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一個專科生學習基礎這么不好,在國內一年時間讀這些課程能有什麼提高啊
韜客碩士預科(碩士先修課)提供完備的教學體系,可以提前讓學生適應全英文的教學模式,提前打好研究生階段的理論基礎,同時一對一的教務老師也會提供督學服務,隨時跟進你的學習情況,及時解答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幫助你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閉環,
❷ 我國中學地理課程是怎樣設置的
我國中學地理課程設置
一、我國中學地理課程設置的演變
我國古代學校中沒有專門設置的地理課程,地理知識的傳授多分散在《四書》《五經》《尚書·禹貢》等書籍的學習之中。19世紀我國沿海城市的一些新式學校中開始有了地理課程,但中小學各年級正式設置地理課程是始於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之後。90多年來,我國中學地理課程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以下幾個主要階段。
(一)清末階段(1904~1912年)
1904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興辦學校,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實行癸卯學制。《奏定學堂章程》是我國最早制訂的、在全國范圍中小學普遍施行的含有地理學科的課程方案。當時中學學制5年,一、二年級安排地理概論、亞洲總論、中國地理等內容,三、四年級開設外國地理,五年級開設地文學。教學時數,除了二年級每周3學時外,其餘年級都是每周 2學時,總時數為每周 11學時。1909年後中學分文、實(理)兩科,文科在一、二年級開設中國地理,每周3學時,三、四、五年級開設外國地理,每周2學時,總時數為每周12學時;實科一、二、三年級開設中國地理,四、五年級開設外國地理,每周均為1學時,總時數為每周5學時。
在這一階段,地理課程的內容主要敘述中外各國的疆域、山川、城市、交通、物產等,課本的編寫具有地理志、地方誌的特點。
(二)辛亥革命後至新中國建立前階段(1912~1949年)
在這個階段的前期,地理課程變動較多,開設的課程主要為中國地理和外國地理,也曾在高年級開設過自然及人文地理概論;總時數也有變動,每周有8學時、6學時、9學時不等,並且也不是所有年級都開設地理課程。後期(1932年以後)則是歷史上開設地理課學時較多的時期之一,總時數達12學時,在初中和高中總共6個學年中,全部開設地理課程,每周均為2學時。課程內容,無論是初中、高中甚至小學,基本上都是循環重復,從本國地理到外國地理,區別僅是內容的繁簡。
這一階段地理課本的編寫質量有了提高,打破了過去地方誌式的框框,並吸收了當時地理科學研究的一些成果。但課本中也存在一些錯誤的觀點,如地理環境決定論、優秀種族論等等。
(三)新中國建立以後至「文化大革命」階段(1949~1976年)
這一階段地理課程變動較大,整個學校地理教育可以說是經歷了一個由興旺趨於萎縮的過程。解放初期,地理課程的體系基本上按照解放前的舊體系,但在內容上,刪除了地理環境決定論等觀點,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1953年至1957年期間,主要參照蘇聯模式,課程體系由自然地理到經濟地理、由世界地理到中國地理,地理課時數總共達每周12學時,也是歷史上開設地理課學時較多的時期之一,在內容上相對比較系統、完整,但結合我國實際尚不夠。從1958年開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地理課程基本上屬於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削減的時期。這一時期地理課學時數削減幅度很大,從1957年每周的12學時,削減到1958年的8學時、1959~1962年的5學時,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一段時間全國大多數中學都停開地理課,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普遍下降。
(四)「文化大革命」以後階段(1976年~現在)
「文化大革命」以後,地理教育處於振興階段,地理課程逐步得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學地理課程設置概況一覽表(括弧內為學時數)到恢復,學時也由少到多,逐步得到增加。不僅在小學,而且在高中一年級(或高中二年級),以及高中三年級的文科班也開設了地理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初中階段開設區域地理(包括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鄉土地理),高中階段基本上講授系統地理。在指導思想上,逐步明確了以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理論作為地理教學內容的核心論題。在地理課本的編寫上,由以往「偏重提供事實材料」向「事實與原理相結合」方向轉變,區域地理內容的組織由條述法向特徵法轉變,課本的表述方法也由以往的文字表述為主向圖文並茂方向轉變。
在這一階段,我國各地雖曾編寫過一些不同版本的地理課本(包括各地的鄉土地理課本),但在大部分時期主要還是採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全國通用的統編教材。從1993年秋季開始,我國在全國范圍推廣使用多種不同版本的地理課本,這標志著我國的地理教材已由「一綱一本」(全國一個大綱,一種課本)走向「一綱多本」(一個大綱,多種課本)和「多綱多本」(不同的大綱,多種課本)的改革時期。
二、我國現行中學地理課程的設置
根據原國家教委(今教育部)1990年頒發的《現行普通高中教學計劃的調整意見》和1993年頒發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試用)》,現行中學地理課程設置如下:
初一開設世界地理,每周3課時,課程內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和地圖初步知識,作為學習中、外區域地理的基礎知識;第二部分是世界概況,是對全球的總認識;第三部分是各大區地理特徵和一些國家地理知識;第四部分主要講時區、日界線和世界環境保護。
初二開設中國地理,每周2課時。四年制初中比三年制初中每周多一課時。教材按照中國地理總論→中國區域地理→中國在世界中,即總論→分論→總論的編排方式安排順序,最後學習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理和鄉土地理。
高一地理(必修)每周3課時。高中地理共計十一章,前五章屬自然地理,主要講地球的宇宙環境和人類的自然環境。後六章屬於人文地理,講述當前世界性的環境問題,也是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面臨的重要問題。
高三地理(選修)每周4~6課時,屬文科選修,教材內容以中外區域地理為主。
1994年開始,原國家教委又組織有關方面人員編制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地理課程標准(教學大綱)。按照新高中地理課程方案的設計:高中一年級開設的地理為必修課,每周3課時,學習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有關的知識;高中二年級和高中三年級開設的地理為限定性選修課,高二每周1課時,高三每周2課時,主要學習人文地理知識。目前,新高中地理課程正在天津、山西、江西等省、直轄市試點,2000年起在全國推廣。
此外,上海市經國家教委(教育部)批准,在1988年也設計了一套初、高中地理課程設置方案,試點後已於1993年起在上海地區施行。此方案規定,6年級(9年義務教育一貫制)開設自然地理基礎(每周1課時),7年級開設世界地理(每周2課時),8年級開設中國地理(每周2課時),高中二年級開設必修地理課程(每周2課時),高中三年級開設文科班選修的地理課程(每周3課時)。
浙江省也經國家教委(教育部)批准,試行綜合課程方案,將初中階段地理課程的內容分設在自然和社會兩門課程之中。
三、台灣、香港中學地理課程的設置
(一)台灣地理課程設置
台灣中小學修業年限為12年:其中國民教育(即義務教育)為9年,前6年為國民小學,後3年為國民中學(即初級中學),合稱國民學校;3年普通高中,另稱高級中學。
近年來國民中學單獨設置地理課程。初中三個年級都開設地理課,周課時總量為5課時。第一、二學年每周2課時,第三學年每周1課時。在三年六個學期中,前四個學期主要講中國地理,後兩個學期主要講授外國地理。
高中三個年級也都開設地理課。高中地理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高一、二年級地理為必修課程,每周2課時,第一學年為地理通論,第二學年為外國地理和本國地理。高中地理選修課設在高三年級,分設人文地理、經濟地理和地球科學三門。高三實行文理分科,理科可選地球科學,文科選人文地理或經濟地理。
(二)香港中學地理課程設置
目前香港的學制是: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稱中四、中五),大學預科一年或二年。20世紀80年代以前,香港私立中學較多,後因經濟迅速發展,公立學校大大增加,到1985年已有70%的中學生在公立中學就讀。地理課程在香港普通教育中是受到重視的。一般中學從初一到高二年級都開設地理課。這一方面是由於香港在1997年回歸祖國以前的一百多年裡為英國佔領,深受英國的影響,繼承了英國重視地理教育的傳統;另一方面也與香港的環境條件有關。
香港地理課程的設置是:初一為香港本土地理,初二、初三為世界地理。不修讀地理的學生改念社會科。社會科是一門綜合了歷史、地理、經濟和公共事務的科目。地理和社會這兩門學科都是初中階段持續三年的必修課。
高中地理課程開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經濟地理。香港中學習慣把高中分為文、理、商三組,其中修讀地理的學生較多。
❸ 中國海洋大學怎樣申請加課
開學後還有補選階段,補選時選上專業課就行。
請隨時關注選課處理結果,如果補選還沒選上,此課程在已選課程查詢中顯示為「未選中」,不要刪除,在選課系統中「選課」選項卡中有「選課申請」一項,將未選中課程提交選課申請,填好申請理由,等待教務處處理。
另:
根據2010年春季學期本科生網上選課通知http://jwc.ouc.e.cn:8080/jwwz/news.jsp?news_id=1270
「補選階段時間安排在下學期開學初,具體時間新學期開學另行通知。」
「8、每一輪選課結束後,請同學們及時在網上查看自己選課的中選結果,及時掌握信息,方便調整。對於通識必修課選課結果,同學們如果未選中某門通必課且已沒有做其他選擇的餘地,請不要刪掉未選中的課程數據,教務處會在假期統計有關並根據需求適當調整開課計劃,力求滿足同學們對通必課的選課需求。
9、由於不可預測的原因需調整課程上課時間及地點而導致同學們已選課程發生時間沖突時,教務處會在每個學期開學初的前3教學周予以處理。
10、開學初的補選退選階段結束後,數據會最終確定,此時任課教師可以在教師系統上下載確定的上課學生名單,同學可以在選課網頁學生系統上查詢或列印個人課程表。開學第4教學周後將不再受理任何形式的退課與加課申請。」
❹ 雙減政策下如何提高數學課堂
雙減政策下提高數學課堂的方法可以用「五點四環節教學法」,五點四環節教學法源自中國古代教育智慧「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教育思想。
雙減」政策終於落地,教育部對「雙減」政策的出台背景和過程、總體思路、總體目標以及具體的落實政策進行了詳細解答。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一年內使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三年內使各項負擔顯著減輕」這兩個帶有時間節點的目標,明確闡述了「雙減」對於整個教育工作的意義。雙減」要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其中課外補習必須要控制。
從課堂上獲取知識,從課堂教學中錘煉思維與智慧,才是最為正確的選擇,課余大量佔用休息時間,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雙減」不是減學,而是高效且有質量的教學。「雙減」不減責任,不減成長。就是在每一節課上提高教學效率與保證教學質量。
那麼,滿堂灌教學法只傳授知識為主能做到嗎?顯然做不到。因為滿堂灌教學,教師把40分鍾全講了,作業咋辦,練習咋辦,掌握知識咋辦、運用知識咋辦,那就只能在課外學生自己去完成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教育部專門制定了關於作業等五項管理規定,分別對中小學課外作業的時間量做了明確的界定,極大壓縮了課外作業時間,繼續再使用滿堂灌教學就與作業等五項管理與雙減政策發生嚴重沖突。因此,只有摒棄滿堂灌教學才能有效落實五項管理。
其實,滿堂灌教學早已偏離了課堂教學本身,教學的本質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認知知識、能教學生掌握知識、會教學生運用知識、善教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才是課堂教學的本身。
具體說什麼是教學,就是教師在傳授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四個方面進行教學的過程,這是教學的本身,這是對教學思維的根本性轉變與認識。
而滿堂灌教學至多在課堂教學中完成了其中的一個環節,即教會學生認知知識環節,後續的環節長期以來沒有做到,也沒有安排去做,是以作業的形式留給了課外學生自己去完成。世上哪有奇跡,背後都是邏輯。
從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上看,必然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必然向社會外求課外輔導。學科門類多,合在一起的作業量在有限的課外時間里不僅難以高質量完成,更為重要的是學生根本難以做到學懂弄通做實。
課堂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生學業發展的「主導線」,是助力「雙減」政策行穩致遠的「減壓線」。而課堂教學法的優劣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活力以及減負的成功。早在2001年我國就頒布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時至今日,我們一直在探索中不斷前進,但上課而未備課、「課上滿堂灌,課後作業填」、「考試越多,教學質量越好」、「課後作業越多,教學效果越好」等教學現象和教學觀念依舊存在,這樣的教學時代已經結束了。
課堂教學提質增效、課堂教學法改革雖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在出台「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學校、教師、家長更應該多關注如何在短短40分鍾的課堂上,選擇什麼樣的先進教學法才能讓學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教師應主動學習,深研政策,轉變陳舊教學理念和方法,杜絕摒棄滿堂灌教學,做好每堂課的教學計劃,探索「雙減」政策下新的教學方法、模式,致力打造高效課堂。
雙減政策下,有一種課堂教學法終於迎來的春天,這就是創立於1993年創立於雲南昭通的「五點四環節教學法」,作為中國特色的習本課堂,「五點四環節教學法」源自中國古代教育智慧「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教育思想。
或者說,「五點四環節教學法」將這一戰略層面的教育思想變成了可操作的課堂教學戰術體系,從戰略、戰術和技術策略層面實現了三者的有機統一,成為中國特色的課堂教學哲學方法論。
首先,該教法從四個環節戰術展開,保證了課堂教學的高效與質量,同時使得課堂教學回歸教學本身。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教師組織學生運用知識、教師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現了課堂教學的起承轉合,以系統性、整體性、程序性、層次性、進階性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少,每一個環節都具有目標性、指向性、針對性、確保了課堂教學的高效率與高質量。
其次,該教學法從五點戰略目標出發,保證了課堂教學目標系統性認知。教學重點、難點、易錯點、易忘點、拓展點。
體現了對課堂教學戰略目標五位一體的全面認知與系統謀劃,層次清晰,邏輯嚴密、層次遞進,點線面體,使得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實踐性、成效性,保證了課堂教學目標既關注基礎性,也關注應用性、綜合性與創新性。
同時,也為分層教學、好中差學生的培養提供了相應的目標要求與把控方向。同時,五點既是學習的目標,也是測試的考點,只要平時重視教學研究、重視教研,理解教材,認清學情,就能解決「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矛盾問題。
第三,該教學法從三分講七分練教學策略出發,保證了五點四環節真正落地生根,見到實效。三分講七分練、課堂訓練,練中講、講中練、講練賽考、講練測評,這是一種全新的課堂生成性教學策略,徹底改變了滿堂灌教學的替代性策略。
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為主導、以習為核心、以思為主旨、以解決問題為主要,課堂教學過程講練結合以練為主、學思習融合以思為要,構建了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幫的良好教學生態。
彰顯了教學的本質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認知知識、能教學生掌握知識、會教學生運用知識、善教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教學價值,使課堂教學真正回歸本身。
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提出: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這句話真是具有真理性。從減負的角度看,只有從根本上解決課堂教學法問題,改變包講不包會的填鴨教學課堂,杜絕滿堂灌教學課堂,將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環節納入課堂教學,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關於作業、練習、延時服務等問題。
若依然是滿堂灌教學,作業、練習就不可能納入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學科的作業、練習就只能放在延時服務中去解決,這不就等於是在換一種方式變相增加了一兩節學科類課程,至少是講解作業、練習的課。
延時服務又是自願的,學生參加還是不參加,不參加就會錯過學習機會,最後淪為全員參加,減負依然效果有限。作業練習原本就應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載體與方式。你不納入課堂教學,那就只能在課外來增加時間才能解決。
關於人類的創造力,愛因斯坦說過一句最著名也最有力量的話: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孩子讀書、學習,有著雙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識,一是發展思維技能。大多數父母和教師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後者。
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都是源於70多年的滿堂灌教學的慣性思維使然。滿堂灌教學就是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大家早已深入骨髓。但教授一門知識課的更為重要的意義恰恰是為了使孩子的思維技能得到發展。
思維技能是創造力的關鍵晶元,包括好奇心、想像力、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精神、創新意識。「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維」,這句話很有道理。所以,教育者(父母、老師等)在培養孩子的思維力方面應注意一些方法:教孩子,思維比知識更重要。
那麼,就課堂教育教學培養人才的目標來看,就兩個任務,一是傳授知識給學生使其掌握,二是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思維使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長期以來,滿堂灌教學關注的是第一個問題,忽視了第二個問題。
或者說偏重於第一個問題而偏輕的第二個問題。使得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知識性人才多於思維性人才。這里的思維性人才就是創新性人才。尤其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創新性人才的需求已經被國家擺在了優先培養的戰略地位。
這也就是是國家教育部反反復復要求教改、課改、學改、課堂革命、要求各地各學校要變滿堂灌教學為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教學的良苦用心。「五點四環節教學法」就是一種融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教學為一體的課堂教學法。
「五點四環節教學法」從它誕生那天起,就與滿堂灌教學徹底決裂,就是減負路上的高效課堂教學法,是對傳統滿堂灌課堂教學的課堂革命,是一種既關注知識的獲取掌握更關注以思維為核心的知識運用解決問題的新型教學法。
五點四環節教學法課堂教學的推廣普及絕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千萬家,事關中國創新性國家戰略的實現。它讓課堂教學真正發生,實現了教與學的有機統一、習與思的辯證統一、師與生的融合統一、講與練的內在統一。
課堂真正成為教學的高地、學習的主戰場,成為學生獲得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核心素養的主渠道。
相比滿堂灌教學創立的初衷是培養經濟社會發展低級階段的初級勞動者的教育目標而言,「五點四環節教學法」必然成為順應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征程上教育要培養中高級勞動者的先進課堂教學法。
❺ 如何進行我國學校課程的改革
劉道玉:徹底整頓高等教育十意見書
2009年02月27日 08:38南方報網【大 中 小】 【列印】 已有評論1416條
劉道玉 著名教育家、化學家、前武漢大學校長
中國高等教育出了問題。什麼問題?香港科技大學丁學良先生說:「大學的問題七天七夜也談不完。」依我看,中國大學的問題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亂」。
亂,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社會各界都看到了,就是教育領導當局看不到。這驗證了一句古諺:「旁觀者清,當事者迷」。作為一個旁觀者,我願為教育領導當局解謎,希望他們聽進些逆耳忠言,並付諸整改行動。
上世紀90年代初大學合並,揭開了我國高等教育大操大辦的序幕。近20年內,高教領域里發生了太多事件,例如大學合並,教育產業化,建設一流大學,本科高速擴招,研究生數量急劇膨脹,專升本,學院改名,學術造假,教學假評估,建大學城運動,大學圈地遠動和建設豪華校園等。
值得肯定的是,高等教育在數量上取得了進步,教育經費有所增加,辦學條件也有改善。到2007年,大學生在校生已達2700萬,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23%,實現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部分省市已步入普及化的階段。
但是,片面追求高速度,也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如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研究生泡沫化,學風浮誇和學術造假,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素質嚴重下滑,教育產業化或變相產業化越演越烈,大學中的鋪張浪費嚴重,債務累累,官本位越來越嚴重……
歷史經驗表明,凡是一次高速大發展或大破壞之後,一般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調整,這符合事物螺旋式發展的規律。可是,近20年的高等教育一直以火箭的速度上升,從沒有進行過調整或整頓,根本談不上鞏固和提高。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思考,我提出整頓高等教育的十意見書,真誠希望國家高層做出決定,對高等教育進行一次徹底整頓。
一、廢除自學考試制度
極而言之,自學考試已成為「通向大專學歷文憑的走私通道」,它已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自學方式自古就有,但是把它正式作為獲取大學文憑的制度,是從1978年後才開始的。它的產生有其歷史背景,那時大學生毛入學率很低,全國平均只有1.4%,不少省市還低於1%。擴大招生,又受到校舍等教學資源的掣肘。於是,自學考試被當作統一高考之外,另一條獲得大專文憑的渠道
自學考試於1981年開始試點,1983年全面推廣,直至發展到被稱為中國的「第一考」。三十年來,累計4800萬人參考,850萬人獲得大專以上的文憑。無可否認,在當時大學入學率很低的情況下,自學考試滿足了很多人求學的願望,其中不乏有真正的成才者,它的歷史功績應當肯定。
但時至今日,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已非昔比,全國平均大學入學率已超過23%,不少省市已達到高教普及階段,廣東省2009年將達到78%。有鑒於此,我認為高等自學考試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似應取消這種制度,具體原因有三:一是自2006年開始,自學考試連年減少,逐漸出現了萎縮現象。二是自學考試仍然沿襲了普通學歷教育,助長了唯學歷論,除具有學歷統計的意義外,並不能達到真正提高人們技術和能力的目的。而且,許多人的工作和所學的專業完全不搭界,什麼容易就拿什麼文憑,造成了某些文憑泛濫。三是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舞弊現象嚴重,文憑水分很大。有人甚至極而言之,自學考試是「通向大專學歷文憑的走私通道」。總之,取消自學考試制度,是整肅高等教育學風的需要,是嚴格大學文憑標准、凈化人才市場的需要。
二、取消不合格的在職研究生學位
西方國家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約30%,而我國基本上是零淘汰,官員和老闆考博拿學位,一路綠燈
本來,研究生教育是為了培養少而精的理論型和研究型人才,以充實到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這是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通則,直到1980年代末,我國也依然恪守著這個宗旨。
到了1990年代初,研究生急劇膨脹,官員和老闆也涌進了校園爭戴博士帽。西方國家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大約30%,而我國基本上是零淘汰率,官員和老闆考博是一路綠燈。為數不少的老闆和官員,既不上課又不做實驗或查閱文獻,怎麼能夠達到博士水準的要求?有不少老闆只有高中甚至初中學歷,可見我國博士學位的含水量多麼大!在職博士生已經異化和玷污了我國的研究生教育。他們用不菲的學費買博士帽,而大學以賣學位換取資源,是典型的權錢交易。
鑒於我國在職研究生太濫,必須大力進行整頓。凡是沒有參加統一的嚴格入學考試、沒有全程上課和通過全部必修課程考試、沒有做出具有創造性的論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答辯者,應一律取消已授予的博士或碩士學位。對嚴重造假者,應追究刑事責任。同時,除了大學和學術研究機構以外,一律不準再從社會上招收在職研究生。
必須按照大學的功能定位,重新審查和規范學位授予點的資格。屬於純粹教學型的普通大學,不允許招收研究生;教學與研究型的大學,只能招收碩士研究生;只有少部分研究型的大學,才能招收一定數量的博士研究生,而且每位博士生導師每年只能招收1至2名研究生。
博士學位是為了培養少而精的理論型和研究型的人才,但是許多大學和攻讀博士學位的人並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把它當作一種榮譽和身份,當作陞官或求職的砝碼。現在,研究生教育已經變味,以至出現了烹飪博士。目前,我國授予博士學位的大學有365所,而擁有世界最好和最多研究型大學的美國,只有253所。
三、砍掉一半大學的博士授予資格
中央和各省市的黨校等,一律不能招收研究生。要嚴格整頓授予博士學位的大學,至少應砍掉二分之一大學的博士授予資格
不少大學的博士學位授予點,是用搞運動的方法,靠公關和打攻堅戰,用高薪挖院士而獲得的。有的甚至請省市的領導出面公關。一旦獲得了博士點零的突破,就大肆宣傳,開慶祝大會,獎勵有關人員,真是無所不用其極。由於採取了這些不正當手段,某些新建的城市大學也有了博士學位授予權,碩士學位點幾乎覆蓋了大學的所有專業。因此,必須對我國大學學位授予點進行整頓,中央和各省市的黨校、政府部門的政策研究所和工業部門的應用研究所,一律不能招收研究生。要嚴格整頓授予博士學位的大學,至少應砍掉二分之一大學的博士授予資格,並且要保持長期的穩定,不允許普通大學亂串位,也絕不允許任何大學再搞所謂博士點零的突破攻堅戰。
四、大學必須與所謂「獨立學院」脫離關系
獨立學院名不副實,私人投資者想利用重點大學的牌子招攬學生賺錢,而大學靠出賣牌子換取「坐地分贓」的利益
1995年民辦四川電影藝術進修學院與四川師范大學合作,建立了四川師范大學電影學院,這是我國第一所二級學院或獨立學院。到2008年5月,全國共有獨立學院326所,分布在全國30個省份。
一般來說,辦二級學院的大多都是進入211工程的重點大學,甚至有的重點大學辦了兩所二級學院。其實,無論是叫二級學院或是獨立學院,都名不副實,說它是二級學院,又不隸屬於大學,說它是獨立的吧,又受制於母體大學。說白了,它們的產生是利益均沾的結果,是不倫不類的怪胎,而絕非像教育部負責人所說的「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舉措」。私人投資者,想利用重點大學的牌子招攬學生賺錢,而大學靠出賣大學的牌子換取「坐地分贓」的利益。重點大學決不能做這種降格以求的事,必須盡快與以盈利為目的的「獨立學院」脫離關系。
五、讓成人教育回歸職業教育
我國的成人教育不倫不類,招收高考落選的高中生,仍以大專學歷教育為目的,成了大學創收的渠道
成人教育發源於英國,它是適應英國的產業革命需要而誕生的,已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歷史。英國被譽為「繼續教育之鄉」,對世界各國的成人教育曾發生了重大的影響。
中國的成人教育始於20世紀初,以成人簡易識字為對象。近一個世紀,雖然形式不斷變化,基本上還是體現了成人的特點。自上世紀80年代初中期開始,各大學相繼成立了成人教育學院,但並沒以成人為教育對象。實際上是招收高考落選的高中生,仍然以大專學歷教育為目的,成了大學創收的渠道,體現的是「文憑至上」。因此,我國的成人教育不倫不類,既干擾了重點大學的職能,又沒有履行成人教育真正的職責,這種狀況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成人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必須進行整頓或調整。具體做法是,把現在大學中的成人教育學院與大學脫鉤,通過調整和合並,按地區或省市建立若干所獨立的成人職業學院或成人繼續教育學院。這類學院不能擔負普通大學學歷教育,只能進行職業或職業更新再培訓的教育。這絕非普通大學的教師所能勝任,設置職業性的專業,要由具有真正職業專長的內行擔任教師,真正體現職業教育或繼續教育的特點。
六、停止大學辦分校
辦分校,往往是商業炒作,對分校所在地,是拉大旗作虎皮;對分校舉辦者,是為了豐厚的利益
1960年代,在備戰的形勢下,不少大學都辦了分校,實踐證明都是不成功的。雖然國外某些大學也有分校,但它們都完全獨立,如美國加州大學的各分校。
自21世紀初,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發展,一些大學又辦起了跨地區的分校,有的甚至從東北辦到了東南沿海。更有甚者,連北京的某名牌大學的附屬中學,也在全國各地辦起了多所分校。實際上,這些做法都是商業炒作行為,對分校所在地,是拉大旗作虎皮;對分校舉辦者,是為了豐厚的利益。例如,珠海市與某大學簽訂了一個協議,提供五千多畝土地無償地給該校使用,大學就可以利用這些土地招生賺錢。這種做法就是變相的教育產業化,一定要制止。
七、整頓大學的科技開發園和研究院
有些大學把建科技園當作圈地的手段,試問:你有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大的技術力量,居然能辦三個、五個科技園
重點大學為了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試辦一個科技開發園是必要的,但決不能多,多則必濫。有些大學把建科技園當作圈地的手段,試問:你有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大的技術力量,居然能辦三個、五個科技園?如果不是做秀,就是有意浮誇,浪費國家資源是犯罪行為。
有的大學到處建立研究院,在全國建七八個。顧名思義,研究院是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構,要有研究實驗室,配備高素質的研究人員,承擔和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務。現在某些大學在各地建立的研究院是什麼貨色?據我所知,是依託各地的校友會掛個研究院的牌子,基本上是培訓和賣文憑賺錢,或者就是學校的接待站。這種做法,不僅玷污了研究院的名聲,而且助長某些人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利益。
八、實行教授定編制
在坊間流傳許多貶斥教授的笑話,什麼「菜教授」、「水博導」,甚至一元錢買幾個教授的戲言
目前,大學教師隊伍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近親繁殖。不少大學存在三代或四代同堂的情況,嚴重妨礙了教師之間民主、平等討論和爭鳴學術問題的風氣,窒息了創造精神;二是教授職稱評定嚴重失范,致使不少教授名實不符。在1950年代,大學中的教授多是博學多識的學者,無論是人文或是自然科學的教授,掌握多門外語,通曉詩詞歌賦,有的甚至具有琴棋書畫的專長。他們備受人們的尊重,成為學生們的楷模。可是,現在大多數教授,學歷不全,知識面狹窄,治學不嚴,人文素質低下,喪失了對學生的魅力。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為數不少的人,只求表面上的學歷、學位、銜頭,不下真功夫做學問,落得了「名高實秕糠」的結果。二是大學之間相互攀比,看誰的教授多、博導多,只追求數量,導致不少人濫竽充數。在坊間流傳許多貶斥教授的笑話,什麼「菜教授」、「水博導」,甚至一元錢買幾個教授的戲言。這方面,那些擁有教授和博導資格評審權的重點大學,更顯得浮躁和浮誇,沒有起到好的示範作用。
有鑒於此,必須對教師隊伍進行整頓,實行首席教授制或定編制,不允許無限量地晉升教授。近傳聞,教育部准備取消教授職稱,實行教師13等級制。這並不能解決濫竽充數的問題,只不過是以級別代替職稱而已。同時,教授職稱已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取消教授職稱不利於國際交流。在1950年代,大學里的一級或二級教授是「稀有元素」,可是現在某些大學的正副書記和正副校長一二十號人都是一級或二級教授了,有的甚至是一天書也沒教過的職業政工幹部,官本位竟然到了如此嚴重的地步!
九、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學出版社和學報,剽竊抄襲見光死
中國大學眾多的出版社和學報成了「學術垃圾的生產地」,應當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學出版社和學報
近年來,幾乎每個重點大學都發生過教授剽竊、抄襲事件,其中有校長、院士、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博士等。多數大學做出了嚴肅的處理,但也有的大學不了了之,採取了姑息養奸的態度。有個別的大學,明明存在教授剽竊問題,不僅不處理,反而藉助媒體吹噓「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雖然公開學術造假是個別的,但學風浮躁和浮誇卻很普遍,至於「假項目」、「假論證」、「造假論文」、答辯走過場更常見了。我國的學術論文連年攀升,據說已超過德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了,但有多少原創性的成果?為什麼我國至今沒人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所有一級學科的世界大獎也仍然還是零呢?現在幾乎每個大學都有出版社和學報,任何人都可以出書,有多少有價值?有人批評說,中國大學眾多的出版社和學報成了「學術垃圾的生產地」。因此,應當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學出版社和學報,這有利樹立嚴謹的學風,以提高大學的學術水平。
十、整頓大少爺作風,嚴查大學財務支出
大少爺作風流行,誰都配車,裝修一味向公司老闆看齊,可是工作作風和辦事效率卻大大地下降了
我國大學2500億的債務是怎樣造成的?不客氣地說,就是由貪大求全、追趕時髦和大建樓堂館所造成,鋪張浪費也是重要原因,只是大學當局不願承認。一些大學,建五星賓館、豪華校門、觀光電梯等,被媒體逐一曝光。原有的樓房可以使用,也要建新的,一些系科本可以共用一棟樓房,非要單獨建大樓,地下停車場、娛樂設施還一應俱全。不僅副部級的書記、校長配專車,而且副書記、副校長、校長助理也配了專車,甚至連已退休的副部級的書記、校長仍然配專車,一些部處長明不配暗配,公車私用是普遍的現象。現在,不僅校級幹部有豪華的辦公室,而且處長、科長的辦公室也裝修得富麗堂皇,一味向公司的老闆看齊。雖然辦公條件大上檔次,可是工作作風和辦事效率卻大大地下降了。
為了遏制大學的鋪張浪費現象,應當制定相關的法規,對大學的撥款、經費開支、建設項目、享受的待遇等進行嚴格監督,對違章者應追究其責任。
整頓高等教育絕非以上十個方面,但這些是最主要的,抓住了這些方面,就可以提綱挈領地帶動各方面的整頓。要鞏固和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水準,必須發揚大無畏的精神,排除萬難,把整頓工作進行到底!
❻ 20分求!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選課怎麼添加我已經選了必修課!
很簡單,進入學習界面,點必修課上藍色框里課堂列表後的「選修表」,然後選中「拓展課」,保存就可以了。
❼ 應該怎樣提高中國教育
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可以說,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我認為提高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從下面兩個方面入手:
一、從教師自身的層面說,有效的、優質的教學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深刻。深刻不僅意味著看懂教材,更要看穿、看透,從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深入淺出。教師把教材鑽得深,悟出來的道理就透徹,這樣講起課來就簡單,講在點子上,一語道破。
獨到。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於教師的獨創性思維。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
廣博。教師不僅應該是他那一門學科領域的專家,也應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
啟發。富有靈氣的教師善於激疑布惑,誘導學生向著未知領域探幽發微。
機智。課堂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復雜的人系統,它充滿變化和問題。富有教育智慧和機智的教師面對偶然性問題和意外情況,總能靈感閃現,奇思妙策在瞬間激活,機動靈活地實施臨場應變。
絕招。教師的絕招是教師教學特長中的特長,是對某種教學技藝的精益求精、千錘百煉以至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是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境界。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僅僅要讓學生學到有利於自己發展的知識與技能,獲得影響今後發展的學習方法和價值觀念,而且要注意讓教師在課堂里擁有創造的主動權,能充分根據自己的個性、學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來發展自己,這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新目標。
二、從教師教學的層面說,有效的、優質的教學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1、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比較扎實的獨立教學能力,比較獨立的教學個性特徵,使得教師教學的自信心增強,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呈現出比較強烈的創造性勞動的意向和行為。教師從自己的個性特徵出發,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教學藝術的創新,會顯現出教學藝術的獨創性特色,使教學藝術進入個性化的階段。個性化反映的是教師自己的教學藝術與他人的不同,也意味著超越自己。教師在這一創造性教學階段的實踐過程,使自己的教學藝術創造進入了個性化的階段,自身教學藝術開始呈現出與他人的不同,意味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對周圍同事或以往經驗的超越。課堂上教師除了能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善於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及其復雜的教學現象進行反思,並不斷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把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並且通過態度、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將期望傳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精神的首要條件。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當教師站在講台上的時候,要時刻不忘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不要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使學生望而生畏。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問;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這才是學習的真實過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學的具體保障。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
3、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教師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恰當地發揮主導作用,要努力提高「導」的藝術,從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去啟發、點撥、設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少一點講解、分析、提問,多一些引導、點撥、激勵,徹底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
❽ AP課程是什麼,在國內怎麼學
美國AP考試的作用1:獲得大學學分及預修課程
AP考試每年獲得超過3600所大學及學院的承認。全美超過90%的全日制大學為通過考試的學生提供大學學分及/或預修課程。從而使你有時間學習進一步的課程,或者是修二學位,甚至在國外學習。並使你可以收獲一套靈活的應用於你將來大學學習的學習經驗。
美國AP考試的作用2:在大學錄取階段脫穎而出
表現出你已經為大學做好了充足的准備。展現出你有信心參加通過最為嚴格的課程。強調你對於追求學習優秀的承諾。
美國AP考試的作用3:幫助你將來在大學里取得成功的技能
提前學習大學課程,提高你的寫作能力和解題技巧,培養足以面對嚴酷課程的良好學習習慣
美國AP考試的作用4:拓展你的知識面
成為富有激情及好奇心並且積極追求卓越的學生中的意願。積極參與深度討論,合作解決問題並且學習如何寫作。通過教授授課思考了解全美大學的大學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