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紅星是如何照耀中國的

紅星是如何照耀中國的

發布時間:2022-01-18 00:54:59

Ⅰ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篇報告文學作者埃德加·斯諾是如何體現材料的真實性的

作者對同一問題詢問好幾個人,採用第一人稱,掌握的是第一手資料

Ⅱ 《紅星照耀中國》作者是誰

埃德加·斯諾。

《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為《西行漫記》,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所著的紀實文學作品,於1937年10月在倫敦首次出版,於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鑒賞

《紅星照耀中國》中的修辭方式頗為靈活多樣,如映襯、易色、誇張、排比、引用、懸念、宛曲、雙關、借代、摹擬等等,但用得最多的還是比喻。作為一個力求客觀報道事實的記者,大量使用各種修辭手段不僅未影響其文字的客觀性,反使讀者對這事實有更真實的了解與把握。

修辭手段的運用,成為傳達作者所見所聞所感的有效方式。該書中出現的比喻按有無喻詞及本體是否出現的標准,有明喻、暗喻、借喻幾種。喻體的作用,不僅僅是用自己的某一顯明特徵去比照本體,使本體的某一相似特徵也顯豁起來,而且喻體本身也往往帶有鮮明的情感傾向。

Ⅲ 紅星為什麼照耀中國

這只是一個比喻,這是一本書。《紅星照耀中國》。
《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和周恩來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Ⅳ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篇報告文學作者是如何體現材料的真實性的

作者自己扇貝執行的經歷為線索,用具體豐富的真實材料,向全世界實事求是地報告了「紅色中國」的真相。《西行漫記》是一部忠於客觀事實的綜合報道,具有「事實 勝於雄辯」的威力。

作者斯諾很擅長在敘事中穿插自己的評 述和議論,調動各種文學手法對人物和事件做異常生動的描述, 《西行漫記》就十分注意形象化的描述,善於捕捉生動的 細節。

(4)紅星是如何照耀中國的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

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並根據采訪梳理了長征的脈絡。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Ⅳ 紅星為什麼能夠照耀中國

因為五星紅旗是中國的國旗,是無數革命先輩用他們的精神和鮮血染紅的,所以,紅星照耀著中國,就代表著國旗精神,先烈的那種應有奮斗的精神,永遠照耀著我們

Ⅵ 《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是誰

《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諾。

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1905年7月19日—1972年2月15日)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美國著名記者。代表作《紅星照耀中國》。他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

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抗日戰爭爆發後,又任《每日先驅報》和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華戰地記者。1942年去中亞和蘇聯前線采訪,離開中國。

人物紀念

為了緬懷中國人民三位親密的朋友——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埃德加·斯諾(即3S,因三人英文名字第一個字母均為S,故名),我國原郵電部於1985年6月25日發行一套《中國人民之友》紀念郵票3枚,其中第三枚80分的郵票就是埃德加·斯諾。

這枚郵票圖案上的埃德加·斯諾的形象,那凝視而深思的目光,緊閉的雙唇,既表現出他具有果斷、干練而富於洞察力的性格特點,也揭示出了一個新聞記者為真理獻身的精神,值得中國人民的尊敬。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Ⅶ 《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是誰

埃德加·斯諾。

埃德加·斯諾,美國記者,於1928年來中國,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

《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為《西行漫記》,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所著的紀實文學作品,於1937年10月在倫敦首次出版,於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Ⅷ 紅星照耀中國的寫作順序是什麼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

《紅星照耀中國》的寫作順序是記錄式寫作,作者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談話,搜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一手資料。此外,他還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

文中運用了順敘、倒敘、插敘、分敘等表達方式。

《紅星照耀中國》的寫作特色:

1、是斯諾寫的關於紅色中國的新聞報道集,也可以說是報告文學集;

2、真實的記錄事實的真相。作者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核對,以求獲得新聞第一手資料;

3、故事情節十分的突出,注重對人物的刻畫以及關注事件背後的個人魅力;

4、大量的戰地報道,在戰爭的背景中產生,采訪第一手資料,為公眾提供最新的戰爭概況;

5、體現了作者的家庭出身、教育層次、知識結構,文化背景等造就的獨特文風。

(8)紅星是如何照耀中國的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為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紛紛走上革命道路。

《紅星照耀中國》的另一魅力,在於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他面對面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結下了或淺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毛澤東。斯諾准確地把握到毛澤東同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民眾的精神紐帶。沒有人比毛澤東更了解他們,更擅長綜合、表達和了解他們的意願。這將深刻地制約著以後數十年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Ⅸ 如何評價《紅星照耀中國》

《紅星照耀中國》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為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紛紛走上革命道路。

《紅星照耀中國》英文版

1937年10 月,《紅星照耀中國》首先在英國出版,一問世便轟動世界,在倫敦出版的頭幾個星期就連續再版七次,銷售10萬冊以上。世界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傑作,標志著西方對中國的了解進入一個新時代。美國歷史學家哈羅德·伊薩克斯的調查說明,作為美國人對中國人印象的主要來源,《紅星照耀中國》僅次於賽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國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國老百姓,而《紅星照耀中國》則使西方人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真實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一代美國人對中國共產黨人的知識都是從斯諾那裡得來的。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由於有了這一種思想武裝,使得一批青年,能夠對國民黨的統治進行群眾性的斗爭長達十年之久。他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的另一魅力,在於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他面對面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結下了或淺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毛澤東。斯諾准確地把握到毛澤東同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民眾的精神紐帶。沒有人比毛澤東更了解他們,更擅長綜合、表達和了解他們的意願。這將深刻地制約著以後數十年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這樣,斯諾對中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發現了一個「活的中國」,對普通中國百姓尤其是農民即將在歷史創造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確的預言,他發現了隱藏在億萬勞動人民身上的力量,並斷言中國的未來就掌握在他們手中。

閱讀全文

與紅星是如何照耀中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硫磺哪裡可以買到 瀏覽:36
義大利都是有哪些球隊 瀏覽:456
義大利隊為什麼叫歐洲中國隊 瀏覽:696
1萬越南盾換人民幣值多少錢 瀏覽:599
英國如何平衡歐陸法德俄 瀏覽:733
越南什麼街最好玩 瀏覽:796
印度街頭乞丐一天多少錢 瀏覽:784
印度軍事實力超過多少 瀏覽:221
英國棉花來自哪裡 瀏覽:240
有多少貨幣上有英國女皇 瀏覽:470
美國伊朗總人口是多少 瀏覽:90
伊朗人吃什麼菜最好 瀏覽:354
大連和越南哪個好 瀏覽:583
如果日本和印度開戰哪個國家會輸 瀏覽:159
大量印尼盾怎麼轉回國 瀏覽:620
南京機場哪裡可以兌換印尼盾 瀏覽:894
國外怎麼點義大利面 瀏覽:192
印尼水災後的孩子怎麼樣了 瀏覽:247
印度最丟人的職業是什麼 瀏覽:54
中國高鐵哪個城市最強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