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傳統文化建築有哪些裝飾等級之分
摘要 中國古代建築裝飾不僅樣式多,而且組成部分也有好幾種,主要有屋面、屋脊等部分組成,而且有嚴格的等級制度。
『貳』 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
分類別來說: 宮殿:故宮、大明宮、阿房宮、太極殿等等,一般古代做過都城的城市:北京、西安、洛陽、南京等等地方都會有; 皇家園林:頤和園、圓明園、北海公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各大園林等等,這個全國各地都有; 祭壇以及寺廟:天壇、曲阜孔子廟、少林寺等等現在都還是保存著的; 橋梁建築:趙州橋、盧溝橋等等都能算得上; 還有一些古建築也可以分類出來,還是很多的,像八達嶺長城、西安古城牆、還有一些皇家陵墓都能算上的; 當然,也可以按地區來劃分這個古代建築,大的兩大地方當屬北京和西安兩地,其他的地方也是有很多保留下來的古建築的。
『叄』 中國有哪些傳統文化建築
斗拱公元前5世紀出現,到現在用了2500年,世博中國館「東方之冠」是對斗拱的應用。斗拱是一個極具象徵性、並能引發散發性思維的意象,世界上有三大建築體系,只有中國古代建築極其智慧地採用了斗拱。斗拱是我國傳統木構架建築中的一個奇特構件,它懸挑出檐,層層疊加,將檐口的力均勻傳遞到柱子上,其目的是將檐口加大並富有美感。這種形制在北京的天安門、山西應縣的木塔、西安的鍾鼓樓等建築上都有應用。斗拱既是承重構件,又是藝術構件,它的應用使建築形成「如鳥斯革,如翚(hui)斯飛」的態勢。傳統建築中斗拱「榫(sun)卯穿插,層層出挑」的構造方式成為中國館建築形態的文化表達。古代建築斗拱挑出屋檐最多可以探出4米,而現代建築用鋼結構和混凝土,可以發揮更大優勢。
『肆』 中國著名古建築都有哪些
中國十大古建築:萬里長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宮、頤和園、蘇州園林、西遞和宏村、王家大院、釋迦塔、承德避暑山莊、西安秦兵馬俑。
1、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4、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5、頤和園,慈禧太後的寢宮,頤和園原名清漪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曾被英、法侵略軍焚毀,重建後改名為頤和園。
6、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鎮。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所建,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
7、西遞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
『伍』 中國傳統文化中鄉村建築文化有哪些
中國民間工藝之紙藝介紹及分類:城澄剪紙 河南剪紙 豫西民間剪紙 吳旗剪紙 旬邑縣民間剪紙 河北剪紙
中國民間工藝之風箏介紹 :豐寧剪紙 山西民間剪紙 獨具特色的佛山剪紙 福建民間剪紙 四川風箏王"驚世絕活:微型風箏 天津魏記風箏 濰坊風箏 甘肅剪紙 高密剪紙 福州紙傘 浮山剪紙 雲南紙馬 無錫紙馬 自貢剪紙 蔚縣剪紙
中國民間工藝之陶瓷介紹及分類
澄城堯頭陶瓷 交趾陶藝品 秦源黑陶 宜興紫砂 蜚聲中外的德化瓷器 定陶
龍山黑陶 建水陶 景德鎮瓷器 廣彩 邢窯白瓷 磁州窯陶瓷
中國民間工藝之布藝介紹及分類
鳳翔布藝 北京絹人 藍印花布 蜀錦 綉荷包 藏鞋
河北蘭印花布 湘西藍印花布 自貢扎染 北京絹花 陝西千陽布枕 繩 結
潮 汕 抽 紗 常 熟 花 邊 煙 台 花 邊
中國民間工藝之飲食工藝介紹及分類
合陽面花 麵塑 山西民間麵塑 張維寧面花 北京面人
中國民間工藝之木藝介紹及分類
黃陵木刻 木雕 黃岩翻簧竹刻 根雕 骨木鑲嵌 神秘的木馬勺臉譜
甘肅民間木偶藝術 竹木製品 四川藤器 北京宮燈 西藏木器 柳 編
竹 編 扇
中國民間工藝之刺綉介紹及分類
寶雞綉品 汴綉 吳旗刺綉 京綉 金銀彩綉 山西民間刺綉
廣綉 蘇綉 湘綉 蜀綉 粵綉 寧夏刺綉
綉花鞋 青海民族刺綉 青海刺綉香包 青海荷包 綉球 松江顧綉
慶陽香包 洛川毛麻綉 青海堆綉 潮綉
中國民間工藝之毛線工藝介紹及分類
十字綉
中國民間工藝之皮影介紹及分類
河南皮影戲 台灣皮影 山西皮影 甘肅皮影 騰沖皮影 江蘇皮影
四川皮影 華縣皮影 陝西皮影 浙江皮影 唐山皮影 北京皮影
中國民間工藝之泥塑介紹及分類
天津泥塑 河南泥塑 淮陽泥狗 白溝泥塑 寧夏彩塑 鳳翔彩繪泥塑
西藏泥塑 高密泥塑 玉田泥塑
中國民間工藝之雕刻介紹及分類
山西民間雕刻 承德木皮雕 象山竹根雕 朱金木雕 餘姚佛雕 餘姚微雕
壽山石雕簡介 雕刻葫蘆工藝品 冰雕及雪雕 長春木雕 刻葫蘆與卵石雕 磚雕
劍川木雕 青海雕刻 海南椰雕 瀏陽菊花石雕 竹簧雕刻 北京雕漆
西藏木雕繪畫 西藏木雕面具 天津磚雕 嘉定竹刻 上海木雕 上海牙雕
上海玉雕 潮州金漆木雕 廣州木雕 廣州玉雕 承德木皮雕 承德木雕
中國民間工藝之紫砂介紹及分類
宜興紫砂
中國民間工藝之蠟藝介紹及分類
豆村大蠟 蠟染 苗族蠟染
中國民間工藝之文房四寶介紹及分類
遼硯 古筆 古墨 澄泥硯 古紙 洮硯
中國民間工藝之書畫介紹及分類
戶縣農民畫 濮陽市麥桿畫 燙畫 鳳翔年畫 吳旗豆粘畫 牛皮畫
濰坊年畫 民間藝術---佛山木版門畫 山西民間炕圍畫 綿竹年畫 戶縣麥桿畫 楊柳青年畫
漢沽版畫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 湟中農民畫 唐卡 湟中農民畫 壁畫和唐卡藝術
慈溪農民畫 綦江農民版畫 豐寧布糊畫 延川布堆畫 朱仙鎮木版年畫 武強年畫
高密撲灰年畫 金山農民畫 吉林樹皮畫
中國民間工藝之銅藝介紹及分類
銅車工藝 青銅 雲南斑銅工藝品
中國民間工藝之裝飾品介紹及分類
涿州金絲掛毯 景泰藍 呼呼爾 即鼻煙壺 真絲掛毯 傣族竹編 湖南竹編
北京鼻煙壺 西藏地毯
中國民間工藝之漆器介紹及分類
泥金彩漆 福州脫胎漆器 漆器茶具 脫胎漆器創始人沈邵安與脫胎漆器 彝族特色漆器 上海漆器
中國民間工藝之其他介紹及分類
藏刀 傣錦 布糊畫 黎錦 南京金陵摺扇 南京金陵金箔
南京雲錦 青海酥油花 銀絲工藝品 寧波草席 自貢龔扇 揚州通草花
中國的民間工藝:木版年畫、撲灰畫、紙馬、內畫、泥塑、麵塑、糖塑、吹糖人、磚雕、瓷刻、微雕、木偶、皮影、蠟染、刺綉、織錦、剪紙、風箏、臉譜、面具等等下面介紹一下。
很多朋友都看過,黃宏,魏宗萬,趙亮等主演的電影《鬼子來了》.裡面有一段很有趣的情節,就是鬼子的少佐把魏宗萬彈棉花的工具當作了樂器,讓魏宗萬等人進行演奏,魏宗萬等人就唱起了彈棉花的歌:「彈棉花來彈棉花半斤棉彈成8兩8........」
這個電影里邊的故事情節非常有趣,但是在無意或是在有意中,使關中見到了一個正在消失的民間手工工藝--彈棉花.
『陸』 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
中國古代建築有很多,以以下幾個作為代表:一、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世界建築奇跡之一。萬里長城已被視為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聞名於世界。長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的修築是從戰國時期開始的。當時的秦、趙、魏、齊、燕、楚等諸侯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和自衛,都興建了長城。秦兼並六國後,為防範北方匈奴的突襲,於公元前213年發起了修築長城的巨大工程,把秦、燕、趙、魏的原有長城連接起來,並加以擴建。整個工程共徵用民工30萬人,連續花了l0多年方告完成,建成了西起甘肅臨洮(今岷縣),沿著黃河到內蒙臨河,北達陰山,南到山西雁門關,東抵遼東的長城,全長達3000多公里。由於長城工程極其艱巨,民工境況非常悲慘,故留下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故事。漢代除重修秦長城外,又修築了內蒙古河套南的朔方長城,以及涼州西段長城。涼州西段長城北起內蒙古居延海(今額濟納旗境內),沿額濟河,經甘肅金塔,西到安西、敦煌、玉門關進入新疆。整座長城「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構成了一個嚴整的防禦體系。漢以後的北魏、北齊、隋、金等朝代都對長城進行過部分修建,到了明代則進行了全面的重修。明代所修的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邊,全長約6700公里(一萬三干多華里)。整個重修過程前後達100多年,可見工程的浩大和艱巨。其中,山西以東的長城採用內部夯土,外面用磚石砌築的方式,山西以西的長城全用夯土築成。整座長城上又建有很多關城,關城都建在地勢險峻的要地,著名者有嘉峪關、居庸關、山海關等。其中嘉峪關是現存長城關城中最完整的一處。它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氣勢雄偉,布局周密,結構嚴謹,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相傳,在修建這座雄關時,不但設計和建造技藝高超,而且連用料的計算也非常精確。在關城建成之後,僅剩了一塊磚,這塊磚被後人放在重關的小樓上,作為紀念。現在人們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重修的,以前的長城則只剩下一些遺跡了。綿延萬余里的長城穿越在崇山峻嶺、急流、溪谷等險峻的地段之上,工程之艱巨是難以想像的,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磅礴氣概和聰明才智,也反映了中國古代測量、規劃設計、建築技術、工程管理以及軍事技術的高超水平。二、故宮故宮坐落於北京城的中心,佔地1087畝,合72萬多平方米,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建築傳統和獨待風格。故宮始建於1406年,是明代永樂皇帝由南京遷都北京時所建的宮城。從總體布局上說,它可分為前後兩部分,即所謂的外朝和內庭。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殿、武英殿作為兩翼,為行使朝政的主要場所。內庭由乾清官、交泰殿、坤寧宮和東西六宮構成,為皇室的生活居住區。按四根柱為一間的傳統進行計算,共有近萬間之多,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宮殿群由紫禁城圍護,城高10米,外又圍以52米寬的護城河。整座城開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南門為午門、北門為玄(神)武門,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城的四角各建有一座角樓。每座角樓各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結構復雜,式樣奇特,為古建築中罕見的傑作。關於角樓的建造,還流傳有魯班用秫秸編成蟈蟈籠作模型示範的傳說。整個故宮的建築布局嚴謹規則,主次有序,並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使空間豐富多變。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在城牆墩台上建有一組建築。正中是寬九間的廡殿頂重檐大殿,兩側有聯檐通脊的殿閣伸展而出,四隅各有一個高大的角亭。這一組建築稱五鳳樓,巍峨壯麗、氣勢渾厚。進午門,經過一個大庭院,再過金水橋,入太和門,即是外朝的三大殿,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依次建築在一個呈工字形的高大基台上。基台高8.13米,分3層,用漢白玉砌築而成。每層當中都有石雕御路,邊上都裝飾有欄板、望柱和龍頭。據統計,計有透雕欄板1414塊,刻有雲龍翔風圖案的望柱1460根,龍頭1138個。這些石雕裝飾,反映了中國傳統建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同時,在結構功能上又起著排水的作用。欄板下,以及望校上伸出的龍頭口中,都刻有小洞口。每當下雨,水由龍頭流出,恰似千龍噴水,蔚為大觀。太和殿又稱金鸞殿,是皇帝發布政令和舉行大典的場所。殿高35.05米,寬63.96米,深37.20米,是故宮最大的建築,也是現存全國最大的木構建築。它的結構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特點。即,先在栓礎上立木柱,柱上架大梁,樑上立小矮柱(瓜柱),再架上一層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過小柱重疊幾層梁,逐層加高,每層的梁逐層縮短,形成重檐;在最上層立脊瓜柱,在兩組構架之間橫搭檁枋;在檁上鋪木椽,椽上鋪木板(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於梁架逐層加高,小梁逐層縮短,從而形成斜坡式的屋面;屋檐出挑則採用斗拱承接,既可承重,又可增添裝飾效果,是中國傳統建築的又一大特色。太和殿即採用這種結構,用73根大木柱支承梁架形成重檐廡殿式屋頂,上檐斗拱出跳單翹三重昂九踩,下檐為單翹重昂七踩。整座建築庄嚴雄偉,富麗堂皇,起著顯示皇權至尊的效果。與外朝要求宏偉壯麗、庭院開闊明顯不同,作為帝後生活居住區的內庭呈現庭院深邃的特徵,東西六宮各自成一體,排列井然。又有後苑御花園,幽美恬靜,可供游樂。整個故宮的布局,以午門至神武門作中軸,呈對稱性排列。中軸線向南延伸至天安門,向北延伸至景山,恰與北京古城的中軸線相重合。登上景山,眺望故宮,飛檐重疊,琉璃連片,壯麗輝煌,氣象萬千,堪稱中國傳統建築之瑰寶。三、頤和園園林融匯了建築美、藝術美和自然美,它是科技和藝術相互滲透、交融的結果。中國的園林建築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藝史中獨樹一幟,成就斐然。幾干年來,在中國的大地上創建有成幹上萬的精美園林。頤和園就是現在保存較為完整的大型皇家園林,在中國的傳統園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世界的園林建築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部,方圓8公里(十六里),佔地4350畝,規模宏偉,景色秀麗。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的金代,金章宗曾在此建金水院,是當時的西山八院之一。其山稱金山,引玉泉諸水至山下為池,叫金水池。元時,據說有一老人在山上挖得—個刻有花紋的大石瓮,便改金山之名為瓮山。元世祖曾命郭守敬兩次引玉泉諸水至山下,並把金水池疏浚擴展為大水庫,先後易名叫瓮山泊和大泊湖,俗稱西湖或西海子,挖湖之土運上山加高瓮山,從而成為山高水闊的風景勝地。明代又改瓮山為金山,改瓮山泊為金海,在山上建圓靜寺,在湖畔建好山園行官,總稱好山園,俗稱西湖景。1750年,清乾隆皇帝在圓靜寺基礎上,修建大報恩寺,為他的母帝祝壽,並改金山為萬壽山,又對金海進行疏浚,改名昆明湖,整個園林叫清漪園,工程歷時15年建成。自此萬壽山的清漪園,玉泉山的靜明園,香山的靜宜園,以及暢春園、圓明園,合稱「三山五園」,而清漪園獨具特色,有「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之譽。令人氣憤的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三山五園同遭厄運,被洗劫後又被縱火焚毀,清漪園除個別建築外均成灰燼。1886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歷時10年,進行修建,並改名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掠奪和焚毀,1902年,慈禧再次修復。現存的頤和園,既反映了中國古代園林技藝的高超造詣,也把列強的侵華罪行和清末統治者的腐敗誤國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頤和園繼承了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傳統特點和造園手法,並有所發展。全園的布局,大體可分為東宮門和東山、前山、後山、昆明湖等幾個部分。整個園林有如下幾個突出的持點:1、以水取勝。水域面積佔全園的3/4,設計者依據水面開閡的特點,進行設計布置,主要建築和風景點部面臨昆明湖,或是俯覽湖面。為避免開闊的湖面顯得單調,用長堤把湖面劃分為幾個區域,還在湖中布置了鳳凰墩、治鏡閣、藻鑒堂等島嶼,以象徵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等海上三神山,從而使水域既開闊又富有情趣。2、湖山結合。湖北岸的萬壽山高58米,好像翠屏峙立。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前山是全園的中心,正中為一組巨大的建築群,自山頂的智慧海而下是佛香閣、檀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以達湖面。其中,琉璃磚瓦的無梁殿(智慧海)和高41米的佛香閣,氣勢雄偉,為最具特色的建築。這組中軸線的兩旁,布置了許多陪襯的建築物。抱山環湖一帶建有長廓和石欄,把湖與山明顯地區分又緊密地連接在一起。3、對比鮮明。前山建築壯麗,金碧輝煌,後山建築隱蔽,風景幽靜;昆明湖浩盪壯闊,後湖(蘇州河)怡靜精巧,東宮門內建築密集,西堤和堤西區景物琉落有致。強烈的反差,使遊人產生不同的感受,從而更添情趣。4、景隨步轉。依據不同的地理特點,用樓、台、亭、閣、齋、堂、軒、館、曲檻迴廊以及假山花木等組合成各不相同的景點。各景點之間既有明顯的區別,又有有機的聯系,使人們漫步園內,景色隨處變換,層出不窮。5、借景手法。設計者不僅考慮了園內景物的相互配合借用,而且充分地利用周圍的景色,使西山的峰巒,西堤的煙柳,玉泉山的塔影等,恍如園中的景物。這種園內、園外均有景色的巧妙手法,給人一種園林范圍更加擴大的感受。6、園中有園。在萬壽山東麓一處地勢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依照無錫惠山園,建造了諧趣園。它以水池為中心,配以堂、軒、亭榭、樓閣、游廊、小橋,自具獨立的格局,成了園中之園。而且它清雅幽靜,與東宮門內密集的宮殿建築群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煥然一新之感。7、集景模寫。園中匯集了全國許多名勝景觀,但又不是生硬仿造,而是別具神韻,如諧趣園仿自惠山園,西堤六橋仿自杭州西湖蘇堤,涵虛堂、景明樓仿自黃鶴樓、岳陽樓,蘇州街仿自蘇州市街等,但又有很大的差異。頤和園匯集了中國傳統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它「雖由人造,宛如天成」,是園林建築的一大代表作。中國建築自先秦至19世紀中葉以前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獨立的體系,2000多年間風格變化不大,通稱為中國古代建築。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社會性質的改變,外國建築,特別是西方建築法式的大量輸入,中國建築與世界建築有了較多的接觸和交流,建築風格發生了急劇變化,通稱為中國近現代建築。本文重點介紹中國古代建築。中國古代建築在封建社會中發展成熟,它以漢族木結構建築為主體,也包括各少數民族的優秀建築,是世界上延續歷史最長、分布地域最廣、風格非常顯明的一個獨特的體系。中國古代建築對於日本、朝鮮和越南的古代建築有直接影響,17世紀以後,也對歐洲產生過影響。和歐洲古代建築藝術比較,中國古代建築的審美價值與政治倫理價值高度統一;植根於深厚的傳統文化,表現出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總體性、綜合性很強。具體表現為:(一)重視環境整體經營從春秋戰國開始,中國就有了建築環境整體經營的觀念。《周禮》中關於野、都、鄙、鄉、閭、里、邑、丘、甸等的規劃制度,雖然未必全都成為事實,但至少說明當時已有了系統規劃的大區域規劃構思。《管子·乘馬》主張,「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說明城市選址必須考慮環境關系。中國的堪輿學說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絕大多數是講求環境與建築的關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將城市本體與周圍環境統一經營。秦咸陽北包北坂,中貫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時東西達到二三百里,是一個超級尺度的城市環境。長安(今陝西西安)、洛陽(北魏)、建康(今江蘇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經營范圍也都遠遠超過城牆以內;即使一般的府、州、縣城,也將郊區包容在城市的整體環境中統一布局。重要的風景名勝,如五嶽五鎮、佛道名山、邑郊園林等,也都把環境經營放在首位;帝王陵區,更是著重風水地理,這些地方的建築大多是靠環境來顯示其藝術的魅力。(二)單體形象融於群體序列中國古代的單體建築形式比較簡單,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樣,孤立的單體建築不構成完整的藝術形象,建築的藝術效果主要依靠群體序列來取得。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為陪襯時,形體不會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較平淡,但若作為主體,則可能很高大。例如明清北京宮殿中單體建築的式樣並不多,但通過不同的空間序列轉換,各個單體建築才顯示了自身在整體中的獨立性格。(三)構造技術與藝術形象統一中國古代建築的木結構體系適應性很強。這個體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構成一個稱為間的基本框架,間可以左右相連,也可以前後相接,又可以上下相疊,還可以錯落組合,或加以變通而成八角、六角、圓形、扇形或其他形狀。屋頂構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兩種,無論哪一種,都可以不改變構架體系而將屋面作出曲線,並在屋角作出翹角飛檐,還可以作出重檐、勾連、穿插、披搭等式樣。單體建築的藝術造型,主要依靠間的靈活搭配和式樣眾多的曲線屋頂表現出來。此外,木結構的構件便於雕刻彩繪,以增強建築的藝術表現力。因此,中國古代建築的造型美,很大程度上也表現為結構美。(四)規格化與多樣化統一中國建築以木結構為主,為便於構件的製作、安裝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構件規格化,也促使設計模數化。早在春秋時的《考工記》中,就有了規格化、模數化的萌芽,至遲唐代已經比較成熟。到宋元明三年(1100)編成的《營造法式》,模數化完全定型,清雍正十二年(1734)頒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又有了更進一步的簡化。建築的規格化,促使建築風格趨於統一,也保證了各座建築可以達到一定的藝術水平。規格化並不過於限制序列構成,所以單體建築的規格化與群體序列的多樣化可以並行不悖,作為一種空間藝術,顯然這是進步的成熟現象。中國古代建築單體似乎稍欠變化,但群體組合卻又變化多端,原因就是規格化與多樣化的高度統一。(五)詩情畫意的自然式園林中國園林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項突出成就,也是世界各系園林中的重要典型。富有文化素養的人的審美情趣,採取建築空間構圖的手法,使自然美典型化,變成園林美。其中所包含的情趣,就是詩情畫意;所採用的空間構圖手法,就是自由靈活、運動流暢的序列設計。中國園林講究「巧於因借,精在體宜」,重視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組織豐富的觀賞畫面。同時,還模擬自然山水,創造出疊山理水的特殊技藝,無論土山石山,或山水相連,都能使詩情畫意更加深濃,趣味雋永。(六)重視表現建築的性格和象徵涵義中國古代建築的政治倫理內容,要求它表現出鮮明的性格和特定的象徵涵義,為此而使用的手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利用環境渲染出不同情調和氣氛,使人從中獲得多種審美感受;其次是規定不同的建築等級,包括體量、色彩、式樣、裝飾等,用以表現社會制度和建築內容;同時還盡量利用許多具象的附屬藝術,直至匾聯、碑刻的文字,來揭示、說明建築的性格和內容。重要的建築,如宮殿、壇廟、寺觀等,還有特定的象徵主題。例如秦始皇營造咸陽,以宮殿象徵紫微,渭水象徵天漢,上林苑掘池象徵東海蓬萊。
『柒』 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類型有哪些
文化的農耕文明 建築但凡能成為一個完善的體系,則必然有其深厚的社會文化根源,既不可能無緣無故地產生,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地消亡。因此,研究傳統建築,只有結合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才可能探明其真義,也只有這樣,才能判別良莠,決定取捨。 一 農耕文明的若干特徵及其在建築設計意念中的反映 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無論是精英文化的諸子百家還是作為民俗文化的民間信仰和風俗,大多可以歸納到「以耕作居於支配地位」、社會分工不發達、生產過程周而復始的農業文明的范疇之中。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系列基本性格,其根源都深植於這樣一種經濟生活當中。 這種農耕文化以其深刻的影響力,無孔不入地左右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建築,尤其是官式建築,作為社會文化的載體,在許多方面表露出與之相應的特徵。 1 務實精神 農耕生活「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特徵漸漸形成了一種求真務實的群體趨向。農人在農耕活動中認識到「利無幸至,力不虛擲」的真理。這種農人的務實之風也感染了文化人,於是「大人不華,君子務實」便成為賢哲們一向倡導的精神。正是這種民族性格使中國人發展形成了實用、理性而不太注重純科學玄想的特徵。「重實際而輕玄想」的另一種表現在於對待宗教的態度上。自周秦以後2 000餘年,基本上沒有陷入全民族的宗教迷狂,實用理性逐漸成為根深蒂固的民族精神。 這種實用理性的務實精神,在建築上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其一是注重結構邏輯的真實性,很少刻意地附加裝飾。 中國古典建築是建立在一套完備的木框架結構的技術體系之上的,一直十分注重結構邏輯的真實性的表達與傳遞。從椽、檁、梁、柱到基礎的結構力學傳承,關系非常清楚。不僅如此,有些看似裝飾物的構件,也有其結構方面的原始需求。如雀替,似乎是為了解決立面構圖問題而發展的,但是本身也是出於一種構造上的需要演化而來的。又如室內裝修的「徹上露明造」。為了避免屋頂構架的木材朽壞,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們處在一個乾燥通風的環境之中。因此,很多時候不在室內另作天花,而是讓構造完全暴露出來,對各個構件作適當的裝飾處理,就形成了「徹上露明造」。 在中國古典建築中,純粹裝飾的構件是很少的。構件一般是在充分反映用途和構造的情況下,加以有節制的裝飾完成的。適用則可,絕不無謂添加。 其二是以人體尺度為出發點,不求高大永恆。 中國古典建築體系一直堅持著有節制的人本主義建造原則。無論什麼類型的建築,都很少建像西方教堂那樣超尺度的東西。中國建築的龐大,是通過小尺度單位的「院」不斷有規律地衍生而產生的。不論建築群多麼龐大,人在其中活動,所感受到的永遠是與人相親和的尺度。這種設計取向,正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實用理性思想居於統治地位的特點,迥異於西方在神學迷狂之下所追求的超尺度。 在審美方面,中國建築給人設定的路徑決定了人在其中是以一個個院落為中心對建築進行審視的。故而在建築設計中,匠師們僅就院中視野所及進行仔細推敲,而對目光不及的側面則徹底不管,任其質朴平淡,從而形成了立面構圖的「場景式」特徵。步移景異,則是以面為單位在變,而不是如西方的以體為單位進行。這種「二維」審美特點,是真切認識古建設計的一把鑰匙,可以糾正長期以來以西方審美觀點來判定中國建築的誤區。 2 恆久變易觀念 農業社會人們滿足於維持簡單再生產,缺乏擴大再生產的動力,因而社會運行緩慢,大體呈靜定狀態。這樣的環境便易於滋生永恆意識,認為世界是悠久的、靜定的。好常惡變,反映在精英文化中,則是一種求「久」的觀念,《易傳》中所謂「可久可大」,《老子》中所追求的「天長地久」,「深根固蒂,長生久視」。董仲舒所謂「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等。反映在民間則是對器具追求「經久耐用」,對統治方式希望穩定守常,對家族祈求延綿永久。 反觀建築,恆久觀則導致「守常」意識的產生,如以不變應萬變、世界在改變而我心以不變待之等心理。在中國傳統的設計思想上,對一切的房屋、車、服、禮器等的製作都是採用一種靈活性很大的通用式設計,預計到使用情況有了變化時也可以同樣應用。傳統的中國式房屋設計原則就採用「通用式」設計思想,「房屋就是房屋」,不管什麼用途都希望合乎使用。經久耐用和廣泛適應性便成為其追求的目標。 與恆久觀相輔相成,變易觀念在中國也源遠流長,並形成「寓變易於保守之中」的特點。歷代革新,無不是托古改制,一直走「復古以變今」的思路。這正是農耕經濟養育的中華文化在古與今、常與變的問題上的獨特表現。 建築則一方面推行靈活多變的「通用」設計原則,另一方面則漸漸形成成熟的「標准化」建造方式。中國傳統建築體系的框架結構和標准化則滿足了這種恆久與變異的社會心理的要求。空間與序列的豐富多彩最終落實到平實而定型的標准化框架之中,成為一種得心應手的方式。 再深一層次,以不變應萬變之心理,在對待事物上,則須有深刻的反觀內省的能力,於是在中國對「參悟」情有獨鍾。注重感受、注重點撥與覺悟的思想,可以說貫穿於古代建築的每一個層次。例如,中國建築不注重外表直觀的形象,而注重人在其中的序列安排。隨著道路穿過一道道大門,便會有一個個院落,使人一次次豁然開朗。建築序列尤如一軸長卷,且走且思, 道不盡則思不盡,一直達到高潮有豁然醒悟之感。這一點在園林設計中表現得更為充分。古典建築在重領悟、重層次、重氣氛等方面極下功夫, 反倒對單座建築淡然處之。古人對感受與領悟的追求,遠遠超過了對於建築物本身的注視。 建築以恆久的構件和不變的院落,通過無限「衍生」便能演繹出無窮的變化,從而形成了中國古建群體獨有的內涵。 3 中庸思想 「中庸」是中國人的基本精神之一。「中為適應之謂,庸為經久不渝之意」,「中庸」即適用而經久不渝。這一點實際是與「恆久意識」相通的,進而演繹為不偏不倚、允當適度之意。 在人格思想上並不注重強烈的自我表現,而是追求執兩端而用中的溫順謙和的君子之風。所謂「君子訥訥於言」。 施之於建築,則表現為不求外顯而求內涵的特點。可以認為,君子之建築亦是「訥之於言」的。中國建築往往把精華和高潮放到最裡面,放到最後面,而前面則只是朴質的牆。庭院深深深幾許,精彩之處全在這一層層的化解之中。農耕文化內向型的特徵決定了中國古建必然要選擇這種重感悟、重內涵的建築布局方式。 二 宗法特徵與建築設計意念 中華民族以農業社會形態經歷了氏族制度解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民族血緣紐帶解體的不充分決定了後世大量地保留了由氏族社會遺留下來的特徵。主要由血緣家族組合而成的農業鄉村最終形成了中國千年不衰的宗法制度。 注重血脈相承的純正性以及長幼尊卑的秩序倫常,成為維系宗法制度的必不可分的東西。「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成為一種沿襲久遠的傳統觀念。在中國,宗法制度兼備政治權力統治和血親道德制約的雙重功能。雖然歷經動亂,社會經濟形態、國家政權形式多有變遷,但構成中國社會基礎的始終是由血緣紐帶維系著的宗法性組織——家族。 「家」在中國古代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族」與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是一致的,國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國,具有「家國同構」的特徵。 在這樣一種社會特徵之下,一切思考便均是由「家」開始的。家,是社會思考的基本單位。這一點,在建築上有著深刻的反映。 以家為起點的特徵,導致中國古代建築以「住宅」為發展原型的特徵。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有明顯的特點表明一切建築形制均是由住宅發展而來,一切均以住宅概念為原型。西方的教堂不宜作為住宅,中國的住宅卻可以改作佛寺,官衙是官員的住宅,佛寺是佛的住宅,皇宮是皇帝的住宅,至於商店也是「前店後居」、是商人的住宅。總之,似乎沒有一種類型的房屋是完全和居住無關的,而且,任何一類建築似乎都是由住宅發展而來的。 在古代,住宅和房屋之間的含義是沒有分別的。最早的時候稱為「宮室」,後來叫作「居處」。居處就是生活起居,以至於包括一切戶內工作的地方。在這個總概念之下,似乎無須再作什麼房屋種類的詳細劃分。 三 結論 綜上所述,中國古典建築體系是一套深受農耕意識影響、與宗法社會相諧調的體系,它在設計意念上是以「家」為思維起點,以住宅為原型而不斷衍生的產物。 此結論,則是古代建築體系與社會文化之間關系的初步看法
『捌』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中國古代建築嗎
包括。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玖』 中國經典建築有哪些
中國經典建築可列舉如下:
1、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皇家宮殿,國家5A級旅遊景點,世界五大宮之首,世界文化遺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
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從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幾乎每周一閉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