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賦是什麼

中國賦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18 20:04:09

㈠ 中國歷史所有的賦有多少

漢賦的主要代表
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哀二世賦》《長門賦》《美人賦》
枚乘:《七發》(楚辭體)《柳賦》《梁王菟園賦》
賈誼:《鵩鳥賦》
揚雄:《河東賦》《校獵賦》《長楊賦》
王褒:《洞簫賦》
班婕妤:《自悼賦》
劉向:《九嘆》
劉歆:《遂初賦》
班固:《兩都賦》魏晉駢賦大致可分為三類:
詠物寫志:曹植的《白鶴賦》以鳥喻人,通過對「遘嚴災而逢殃」遭遇的描寫,表現作者遭受迫害的幽憤;他的《蟬賦》、《鷂雀賦》等則寫出了一種特定環境中的憂讒畏譏的惶恐;應瑒的《閔驥賦》,以「良驥不遇」來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幽憤;禰衡的《鸚鵡賦》,寫鸚鵡的不幸即是暗喻自己的不幸。王粲的《槐樹賦》表現出「鳥願棲而投翼,人望庇而披衿」的渴望;還有如嵇康的《琴賦》,張華的《鷦鷯賦》,鮑照的《舞鶴賦》,謝惠連的《雪賦》,謝庄的《月賦》,庾信的《枯樹賦》等。詠物賦特別的發達,幾乎沒有什麼不能入賦的,甚至連飛蛾、蒼蠅、老鼠等都可以成為賦的對象。
即景抒情:魏晉士人的悲憫之情往往通過自然物的吟詠而表現出來,從山川和草木凋落中聯想到人生無常。曹丕和曹植都寫過不少這樣的辭賦,曹丕有《感物賦》、《愁霖賦》、《登城賦》等,曹植有《愁霖賦》、《節游賦》、《游觀賦》等,還有如應瑒的《愁霖賦》,王粲的《登樓賦》,謝靈運的《山居賦》,沈約的《郊居賦》,鮑照《蕪城賦》,庾信的《哀江南賦》等。
思舊懷人:這類作品都是傷嘆與哀悼親人故舊的,如曹丕的《悼夭賦》,《感離賦》,曹植這方面的賦更多,如《離思賦》、《靜思賦》、《釋思賦》、《歸思賦》、《幽思賦》、《閑居賦》、《閔志賦》等,還有《洛陽賦》、《洛神賦》,再有如向秀的《思舊賦》,陸機的《嘆逝賦》、《憫思賦》、《大暮賦》、《感丘賦》等,江淹的《恨賦》和《別賦》,庾信《思舊銘》等等。

班彪:《北征賦》

㈡ 賦的概念是什麼

在中國文學史上,賦作為一種獨特的文體,歷來受到文人的重視,特別是漢賦,從題材、體裁、表現方式、審美形式上,都極大地拓展了中國文學的表現空間,所以,從《文選》開始,賦的創作常常被放在文人文集之首。但是,什麼是賦,即哪種文體可以稱為賦,哪種文體不可以稱為賦,賦是什麼,即賦究竟應該屬於詩歌還是散文,或者是一種其他的文體,至今仍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20世紀以來,研究賦文學的人,對賦的內涵和外延進行有益的研究。有學者在詩歌、散文等文體中尋找賦的位置。20世紀初期的曹聚仁先生,曾經發表了《賦到底是什麼?是詩還是散文》的文章。到了20世紀末,趙敏俐著《漢代詩歌史論》,則把漢賦納入漢詩之中進行考察。另一方面,賦文學究竟包括哪些文體,也是學者們關注的問題。游國恩先生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以及各類賦體文學研究著作、漢魏賦體文學選本,甚至包括最近幾年的新編文學史著作,則把一些沒有標明是「賦」的作品,如七體、對問體文學,都列入賦文體中。費振剛先生等編篡的《全漢賦》,也是依此為取捨標准,故比《文選》及清人陳元龍所撰《歷代賦匯》等選本的編選標准要寬泛得多。

毫無疑問,對賦體文學的內涵和外延的探討,意味著賦體文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但是,客觀上,我們也應該看到,上述觀點,有可能使賦體文學的界限變得模糊,並最終影響到對賦體文學傳統和賦體文學的文體特徵的清晰把握。

賦文體內涵和外延的模糊性,始於《漢書·藝文志》,班固雲「不歌而誦謂之賦」,以屈原作品為賦,以為荀子、屈原都是「作賦以風」。無論班固之「賦」所指是不是文體,但是客觀上我們不能排除班固以荀子、屈原作品為賦體文學的可能。所以,近人駱鴻凱先生《文選學·體式》認為「賦辭通稱,辭為大名,賦為小名,其來已舊」。

不過,我們也注意到,在班固之前,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司馬遷的這一段話,使我們也可以認為司馬遷在這里區分了「辭」和「賦」二者,並且告訴我們,「辭」和「賦」是兩個既互相聯系,又互相區別的文學體裁,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喜歡「辭」,而其成名卻是「賦」;宋玉等人的文學成就主要應該來自於賦,他們在政治上雖不能「直諫」,但在藝術上的「從容辭令」,與屈原並無不同。拙文《論宋玉唐勒景差「好辭而以賦見稱」》對此作了辨析,認為楚辭是詩,而宋玉等人的賦不是詩。

雖然楚辭是賦的重要源頭,但是,賦和楚辭不同,這是劉勰早已指出過的,《文心雕龍·明詩》雲「逮楚國諷怨,則《離騷》為刺」,則是以楚辭為戰國時期的詩。而《文心雕龍·詮賦》則說:「於是荀況《禮》《智》、宋玉《風》《釣》,爰錫名號,與詩畫境,六義附庸,蔚成大國。」如此,則劉勰明確表示,賦肇始自荀子、宋玉,而屈原並不能算作是開創賦體文學的人。當然,屈原的作品,特別是《卜居》、《漁夫》,以及收在楚辭中的宋玉等人的作品《九辯》、《招魂》、《大招》,是從楚辭到賦體的過渡,與賦體文學有很大關系,這也是不容否認的。(參看拙著《戰國文學史》第六章,武漢出版社1996年版)

20世紀以來,很多學者把賦的起源放在漢代,認為自枚乘《七發》,然後才有大賦,而宋玉的賦不可靠。到了20世紀末,隨著《唐革賦》的發現,原來的假說都不攻自破,那麼,賦文體的起源,還應該回到劉勰所謂爰錫名號、與詩畫境的荀況《禮》、《智》、《雲》、《蠶》、《箴》等《賦篇》,以及宋玉《風賦》、《釣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大言賦》、《小言賦》等作品中來。

《文心雕龍·詮賦》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劉勰的這個論述,准確地抓住了賦體文學的基本特徵。賦體文學是古詩之流,是從《詩經》六義發展來的,是文學侍從貢獻給君主或者皇帝的,班固所謂「或以抒下情而通諷喻,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雍擁揄揚,著於後嗣,抑以雅頌之亞也」(《文選·兩都賦序》)。考察荀子、宋玉賦,我們發現,司馬相如、揚雄等漢大賦作家的賦體文學作品所具有的特點,在荀子、宋玉賦中都有明確體現:首先,賦體文學的創作目的是為了諷諫,而且,賦體文學一般都繼承《詩經》傳統,用序說明創作的目的;其次,賦體文學以對問為基本的結構形式。第三,賦體文學以鋪陳排比為基本的描寫手法。第四,賦體文學都追求宏麗溫雅的審美風格。

由於賦體文學產生在縱橫家輩出的戰國時期,又由於最初的作者與楚辭有不解之緣,所以,賦體文學自產生之時,就帶有縱橫家和屈原的影子。但是,賦體文學的最直接的精神傳承仍然是《詩經》,從班固、劉勰,一直到程廷祚都強調賦和詩的聯系,這是有道理的,而今天的學者更多強調楚辭和戰國縱橫家對漢賦的影響,而忽略賦體文學在創作目的上與《詩經》的聯系,難免有捨本逐末之嫌。

又由於賦體文學在漢代的突出地位,它對漢代的許多文體都產生了影響,而這種影響,也許是互動的關系。日人鈴木虎雄《賦史大要》以為「賦頌通名」,近人劉永濟先生《十四朝文學要略·賦家之旁衍》雲「賦或與箴頌合流」,「或將論說同駕」。案揚雄《酒賦》,又名《九箴》,馬融《長笛賦》,又稱《長笛頌》,王褒《洞簫賦》,又稱《洞簫頌》,項安世《家說》雲賈誼之《過秦論》、陸機之《辯亡論》,「皆賦體也」,劉永濟先生認為《文選》設論一目,即《答客難》、《答賓戲》、《解嘲》之文,「故賦家之濫觴」。這樣的觀點,如果強調的是賦與上述文體在漢代某個作家個案之中的相互影響,無疑是看到了問題的實質,但如果把這種影響無限誇大,那就是有害的了。因為箴、頌、論等問題,與賦的功能劃分,應該是非常清楚的,所以,章太炎《國故論衡·詩辯》雲:「《答客》、《解嘲》興,文辭之繁,賦之末流爾。」至於以宋玉《對楚王問》為代表的對問體,實際上也是一種應用文體,而以枚乘《七發》為代表的七體,與對問體一脈相承,《文心雕龍·雜文》把它歸入雜文之中,應該是很准確的。

要之,今天研究賦文學,我們對賦文學的內涵的認識,固然有不斷深入的必要,但是,對於賦的外延,我們應該嚴格區分賦和受賦文學影響的其他文體的文學,我們應該把我們的研究范圍,重新回到《文選》和《歷代賦匯》所確定的范圍中,就是嚴格限制在以賦命名的作品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准確把握賦的內涵及其本質。

㈢ 什麼是 賦

賦 賦,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文體,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說,其遠不及詩詞、散文、小說那樣膾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別在漢唐時詩與賦往往並舉連稱,從曹丕的「詩賦欲麗」和陸機的「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可窺端倪。那麼,何為賦呢?賦萌生於戰國,興盛於漢唐,衰於宋元明清。在漢唐時期,有隻作賦而不寫詩的文人,卻幾乎沒有隻作詩而不寫賦的才子。建安以後乃至整個六朝時期,對賦的推崇甚至於詩。《史記》中稱屈原的作品為賦,《漢書》也稱屈原等人的作品為賦。後人因推尊《史》、《漢》,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稱為之賦。「賦」字用為文體的第一人應推司馬遷。在漢文帝時「詩」已設立博士,成為經學。在這種背景下,稱屈原的作品為詩是極不合適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誦讀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稱也名不正言不順。於是,司馬遷就選擇「辭」與「賦」這兩個名稱。不過,他還是傾向於把屈原的作品以「辭」來命名,這是由於屈原的作品富於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稱為「賦」。真 正把自己作品稱為賦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馬相如。而後,到西漢末年,文人們就常以「賦」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賦」的名稱最早見於戰國後期荀況的《賦片》。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於詩體。從漢至唐初這段時期,賦近於詩而遠於文,從主題上看,楚辭體作品主題較為單一,多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體式,象屈原那樣書寫自己的不幸與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鋪張誇飾,對漢大賦的影響不言而喻。賦自誕生之日便 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這就是受楚辭影響極深的原因。騷體賦,多採用楚辭的「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也常繼用了楚辭的「引類譬喻」 手法。除了詩、詞、曲之外,歷史上還存在過一種具有詩歌特點的文體,這就是賦。最初的詩詞曲都能歌唱,而賦卻不能歌唱,只能朗誦。它外形似散文,內部又有詩的韻律,是一種介於詩歌和散斆之間的文體。賦與詩的盤根錯節,互相影響從「賦」字的形成就已開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更出現了詩、賦合流的現象。但詩與賦必竟是兩種文體,一般來說,詩大多為情而造文,而賦卻常常為文而造情。詩以抒發情感為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為主。清人劉熙載說:「賦別於詩者,詩辭情少而聲情多,賦聲情少而辭情多。」漢賦的體式上大致有三種,即騷體賦、四言詩體賦和散體賦(或稱大賦)。從賦的結構、語言方面看,散體、七體、設論體、及唐代文體賦又都比較接近於散文,有的完全可歸於散文的范疇。賦的似詩似文的特徵,與現代文學中的散文詩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並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 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徵。經歷長期的演變過程,發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的影響下,又出現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駢偶、音律,句式參差,壓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駢文受賦的影響很大,駢比起於東漢,成熟於南北朝。在文章中廣泛用賦的駢比形式,是漢代文人的常習。以至於有些以賦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視作駢文。象南朝劉宋的鮑照的《蕪城賦》、謝惠連的《雪賦》及謝庄的《月賦》等。賦,是由楚辭衍化出來的,也繼承了《詩經》諷刺的傳統。關於詩和賦的區別,晉代文學家陸機在《文賦》里曾說: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也就是說,詩是用來抒發主觀感情的,要寫得華麗而細膩;賦是用來描繪客觀事物的,要寫得爽朗而通暢。陸機是晉代人,他的話說出了晉代以前的詩和賦的主要特點,但不能作機械的理解,詩也要描寫事物,賦也有抒發感情的成分,特別是到南北朝時代抒情小賦發達起來,賦從內容到形式都起了變化。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歷了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司馬相如、楊雄、班固、張衡四人被後世譽為漢賦四大家。【fu】賦endow with;tax;ode;賦 fù v.1.(形聲。從貝,武聲。從「貝」,表示與財物有關。本義:徵收)2.同本義 / 賦,斂也。——《說文》 / 賦,稅也。——《廣雅》 / 厥賦惟上上錯。——《書·禹貢》。傳:「謂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 七賦之所養。——《法言·問道》 / 而令貢賦。——《小司徒》。注:「謂出車徒給徭役也。」 / 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又如:賦銀(徵收稅銀);賦粟(徵收田賦);賦里(徵收商業稅);賦幣(徵收財物)3.繳納賦稅 / 訟者平,賦者均。——唐·柳宗元《送薛存義序》又如:賦金(交納稅款)4.給予;授予 / 出高庫之兵以賦民。——《呂氏春秋》 / 為百姓睏乏獻其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賦貧民。——《漢書·平帝紀》 / 公屬百官,賦職任功。——《國語·晉語》又如:賦命(天所授予的命運;給予生命);賦給(分配發給);賦食(布散飲食);賦政(頒布政令);賦質(上天賦予的資質);賦靈(天賦的靈性,生性);賦就(天生的);賦稟(天生具有的智能、性情);賦職(授與職事)5.做詩 / 一言均賦,四韻俱成。——唐·王勃《滕王閣序》 /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誦讀;吟詠 / 不歌而誦謂之賦。——《漢書·藝文志》 / 公入而賦。——《左傳·隱公元年》 / 公子賦《河水》,公賦《六月》。——《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又如:賦詩(吟詩;寫詩);賦筆(寫詩用的筆);賦聲(善於辭賦的名聲);賦詠(創作和吟誦詩文)6.陳述 /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宋·姜夔《揚州慢》7.通「敷」。頒布 / 明命使賦。——《詩·大雅·丞民》8.又 / 賦政於外。賦 fù n.1.田賦;賦稅 / 以九賦斂財賄。——《周禮·太宰》 / 薄賦斂,廣畜積。——漢·晁錯《論貴粟疏》又如:賦算(賦稅);賦徭(賦稅與徭役);賦錢(稅錢);賦祿(賦稅與祿賞);賦租(賦稅,租稅)2.又 / 取於有餘,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 / 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說》3.特指民賦,即徵收的兵車、武器、衣甲或銀錢 / 稅以足食,賦以足兵。——《漢書·刑法志》 / 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論語·公治長》 / 乘白馬而過關,則顧白馬之賦。——《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 不腆敝賦。——《左傳·成公二年》徭役;兵役 / 敞邑以賦。——《左傳·隱公四年》。注:「兵也。以田賦出兵,故謂之賦。」又如:貢賦(貢品和徭役)4.生成的資質。如:賦分(天賦;資質);賦質(天賦資質);稟賦(自然具有的資質);賦情(天性);賦才(天賦,才能)兵,軍隊 / 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論語·公冶長》5.又如:賦輿(指兵車;泛指軍事);王賦(王軍)6.中國古代文體,盛行於漢魏六朝,是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通常用來寫景敘事,也有以較短篇幅抒情說理的 /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 乃作《懷沙》之賦。——漢·司馬遷《屈原賈生列傳》又如:賦客(善於作辭賦的人);賦韻(指分韻作詩);賦論(辭賦和議論文);賦銘(辭賦和銘文);賦歌(辭賦和歌曲);賦頌(賦和頌。兩種文體)賦稅fùshuì(1)[taxes]∶田賦及各種捐稅的總稱賦稅之繁重者,酌今昔而減之。――清·洪亮吉《治平篇》(2)[ty]∶依照法律或習俗徵收的款項,尤指應付給政府的費用賦閑fùxián[be unemployed] 晉代潘岳辭官家居,作《閑居賦》。後來就把沒有職業在家閑住叫賦閑吾只在省候補,是個賦閑的人,有這閑功夫等他。――《官場現形記》賦形劑fùxíngjì(1)[vehicle]∶一種不發生化學反應的葯用混合物(如糖漿、豬油或液態凡士林),其中加入一種具有療效的葯物或者通過它使其他成分膠合在一起(2)[excipient]∶構成葯物或抗原的輔料的無活性物質(如阿拉伯膠、糖漿、羊毛脂或澱粉);尤指在葯物混合物中有足夠量液體情況下,為使混合物有粘性,以便制備丸劑或片劑而加入的物質賦予fùyǔ[ be gifted;endow with;entrust to;bestow on] 交給重任,使命等先天賦予他好眼力]

㈣ 賦是什麼意思

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性質。是以「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為手段,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以「頌美」和「諷喻」為目的的一種有韻文體。它多用鋪陳敘事的手法,賦必須押韻,這是賦區別於其他文體的一個主要特徵。

(4)中國賦是什麼擴展閱讀

賦文經典

賦賦(以「賦者古詩之流」為韻)作者(唐)白居易

賦者古詩之流也。始草創於荀、宋,漸恢張於賈、馬。冰生乎水,初變本於典墳;青出於藍,復增華於風雅。而後諧四聲,祛八病,信斯文之美者。我國家恐文道浸衰,頌聲陵遲。乃舉多士,命有司。酌遺風於三代,明變雅於一時。全取其名,則號之為賦;雜用其體,亦不出乎詩。四始盡在,六義無遺。

雅音瀏亮,必先體物以成章;逸思飄颻,不獨登高而能賦。其工者,究筆精,窮旨趣,何慚《兩京》於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騁妍詞,豈謝《三都》於左思。掩黃絹之麗藻,吐白鳳之奇姿。振金聲於寰海,增紙價於京師。則《長楊》《羽獵》之徒,胡為比也;《景福》《靈光》之作,未足多之。所謂立意為先,能文為主。信可以凌轢《風》《騷》,超軼今古者也。今吾君網羅六藝,淘汰九流。微才無忽,片善是求。況賦者雅之列,頌之儔。可以潤色鴻業,可以發揮皇猷,客有自謂握靈蛇之珠者,豈可棄之而不收。

白話譯文:

班固在《兩京賦序》中說:「賦從古詩流變而來。」

賦草創於戰國末期的荀子、宋玉,經西漢的賈誼、司馬相如等人發揚光大。賦最初從三墳五典等古籍中來,但冰寒於水;接著用詩的語言增加其文采,青出於藍。然後和諧四聲,祛除八病,的確是華美的文章啊。

我大唐擔心詩文的大道衰敗,所以開科取士——讓有關部門上承夏商周三代,綜合當今文壇的風尚,用律賦考察士人。律賦雖然也稱之為賦,但律賦的體例也以詩為准則。包含了詩的各種類型,以及各種藝術形態,可以作為創作詩文的標准。

現在看律賦,比義推累,錯綜復雜,文辭文采分布合理;雖然是文章,卻符合音律;每一個字都前後呼應,結構井然。華麗,但不嬌艷;優美,又能適度。文辭典雅,聲韻明亮,一定要先體會事物,然後謀篇;靈感出現,浮想聯翩,也不必先登高再作賦。

那些工整的律賦,探究精微,窮盡旨趣,何必自慚不如班固的《兩京賦》呢?那些絕妙的律賦,提煉奇思異想,熟練地運用華麗的辭藻,未必就不如左思的《三都賦》。

㈤ 中國古代八大名賦是什麼

中國古代八大名賦分別是:《風賦》、《長門賦》、《刺世疾邪賦》、《洛神賦》、《枯樹賦》 、《別賦》、《阿房宮賦》、《前赤壁賦》。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賦作。此賦通過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全賦運用了想像、比喻與誇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散結合,錯落有致。文章語言精練,工整而不堆砌,富麗而不浮華,氣勢雄健,風格豪放。

《阿房宮賦》寫於唐敬宗寶歷元年(825),杜牧二十三歲。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而藩鎮跋扈,吐番、南詔、回鶻等紛紛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國,已處於崩潰的前夕。杜牧針對這種形勢,極力主張內平藩鎮,加強統一,外御侵略,鞏固國防。

㈥ 賦是什麼

賦,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文體,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說,其遠不及詩詞、散文、小說那樣膾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別在漢唐時詩與賦往往並舉連稱,從曹丕的「詩賦欲麗」和陸機的「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可窺端倪。
那麼,何為賦呢?賦萌生於戰國,興盛於漢唐,衰於宋元明清。在漢唐時期,有隻作賦而不寫詩的文人,卻幾乎沒有隻作詩而不寫賦的才子。建安以後乃至整個六朝時期,對賦的推崇甚至於詩。《史記》中稱屈原的作品為賦,《漢書》也稱屈原等人的作品為賦。後人因推尊《史》、《漢》,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稱為之賦。
「賦」字用為文體的第一人應推司馬遷。在漢文帝時「詩」已設立博士,成為經學。在這種背景下,稱屈原的作品為詩是極不合適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誦讀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稱也名不正言不順。於是,司馬遷就選擇「辭」與「賦」這兩個名稱。不過,他還是傾向於把屈原的作品以「辭」來命名,這是由於屈原的作品富於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稱為「賦」。真 正把自己作品稱為賦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馬相如。而後,到西漢末年,文人們就常以「賦」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於詩體。從漢至唐初這段時期,賦近於詩而遠於文,從主題上看,楚辭體作品主題較為單一,多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體式,象屈原那樣書寫自己的不幸與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鋪張誇飾,對漢大賦的影響不言而喻。賦自誕生之日便 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這就是受楚辭影響極深的原因。騷體賦,多採用楚辭的「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也常繼用了楚辭的「引類譬喻」 手法。
賦與詩的盤根錯節,互相影響從「賦」字的形成就已開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更出現了詩、賦合流的現象。但詩與賦必竟是兩種文體,一般來說,詩大多為情而造文,而賦卻常常為文而造情。詩以抒發情感為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為主。清人劉熙載說:「賦別於詩者,詩辭情少而聲情多,賦聲情少而辭情多。」
漢賦的體式上大致有三種,即騷體賦、四言詩體賦和散體賦(或稱大賦)。。從賦的結構、語言方面看,散體、七體、設論體、及唐代文體賦又都比較接近於散文,有的完全可歸於散文的范疇。賦的似詩似文的特徵,與現代文學中的散文詩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並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 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徵。
駢文受賦的影響很大,駢比起於東漢,成熟於南北朝。在文章中廣泛用賦的駢比形式,是漢代文人的常習。以至於有些以賦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視作駢文。象南朝劉宋的鮑照的《蕪城賦》、謝惠連的《雪賦》及謝庄的《月賦》等。

㈦ 賦是什麼意思

1、舊指田地稅:田賦。

2、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3、念詩或作詩。

4、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

5、古同「敷」,鋪陳,分布。

賦拼音fù

(7)中國賦是什麼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賦權[fù quán]

賦權就是提高員工相關工作裁量權,可提高生產力。

2、論賦[lùn fù]

撰述鋪敘。

3、客賦[kè fù]

客戶交納的賦稅。

4、蜀賦[shǔ fù]

指後妃求幸之事。

5、漢賦[hàn fù]

漢代的賦。

㈧ 賦是什麼

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於詩體。
賦的結構、語言方面看,散體、七體、設論體、及唐代文體賦又都比較接近於散文,有的完全可歸於散文的范疇。賦的似詩似文的特徵,與現代文學中的散文詩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並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 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徵。
由此可見:選3

㈨ 什麼是賦

漢賦源自《楚辭》,盛於漢。它是漢朝的一個主要文體,在前章我們說漢詩時,曾提到,漢朝的詩歌作品比較少,那麼文人們都在做什麼呢?一部分文人力致於經學,而另一部分文人則重賦體。《漢書·藝文志》說:「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又說「不歌而頌謂之賦」。賦在中國古代文體中,是次於詩歌的一種體裁,之所以次,是因為其創作難度大,而用處卻不大,後世將其演變為八股,主要用於科舉考試。

內容及發展
漢賦分小賦和大賦。小賦多為抒情作品,大賦多寫宮觀園苑之盛和帝王生活。它以散文來記敘,以韻文來描寫,韻散相間,介乎詩與散文之間。漢賦有特點,除了押韻、換韻、多用四六字句、文前常有序等一般形式以外,是篇幅長,多寫京邑園林,盡力鋪陳,堆砌生僻名物和形容詞語,常是由假設的二人問答引起。過分鋪陳,又篇幅長,至少是現在讀,會感到沉悶,不能引人入勝。這樣的賦,在古代是受到重視的。

魏晉六朝時,賦仍然為文人所重視,但不能是時有寫景物(如《小園賦》之類)之賦出現,或有寫心情(如《思舊賦》《別賦》《恨賦》之類)。再者就是要比漢時的賦要短的多,清新雅淡,而無很多生僻難解之家,如鮑照《蕪城賦》、庾信《哀江南賦》、江淹《別賦》這樣的小賦,我們讀起來,也會很有美感。

到了唐,出現「律賦」,用於考試,在賦上限了韻,並命題寫賦。扔掉了六朝賦的感情色彩,而成為純的有韻的考試工具。
科場之外,有些文人發思古之幽情,隨筆寫些小賦,押韻不嚴格,語句常散行,如歐陽修《秋聲賦》和蘇軾《赤壁賦》之類,後代稱為「文賦」。這種賦就性質說是真正的復古,因為古人抒情,有時歌,歌詞是詩;有時頌,頌詞是賦。登高能賦,不事前准備,推想應該是框框不多的。可是後代人看律賦慣了,總覺得不衫不履、沒有板眼的文賦不是賦的正宗。
上文中部分內容引自張中行先生所著的《文言和白話》

作者
漢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哀二世賦》《長門賦》《美人賦》
枚乘:《七發》(楚辭體)《柳賦》《梁王菟園賦》
賈誼:《(左服右鳥)鳥賦》
楊雄:《河東賦》《校獵賦》《長楊賦》
王褒:《洞簫賦》
……

總結
除了上面所提及的賦之外,稱得上大賦的還有著名的《二京賦》、《三都賦》,可以怡情述意的小賦就更多了:王粲《登樓》、陶淵明《閑情賦》等等,不一列舉。這些賦,無論是騷體古賦還是駢賦,或是文賦,都是有一個共性,就是嚴謹。他們圍繞著一個主題,非常周密在這個主題上開始闡述,無論是詞藻華美的漢賦還是雅緻可人的六朝賦,或是新秀的唐賦,皆是如此。這種嚴謹我們把它學習並運用在詩詞創作歌行體是非常必要的。

一篇洋洋灑灑的賦,韻工意美,並不代表你的詩歌已經達到了什麼水平,但嚴謹的思路,至少可以說明你已經有能力用賦體或是歌行體來表達你想表達的意思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賦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些城市夏天涼快 瀏覽:314
中國太平轉正後工資怎麼算 瀏覽:221
英國15世紀有多少人 瀏覽:20
越南找女朋友有什麼方法 瀏覽:908
印度大巴車多少錢一公里 瀏覽:534
中國審計機構有哪些 瀏覽:725
坎多萬和伊朗哪個好 瀏覽:245
越南戰爭一個團多少人 瀏覽:642
越南幣有什麼樣的圖片 瀏覽:223
伊朗出差帶什麼 瀏覽:576
伊朗女孩請你留宿代表什麼 瀏覽:919
中國雪鄉收費多少 瀏覽:226
越南為什麼投資日企 瀏覽:727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改密碼 瀏覽:478
中國聯航值機信息多久會發出來 瀏覽:531
伊朗用什麼替代美元 瀏覽:647
1英鎊等於多少伊朗 瀏覽:357
印尼文alamat什麼意思 瀏覽:492
越南老婆回家探親辦什麼手續 瀏覽:420
印度爆發過什麼病毒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