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五個方面)
一是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高立法質量。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要提高立法質量,必須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並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准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二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整合執法主體,相對集中執法權,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要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三是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優化司法職權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
四是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五是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健全國家司法救濟制度。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
2. 如何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實現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深入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一、堅持科學立法,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必要前提。迄至今天,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領域、新情況、新特點,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質量,及時制定、修改、完善各項法律制度,使立法更加充分地反映廣大人民的意志,更加適合我國的具體國情。
二、堅持嚴格執法,切實做到依法行政。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法治國家對政府行政活動的基本要求。深入貫徹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要求必須堅持嚴格執法,切實做到依法行政。
一是要求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二是要求合理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恰當行使自由裁量權,正確使用相關行政措施和手段,避免損害當事人的正當權益。
三是要求程序正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盡可能公開,注意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應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
四是要求高效便民。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五是要求誠實守信。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
六是要求權責統一。通過科學的法律和其他制度,合理規定和配置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和責任,保持責任與權力的對應;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切實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三、堅持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發揮著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保障社會成員合法權益,建立和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等重要作用。實現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對於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要堅持司法公正。嚴格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同時理性地權衡案件所關涉的各種社會利益,妥善把握和處理好案件所關涉的各種關系,對各類案件作出正確處理,對各種糾紛予以有效化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實現司法高效。合理配置司法資源,不斷完善司法程序,切實改進司法作風,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全面提升司法活動的效率,有效應對社會生活中不斷增長的司法需求。
要樹立司法權威。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要切實做到公正、高效、廉潔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全社會要依照憲法的規定,尊重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尊重司法機關作出的生效裁決。
四、堅持全民守法,形成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社會成員知法、信法、守法、用法,是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社會基礎: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每一個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模範帶頭遵守法律;每一個社會成員在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的同時,必須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尤其是在享受自由和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以及其他社會主體的合法權利與自由,必須依照法定的程序、運用法律規定或法律允許的方式與手段表達利益訴求,維護自身權益。要廣泛深入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使全體社會成員掌握和熟悉法律法規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
五、強化監督制約,構建權力制約監督體系與機制。社會主義法治是「治官之治」和「治權之治」。要從法律上構建起「以權力制約權力、以權利制約權力、以道德制約權力」的權力制約監督體系與機制,以保證執政黨的權力和立法、執法、司法等各種權力的設置和行使始終不偏離我國民主政治的正確軌道。要圍繞權力運行的總體目標,進一步完善各種權力的配置,統籌發揮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人民法院對於行政機關行政行為的監督、專門監督機關的監督以及行政機關自我約束與監督的作用,擴大公民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有序參與,強化人民群眾對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廣泛監督,同時重視和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要從法律上規范各種監督行為,不斷提升監督的科學性、合理性,建設性和實效性。
3.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怎樣建設法治中國
首先,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依法執政的重要目的是維護憲法秩序,實現憲政。憲法與憲政,有如法制之於法治。憲法是憲政的基礎。體現人民主權原則的憲法,規定了施政的基本規則,據此可限制政治權力;同時,規定了公民權利,據此公民可以制約政治權力。但是,有憲法不等於實行了憲政,只有建立起憲法秩序才能有憲政。憲法秩序是憲法的實踐方面,即在政治關系中執行和實現了憲法。所以,良好的憲法秩序是法治的重要目標和結果,更是是否厲行法治的重要標志。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它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我國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和國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則,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根本依據。我們黨堅持依法執政,首先必須自覺地以憲法為根本准則,維護憲法尊嚴和保證憲法的實施。這就要求黨的組織和廣大黨員樹立忠於憲法、遵守憲法和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為了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必須健全憲法保障制度。為此,憲法應當進入司法。要研究和健全憲法監督機制,進一步明確憲法監督程序,使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能得到糾正。
其次,要進一步健全依法執政的法制。依法執政要求執政黨的執政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目前我們黨依法執政所依據的主要是國家政權運作方面的相關法律規定,還不能適應依法執政的法律需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健全有關的法律,科學界定執政黨的領導職能、執政方式和執政黨與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關系,從法律制度上保證執政黨對國家政權組織實行依法領導,保證國家政權組織依法行使職能不受非法干涉。這樣,可以使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成果用法律鞏固下來,為我們黨依法執政提供更為充足的律法保障。
4. 中國法治應該怎樣向前走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就是法制建設30年」;「法治之路不可逆轉」,「人治是死路一條」;保證法律正確實施的問題是當前最迫切的問題;「中國的法治建設已經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需要認認真真地討論,把似是而非的東西搞清楚」;對中國的法治進程持謹慎樂觀態度;甚至「法律職業化不可逆轉」、「不能為了讓人民喜聞樂見,而把法律的語言的專業性去掉」等等,我都同意。
除了中國的法治是否應以中國實際為出發點外,我與賀的根本分歧在於:法律職業群是否應遵循社會各界共同倡導的道德規范;對法律的理解、適用能否違背一個社會基本的常識、常理、常情;離開了人民的參與,能否最終保證司法公正。簡言之,現代法治歸根結底應該是 「機械的規則之治」、「法學家之治」,還是 「人性之治」、「人心之治」、「常識、常理、常情之治」。我認為,正是對上述問題的錯誤回答,導致了較長時期內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與目標的漸行漸遠。
強調法律與社會基本倫理分離,主張「法律職業並不是要遵循社會各界共同倡導的道德規范」,是(至少長期以來曾經是)我國法學理論界普遍流行的觀念。將「法律」凌駕於常識、常理、常情之上,凌駕於司法人員的良心之上,這種觀念不僅與「司法人員必須依照良心履行職責」這一世界各國憲法普遍規定的現代法治的基本原則相悖,更是在實踐中導致了法律職業群基本倫理迷失的惡果。記得在一次講座中,當我談到 「司法必須講良心」、「講法必須講理」時,一大批來自全國的一流的法學家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問我:什麼是良心?什麼是常識、常理、常情?常識、常理、常情到哪裡去找?良心到哪裡去找?當這些法學權威們普遍不知良心為何物,不知常識、常理、常情為何物時,我們能夠奢望「法律在法官之上」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司法人員的犯罪率以大大超過司法人員的職業化進程速度增長,司法腐敗成為民眾最不滿意的社會現象,2003年以前的5年中,司法工作人員涉嫌犯罪率幾近普通民眾的5倍,難道就真的不足以引起我們法律人的深思嗎?
認為對法律的理解可以偏離社會基本的常識、常理、常情,強調合情合理不合「法」的必須依「法」辦,這種「講『法』不講理」的主張,可以說是傳統法學不民主、假民主、反民主的集中體現,在實踐中必然導致人治、導致專制,必然結出「權大於法」,「有權就是法」。
為什麼主張法律可以偏離一個社會民眾普遍認同的常識、常理、常情,必然導致人治,必然導致專制?首先是因為這種理論的基礎是一個神話。幾千年來的法學家們都追求著這樣一個法治之夢:好的法學家與好的統治者一起制定出好的法律,然後讓普通民眾都知道法律的內容;當人們知道法律的內容後,就會按照法律的規定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一個良好的社會就會因此而建立。這個「法治夢」的實現,顯然必須以普通民眾都了解法律的具體規定,並按照法律的具體規定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為前提。然而,在現實的日常生活中,這個前提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會先學「交通法」再上街?又有多少人會先學有關銀行、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規再到銀行存款、取款?多少人可能先學「民法通則」、「合同法」或者「消費者保護法」再到商店買東西?我常說,如果真有一個人先學法,再按法律的具體規定來規范自己的日常生活,這個人一定是精神病!事實上,指導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的,只可能是買賣要公平、不能無故損害他人利益、做事要考慮對方的感受、敬慕英雄、鄙視小人等一個社會人與人相處、人與自然相處的基本常識、常理、常情。當普通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只可能按常識、常理、常情行為,常識、常理、常情就應該是人民利益最基本的要求,人民意志最基本的體現。主張法律可以偏離一個社會民眾普遍認同的常識、常理、常情,意味著什麼?難道不是意味著少數人可以將自己意志(少數人對法律的理解)強加到了民眾的身上嗎?這不是人治,不是專制,是什麼?
關於中國司法改革的基本方向,我的一貫主張是:(1)觀念上,對法律人的業務教育必須與良心教育相結合,良心教育優於業務教育,以良心教育來促進業務;(2)制度上,司法體制的職業化必須與民主化相結合,民主化必須優於職業化,必須以民主化來促進職業化。為什麼司法體制的職業化必須與民主化相結合?我只想說一個簡單的事實:中國古代幾千年,西方近代近200年,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的法治發展史無一不在證明:一切沒有人民參與的司法,最終必然是走到人民對立面的司法;離開了人民的有序參與,要建立「一種權威的、公正的機制」來解決「誰的權力大誰說的就是『真理』」等社會問題,要保證「法律在法官之上」,保證「教皇、國王、法院院長、蘇丹」這「四種統治者都要在正義之下、在法律之下」,無論在何種社會制度下,都只可能是一個永遠不可能實現的神話!
5. 建設法治中國,需要我們與法律同行,我們青少年學生應該如何做
青少年學生,畢竟接觸到的法律和所學較少,還在懵懂之中。所以首先要知法、懂法,學會用法律做武器來保護自己和評判是非。
建設法治中國,青少年是主力軍,有句話說:教育強則國強。你們身為學生,責任重大,要系統地、認真地掌握法律知識,通過學習多做宣傳,鼓動身邊的親友、同學都要積極學習法律,認清是非,運用法律維權、勇敢面對一切大是大非。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用法律來促進社會的發展、維護公平原則,伸張正義、保護法律尊嚴。青少年學生有思想、有正義感,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和認知,向學校、向政府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相對於有些方面法律滯後的弊端,盡力把一切做到防患於未然。
6.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及全社會應該怎樣努力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國應該做如下努力:
1、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
保證憲法的全面實施,要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特別要加強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文件,使憲法全面實施具有堅實的體制機制保障。
2、完善立法體制機制。
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託、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廢釋並舉,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加強重要領域立法,以良法保障善治,重點解決立法的針對性不足、操作性不強、立法不及時等問題。
3、健全社會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制度。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本質上都是為了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為此,必須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如食品葯品、生態環保。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律師制度,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4、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
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就是要保證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得到依法正確行使,保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堅決排除對執法司法活動的干預。尤其要支持新形式的法律監督制度,拓寬公益訴訟范圍。
加大對嚴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嚴格刑事責任追究,讓違法者付出應有的代價,遏制各領域的違法行為。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確保法律有效實施。
5、切實增強領導幹部的法治和制度意識。
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帶動全黨全社會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只有各級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以實際行動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才能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
要將法治觀念和制度意識強不強作為衡量幹部德才的重要標准,推動各級領導幹部從內心深處信仰法治、認同法治,尊崇制度、執行制度、維護制度,樹立制度的權威,把制度運行好、執行好,將制度優勢轉化成治理效能,最終實現建設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7.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什麼共同推進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個是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
這是一道政治考試題,主要考察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相關內容。
(7)如何發展法治中國擴展閱讀: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體制改革要點:
一、經濟體制
1、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其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2、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政治體制
1、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
2、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3、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三、文化體制
1、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2、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四、社會體制
1、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3、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製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五、生態文明體制
1、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2、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8. 聯系實際說說我們改如何建設法治中國(根據思政課本)
摘要 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9. 新時代如何建設法治中國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立完善的社會法制體系,厲行法治,全力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自己的制度,發展自己的文化思想,以讓社會運轉讓人民生活好為目標。
10. 當代大學生如何以實際行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是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前提。一個對法律知識一無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維方式。法律知識通常包括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識,這兩部分法律知識對於培養法律思維方式都很重要。
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規在某個問題上的具體規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則,才能更好地領會法律精神,養成法律思維,並運用法律思維思考和處理各種法律問題。
當代大學生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注意事項
經濟全球化的局勢下,以信息技術產業為核心的知識經濟迅速發展,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科學技術,這就要求國家要培養人才。大學生正是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而培養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相當的科學知識、生產技術的人才。
國家大力推進科教興國,要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文化的大學生,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在政治上可以增強大學生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能力,提高其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能力,在經濟上可以讓大學生依法參與經濟活動。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