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怎樣
近幾年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劇增,加上往年沉澱下來的畢業生,大學生總體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雖然這幾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基本持平,但由於畢業生人數逐年劇增,所以絕對數在增加。可以預見,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會減弱。
『貳』 現代中國大學生最需要提高的16種就業能力包括那些
1、上大學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於是工作主題便成了大學的一個重點。
2、為了能順利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首先是要把學習搞好。
3、課余時間可以學習一些實用技能,比如駕駛、word等辦公軟體。
4、利用時間充分吸收各方面知識並轉化成潛在能力,如禮儀、演講、交流、溝通、應變能力、社交等等。
5、了解國情和經濟發展趨勢、除了知道鳳姐、犀利哥,也還要知道目前樓市發展怎樣了,各種商業環境是怎麼回事,畢竟將來是要和社會接軌的。
6、適當做些兼職,練練攤,知道賺錢其實挺不容易。
7、有機會組織一些活動或者承接一些活動,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8、可以談談戀愛,有了談的失敗的經驗才會明白成長成熟的重要性。
9、培養一種技能或興趣,最好是某一領域特有的。
10、社團活動可以參加,但通過社團建立的人脈關系將來會很重要。
11、知道流行,但不一定跟著流行,要保持自己的特點。
12、培養自己的耐壓能力,要知道將來被領導罵也是需要承受力的。
13、鍛煉身體,良好的身體素質乃工作資本。
14、要知道自己是個中國人,不管社會怎樣變化,擁有一顆愛國的心很重要。
15、良好的心態,初入社會這個魚龍混雜的環境,難免會遇到許多不順心的人或事。
16、尊重他人,待人有禮貌。做人最重要的是謙虛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顯得格外嚴峻,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有多種。本文從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就業環境和就業情況出發,以大學生就業能力為切入點,深入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能力中的優勢和不足,並對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進行探索,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高校;就業能力;經驗和做法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8A-0257-01
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必然會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突出。教育不僅要使受教育者不斷學習各方面知識,還要使受教育者在學校學習期間獲得某個職業所必需的實際工作能力,繼而使這些能力成為受教育者在日後社會生產活動過程中獲得獨立謀生的必要准備。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存在很多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而就業能力則是影響大學生就業最根本的原因。既有主觀的一面,也有客觀的一面,人的本質,人生理想,人生價值,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等都是影響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因素。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大學生就業能力太低,主要表現在:有的學生不能將課本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有的學生不能很好的向求職單位展示自己的才華,使其求職成功率不高;有的學生專業基礎知識不足,專業素質不強;還有部分學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工作,不知道自己究竟適合什麼職業等等,這些都是導致大學生就業能力低的主要因素。
1.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較差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適應環境的能力、個人能力、業務管理能力和人際能力、具有良好的從事實際應用工作的心理素質等。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現代職業精神和成熟的職業心態、與崗位相適應的現代職業能力,是當今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其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來,一些大學畢業生缺乏崗位精神,缺乏對崗位正確的認識,缺乏腳踏實地的精神,擇業時拈輕怕重、賺臟怕累、挑三揀四,沒有正確的信念來指導自己的意識,思想素質、心理素質不足,學生畢業後一般都要用較長時間才能適應本崗位工作,這都是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和能力的表現。
2.專業技能、合作技能、求職技能嚴重不足
大學生接受系統化的專業訓練,應能夠系統的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與技能,並兼具經營管理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識,做到全面發展,同時能夠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具有較強的技術操作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掌握和運用創新技法能力、創新成果表達能力等。專業技能是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畢業生必備的核心素質。現實中,一些大學畢業生不僅沒有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甚至缺乏實際經驗和最基本的行業常識,由於經驗不足,肯定在就業過程中會有困難和挫折。
二、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低的原因
1.現行教育體制的不足:一是課程設置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缺乏應有的靈活性、科學性、時代性和實用性,導致學校「產品」與市場需求脫節;二是管理機構僵化,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本科生一般為四年,碩士、博士研究生各為三年,不容許提前完成學業或延遲畢業;三是勞動保障、人事、教育、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部門和社團組織等對如何更好的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促進學生就業能力缺乏協調,降低了政策的效用水平。
2.教學崗位及教學管理存在不足:一是專業設置與實踐脫節、師資缺乏實踐經驗、教材知識陳舊落後;二是對學生的管理仍處在以班主任為主的學生管理方式,與現實的社會生活脫節,使學生處於從屬的和被動的地位。
3.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缺乏以提升就業能力為導向的指導思想,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缺乏主動意識,大學生就業的途徑主要依靠政府組織有關部門介紹和學校解決就業。
三、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1.加強內涵建設和教學管理,突出職業能力培養
重視實踐教學,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在廣度和深度上來凝練培養特色,構建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學校的培養不能靠少數人,也不能只認為是少數人的事,更多的是讓高校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應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活動參與度,大力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同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開拓學生的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組織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完善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2.建立健全就業指導機構,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
首先要充分調動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教育資源共享,推動高校創新組織模式,進一步形成人人關心就業、人人支持就業的良好局面,形成「全程化、全員化」的就業指導體系;其次建立就業指導的流程化管理,從新生一入學開始,就業指導就要開始工作,並根據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通過開展就業形勢、政策、法規、求職技巧、創業意識培訓等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就業;再就是積極引進專業教師,加快就業師資隊伍建設,規范政策,加強宣傳,引進高層次師資,進一步提高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從而實現就業工作服務的職業化。
3.發揮社會對教育的參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實踐機會
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一個有利於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學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促進學校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還通過捐贈、設置獎學金、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和就業基地等多種方式支持學校,為提高學生就業水平、增強就業競爭力而為學生提供一個實踐和鍛煉的機會;高校要積極了解社會對畢業生能力的需求狀況,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能使廣大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拓展綜合素質,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力、提高綜合素質和個性化發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當今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的形勢下,仍有一些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主動性欠佳,不去主動搜尋相關就業信息,不主動參加招聘會,創新能力不夠。這樣的心態必然導致就業困難,影響自己的職業發展。鑒於此種情況,筆者在就業指導課上加強了主體性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動性,培養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探索意識和成就動機。此外,筆者還積極培養學生的積極創造性,著重於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鼓勵有條件的同學積極進行自主創業。
結語:
總之,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大學生應該爭取全面發展自己,認清就業形勢,從自身出發,調整好心態,積極應對,完善自我,做好就業准備,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努力提高個人的就業競爭力,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實踐學習之中,切實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同時高校也要以就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調整專業結構,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以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從而逐步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
『叄』 中國大學生就業情況怎樣
最近一家國內調查機構推出了《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藍皮書》,其中,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技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等十個大學本科專業因為就業困難被列為「紅牌專業」。然而,這些「就業難專業」在杭州卻是熱門專業。有關人才專家表示,就業的難易,也是相對的。這與地區經濟分布、經濟形勢都有關系,因此全國的數據並不一定能對應杭州的情況。2010屆大學本科「紅黃綠牌」專業排名這份藍皮書採用了國家統計局以及勞動就業部門的相關數據,同時還參考了近幾年大學生就業的實際調查結果。藍皮書推出了2010年紅、黃、綠牌專業。紅牌專業: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持續走低,且薪資較低。2010年中國大學生紅牌本科專業前10位是: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技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黃牌專業:比紅牌專業的情況稍微好一些。前八名是:美術學、藝術設計、統計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綠牌專業:很好理解了,薪資、就業率持續走高,且失業率較低的專業。比如地質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礦工程、油汽儲運工程、礦物加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都屬於緊缺、需求量較大的專業。紅牌專業在杭州卻有前途實際上,被列為十大最難就業的專業中,動畫、生物技術、生物科技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有些冤枉,至少在杭州,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並不難,有的還算是熱門專業。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人才招聘會上,來自省內外的74家動漫企業
推出了2000個動漫崗位。其中列在需求排行榜首位的是中高級原畫師、動畫師等專項人才,這些崗位幾乎佔了總需求量的三成;排在需求榜前列的還有策劃、編劇、導演、建模、腳本分鏡、後期製作等人才。杭州高新人才市場對高新區部分企業2010年用人需求做了一個摸底調查。參與調查的150餘家企業的人才需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20%。其中有近80%的崗位集中在計算機、通訊和機械能源行業。杭州高新區人才開發中心的方孟蘭表示,計算機科學、動畫專業在杭州的就業情況都還不錯。因為軟體開發是比較精尖的項目,現在高新區內的很多軟體企業都需要這樣的人才,因此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很受歡迎。另外,生物科技與工程、生物技術要看情況,一開始工作的話,據說很辛苦,但是有經驗後,前景還是相當不錯的,薪資都比較高。理性選專業被重提在被調查的考生中,無論是男生、女生,還是文科生、理科生,都有這樣的意思:最可能首選的專業是金融學。值得注意的是,藍皮書寫道「2010屆被調查的考生覺得,法學、英語、漢語言文學、會計學也是他們熱衷的專業」,可意外的是,調查顯示以上專業都是2007屆——2009屆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所以這樣看來理性選擇專業顯得尤為重要。浙江省人才市場的人力資源專家汪長江說,藍皮書中提到的一些黃牌專業杭州也存在。比如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這些專業在五年前需求相對較大,高考報考的人數多。但是太過泛濫了,造成了目前的就業難。而所謂的綠色專業,三五年後又將會怎樣呢?汪長江認為,高校的專業設置如果存在缺陷,沒有自己的特色,專業培養不精細,教學研究不深入,「綠色」專業也會變成黃色的。
『肆』 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素質與能力。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製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要有良好身體素質,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為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盡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第四,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於人才交流會、網路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幹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第五,先就業後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後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為以後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伴隨著我國高校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由國家統包分配向畢業生自主擇業轉變,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而且,自2007年美國次貸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地的經濟都出現了一定的衰退現象,各用人單位在人才招聘方面都有所減少。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就成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大學生就業的現狀
自1999年高校開始擴大招生規模以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日趨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更是讓就業形勢變的更加不容樂觀。
(一)畢業生人數在不斷增加
近年來,隨著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下降,就業問題比較突出。據教育部統計, 2010年畢業生將超過630萬人,預計今後三年內還將以每年50萬的速度增長,整體就業人數不斷增加。
(二)畢業生向大中城市流動趨勢加強流向
伴隨我國沿海等周邊城市的快速發展,發達城市以及較發達城市和一些發展相對緩慢的鄉鎮之間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斷加大。在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的吸引下,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也在跟隨經濟發展方向,選擇在大中城市尋求發展空間,逐漸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動的洪流。造成了人才集中超過了有限的就業市場的需求。
(三)畢業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
伴隨著精英教育的普及,大學生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高校畢業生對就業的期望值也就一直居高不下。調查顯示,大學生的理想起薪集中約有15%的人定位於4000元以上,而僅有不足3%的人選擇1500元以下。而大部分的企業全部選擇1500-2500元。部分大學生就業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過高的期望值不可避免地讓他們失了大量的就業良機。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從畢業生主體自身來講
當前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嚴重的一步到位的想法,認為到國有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大公司企業是就業,而到中小企業、私營機構只是打工,因此,許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後寧可在家待業也不願意到一些中小企業去就業,更談不上到邊遠地區工作。而且,有些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更多的期望的找到一份輕松高薪的工作,既不願從事高付出的工作,又想獲得高收入;既想獲得高薪工作,又對自身能力了解不足。而社會現實往往與畢業生的想法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進而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工作。
(二)從畢業院校來講
首先,自2003年我國第一批擴招大學生走向社會以來,我國社會的人才需求量逐步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龐大的畢業生隊伍走向就業市場。伴隨著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各地區的經濟開始衰退,社會已經不可能提供如此眾多的就業崗位。從而導致了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壓力驟然加大,就業難現象凸顯。
其次,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而我國高校所培養的人才多在綜合能力上有所欠缺,專業技能也不夠強,很難把所學的專業知識熟練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在社會上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另外,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已經受到了普遍的重視和關注,許多高校積極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我國就業指導工作起步較晚,目前有些高校還停留在傳達政策、整理信息、組織「雙選」會的粗線條階段,就業指導工作遠遠適應不了就業形勢變化和就業制度改革的需要。
(三)從社會用人單位來講
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結構調整,企業進入了較為穩定的發展階段,企業的用人也處於成熟穩定期,吸納的人才有限,而國家大力發展的新型產業主要以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為主,所需要的是高精專人才,而大多數畢業生主要是應用型人才。在當前經濟危機的情況下,主要以接納畢業生為主的中小企業大量破產,而生存下來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斷地減員,進而造成了就業困難。
三、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些建議
(一)切實了解用人需求,不斷增強畢業生綜合能力
如何更好的利用僅有的不到四年的時間來完善自我直接影響了大四的就業形勢。因此,大學生應該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徑來關注了解用人單位需要怎樣的大學畢業生。針對用人單位的需求,大學生應充分利用大學四年去學習相關知識,考取相關等級證書,進而在就業招聘中占據優勢,獲得一份好工作。
(二)調研就業形勢,合理進行就業指導
由於當前大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高校就業辦公室等應不斷深入調查當今的就業形勢與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有針對性的對廣大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使得大學畢業生能夠及時的完善知識儲備,調整就業心態,獲得就業信息,加快並改善大學生就業。
(三)網羅校友資源,多渠道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
比較成功的校友手裡擁有一些資源,可以幫助師弟師妹們提供一些工作崗位。建議充分調動和利用專業教師及校友的社會資源,為畢業生爭取更多的招聘機會。針對專業特色,利用校友、老師的資源,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專業的小型專場招聘會,以便使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四)加大就業扶持力度,創新就業招聘形式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的傳遞越來越快捷,人才市場與高等院校聯合舉辦招聘會一種模式也逐漸跟不上畢業生就業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在此基礎上做出創新,使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更近距離的接觸,通過形勢研討會、專場招聘會、專家報告會、師生座談會、心理咨詢會等一系列措施來拓展就業領域。
『伍』 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非常復雜嚴峻,一方面,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增就業崗位減少。多重因素疊加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激烈,就業困難指數明顯上升。
招聘方式的改變雖帶來諸多不便,但這還算不上對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最大考驗。疫情沖擊之下,多數企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的中小企業又承壓最多。
此外,對於那些產業鏈長、勞動密集的行業,當前的復工節奏勢必對企業業績構成影響,很難說招聘計劃不會因此而縮水。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出現。部分企業的應屆畢業生新增崗位規模出現一定降幅,備受關注的互聯網、金融、房地產、消費品等行業,新增應屆生崗位平均降幅達三成多。
只有企業恢復元氣,才能激活用人需求。當前,在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中,通過多種手段切實幫助企業減輕經營負擔,解決人員、交通等影響企業復工的現實困難就顯得尤為迫切。
解決辦法
1、緩解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焦慮,高校和有關部門要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有必要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搞清楚疫情之下畢業生面臨的急迫困難和問題,這也是精準施策的前提和基礎。
2、高校和有關部門還要大力開拓就業渠道,加強網上就業服務,加強政策宣講力度,並做好學生心理關懷和權益保障,全力為他們的就業求職保駕護航。一些高校已先後開展網上招聘專項行動,推出就業手續「簡辦」「秒辦」,開設就業指導「空中課堂」等,讓畢業生吃下定心丸。
3、考核之下,一些學校難免會為了數據好看心生摻水造假的僥幸,相關政府部門要健全監督和問責機制,確保就業數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陸』 對於大學生就業有什麼看法
1、根據國家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學生數量均同比上年增加60萬人左右,而國家全部的勞動力當中有超過一千萬的人是大學生,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會越來越大。如何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難的問題是國家亟待解決的問題。
2、對自身就業能力期待過高。我國現在的產業發展不平衡,各種人才結構不平衡。我國急需技術型人才和高管理技能型人才,但是大學卻無法培養這些人才,導致人才結構不平衡,用人的崗位找不到合適的人才,不用人的崗位人才濟濟。
3、高校自身問題導致就業形勢困難。各大高校在設置教學理念時各不相同,有些高校因其沒有對教學制度進行合理的改革和創新,導致學生學習的專業無法和社會相接軌,從而讓學生的學習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
4、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已經成為當下的一個熱點的社會問題。而就業形勢的嚴峻,意味著就業轉型對於解決就業困難、勞動力過剩等一系列就業問題的重要性。中國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圍繞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展開,分析了影響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因素包括有:社會因素、高校因素和用人單位的因素。
5、提高大學生自身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在就業時,應提高自身能力和綜合素質,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學校在適應對代發展時,依據社會對人才的不同需求,進行專業設置,培養專業性人才。學生學習本專業的同時,更應根據自身狀況進行特長能力培養,有助於擇業就業中明確方向。
『柒』 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摘要:現如今,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已經成為當下的一個熱點的社會問題。而就業形勢的嚴峻,意味著就業轉型對於解決就業困難、勞動力過剩等一系列就業問題的重要性。中國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圍繞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展開,分析了影響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因素包括有:社會因素、高校因素和用人單位的因素。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現狀 就業困難 原因
一、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
(一)大學生畢業人數基數不斷增長
當前,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基數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非常大,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對教育的重視與發展。大學教育的普及,高校大規模擴招使大學生畢業數量一直處於一個遞增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的增加,大學畢業生群體的就業問題將會變得更加的突出。大學生就業現狀最大特點就是:就業基數大,就業人數增長迅速。目前,就業市場的供需能力不足,就業崗位的競爭大,大學生群體的幾何式增長與就業崗位數量之間的關系失衡,更多的大學生無法走上就業,大學生的就業率下降,大學生就業形勢很不理想。大學生就業人數的增長使我國就業形勢更加的嚴峻。
(二)就業區域集中
大學生就業區域結構分布不合理,就業區域的分布存在著一系列不平衡現象
『捌』 在找工作的時候,該怎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2018中國青年就業調查報告》指出,15歲至29歲的中國青年總體失業率9%,高於中國目前6.1%左右的社會平均失業率。青年就業問題被認為是社會重要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在失業比例中,大學生的比例為5%。這與青年就業經驗缺乏、就業渠道少有關,也與就業市場中短期工作大幅增加有關。
有人預言,未來人們的職業狀態就是從事多種不同的線上線下工作,不再有所謂的本職工作,甚至不會在固定的城市。即使那些承諾長期雇傭人員的崗位,一旦經營狀況不佳,僱主也會考慮裁員。你以為你會被僱傭很多年,他們是那樣說的,實際也是那樣想的,但隨著時運改變,突然間你可能就被解僱了。一個企業在競爭中存續的平均年限為2.5年,這意味著找工作正在變成重復性的行為。
找適合自己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先充分了解自己的脾氣、性格、能力特點,排除不適合自己的工作
2、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天賦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
3、在適合自己的領域,先找到一份自己並不討厭的工作,實際去嘗試
4、多多實踐、嘗試,用心去做逐步改進自己,讓自己適合更多的工作
5、深入做好一個工作,做出結果深入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玖』 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如何
近日,一項對全國近百所高校進行的「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大學生畢業即面臨失業。據悉,該項調查由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舉辦,共6000多名大學本科畢業生參加。 而與此同時,人事部的一項統計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往年大學生需求量下降了22%,供應量則上升了22%。今年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將比去年更為嚴峻。 一次性就業率今年或再降 今年廣東地區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率要等到9月份才公布。而對於「你們學校的一次性就業率究竟有多少」這個問題,廣東地區高校就業辦負責人都諱莫如深,要麼以「這個問題太敏感」,要麼以「現在還沒有統計出來」而加以迴避。 廣州天河一所高校的就業辦負責人李老師說:「今年的就業形勢比去年更加嚴峻。去年廣州大部分高校『一次性就業率』(截至去年6月底)只有50%左右,估計今年的就業形勢也好不到哪裡去。」 3個22%讓各方憂心 「從整體來說,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遠遠超過了去年。」據廣州白領世界 總經理呂基富介紹,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今年大學生的需求量將大幅下降,將由去年的214.1萬個崗位下降至166.5萬個,降幅達到了22%。同時,今年整個中國內地共有413萬名高校畢業生湧向就業市場,比去年增加了22%。而在廣東,去年有24.5萬萬大學生進入就業市場,而今年增加到了30萬名,這個比例上升了22%。 「這3個22%確實非常巧合,但的確是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真實反映。」呂基富分析道,今年招聘應屆大學生的崗位需求量減少了,但是湧入就業市場的畢業生卻逐年迅猛遞增。呂基富告訴記者,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去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僅僅有33.7%。不過,他認為「在廣東,這個數字應該會高一些」。 大專生和文科生「最難找工作」 「本科生只要調整好心態、降低期望值,找到一份工作難度其實並不大,真正難的是大專生和文科生」。盡管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但許多高校的就業辦負責人認為,從整體上來看,目前本科生找工作其實並不算太難,真正難找工作的是文科類專業畢業生。 據記者從廣州、東莞和佛山等珠三角各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了解到,目前正在人才市場上求職的未就業大學生群體中,大專生所佔的比例佔了70%以上。「大專生雖然只比本科生少讀1年,但找工作的難度卻要大許多。」 廣州一所公辦大專的畢業生黃清頗為感慨地告訴記者,現在用人單位在招聘大學生時幾乎都明確要求「本科以上學歷」,即使好不容易才遇到一家願意招聘大專生的公司,職位競爭也是非常激烈,動輒至少有三五十名學生排隊等著面試。 即使是那些在利用親戚、熟人推薦就業方面有優勢的廣州本地生源的大專生,也感受到了「大專生已經過剩」所帶來的巨大就業壓力。據廣州一所大專院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小馬介紹,自己班裡一大半同學都是廣州人,雖然「許多同學從去年起就托熟人找工作」,但直到現在依然「還有大約一半的同學沒有找到工作」。 據廣東一所重點高校的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小賀介紹,截止今年6月底,在她近50名同班同學中「已經簽約的只有1/3左右」。 一位曾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楊老師告訴記者,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文秘、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計算機、會計等文科類專業,在人才市場上早就已經嚴重供大於求,這是這些專業的大學生找工作難的根本原因。
『拾』 大學生就業現狀
1、根據國家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學生數量均同比上年增加60萬人左右,而國家全部的勞動力當中有超過一千萬的人是大學生,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會越來越大。如何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難的問題是國家亟待解決的問題。
2、對自身就業能力期待過高。我國一直對大學教育比較重視,在大學進行人才培養,但由於高等教育的逐漸普及,大學開始面向大眾廣泛招生,這使大學教育成為普通標准,大學本科學歷也逐步普及,大學生數量驟增。因此,當代大學生進行就業選擇時,無法擺脫大學光環,忽視自身就業能力水平,對就業期望過高,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就業壓力大。
3、高校自身問題導致就業形勢困難。各大高校在設置教學理念時各不相同,有些高校因其沒有對教學制度進行合理的改革和創新,導致學生學習的專業無法和社會相接軌,從而讓學生的學習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
4、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當代大學生受諸多環境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導致大學生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在擇業就業中將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斷。因此,應加強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加強社會文化指導,根據職業規劃,制定發展方向。學校應正確引導學生就業觀念,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環節,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意識,了解時代發展。
5、提高大學生自身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在就業時,應提高自身能力和綜合素質,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學校在適應對代發展時,依據社會對人才的不同需求,進行專業設置,培養專業性人才。學生學習本專業的同時,更應根據自身狀況進行特長能力培養,有助於擇業就業中明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