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代管樂器主要包括哪幾類
中國樂器依八音分類法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
圓號,薩克斯,長號,短號,單簧管,
長、短笛,小號,巴松,
雙簧管,大號。
B. 如何挑選管樂樂器
每種樂器的具體挑選方法不一樣,但是大體上都會看這幾點。(自己打出來的=
=)
一,外表上不要有瑕疵。
因為你花大價錢買的樂器,很有可能以後要演出,外表有瑕疵就不好了。
或許一般不會有這種問題,但注意一下總是好的。
二,音色要悅耳。
這邊的悅耳范圍很大。
主要是樂器發出的聲音不刺耳,沒有雜音。
此外一等價錢一等貨,貴一些的管樂器音色各方面自然是要更好一些。
希望幫到你~
C. 中國古典樂器,你了解哪些
中國古典樂器一般按「八音」分類。「八音」就是我國最早按樂器的製造材料來對樂器進行分類的方法,最早見於《周禮》,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pao)、竹」八類:
古箏
「金」類包括鍾、鈴、?(bo)、鏞、鐃(nao)、笙鍾、頌鍾等;
「石」類包括玉磬(qing)、笙磬、頌磬、鳴球等;
「土」類包括塤(xun)、缶(fou)等;
「革」類包括縣(xuan)鼓、鞀(tao)、應鼓、搏(bo)拊(fu)等;
「絲」包括琴、瑟、築、箏等;
「木」類包括圄(yu)、??chu)等;
「匏」類包括竽、笙、簧等;
「竹」類包括簫、龠(yue)、笛、篪(chi)等。
發展
這「八音」中的樂器,在後世被稱為「華夏舊樂」或「華夏舊器」,意思是指純正的漢民族樂器,主要是為了與外來的樂器有所區別。
在西漢的絲綢之路開通之後,中國大陸是出現了大量的「胡夷之樂」,如琵琶類、箜篌類、篳篥、羯鼓、羌笛等等,因為這些樂器也能夠按照「八音」分類法進行分類,而未重新發明新的分類法。
琴,又稱瑤琴、玉琴,俗稱古琴,一種七弦無品的古老的撥弦樂器。琴,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概括與
代表著古老神秘的東方思想。
古琴,在古代稱作「琴」,還有「綠綺」、「絲桐」等別稱。雖說「伏羲制琴」、」神農制琴」、「舜作五弦琴」的傳說不可信,但它的歷史確實是相當悠久了。琴最早見之於典籍的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周南·關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鹿鳴》中的「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都映了琴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聯系。可見,三千多年前,琴已經流行。
後來,由於孔子的提倡,文人中彈琴的風氣很盛,並逐漸形成古代文人必備「琴、棋、書、畫」修養的傳統。孔子在提倡琴樂之初就教導說君子樂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樂。操琴通樂是君子修養的最高層次,人與樂合一共同顯現出一種平和敦厚的風范。在孔子的時代,琴樂還不僅僅是後世的君子個人的修身之樂,更是容納天地教化百姓的聖樂。於琴樂之中,孔子聽到了文王聖德之聲,師曠聽出了商紂亡國之音。
古人相信天地的氣象就蘊涵在其中,人們膜拜它,賦予它關於道德的信仰。作為「正音」,琴樂寄寓了中國千年的正統思想和文化。古琴伴隨著人民生活,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伯牙彈琴遇知音;司馬相如與卓文君藉助琴來表達愛慕之心;嵇康面臨死亡,還操琴一曲《廣陵散》;諸葛亮巧設空城計,沉著,悠閑的琴音,智退司馬懿雄兵十萬;以及陶淵明彈無弦琴的故事等,都為千古傳頌。
「高山流水」、「焚琴煮鶴」、「對牛彈琴」等婦孺皆知的成語都出自和琴有關的典故。
中文名:瑟
屬性:彈弦樂器
起源:戰國
弦數:25
起源
中國古代彈弦樂器「瑟」
瑟的起源十分久遠,在考古發現的弦樂器中所佔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點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並且絕大多數出自東周楚墓。其他如江蘇、安徽、山東和遼寧等省,只有一點零星發現。文獻記載「庖羲氏」作瑟。
傳說在夏代已經有瑟了。甲骨文上的「樂」字,上面就是「絲」字,下面是一個「木」字。瑟要用弦,那麼瑟的產生應該在蠶絲出現之後。瑟弦的原料,至少有能夠繅絲的技術才可能制出弦線。先秦前後的弦樂器就是琴和瑟。
另外一個推測,象琴瑟這一類樂器,可能和狩獵的弓弦有關。當然,弓弦的原料也可以用牛筋或其他動物的皮筋條製作。我們在1984年復制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瑟,最粗的幾根低音弦,用的就是牛筋弦。
瑟是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之一,先秦便極為盛行,漢代亦流行很廣,南北朝時常用於相和歌伴奏,唐時應用頗多,後世漸少使用。
《詩經·小雅》有:「??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土女。」這是見於古籍最早的記載,說明瑟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孔子擅鼓瑟,用來為詩歌伴奏,在當時,孔子鼓瑟是獨立成家的,號稱「孔門之瑟」(《論語·先進》;「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
《周禮·樂器圖》記載: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者,曰「錦瑟」。
《漢書·郊祀記》說:「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能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後來瑟的製作漸精,用途更加廣泛。在周代祀奉文王的家廟里的一張瑟,上面系有染成朱紅顏色的絲弦,底部有著疏朗的音孔、彈奏時能發出舒緩的聲音來。
歷史發展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詩經》中有記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瑟曾銷聲匿跡千年之久,而今「幽蘭漢樂」將傳說中的聲音再次呈現於舞台之上,琴瑟合鳴,樂聲如流水,如鳳鳴,如南風,如月行,引我們走進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
古代彈弦樂器。其歷史久遠。《樂書》引《世本》:「庖犧作瑟」。據《儀禮》記載,古代鄉飲酒禮、鄉射禮、燕禮中,都用瑟伴奏唱歌。戰國至秦漢之際盛行「竽瑟之樂」。魏晉南北朝時期,瑟是伴奏相和歌的常用樂器。隋唐時期用於清樂。以後則只用於宮廷雅樂和丁祭音樂。
周、漢時期的古瑟,考古發掘中多有發現。湖南長沙瀏城橋一號楚墓(約為春秋晚期或戰國早期)出土瑟,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實物。河南信陽、湖北江陵等地楚墓、湖北隨縣曾侯乙墓、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都出土有瑟,弦數二十三至二十五弦不等,以二十五弦居多。
春秋至秦漢以來出土古瑟以數十計,但多殘缺不全或柱位不詳。惟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瑟保存完好。
弦雖腐朽變質,仍保持在原位上,柱的位置也比較清晰,為我們了解古瑟的張弦和調弦提供了直接的物證。此瑟二十五弦,由三個尾岳分成三組,計內九、中七、外九。內外九弦的柱位排列較為規則,定弦的音高相同;中七弦的柱位較為紊亂,但也隱約顯示出,它與內九弦做音階級進的連接。從各柱位有效弦長的比例推算,可知它按五聲音階調弦。
上述古瑟至南北朝時期失傳。唐宋以來文獻所載和歷代宮廷所用的瑟,與古瑟在形制、張弦、調弦法諸方面已有較大的差異。宋末元初熊朋來(1246—1323)曾編撰《瑟譜》六卷。書中記述了瑟的形制和演奏法,並有歌唱詩經的舊譜十二首和他創作的新譜二十首,以及孔廟祭祀音樂的樂譜。當時的瑟,首尾各有一長條岳山,兩岳山外側有數目相應的弦孔,依次張弦。共二十五弦,音高按十二律呂排列。
正中一弦(第十三弦)不彈,其餘二十四條弦可奏兩個八度音程的二十四個音。以右手彈「中聲」(低八度音區);左手彈「清聲」(高八度音區)。左右手也可同時彈奏高低八度的和音。基本指法是大、食、中、無名各指分別向內外方向撥弦。名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共八種。後世定弦法略有變化,正中一弦也可彈奏,按五聲音階或七聲音階定弦。左手在必要時可按抑柱左弦段而取變化音。
塤
塤是漢族特有的閉口吹奏樂器,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塤的起源與漢族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製作,用以誘捕獵物。後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並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
塤在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圓形或橢圓形,有六孔(現在有八孔,九孔,十孔,雙八度等,六孔塤目前市場上不常見)。亦稱「陶塤」。以陶制最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塤同塤xūn形聲。從土,熏聲。本義: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大小如鵝蛋,六孔,頂端為吹口。又叫「陶塤」)同本義[anegg-shaped,holedwindinstrument]。也有用石、骨、象牙製成的。
由來
塤,樂器也。以土為之,六孔。——《說文》。字亦作塤。
塤簫管。——《周禮·小師》。注:「大如雁卵。」
調竽笙塤?。——《禮記·月令》
伯氏吹塤,仲氏吹?。——《詩·小雅·何人斯》
如塤如?。——《詩·大雅·板》。註:「其聲平下,與?相諧。」
禮樂塤坎音也。——《白虎通》
凡六孔,上一、前三、後二。——《新定三禮圖·投壺圖·塤》
又如:塤?(塤為土製樂器,篪為竹製樂器,塤篪合奏聲音和諧。後用以表示兄弟和睦,也代指兄弟
十孔塤的結構為一個類似空心球式的主體。有一個吹孔、九個發音孔。主體上端設有一個吹孔,正面設有七個發音孔,反面設有兩個發音孔。
塤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大約有七千年的歷史。
相傳塤起源於一種叫做"石流星"的狩獵工具。古時候,人們常常用繩子繫上一個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擊打鳥獸。有的球體中間是空的,掄起來一兜風能發出聲音。後來人們覺得挺好玩,就拿來吹,於是這種石流星就慢慢地演變成了塤。
最初塤大多是用石頭和骨頭製作的,後來發展成為陶制的,形狀也有多種,如扁圓形、
子母塤
橢圓形、球形、魚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為普遍。
塤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側壁開有音孔。
塤經歷了漫長階段,大約在四五千年前,塤由一個音孔發展到兩個音孔,能吹三個音。進入奴隸社會以後,塤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前些年在甘肅玉門火燒溝出土的父系社會晚期至奴隸社會初期的塤,有三個音孔,能吹四個音。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晚商時期,塤發展到五個音孔,能吹六個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塤已有六個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聲音階和七聲音階了。塤由一個音孔發展到六個音孔,經歷了3000多年的漫長歲月。
歷史
塤是我國漢族特有的閉口吹奏樂器,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塤的起源與漢族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製作,用以誘捕獵物。後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並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原始社會的塤,器形多樣,如浙江餘姚縣河姆渡遺址發掘的陶塤,呈橢圓形,只有吹孔,無音孔,距今約七千年。
陝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欖,也只有一個吹孔,用細泥捏塑而成,是塤的原始形態之一,距今約六千年。
商代的塤比原始時期和夏代有了較大的發展,有陶制,石制和骨制的,以陶制最為常見,形體多為平底卵形。戰國時期陶塤也為平底卵形,但也有其他形狀的。
秦漢以後,塤在中國的音樂歷史上主要用於歷代的宮廷音樂。在宮廷音樂中,塤分成頌塤和雅塤兩種。頌塤形體較小,像個雞蛋,音響稍高;雅塤形體較大,音響渾厚低沉,常常和一種用竹子做成的吹管樂器篪配合演奏。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伯氏吹塤,仲氏吹篪"這樣一句話,意思是說兄弟兩人,一個吹塤一個吹篪,表達和睦親善的手足之情。
考古發掘和傳世塤中也偶見一些特殊形制的陶塤或瓷塤。
清朝時期,塤的傳承已經斷代,直隸人吳潯源偶得塤,復制出殷代五音孔梨形陶塤傳世,以闡發古音之秘。到目前為止,《棠湖塤譜》是發現最早也是唯一正式刊行的塤專用樂譜,無論對於古塤製法、奏法以及塤譜研究,都具有較高的價值,是一本難得的珍貴史料。
故宮博物院和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藏有清代宮廷所用的紅漆雲龍塤,它高八點五厘米、腹徑七厘米。塤體有六個音孔:前四後二,通體紅漆,描繪金龍和雲紋。今人改進研製的九孔陶塤,以古制六孔塤為基礎,然後擴展其肩部和內胎,以增大音量,音孔增至八個:前六後二,加上吹孔、共為九孔。
為便於運指演奏,盡量減少復雜的叉口指法,其音孔按相似於笛子的音孔順序排列。專業演奏者可吹出二十六個音,包括兩個八度內的全部半音和一個泛音。
D. 中國古典樂器有哪些 哪幾種是比較重要的
中國古典樂器有塤,古琴,編鍾,笛子,琵琶,二胡,古箏,排簫。其中古琴,二胡,古箏,笛子,琵琶比較重要。
1、塤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大約有七千年的歷史。塤是閉口吹奏樂器,音色樸拙抱素獨為天籟,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2、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3、編鍾,是中國古代漢族大型打擊樂器,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
4、笛子,是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於兩者之間的中笛。
5、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琵琶」二字中的「珏」意為「二玉相碰,發出悅耳碰擊聲」,表示這是一種以彈碰琴弦的方式發聲的樂器。
(4)中國古管樂器如何選擇擴展閱讀
中國樂器製造行業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基本可以加工世界上所有類型樂器,門類齊全、品種眾多,大約有1200多個型號,規格3萬多個,鋼琴等大類樂器產品已經形成專業化生產格局,鋼琴鐵板、音板、擊弦機、外殼等主要鋼琴部件專業加工廠開始形成規模。
樂器是人類很早就擁有的精神財產,並隨著人類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從考古發掘和壁畫、崖畫中,都可以看到狩獵圍捕、信號傳遞、祭天禱神、戰斗助威或慶典舞蹈等都和發音工具或節奏音響緊緊相連。
樂器分類法是樂器學中的重要課題,大體分為兩種,其一是民族的慣用的分類法,也稱傳統分類法;其二是以聲學物理歸納手段作為分類依據的現代分類法,也稱邏輯分類法。
參考資料網路——古典樂器
E. 我國傳統著名竹管樂器有哪些
1、篪
是一種漢民族的傳統古樂器,橫吹竹製吹管樂器。形似於笛,與笛不同是兩端都是封閉的,而且吹孔與指孔不在一個平面上,無膜孔而「有底」。宋代陳暘《樂書》:「篪,有底之笛也,橫吹之。」其音色悲,能與塤很好的相合。常用「伯氏吹塤,仲氏吹篪」形容兄弟和睦。篪,渾厚、文雅而莊重,是我國古代雅樂主要樂器之一。
F. 中國古代樂器八音是怎麼分類的分別包括哪些樂器
中國傳統器樂吹打樂的一種。原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樂器科學分類法,西周時已將當時的樂器按製作材料,分為金(鍾、鎛)、石(磬)、絲(琴、瑟)、竹(簫、箎)、匏(笙、竽)、土(塤、缶)、革(鞀、雷鼓)、木(柷、敔)8類。
八音也指民間
器樂樂種。如山西五台山一帶的八音會,所用樂器有管子、嗩吶、海笛、笙、梅笛、簫、堂鼓、小鼓、大鑔、小鑔、大鑼、雲鑼等;廣西壯族的隆林八音樂隊,使用的樂器共有
8件,它們是:橫簫(笛子)一對,高胡、二胡各一把,小三弦一把,鑼、鼓、鈸各一副。南寧市邕寧壯族八音則主要由大嗩吶、小嗩吶、五孔笛、鑼、鼓、鈸、壯族樂鼓等組成。海南地區流行的海南八音源於潮州音樂,因使用8
類樂器而得名,即:弦(二胡、椰胡)、琴(月琴、揚琴、三弦)、笛(嗩吶)、管(長、短喉管)、簫(橫簫、直簫、洞簫)、鑼、鼓、鈸等;彝族八音所用樂器有二胡、環簫(無膜笛)各一對,以及牛角胡、五鍟(小鑼)、鼓、鈸等;仡佬族八音又名八仙,所用樂器有二胡、橫簫(笛)各一對和五鍟、鑼、鼓、鈸等。
G. 中國古代的十大樂器,分別是什麼,有怎樣的特點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一般是指琵琶、二胡、編鍾、簫、笛、瑟、琴、塤、笙和鼓這十種民族樂器。
中國古典樂器一般按“八音”分類。“八音”就是我國最早按樂器的製造材料來對樂器進行分類的方法,最早見於《周禮·春宮》,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pao)、竹”八類,按照“八音”,可將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如下分類:
“金”類:鍾
“土”類:塤(xun)
“革”類:鼓
“絲”類:琴、瑟、二胡、琵琶等
“匏”類:笙
“竹”類:簫、笛等
古琴
琴發明於伏羲時代,為五弦之琴。古人雲:“八音之中,惟弦為最,而琴為之首”,“眾器之中,琴德最優”,這個琴字指的就是古琴。“琴者靠天地之聲”,“通神明,驚鬼神”,“因而瓠巴鼓琴,飛鳥翔集,淵魚出聽;師曠鼓琴,六馬仰秣,玄鶴延頸”.....幾乎古代所有有關音樂的故事都來自古琴。古琴又有著極為廣闊的藝術表現力,清越、古樸、圓渾而又極富穿透力和質感,所以其表現境域十分寬廣:清微淡遠的《平沙落雁》、質雅清純的《梅花三弄》、悠閑舒緩的《漁樵問答》、剛烈粗厲的《廣陵散》、哀婉沉痛的《長門怨》、氣勢磅礴的《流水》,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是古琴所不能表達的。
H. 中國古代樂器分哪幾類
根據民族樂器演奏方法的不同,可分為拉弦樂器、撥彈樂器、吹管樂器、打擊樂器四種。
1、拉弦樂器有板胡、二胡、高音二胡、中胡、革胡等。拉弦樂器主要是胡琴樂器。據說在10到11世紀由我國北方兄弟民族傳入到中原,到了元朝已成為民族樂器中的主要樂器了。
2、撥彈樂器在我國的民族樂器中歷史悠久,種類也比較多。據說,在周代已有「琴」、「瑟」。到了秦代又出現了箏,後又出現箜篌、築等樂器。到漢武帝時又有「阮咸琵琶」,到了隋代又出現了「秦琵琶」。而到了魏代又有「阮」這種樂器了。三弦流行較晚。揚琴則是在明代傳入我國的。
現在較常見的撥彈樂器有琵琶、阮、柳琴、揚琴、箏、古琴、三弦等。
3、吹管樂器中最早的一種樂器是竹製的排蕭。
吹管樂器有笛、嗩吶、笙、喉管。
4、我國的打擊樂器不但種類繁多,而且歷史悠久,遠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打擊樂器就很發達,到了周代已有了了音律的打擊樂——編鍾、編磐。秦漢以後吸收了外來的鑼、鈸、鐃、星打擊樂器。隋唐以後又出現了拍板等。到了五代以後又出現了雲鑼、八角鼓、木魚、梆子等打擊樂器。
現在常見的打擊樂器有鼓、鑼、鈸、板、梆子、木魚、碰鈴。
I. 23歲了,想學中國古典樂器,那種比較容易入手
贊同,,活到老學到老 ,2胡難度較大,要求嚴格。笛子指法運氣口形變化較多,都不好學習,但蕭和葫蘆絲就不一樣了,他們有發音的 ,比較容易入手,而且攜帶方便,可以隨時隨地練習
J. 成人適合學哪種中國古典樂器
可以學習葫蘆絲、古箏、二胡。
1、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於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常用的調為降B、C、D等調。
葫蘆絲發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葫蘆絲(或葫蘆蕭)雲南少數民族特有的樂器之一。
葫蘆絲因其音色獨特優美,外觀古樸,柔美,典雅,簡單易學,小巧易攜帶等特點,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及中外遊客的喜愛。
遠古時期(約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根據現有的出土實物,吹奏類樂器是最早出現的樂器,以河南舞陽骨笛最為久遠。這段時期也出土了不少的擊奏類樂器,弦樂器見於典籍的有「瑟」,但未見實物出土,遠古時期的樂器以狩獵和歌舞伴奏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