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國人是怎樣評價中國歷史的
1、外國人的普遍觀點:
(1)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歷史,最讓其羨慕的是中國歷史延綿五千歷史,沒有中斷過;
(2)中國歷史,特別是古代史輝煌燦爛。如漢唐的絲綢之路、明朝鄭和下西洋、四大發明、中國的瓷器、絲綢在外國人眼中都是值得羨慕的財產;
(3)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也是禮儀之邦。特別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文化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提出三綱五常。因此中華文化禮義廉恥盛行。特別是宋朝程朱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後禮儀思想進一步升華;
(4)羨慕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如:儒家思想,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學院,唐詩、宋詞、元曲備受外國青睞,京劇、戲曲也受到外國人民歡迎。
2. 怎樣評價中國的悠久歷史
從秦到清都封建社會,表現為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當然現在也差不多).他們的聯系表現為勞動價值的強制佔有.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的遺害當然是很深的.當然也單純作為教人育人來說它本身不具備多大的迫害.問題就在於它要求的太過完美,可是人總有缺點.所以變成了害人.個人覺得,儒學對中華民族的遺害就是使人性軟弱,缺乏戰斗意識.縱觀歷史國人只有在被壓迫得無法生存的時候,才有少數人站出來抗爭,然後誘發大多數人加入抗爭.所以要說哪個國家最好統治,那肯定儒學思想深的國家......當然了歷史上很多事情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的,建議多看歷史.揣摩一些歷史事件的真正真相.相信對歷史你會有新的理解.儒學的利弊也會有新的認識.
3. 怎樣評價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
唐:科舉取士,打壓士族,中國的士族制度衰落
宋:文化、經濟發達,但軍事不給力,中央集權做的很不錯。
元:中央設中書省,地方實行行省制度(省的稱謂沿用至今)
明:廢丞相,權分六部,八股取士
清:政策基本沿用明朝,增設了個軍機處
唐宋元明清是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總稱。唐宋元明清這5個朝代在歷史上時間長,而且又一步步接近現代,人口也逐漸增多,每一次變革對中國的影響比較大。唐朝(618年—907年),中國封建社會強盛的大一統帝國,歷經289年,共21位皇帝,因皇帝姓李故唐朝又稱「李唐」。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歷史階段,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統一帝國,定都大都(今北京)。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建立的統一封建政權。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4. 你對我國的古代文明又怎樣的認識和評價
我國的古代文明是一個覆蓋廣大的內陸型文明;具有鮮明的本土特點及鮮明的多元起源、多區域不平衡發展的特點;其發展延綿不絕,連續而未有中斷;又是兼容並蓄的,造就了中華文明的豐富與強大生命力.。
中國文明不僅惠及東亞地區,而且澤被西方,對包括歐洲在內的其他世界文明影響甚巨.。以漢字為首,包括儒學、律令制度、中國化佛教等輻射、傳播主導了東亞各地的物質文明和精神生活. 以四大發明為代表,中國的物質文明為歐洲的文藝復興和近代化提供了某些誘發因子.中國文明不僅為西方的近代文明提供了物質基礎,而且還是西方現代科學技術的直接源頭. 在思想意識階層,中國的倫理觀、哲學觀、政治理想,尤其是實用理性對歐洲的啟蒙運動產生過影響。中國官吏的考選制度,也對歐美的考試制度及文官制度產生過影響。
中國古代科技曾經走在世界前列,一度被稱為「發明和發現的國度」。培根在評述中國古代文明的三項成果時說:「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三種東西曾經改變了整個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狀態」。除四大發明之外,還有眾多世界之最,例如東漢的《九章算術》,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十進位值制記數法,這本書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
再如,中國古代天象觀測記錄,是世界公認最悠久最系統的。縱觀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比較重視總結實踐經驗,而輕視理論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國文化具有強調實用技術,忽視抽象科學的傾向。中國傳統學術中的實用之學如農學、醫學、地學、天文歷算之學等有比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這一特點。
西方的亞里斯多德就以科學調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創建了嚴密的邏輯論證系統。同時,這些科技成就與農業及其人與自然的和諧密切關聯,發達的應用數學、天文測量及其系統的農學都與農業文明息息相關,而發達的中醫學及其中葯學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生態度,正與儒家的「天行有常」「天人合一」契合。
(4)怎麼評價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05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5. 怎樣評價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是世界上延續最長最為完整的,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值得驕傲的,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歷史悠久,在鴉片戰爭以前,一直是領先世界,是當時的超級大帝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於古代中國抗衡,從秦朝建立的統一多民族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國家開始,這種優勢一直保持到了清朝中後期,但從明清開始,中國封建君主實行閉關鎖國,不能與世界交流,作擁自大,逐步落後於世界,導致了鴉片戰爭的失敗,揭開了中國近代一百多年屈辱歷史的序幕,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歷史。評價中國歷史,要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分析,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醫學、對外交流等,中國的政治制度在封建時代是較為完善的,在唐朝可以說是很發達的,只是到了清代這種封建政治體系走進了死胡同,不能與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相比,經濟上,在鴉片戰爭前,也就是清朝中後期,中國經濟仍占據世界30%左右,一直處於出超地位,正是因為這,英國才蓄謀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文化上,在唐宋時期,是非常繁榮的,明清時,八股取士,禁錮了思想,文化就有些凋敝了,軍事上,秦、漢、唐、元、明、清前期時代的軍事力量還是很強大的,像漢、元的騎兵在當時世界上是所向披靡的,根本沒有敵手,清後期,政治腐敗,軍紀渙散,加上鴉片的毒害,清軍戰鬥力就很低了,古代科技一直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地方,四大發明更是改變了世界,醫學上,中醫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自成體系,留下了大量醫書典籍,對後世影響深遠,從秦漢時,中國就與外國進行友好交流,特別是唐宋時期,極度繁榮,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對外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歷史太龐雜,評價中國歷史不是幾百幾千字就能完成的,這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個方面,中國歷史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從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還原最真實的中國歷史,更要熱愛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