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真正立足並贏得國際社會的尊敬,也必須在高科技領域占據一席之地。中興通訊比較早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企業創立之初就將自主創新作為立身之本。合資也是一條路,但是要獲得外面的技術真正成為自己的技術,最終還要靠自己的努力。第三,國際化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必須創造多種競爭優勢,整體推進。對一個企業的成長來說,國際化應該是一個全面的進步,所以我們把國際化定義為系統戰,從2000年開始我們明確提出,三個國際化的組合戰略,也就是市場國際化、人才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中興通訊國際化就向這幾個方面同時邁進。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金碚 認為:廣義的「走出去」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可以是產品「走出去」,也可以是產能「走出去」,也可以是資本「走出去」,也可以是品牌「走出去」。現在人們討論的「走出去」是狹義的含義,主要指我們國家的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或者至少是直接在國外進行長期持續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從這個意義來講,我國企業「走出去」才剛剛開始,是一個初級階段。 他認為,在「走出去」方面,國家的目標可以是多種的,可以是參與國際競爭,也可以是輸出過剩資本,可以是增加中國國際經營的利潤,也可以是維護國家戰略利益。國家對企業「走出去」的戰略目標定位,決定了政府對於不同的企業「走出去」行為可以實行允許、鼓勵、限制甚至禁止的政策。一般來說企業「走出去」首先表現國內資本向國外流動,如果在這個意義上看,顯然企業「走出去」對本國經濟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的。所以在不同的階段,國家必須要明確關於企業「走出去」的國家戰略目標。現階段,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國家戰略的主要目標,應該一個是獲得更多國際資源,一個是增強民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不是說我們國家現在要輸出剩餘資本追求更大利潤。 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等單位的十餘位專家學者也先後發言,提出了諸多有益的對策建議。
㈡ 我國企業如何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
摘要:中國企業成功地「走出去」是中國經濟國際化發展關鍵的一步。本文在對新形勢下「走出去」的涵義進行界定的基礎上,提出了企業「走出去」的必備條件和發展戰略,最後提出了成功走出去應該注意的有關問題,對相關企業具有一定的實踐借鑒意義。關鍵詞:走出去;國際化;戰略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1)05-0064-01加入WTO以後,中國的國內市場已經成為國際市場的一部分,於是,經濟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非對稱性的問題更加明顯地凸現出來,那就是,當中國降低壁壘、承擔WTO有關義務以後,外國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會不斷地進入中國市場,而中國的企業卻不能很好地利用WTO的有關規則,成功地、不斷地進入國際市場。(剩餘2799字)
㈢ 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
中國企業必要從經營規劃和人才布置上國際化,為爭取互利的利潤"走出去";
在運營上要針對全球特定市場客戶需求才能"走進去";
在規劃上應該杜絕代工思維,以結合創意和資金,加上人才,就可以往上進步"走上去";
㈣ 如何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
2015年我國提出建設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著重發展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等10大重要領域和產業。這一目標能否實現,與中國企業能否真正「走出去」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
在近期結束的亞洲博鰲論壇上,中國向世界宣示了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心和態度。「降低門檻」的「引進來」戰略,與「一帶一路」戰略倡導的「走出去」相結合,構成了我國新時期擴大對外開放的兩個支柱。
2017年世界經濟總量增長速度達到3%,較2016年的2.2%有了很大提升,但整體上看,世界經濟增長依然未能走出2008年經濟危機的陰影。加上自2016年以來主要發達國家在貿易政策上的反彈,全球貿易面臨巨大挑戰,整個世界經濟發展形勢仍然不太穩定。
在當前國內外環境下,我們既要積極擴大開放,通過改善營商環境來有所選擇地引進有利於我國製造業升級的外資外企,也要積極鼓勵中國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大力提升中國製造的整體技術水平。
2017年,中國企業走出去經歷了一定的回調,並獲得了相應的鞏固。從長遠看,中國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加快在海外落地發展,不但可以通過落地投資來幫助所在國就業穩定,從而減少投資阻力,而且可以幫助平衡中國與部分國家的貿易,減少中國的貿易壓力。
全球化智庫(CCG)發布的《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7》顯示,海外政治風險、宏觀經濟風險、勞動糾紛風險、安全審查或政府阻撓風險等,是中國海外投資者面臨的最主要的不確定因素。加強在這些領域的防範和應對,是保證中國企業成功走出去的關鍵。
具體而言,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採取「集群抱團」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風險,利用規模優勢實現在海外的成功落地和發展。例如,我國正在通過建立境外工業園區的方式,來構建企業「抱團出海」模式。截至2016年底,我國企業在36個國家建海外園區77個,其中56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此外,謀求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進行合作,也是當前中國企業尋求在第三國發展的一條「捷徑」。通過與這些經驗豐富的跨國公司合作,可以有效規避一些潛在的風險,畢竟相比中國的企業,這些跨國公司已經在全球經營了數十年,甚至有一些是百年老店。
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還要注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當前,國際化人才不足是中國企業進行對外投資、擴大國際化經營規模、提高國際化管理水平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我們一方面應繼續放開國際人才政策,為進一步吸引國際人才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也要具備國際化人才意識,注重培養具有全球視野且掌握語言能力、專業知識、行業規則的專業化人才,重構傳統的人才培養戰略。
㈤ 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我國要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就必須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在繼續推進「引進來」戰略的同時,實施「走出去」戰略,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走出去」戰略的主體是企業,既包括國有企業,也包括民營企業,同時還包括混合所有制企業。這些企業內在的追求利潤的動機和外部不斷增強的競爭壓力,使得它們有參與國際跨國經營的動力和積極性。因而,「走出去」應當首先提高國際競爭力。
中國企業在走向國際化時,必須結合自身實際,從管理、技術、融資模式上有所創新,步步為營,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注重企業文化的形成。第一,初期考慮在小規模市場中實施並購,待積累一定和相當的並購能力之後再進入較大規模的市場。第二,優先從合作夥伴中選擇並購對象。如果沒有合作夥伴就不要急於並購。第一步必須要做好內向國際化,與外國企業合作在國內市場上競爭。當合作夥伴較多時,收購機會出現的概率就大。第三,優先以獲取技術為收購目的,選擇規模實力相對較小、存在盈利狀況的業務為收購標的物。如果收購資產能達到目的就不必採取股權收購方式。第四,有效利用國際化專業團隊的能力,尤其是公共關系公司。還可考慮聯合其他機構,共同完成並購交易。第五,並購是一種必須親身歷練才能獲得的能力,穩定的核心人物是關鍵。這個人選必須在並購初期就確定並且全程主持、參與交易過程和交易後的經營管理。第六,要調動目標公司原高管人員的積極性(如升職為董事)。不要一味追求「主人」的感覺,把未經全球市場檢驗的中國企業「真經」傳至各地。
㈥ 在現在的環境下中國出海企業要怎麼做才能取得成功
中國企業走出去是一個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問題,也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國家現在對於企業走出去發展的政策,已經十分的明顯,那麼企業走出去應該怎麼樣做呢?作為一個理財師我的個人觀點如下:
第一、注意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模式,了解國外的消費環境,這對於我國企業走出去是十分關鍵的問題,如果我國企業不知道其他國家的經濟環境,那麼去任何一個國家發展都是不現實的事情。
第二、正確判斷國際宏觀經濟的形勢,發現國際市場經濟的具體規律,市場的行為是一定會波動的發展,波動是一定會帶來風險的,所以了解投資的國家和產品出口的國家的基本經濟政策是必須做的事情。
第三、中國企業要了解自己走出去的目標國家的具體情況,了解這個國家的供需關系,如果搞不明白這個問題,一旦你的產品出現失衡,那麼供求關系的影響,企業就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第四、我國企業要想走出去,要想強大起來,那麼就必須發揮自己的生產優勢,發揮自己的自身主觀能動性,抓住市場的變化,提高自身產品的質量,把企業的產品性價比充分的顯示出來。
第五、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跟目標國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這點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個大方針,要實事求是的發現自己的企業服務方面的弊端,提高和當地政府企業的合作。
綜合上面的幾個觀點,大家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的企業要走出去,就需要做到對各個國家的政策、人文、經濟環境的了解,這樣才可以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很好的發展起來,這是我國企業走出去必須做的事情。
㈦ 「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的企業應該如何走出去
有沒有人想過,如果沒有「一帶一路」這樣的契機,做為一個國內的企業如何走出去?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可能很多企業想都不敢想。在陌生的國度,陌生的地方,對當地的法律,當地的風俗人情一點也不了解的情況下,去開企業,開礦,開工廠。對於大部分的中國企業家,特別是中小企業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現在不同了,在有國家牽頭的情況下,中國的企業與商人走出去,就會容易得多。特別是在當地的政策支持下,也會有方便得多。那麼中國企業與中國商人怎麼走出去呢?企業有大小,技術有不同,針對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走出去的方法。
第一種:整體技術資源的輸出,做為一些大型的國有企業,在一些大型的碼頭的建設,鐵路建設,機場建設上,可以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簽約來約束。實現整體技術的輸出。衣索比亞與布吉提兩個國家之間的鐵路就是一個生動的列子。中國企業不僅幫助建造了鐵路,還培養了一大批的專業技工,包括服務員。這才是一個大國的體現。不僅建設還有服務,這樣才可以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
㈧ 我國企業怎樣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
(一)練好內功,培育自身強大的核心競爭力。企業要進一步堅持自主創新精神,自主研究、開發出高質量的自主品牌,加大技術人才和國際化經營人才的培養,增強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
(二)學法、懂法,並克服「走出去」的文化障礙。當前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競爭已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處處都須依法行事,應嚴格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法規和國際貿易准則開展經營生產活動;同時,妥善處理好與社會各個層面的利益關系,關注當地的社會公益、稅收、環保等事業,提高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
(三)必須要有國家的大力支持。任何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都離不開國家支持和保護
(四)制定明確的戰略目標。國內企業在大舉開拓國際市場時,應該先冷靜下來,想一想自己為何要走向世界?為什麼要開拓國際市場?不同的戰略目標會要求不同的跨國經營策略。目標不清晰,經營策略難免混亂。
(五)尋找實現目標的途徑。一旦決定「走出去」,就必須決定應該從世界哪個地區、國家的市場開始著手。是全面開花,以多元化策略來試探市場,摸索出經驗後再加大力度強攻,還是選定一個目標市場,然後全力以赴,集中兵力打殲滅戰?
(六)選擇適合的方式落實戰略目標。確定了目標市場之後,還需選擇合適的進入方式。
(七)按照「先易後難、穩步推進」的方針進行目標市場拓展。
㈨ 「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的企業應該如何走出去
能代表「一帶一路」的中國企業應具備以下五點要求:
第一,能代表「一帶一路」的中國企業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一帶一路」要增進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質量。
「走進去」,即追尋消費者的長期認同與忠誠,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得不做。不論對國家還是對企業而言,「優越文化和更富有吸引力的政治哲學的說服力」顯然要比訴諸軍事、經濟手段更有效,因為「它的目的不是征服領土和控制經濟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民的心靈,以此作為改變國家之間權力關系的手段」。的確,偉大的公司要想生存,必須擁有一個持久的理念。核心價值就是企業員工的信仰。有遠見的公司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原因就在於不論發生什麼變化,它們的核心價值(企業文化)毫不動搖。
第二,能代表「一帶一路」的中國企業不僅要賣產品、爭奪市場,更要提升自我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整合資源的能力。中國企業改革的目的不是建立所謂現代企業制度或股份制等(這些都是途徑),而是要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即做大,做強,基業長青。所謂「大」,主要指企業規模要做大;所謂「強」,是指創造不俗業績,在所在行業產生影響力;「基業長青」,則是要建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偉大公司。
對中國企業來說,做大並不難,做強和基業長青則需要企業在贏利的基礎上,建立長遠的願景、價值觀、使命和企業文化。
第三,能代表「一帶一路」的中國企業不僅要有產品、有技術,更要有品牌、有品牌價值。目前,有產品沒有品牌,或者有品牌沒有品牌價值,是中國經濟的「頑疾」。缺乏品牌價值往往同缺乏大師和大家是分不開的,一想到中國企業,就是密密麻麻的工人、匠人,但普遍缺乏大師和大家,缺乏對產品本身以及生產過程的人文理解,這樣的產品是不深刻的,這樣的企業是難以征服人心的。
第四,能代表「一帶一路」的中國企業不僅要受歡迎,更要打造有魅力、可持續的商業帝國。
打造商業帝國的中國企業,要朝三大方向努力:第一基礎要素方向,具體包括主業突出,具有較強盈利能力,擁有知名品牌,高質量管理,創新能力強。第二國際要素方向,即擁有國際化競爭力。第三主觀要素方向,主要包括領導及員工的高素質,企業文化及社會責任等。
第五,能代表「一帶一路」的中國企業不僅要講入耳、入心的企業故事,更要用能夠打動自己的優秀案例去征服人心。
㈩ 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應該怎麼做
中國企業走出去是一個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問題,也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國家現在對於企業走出去發展的政策,已經十分的明顯,那麼企業走出去應該怎麼樣做呢?作為一個理財師我的個人觀點如下:
第一、注意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模式,了解國外的消費環境,這對於我國企業走出去是十分關鍵的問題,如果我國企業不知道其他國家的經濟環境,那麼去任何一個國家發展都是不現實的事情。
第二、正確判斷國際宏觀經濟的形勢,發現國際市場經濟的具體規律,市場的行為是一定會波動的發展,波動是一定會帶來風險的,所以了解投資的國家和產品出口的國家的基本經濟政策是必須做的事情。
第三、中國企業要了解自己走出去的目標國家的具體情況,了解這個國家的供需關系,如果搞不明白這個問題,一旦你的產品出現失衡,那麼供求關系的影響,企業就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第四、我國企業要想走出去,要想強大起來,那麼就必須發揮自己的生產優勢,發揮自己的自身主觀能動性,抓住市場的變化,提高自身產品的質量,把企業的產品性價比充分的顯示出來。
第五、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跟目標國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這點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個大方針,要實事求是的發現自己的企業服務方面的弊端,提高和當地政府企業的合作。
綜合上面的幾個觀點,大家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的企業要走出去,就需要做到對各個國家的政策、人文、經濟環境的了解,這樣才可以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很好的發展起來,這是我國企業走出去必須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