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禮儀有哪些

中國禮儀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1-17 11:28:28

1. 中國禮儀文化有哪些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之稱,「禮」在社會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卧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有禮等等。這里的「禮」包含了禮制的精神原則與禮儀行為兩大部分,禮義是禮制的精神核心,禮儀制度是禮義精神的外在表現,二者關系密切。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禮儀擇要介紹:

行走之禮——
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系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見面之禮——
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慣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入坐之禮——
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盡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盡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飲食之禮——
飲食禮儀在中國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嘗」。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拜賀慶吊之禮——
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吊中有許多儀禮俗規。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級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吊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並饋贈營養食品與幼兒鞋帽衣物。小孩長大成人時要行成年禮,成年禮在中國社會稱為冠笄之禮。男子20歲行加冠禮,重新取一個名號,表示該男子具有了結婚、承擔社事務的資格。女子15歲行綰發加笄禮,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齡。現代成年禮的年齡在18周歲,學校舉行集體的成年宣誓儀式,強調青年人的成年意識。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會十分看重。婚禮有六道程序,所謂「周公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宋代簡化為納采、納幣、親迎三禮。
中國人的禮制精神是親親愛人,禮儀原則是自卑尊人。在與人交往時要放低姿態,謙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贏得他人的尊重。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恭敬,禮節就成為了虛套,這就不符合的禮義標准。禮俗中誠敬謙讓,和眾修身的禮義原則在當代社會仍然值得提倡。當然現在我們對禮俗的繼承是一個復雜問題,需認真辨析,擇善而從。

2. 中國有哪些傳統禮儀

行走之禮、見面之禮、入坐

之禮、飲食之禮、拜賀慶吊之禮等。行走之禮: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系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

行走之禮、見面之禮、入坐之禮、飲食之禮、拜賀慶吊之禮等。

行走之禮: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系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見面之禮: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

入坐之禮:傳統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飲食之禮: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

拜賀慶吊之禮: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吊中有許多儀禮俗規。

3. 中國有哪些禮儀

禮貌、禮節和禮儀都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的行
為,三者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從本質上說,三者是一致的,但又
各有其自身的特殊含義和要求。
禮貌是指人們在日常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品質和行
為。禮貌體現了時代的風尚和道德規范,體現了人們的文化層次和
文明修養。禮貌總是在一個人接人待物的過程中,通過儀表、儀容、
儀態及言談舉止來體現的。禮貌是文明行為的基本要求,是維護社
會生活正常秩序的客觀條件。在日常社會生活中,人們總是難免發
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如果能夠講究禮貌,相互尊重,相互諒解,矛盾
就容易得到化解,生活就會充滿友好和溫馨。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
民族,處於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行為環境中,表達禮貌的形式會有所
不同,但在相互尊重、友好相處這一點上卻是相同的,在誠懇、謙恭、
和善、適度的要求上也是一致的。如果一個人衣冠不整、出言不遜、
冷漠自負、動作粗俗,就是對他人的不尊重,那麼他肯定是沒有禮貌
的。禮貌應當是一個人良好道德品質的真實體現,對人的尊重友好
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表面虛偽的客套不是禮貌。講禮貌應當做到彬
彬有禮、落落大方,熱情過度、過分殷勤、低聲下氣,並不是禮貌。
禮節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相互表示問候、致意、祝願等慣用的規
則和形式。禮節是表示對他人尊重與友好的外在行為規范,是禮貌
在語言、行為、儀態等方面的具體體現。與禮貌相比,禮節處在表層,
禮節總是表現為一定的動作、行為。但這並不是說,禮節僅僅是一種
表面形式,而是說尊重他人的內在品質總是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表
現出來。比如,尊重師長,可以通過見到長輩和教師問安行禮的禮節
來體現;歡迎他人的到來,可以通過見到客人時起立、握手等禮節來
表示;得到別人幫助,可以說聲謝謝來表示感激的心情。藉助這些禮
節,對他人尊重與友好的禮貌得到了適當的表達。不懂得禮節,在與
別人交往時,心中雖有對別人尊重的願望卻無法表達。因此,禮節不
單純是表面上的動作,而是一個人尊重他人的內在品質的外化。
禮儀與禮貌、禮節三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如果說禮貌側
重於強調個人的道德品質,那麼禮節強調的就是這種品質的外在表
現形式。有禮貌而不懂禮節就容易失禮,雖有對他人尊敬友好的心
意,卻不知怎樣去表達,因而在與人交往時往往會出現尷尬、緊張、手
足無措等。不懂禮貌只學些表面的禮節形式,就難免機械模仿、故作
姿態,讓人感到虛情假意。因此,講禮貌,懂禮節應當是內在品質與
外在形式的統一。而禮儀的文化內涵要相對深些,它側重於社會交
往中,人們在禮遇規格、禮賓次序等方面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多用於
較大規模或較為隆重的場合。禮貌禮節多指交往過程中個別的行
為,而禮儀則是指社交活動中,自始至終以一定的程序、方式來表現
的完整行為。一般說來,禮節產生於禮儀之前。最初的社交活動規
模較小,禮節也較為簡單,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化和現代化,交往活
動越來越頻繁深入,禮節也越來越復雜,於是逐漸形成了一些約定俗
成的禮節程序,禮儀就從禮節中自然而然地游離出來。因此,禮節是
禮儀的基礎,禮儀是程式化了的禮節。

4. 中國傳統禮儀有哪些

1、拜賀慶吊之禮

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吊中有許多儀禮俗規。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級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

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吊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

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並饋贈營養食品與幼兒鞋帽衣物。小孩長大成人時要行成年禮,成年禮在中國傳統社會稱為冠笄之禮。男子20歲行加冠禮,重新取一個名號,表示該男子具有了結婚、承擔社事務的資格。女子15歲行綰發加笄禮,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齡。

現代成年禮的年齡在18周歲,學校舉行集體的成年宣誓儀式,強調青年人的成年意識。婚嫁是人生的大事,傳統社會十分看重。傳統婚禮有六道程序,所謂「周公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宋代簡化為納采、納幣、親迎三禮。

婚禮的高潮在親迎,新郎要到女家親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婦拜堂之後入洞房,行結發禮與合巹禮。大婚之日,親友紛紛前來恭賀,主人要大宴賓客。壽誕禮,一般在四十歲以後開始舉行。生日那天有慶生儀式,親友送壽禮致賀。

最後一道人生儀禮是喪禮,誰也逃脫不了。中國人重視送亡,喪禮發達。人死於正命,是白喜事。親戚朋友都來弔唁熱鬧。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們要奉上輓聯、挽幛或禮品、禮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內入殮安葬。拜賀慶吊之禮顯示了人們相互扶助的社會合作精神與社會團結的氣象。

2、飲食之禮

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

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

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嘗」。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3、入坐之禮

傳統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

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盡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盡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4、見面之禮

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

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傳統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慣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5、行走之禮

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系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

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閱讀全文

與中國禮儀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台灣怎麼看待印尼屠華事件 瀏覽:481
蒙古為什麼給中國捐羊 瀏覽:770
義大利在歐洲工資消費處於什麼地位 瀏覽:859
怎麼才能去英國皇室做管家 瀏覽:624
印度做飯視頻的背景音樂是什麼 瀏覽:307
印度病毒怎麼蔓延 瀏覽:692
印度有多少衛星終端 瀏覽:247
義大利面綠色香料是什麼 瀏覽:483
手機是越南文如何轉換中文 瀏覽:195
印尼巴士模擬器怎麼導入電台 瀏覽:509
央視什麼時候再播放典籍里的中國 瀏覽:388
英國冷凍肉多少錢 瀏覽:236
印度有哪些大型投資機構 瀏覽:665
中國鮮面條錢最難找的是哪個城市 瀏覽:289
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如何得到回報 瀏覽:150
潮汕到越南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611
印尼蝦皮電商平台怎麼玩 瀏覽:925
中國有多少房奴 瀏覽:597
中國的最西端是哪裡 瀏覽:440
越南伊朗局勢怎麼樣 瀏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