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朱元璋對元素周期表有什麼意義的貢獻
門捷列夫在1869年發明了元素周期表 ,由我國近代科學家徐壽則引入中國,而歷史上的朱元璋其實和元素周期表並沒有什麼關系,可以算是“美麗的巧合”罷了。
徐壽在翻譯元素周期表的時候遇到了困難,而正是朱元璋他家族譜給了徐壽靈感。
正是因為當時朱元璋給子孫後代用這個方式起名字,開辟了很多生僻字,所以就方便後面元素周期表取名了。這就是朱元璋對元素周期表的貢獻。
② 元素周期表是什麼時候出來的
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先創造的,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相對原子質量大小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製成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經過多年修訂後才成為當代的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作者是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俄語: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羅斯科學家,發現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發現元素周期律的是紐蘭茲,門捷列夫是後來經過總結,改進得出現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並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1907年2月2日,這位享有世界盛譽的俄國化學家因心肌梗塞與世長辭。他的名著、伴隨著元素周期律而誕生的《化學原理》,在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初,被國際化學界公認為標准著作,前後共出了八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學家。
門捷列夫對化學這一學科發展最大貢獻在於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他在批判地繼承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了訂正、分析和概括,總結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門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學界的震動。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稱為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的前身
公元1865年,英國化學家紐蘭茲把元素進行反復排列,發現第八個和第一個元素性質相近。他把這叫做「八音律」。若他繼續研究或許現在就沒人知道門捷列夫。可惜他並沒繼續研究元素之間的規律。
門捷列夫的改進
門捷列夫把每張紙正面標明已知元素名稱、原子量、化合價等基本信息。他發現夾在碳與氮中間的鈹是多餘的,進一步發現鋅後面本來是砷,但砷的化學性質與磷相似。門捷列夫通過排列紙片,在35歲這年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主要成就
研究領域
1、化學,特別是無機化學、物理化學。
2、門捷列夫除了發現元素周期律外,還研究過氣體定律、氣象學、石油工業、農業化學、無煙火葯、度量衡,由於他的辛勤勞動,在這些領域都不同程度地做出了成績。
人物貢獻
向左轉|向右轉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手稿
在門捷列夫編制的周期表中,還留有很多空格,這些空格應由尚未發現的元素來填滿。門捷列夫從理論上計算出這些尚未發現的元素的最重要性質,斷定它們介於鄰近元素的性質之間。例如,在鋅與砷之間的兩個空格中,他預言這兩個未知元素的性質分別為類鋁和類硅。就在他預言後的四年,法國化學家布阿勃朗用光譜分析法,從門鋅礦中發現了鎵。實驗證明,鎵的性質非常像鋁,也就是門捷列夫預言的類鋁。鎵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意義,它充分說明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條客觀規律;為以後元素的研究,新元素的探索,新物資、新材料的尋找,提供了一個可遵循的規律。元素周期律像重炮一樣,在世界上空轟響了!
③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現,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聯成周期表誰抄誰
氫鋰鈉鉀銣銫鈁,鈹鎂鈣鍶鋇鐳”凡是理科生對於這幾句話都不會太過陌生,甚至是倒背如流,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明了元素周期表,推動了化學史的發展與進步。
元素周期表傳入中國,自然每個元素就要有中國的名字。如果你也喜歡歷史或者說了解明史,你就會發現,這些元素的名字與明朝皇室子弟的名字相似!難道元素周期表早在明朝就被我國發明了?
但是給元素命名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不像我們以前給孩子取名字,隨便叫個什麼張三李四就完成了,而是要根據每個元素的特點來命名。徐壽在翻閱資料時,意外翻到了明朝朱元璋的家譜,裡面的字生僻字居多,還大多數與金屬礦物相關,這正好符合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特點,於是朱元璋子孫們的名字就這樣被編進了元素周期表。
朱元璋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絞盡腦汁為子孫們想的名字就這樣在百年之後進入了元素周期表,並且廣為流傳,朱家就這樣佔領了元素周期表的半壁江山直到現在。所以說不是元素周期表早在明朝就發明了,而是其中的漢字在明朝被創造了。
④ 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被發現的
1869年2月17日,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結束了一天緊張的研究工作,十分疲勞地倒在沙發上。休息了一會兒後,他又繼續工作起來。結果元素的周期性變化還是沒有理出個頭緒來。
幾個星期來,他食不甘味,一個囫圇覺也沒有睡過。面對堆積如山的資料,他有一種預感:「自己15年來縈繞在心中的研究即將迎刃而解。」這令他非常興奮。極度的疲勞使他漸漸進入夢鄉,他突然覺得元素周期表由模糊變得清晰起來,令他感到一陣驚喜。門捷列夫隨即醒來,急忙拿起筆把夢中的元素周期表寫了下來,於是,一個偉大的發現終於誕生了。
門捷列夫根據元素周期表預言了新的元素存在,這些新元素在此後相繼被科學家們發現,事實證明他的周期表完全正確。
⑤ 元素周期表是誰引入中國的
門捷列夫是元素周期表的發現者和編寫著,引進中國的應該是19末——20世紀初的中國派往西方的公費留學生,和早年留學西方的學者,具體是哪一留學生或學者無法可考。
化學元素周期表是根據核電荷數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列表大體呈長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歸在同一族中,如鹼金屬元素、鹼土金屬、鹵族元素、稀有氣體,非金屬,過渡元素等。
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區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Ⅷ族、0族。由於周期表能夠准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系,因此它在化學及其他科學范疇中被廣泛使用,作為分析化學行為時十分有用的框架。
(5)元素周期表如何進入中國擴展閱讀
在化學教科書和字典中,都附有一張「元素周期表(英文:the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來似乎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它的發明,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這張表,人們便會想到它的最早發明者——門捷列夫。
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排列,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縱行,編制出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成為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隨著科學的發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後被填滿。當原子結構的奧秘被發現時,編排依據由相對原子質量改為原子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或核電荷數﹚,形成現行的元素周期表。
⑥ 元素周期表在我國是哪個朝代發現的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於1869年發明周期表, 相對於中國清朝同治八年
⑦ 元素周期表誰翻譯的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於1869年總結發表此周期表(第一代元素周期表),此後不斷有人提出各種類型周期表不下170餘種,歸納起來主要有:短式表(以門捷列夫為代表)、長式表(以維爾納式為代表)、特長表(以波爾塔式為代表);平面螺線表和圓形表(以達姆開夫式為代表);立體周期表(以萊西的圓錐柱立體表為代表)等眾多類型表。
我國教學上長期使用的是長式周期表,即維爾納式為代表。
徐壽(1818-1884)是清代著名科學家,他初習經史,後來轉而學習西方先進科學,在天文歷法、算學等領域頗有造詣。他是中國近代的科學先驅,也是最早將西方化學體系傳播到中國的科學家之一。
徐壽在近代化學上的最大貢獻是將元素周期表引入中國。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誕生不久,便被徐壽關注,並力圖翻譯,然而,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如鴻溝一般擺在他的面前。西方以拉丁字母表述的元素符號如此生僻,怎樣將它們准確地譯成中文成為一道棘手的難題。一次偶然的機會,徐壽在圖書館中發現了明代帝王的家譜,這份《明史·諸王世系表》中有20多首五言詩。朱明王室的後裔男丁在取名時名中第一字按詩中字排序論輩。第二個字則遵循「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順序。隨著朱明家族的子孫越來越多,帶有五行偏旁的常用字已不足用,所以許多生僻字(如鈉、鉀、鈣、鎳等)乃至造字(如汞、釙、鑭等)都出現在朱家子孫的名字中,並在清代《康熙字典》編纂時被收錄。
徐壽發現,這些字很適合用於化學元素的中文命名,他創造了獨特的「音譯命名法」將元素周期表中的固體金屬元素一律用「金」字偏旁,其中文發音則取自與該元素原音近似的漢字,原已湮滅在歷史塵埃中的朱明家譜在此派上了大用場。除此之外,徐壽還自創了「鋅」「錳」「鎂」等元素的中文名,元素周期表的中文化問題得以順利解決。這種方法沿用至今,時至今日,我們在學習元素周期表時見到「氯、溴、碘、鋅」等字樣,不僅讀音一望而知,其究竟是氣態、液態、還是固態,金屬或非金屬,更是一目瞭然。這種科學的譯名原則是徐壽對中國近代化學史的重大貢獻,他由此被公認為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
⑧ 元素周期表的由來·
19世紀中期,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制定了化學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出生於1834年,他出生不久,父親就因雙目失明出外就醫,失去了得以維持家人生活的教員職位。門捷列夫14歲那年,父親逝世,接著火災又吞沒了他家中的所有財產,真是禍不單行。1850年,家境困頓的門捷列夫藉著微薄的助學金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後來成了彼得堡大學的教授。
幸運的是,門捷列夫生活在化學界探索元素規律的卓絕時期。當時,各國化學家都在探索已知的幾十種元素的內在聯系規律。
1865年,英國化學家紐蘭茲把當時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的順序進行排列,發現無論從哪一個元素算起,每到第八個元素就和第一個元素的性質相近。這很像音樂上的八度音循環,因此,他乾脆把元素的這種周期性叫做「八音律」,並據此畫出了標示元素關系的「八音律」表。
顯然,紐蘭茲已經下意識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點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不過,條件限制了他作進一步的探索,因為當時原子量的測定值有錯誤,而且他也沒有考慮到還有尚未發現的元素,只是機械地按當時的原子量大小將元素排列起來,所以他沒能揭示出元素之間的內在規律。
可見,任何科學真理的發現,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都會受到阻力,有些阻力甚至是人為的。當年,紐蘭茲的「八音律」在英國化學學會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無譏諷的口吻問道:「你為什麼不按元素的字母順序排列?」
門捷列夫顧不了這么多,他以驚人的洞察力投入了艱苦的探索。直到1869年,他將當時已知的仍種元素的主要性質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進行反復排列比較,才最後發現了元素周期規律,並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宣稱: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來,在物質上會出現明顯的周期性;原子量的大小決定元素的性質;可根據元素周期律修正已知元素的原子量。
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後來一個個發現新元素的實驗證實,反過來,元素周期表又指導化學家們有計劃、有目的地尋找新的化學元素。至此,人們對元素的認識跨過漫長的探索歷程,終於進入了自由王國。
門捷列夫,這位化學巨人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現代化學和物理學的理論基礎。
在他死後;人們格外懷念這位個子魁偉,留著長發,有著碧藍的眼珠、挺直的鼻子、寬廣的前額的化學家。他生前總是穿著自己設計的似乎有點古怪的衣服。上衣的口袋特別大,據說那是便於放下厚厚的筆記本——他一想到什麼,總是習慣地立即從衣袋裡掏出筆記本,把它順手記下。
門捷列夫生活上總是以簡朴為樂。即使是沙皇想接見他,他也事先聲明——平時穿什麼,接見時就穿什麼。對於衣服的式樣,他毫不在乎,說:「我的心思在周期表上,不在衣服上。」他的頭發式樣也很隨便。那時,男人們流行戴假發,對此,門捷列夫總是搖著頭說:「我喜歡我的真頭發。」
⑨ 明朝取名和元素周期表有何關系,皇子的名字都是怎麼取的
元素周期表是與化學相關的學科裡面會用到的一種基礎知識,就如同語文里的文字,數學中的各種數字和符號,英語里的英文字母一樣。而且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總結出來的。但是有不少人發現,明朝時期的皇子們,他們的名字裡面的字,居然和元素周期表裡的各種元素高度吻合,這究竟是為什麼?這兩者之間難道有什麼關聯嗎?
3.徐壽
最後再來科普一下清末化學先驅徐壽先生。徐壽出生在江蘇無錫,19世紀60年代因精通技術,開始在安慶內軍械所為洋務派造船,設計和製造了中國第一艘完全自製的蒸汽船「黃鵠號」。1868年,江南製造局設立翻譯館,他又去做翻譯,一生翻譯了13部科學著作。當時翻譯和現在不同,沒有統一的標准,而且都是有外國人口述,然後中國人整理成書,比現在翻譯難度大多了。《化學鑒原》等中國最早的化學著作就是這么產生的。這部書是由英國傳教士傅蘭雅進行口譯。
徐壽先生還發表過一篇關於聲學的論文《考證律呂說》,由傅蘭雅翻譯成英文發表在1881年3月的《Nature》上。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Nature》發表論文!這篇論文通過實驗推翻了著名物理學家約翰·丁鐸爾在《聲學》中的定論,糾正了伯努利定律,被編輯贊美為「來自中國的聲音」。
徐壽先生在翻譯化學元素的時候自己做了一個標准,當然有人也對這種標准有意見,可是又拿不出更好的方案,所以沿用至今,不過我覺得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