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紫禁城的東西,十二宮有哪些講究,什麼最好呢
近年來大熱的清宮劇,如《延禧攻略》、《甄嬛傳》、《如懿傳》、《金枝欲孽》等,無論所講述的故事是否符合歷史,但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對紫禁城中東西六宮的名字並再不陌生,而且更多了幾分神秘之感。那在這耳熟能詳的十二個宮殿中,東六宮,西六宮,如何判斷哪個宮殿更加尊貴呢?
⑵ 紫禁城簡介
紫禁城(一般指北京故宮)的歷史: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嘉靖時期,故宮三大殿名稱改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清朝入關之後,依照明朝的舊例,順治帝和康熙帝都將乾清宮作為居住和處理朝政的主要場地。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故宮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國務院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博物院現存文物150萬件(套)。 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辟為「故宮博物院」。
(2)中國紫禁城有什麼講究擴展閱讀:
紫禁城的部分珍品介紹
1、《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公認的千古名畫第一巨作,無價之寶。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全圖分為三個段落。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550多個各色人物。
該畫首先收藏在北宋宮廷,曾在宮內四進三出。其最後一次出宮,是當年溥儀和溥傑偷偷運出宮廷,然後被帶到長春,最終凌亂地堆在了東北博物館的臨時庫房。1950年冬天,古書畫鑒定專家楊仁愷無意中發現該圖。當時已出現多幅該畫贗品,楊仁愷最初不敢相信這幅就是真品,經多方鑒定方確認其身份。
2、《平復帖》
西晉陸機的《平復帖》在於它在中國書法史上的珍稀性和獨特性,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書法真跡,被尊為「中華第一帖」。創作時間至少在1700年前,比王羲之的《蘭亭序》還要早60多年,至今不腐。內容為陸機向朋友問候疾病的書札,因有「恐難平復」的字樣,故取名《平復帖》。
《平復帖》本為清宮舊藏,嘉慶帝將其當作珍玩稀品賞給親王,遂流出內府。民國期間,為恭親王後人珍藏。1937年,為了給母親治病籌措費用,恭親王後人意欲出賣,幾經轉手落入英國。張伯駒以4萬大洋購入,並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平復堂」。
3、《梅鵲圖》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為故宮織綉的代表作品。此圖軸絲質,依畫稿緙織。以十五六種色絲裝的小梭代筆,巧妙搭配,畫面色澤和諧。以「通經斷緯」的手法緙織,並嫻熟地運用了多種緙絲技法。所用絲線之經密度20根/cm,緯密度44-46根/cm,精工細密。是南宋時期緙絲工藝傑出的代表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故宮
⑶ 北京紫禁城原來所有城門都有哪些講究,說法,作用,如:推出午門問斬等等
紫禁城共有四座城門,南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午門俗稱五鳳樓,是紫禁城的正門。
紫禁城宮城設有八門:南五門,即承天門(清改為天安門)、端門、午門、左掖門、右掖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清改為神武門)
皇城有六門:正南曰大明,東曰東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大明門東轉曰長安左,西轉曰長安右。清改大明門為大清門,北安門為地安門。
內城有九門:正南為正陽門(即前門),左崇文門,右宣武門;東之南為朝陽門,北為東直門;西之南為阜成門,北為西直門;北之東為安定門,西為德勝門。
故宮的黃圈圈共設有四座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西為西華門,其中,以南邊的午門為正門。東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後可以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按文東武西由兩側門出入。
午門俗稱五鳳樓,是紫禁城的正門。午門是宮城中最高的門座,朝中大赦、獻俘等重大儀式都在午門舉行。
北京紫禁城佔地面積724250平方米,還沒把護城河與城牆的綠化帶計算在內。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紫禁城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牆圍繞,城牆的外沿周長為3428米,城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是護衛紫禁城的重要設施。城牆四邊各有一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城牆的四角有四座設計精巧的角樓。紫禁城宮殿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其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可以說世上罕見的。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之大成,是中國二千多年專制社會皇權思想的集中體現。與中國歷代皇宮一樣,故宮的總體規劃和建築形制完全服從並體現了古代宗法禮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無上的帝王權威。
⑷ 故宮為什麼被稱為紫禁城,其中有什麼樣的說法
故宮始於明朝永樂四年,是明清帝王的皇宮。
但古時候卻稱這個皇家宮殿為紫禁城,到底是什麼緣故呢?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紫禁城之名源於星垣學說。古代的天文學家將天上星垣分為三垣,二十八宿等,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天是垣,而紫微垣處於三垣的中央,是代稱天子的,紫微星即北斗星,群星環拱於四周。古人不但把紫微星垣比喻為天子,還把帝王的宮殿稱為「紫極、紫禁、紫垣」。紫禁之稱在唐代就已經有了,從故宮的用途和建築規模看,以星垣學的角度命名故宮為「紫禁城」,也是很恰當的。
⑸ 故宮的詳細講解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為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幕。
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南面為午門,北面為神武門,東面為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城牆的四角,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形容其結構的復雜。
北京故宮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其後為御花園。後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後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築,西六宮西側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築。外朝、內廷之外還有外東路、外西路兩部分建築。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的名稱考義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明朝初期同外禁垣一起統稱「皇城」,大約明朝中晚期,與外禁垣區分開來,即宮城叫「紫禁城」,外禁垣為「皇城」。
⑹ 紫禁城是什麼意思紫禁城的由來是什麼
紫禁城是什麼意思?紫禁城的由來是什麼?
在歷史上你知道紫禁城是什麼意思?紫禁城的由來嗎我們一起阿里探討了解一下吧。
故宮是中國明清時代的皇家宮殿,在那時候被稱之為紫禁城,故宮是後來才叫的。這座城是中國古代宮廷的建築精華,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的佔地面積就達到了15萬平方米,整座城裡面大大小小的宮殿有七十多座,毫不誇張的說光房屋就上千間。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里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徵,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被列為宮殿五大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就過去每逢改朝換代,怎麼著都得有點兒變化,尤其那時候的人特別講究風水,帝王家就更看重了,於是決定把這個新的紫禁城這個中軸線從元朝皇宮的中線的位置往東大約五十米,然後在元朝的宮城的南面開始修建我們今天還能有幸見到了這座紫禁城,紫禁城在後期也經歷了許多磨難。見證了一次又一次的變革。之後在1925年10月10日成立了故宮博物院,也就是在這之後紫禁城改為故宮。
經過以上大概的講述你都明白了嗎。
⑺ 什麼是紫禁城
名稱由來
故宮又稱紫禁城。 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但明朝初期稱為「皇城」,直接稱呼為「紫禁城」則大約始於明朝中晚期。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⑻ 故宮為什麼是紅色和黃色的.象徵著什麼
紅色一直被視為是一種表示喜慶的正色,寓意著庄嚴、幸福、吉祥。而黃色則代表了正統的地位。
除了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陰陽五行中,黃色屆土,土居中央,系萬物之本,代表了至高無上的權利,因此多數宮殿的瓦頂皆以金黃色釉琉璃瓦覆蓋,以顯示無比的尊貴。 此外,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而火為赤色,所以宮殿門、窗、宮牆多用紅色,寓有滋生、助長之意,以示興旺發達。 紫禁城的建造是非常講究的,布局、造型,每一處細節都是蘊含著「君權神授」、「皇權至上」理念的媒介,即使是顏色也不會例外。
(8)中國紫禁城有什麼講究擴展閱讀:
明清兩代修建紫禁城時,延續以往的傳統,殿閣樓宇大都採用紅牆黃瓦,色彩強烈耀眼,對比細膩突出,以達到金碧輝煌、和諧悅目的效果,形成氣象宏偉而肅穆的整體,既表現了皇家的富麗堂皇,又反映了皇帝的「無上權威」和「天子至尊」。
但是,紫禁城裡不是只有黃色的房頂,由於有些建築不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在規格上要低一個級別,因此,有少數建築用的是綠瓦或黑瓦。
⑼ 北京紫禁城風水如何布局
為了壓制元朝,明紫禁城在元皇宮延春閣上堆土形成了煤山(今景山公園)。該山是全城的制高點,正好位於全城的中軸線上,紫禁城修建了護城河,形成了金水環繞的格局。人為地為紫禁城製造出了背山環水的風水格局。
就星象而言,北京處於東北方,是北斗星在大地的投影。北斗星是天上的中心,北京自然也就是天下的中心,因而紫禁城按照中軸線嚴格地規劃宮殿。其中奉天殿(今太和殿)處於正中,比其他宮殿高,是天子舉行大典、接受朝賀的地方;而華蓋殿(今中和殿)、謹身殿(今保和殿)及後寢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都處於軸線上。紫禁城內的其他宮殿則左右東西地對稱排列:外為朝廷之所,文華殿居左,武英殿居右;後是安寢之宮,端本宮(即太子宮寢)居東,後宮局西
中國人講究一脈相承,故宮的龍脈起自昆侖山,昆侖山接連天上的元氣,就似氣上通天,那故宮就具有了天上的元氣。元氣是宇宙生命之源,它是一切存在物生命過程的能量。有了元氣就有生氣,那麼北京城即故宮就會充滿生氣,成為萬代永固的基業。在明清時代諸多的典籍中,許多學者都在論證北京城即故宮的山脈的走向與昆侖山相連,實際上就是在論證中國人對於宇宙的認識和所形成的宇宙哲學思想:氣是萬物之源,亦是萬物之本。
中國古代都市規劃建設是以整體平面布局、建築群巧妙聯接、組合為特徵著稱於世的。連接組合的重要原則之一就是明朗、對稱。其指導思想就是風水地理的陰、陽協調與對稱平衡。《周禮·考工記》所提出的 「九經、九緯」 就是以中主軸為對稱軸。 「左祖右社,前朝後市」的布局也是陰陽對稱觀念的反映。對稱就意味著調合。以北京為例,南有天壇,北有地壇;東有月壇,西有日壇;左有太廟,右有社稷壇。太廟為陰,祭祀祖先。社稷壇為陽,祭祀土地、穀物稷神。對稱的中心點,就是風水穴。在風水觀念看來,陰陽極是互相對立的一個事物的兩極,它們互相依存,不可缺少,陰、陽調合在城市的平面布局上所反映出來的,就是對稱、明朗。
故宮中軸線上的建築有永定門——箭樓——正陽門——端門——午門——內——金水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坤寧門——天一門——銀安殿——承光門——順貞門——神武門——景山門——萬春亭——壽皇門——壽皇殿——地安門——鼓樓、鍾樓。建築軸線十五里,是世界之最,也體現出依照洛書的方位常數十五之數建造的依據。以中軸線為標准分左分右,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陰陽」理念,而且被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更出現了現在建築知識里所謂的「對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