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有個什麼叫中國的手語

有個什麼叫中國的手語

發布時間:2022-06-03 08:52:55

⑴ 手語怎麼表示中國

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⑵ 如何表達手語中國

右手掌向下,高度齊腰,輕輕地上下按兩下,表示「生」;
右手掌按在左胸,表示「命。

⑶ 中國手語和國外手語有沒有區別,手語里有世界通用的嗎

樓上的那些太多話了 我可以簡單的回答你
1 中國手語不是一個人發明的 他是中國殘協會 根據實際情況 採用易懂 和方便的個地區手語 集會而成 還要說明 中國的每個省甚至到市級的手語都不一樣 而且差別很大 這就是所謂的 地方手語 但是在去年 中國殘協會 為了方便 中國聾人的交流 創造了中國統一手語 就是你所說的中國手語 不管是中國手語還是地方手語 都是近幾年開始普遍 古時候 根本就沒有手語。
2 中國手語和外國手語有區別 而且區別很大 比如說 中國手語 有大部分是按照中國拼音的開頭字母打出來的 也有大部分是按照中國字的字形打出來的 這樣 和外國的打法肯定就有很大的區別了因為外國人 首先不知道中國拼音 更不懂得中國字了
3 聾人懂唇語 但是這是在你對他打手語的同時 他的意會 你不打手語 光說話 他們不一定能全明白你的意思的

⑷ 中國手語大全

手語(C)是用手勢比量動作,根據手勢的變化模擬形象或者音節以構成的一定意思或詞語,它是聽力障礙的人(即聾人,以下簡稱為聽障人)互相交際和交流思想的一種手的語言,它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輔助工具」,而對於聽力障礙的人來說,它則是主要的交際工具。

常見的手語有:


⑸ 什麼叫中國手語

手語(sign language)是用手勢比量動作,根據手勢的變化模擬形象或者音節以構成 的一定意思或詞語,它是聽力障礙的人(即聾啞人,以下簡稱為聽障人)互相交際和交流思想的一種手的語言,它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輔助工具」,而對於聽力障礙的人來說,它則是主要的交際工具。
中國手語的發展
手語研究和推廣研究、推廣手語的職能最初由原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負責。1988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成立,原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並入中國殘聯,該職能自然轉由中國殘聯負責。1995年,國務院「定職能、定機構、定編 制」方案明確了中國殘聯負責研究、推廣手語的職能。2001年,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印發〈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機關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的通知》再次明確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承擔「負責盲文、手語的研究與推廣」的職能。規范、統一的過程①、20世紀50年代至1988年 手語是聾人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存在眾多的地方手語,給聾人之間交流帶來了不便。確定規范和統一的手語,對於實現聾人「平等、參與、共享」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從20世 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手語的規范和統一工作: ——1959年,當時的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整理修訂了《聾啞人通用手語草圖》,報請原內務部、教育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批准試行,先後共出版了4輯、含2000個手勢圖示。 ——1960年,原內務部、教育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批轉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關於修訂聾啞人通用手語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了修訂通用手語的原則,即:手語與現實生活相一致的原則、手勢與手指字母相結合的原則、手語與口頭語、書面語相一致或接近的原則、保持形象化和清晰易辨的原則,要求各地在試行期間應向聾人群眾宣傳通用手語的重要性,同時,並應說明,推行通用手語並不排除地方手語,兩者可以並存。 ——1979年,原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在草圖的基礎上重新繪圖,又出版了兩輯的《聾啞人通用手語圖》,1982年討論和制定了640個新詞手勢動作,並由民政部、教育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批准試行和推 廣。 ——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聯合有關部門先後召開過四次手語工作會議,為制定規范統一的通用手語做准備。 ②、1988年-2001年 1988年,中國殘聯成立以後又組織專家在原有手語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有聲語言和手指語的使用,編輯出版了統一規范的《中國手語》,1990年又編輯出版了《中國手語(續)》,這已成為我國手語規范、統一成果的具體體現。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家制定的歷次殘疾人事業五年工作綱要中,在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有關聾教育的文件中,多次提出要推行和使用中國手語,明確以規范統一的《中國手語》作為我國官方推廣的通用手 語。1991年,民政部、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共同下發《關於在全國推廣應用〈中國手語〉的通知》(〔1991〕殘聯宣字第138號),提出在公共場合、學校教育教學方面必須使用《中國手語》、高校特教專業應將《中國手語》列為教學內容等要求。在這期間,由中國殘聯和中國聾人協會舉辦的國家級手語培訓班達4期,培訓手語翻譯數百人。同時,各級殘聯也舉辦了不同層次的中國手語培訓班,培養了相當數量的手語翻譯人員。 ③、2001年- 至今 手語
——修訂《中國手語》。為適應新形勢需要,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和中國聾人協會於2001年7月,共同委託北京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組織了由聾協主席、聾人代表、手語專家、聾校教師共同組成的中國手語修訂專家小組對原《中國手語》進行修訂。整個修訂工作,歷時近2年,最終於2003年5月完成並出版發行。朴方同志為此題詞:「規范中國手語,暢通交流渠道」。 ——開展全國性問卷調查。為充分了解各地對手語研究和推廣的意見和建議,2004年6月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和中國聾人協會又在全國范圍進行問卷調查,廣泛地徵求了特教學校聾生、社會成年聾人、聾校教師、手語翻譯以及熱心學習手語的健聽人對手語研究與推廣工作的意見。全國共有27個省、市、自治區參與調查,收回有效問卷5547份,數據收集完畢後對有效問卷進行編碼處理,採用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11.5統計軟體包進行列聯表統計分析。調查數據顯示:不同被調查者均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首要工作為繼續解決手語統一和規范問題,特別是手語為教學服務、手語拼打規則研究和手語詞彙豐富問題;近80%的被調查者同意將《中國手語》作為全國統一、規范的聾人手語加以推廣;有80%的被調查者認為《中國手語》推廣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系統培訓和宣傳不夠;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將聾校師生作為推廣中國手語的重點對象,更有80%被調查者建議在聾校開設手語課程。 ——積極推進《中國手語》標准化。經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國家科技部批准立項,中國手語國家標准於1994年開始研究制定。該研究在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和中國聾人協會直接領導下,由中國殘聯所屬的中國康復科學所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專家共同研製,經歷十幾年的努力,2005年6月,徵求意見稿已初步完成。經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和中國聾人協會同意,在全國范圍內對《中國手語國家標准》徵求意見,省級殘聯教育就業部和聾人協會組織當地聾人代表、手語研究人員和手語翻譯工作者認真討論,同時,也請專家、殘疾人康復標准委員會委員認真研究,提出修改建議。 ——研究、編輯部分專業領域手語。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習計算機和互聯網聾人數量日益增多,這對計算機專業手語的研究、編輯提出了要求。2002年初,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和中國聾人協會共同委託天津理工學院聾人工學院,根據《中國手語》的編寫原則,研究、編輯計算機專業手語,作為《中國手語》的補充。該書已於2004年正式出版,詞條總數近1200多條。 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和中國聾人協會還分別委託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研究、編輯美術專業手語和自然科學專業手語,目前這兩類專業手語正在進行編輯當中。 ——編輯出版《中國手語日常會話》。鑒於學習中國手語的健聽人特別是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越來越多,2003年7月起,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和中國聾人協會組織專家編寫《中國手語日常會話》,採取情景對話形式,使健聽人更快的學會常用手語,更好地與聾人交流、為聾人服務。目前已正式出版。 ——編輯出版《中國手語培訓教材(試用)》 為推廣規范、通用的中國手語,為廣大聾人創造無障礙交流環境。2006年1月,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中國聾人協會和廣州市手語研究會共同組織專家編寫出版了《中國手語培訓教材(試用)》。 ——出版中國《手語視頻軟體(系列)》 為滿足中國手語教學研究與推廣工作的需求,2005年5—2006年6月,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中國聾人協會先後組織專家對鄭州市聾人網路信息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聾人網路網)開發的中國《手語視頻軟體(系列)》進行並通過了評審。由中國殘聯教育就業 部、中國聾人協會擔任監制的中國《手語視頻軟體(系列)》已於2006年9月正式出版發行,同年11月該軟體系列已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入《「十一五」國家重點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 ——開發研製「中國手語視頻資源庫」 在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的指導和幫助下,鄭州市聾人網路信息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聾人網路網)完成了「中國手語視頻資源庫」的開發工作。 該資源庫的建成對中國手語的學習、研究、考評、競賽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召開手語工作座談會。2004年4月5日-7日,召開了「關於加強中國手語工作座談會」,邀請了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國聾協、北京師范大學、天津理工學院聾人工學院、中科院計算所、北京市殘聯、上海市教委、在京特殊教育學校校長以及社會聾人代表對手語工作進行座談,與會人員紛紛發表意見,對手語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議,認為手語工作應從政治的高度加以重視、科學的態度加以研究、客觀的角度來滿足聾人需要。 ——多次舉辦「中國手語培訓班」。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和中國聾人協會在20世紀九十年代先後舉辦過4期全國性培訓班,培訓對象包括部分聾人協會主席、聾校教師和手語翻譯,推廣了中國手語。2004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了「第一期國家級骨幹手語翻譯培訓班」,為建設國家級手語翻譯隊伍奠定了基礎。來自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殘聯系統手語工作負責人、手語翻譯以及部分聾校教師近90人參加了本次培訓班。培訓班主要介紹了《中國手語》的修訂原則,培訓了《國際手語》常用詞彙、《計算機專業手語》、《中國手語》的新增詞、修訂詞、手語的分類,講解了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所開發的《中國手語合成系統軟體》等。力圖通過培訓,培養一支既精通中國手語又擅長國際手語的翻譯隊伍,以便為國內外聾人朋友提供更好服務,同時也為建設國家級骨幹手語翻譯人才庫做好儲備。與此同時,各地也培養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專、兼職手語翻譯,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專、兼職手語翻譯約3萬人(含聾校教師、殘疾人工作者、聾人家屬、社會熱心人士等)。 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手語的研究、推廣工作頗具成效,已初步形成「學手語、用手語」的社會氛 圍。中央電視台、省級電視台和部分地方台開辦了手語專欄節目,促進了不同地區聾人之間、聾人與健聽人之間的交流。一些地方還成立了地方手語研究機構,如廣州市、浙江省、北京市、紹興市、蘇州市、大連市等。中州大學率先在全國開設手語研究專業。中科院計算所等有關科研單位也積極利用計算機技術研發中國手語輔助教學軟體。 4、需要使用手語的人口:據統計我國現有聾人人口2057萬,按每個聾人有直系親屬四人計算需要使用手語的人口應該在一億人左右;此外特殊教育工作者、服務行業、政府職能部門以及手語愛好者也是一個很大的使用手語的群體。

⑹ 我國所用的手語也就是啞語是世界通用的嗎

盲文
盲文,是專為盲人設計、靠觸覺感知的文字。1829年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發明了點字,它是用六個凸點組成的符號體系,以點數的多少和點位的不同來區分不同的符形,可變化成63個不同的圖形符號,是現代國際上普遍使用的盲文形式。
我國最早使用的通用漢語盲文叫"康熙盲字",俗稱"408"。它是一種代碼性質的盲字,以兩方盲符的排列組合,組成408個號碼,代表漢語的408個音節,每個音節按一定規律變換其圖形可以表示四聲。
20世紀初,"心目克明"盲字開始流行於除東北以外的地區,它以南京音為標准,有18個聲母、36個韻母,聲韻雙拼為一個音節,再加上另一個盲符標調。
1953年開始,全國普遍推廣現行盲字,它是以普通話為基礎、北京語音為標準的拼音盲字。它有18個聲母、34個韻母,聲韻雙拼為一個音節,用另一個盲符作調號。
1975年,盲文工作者提出了盲文改革,歷經十幾年的研究和探索,確定了"漢語雙拼盲文"方案。它是以兩方盲符拼寫漢語的一個實有音節,即帶調音節,聲方在左,韻方在右。聲方有聲母、半生母、介母和零聲符;韻方有韻母、零韻符和調號。

●手語
手語是由於聾人交際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已作為聾人的一種語言,逐漸為人們所接受。手語包括手指語和手勢語。手指語是用手指的指式變化和動作代表字母,並按照拼音順序依次拼出詞語;在遠古時代,全人類都處在簡單的有聲語言階段,常常用手做各種姿勢來表示意思,這樣的手勢大多數是指示性和形象性的動作,叫作自然手勢,此後,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聾教育的產生與發展,開始創造出具有語言性質的手勢,這種在有聲語言和文字基礎上產生的,與有聲語言密切結合的手語,稱之為人為手勢。自然手勢和人為手勢結合成為手勢語。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如同漢語有各地方言一樣,手語也有各種不同的地方手語。50年代後期,中國聾啞人福利會修訂出一套《聾啞人通用手語草圖》(四輯),這是我國聾人手語規范化工作的開端。1979年,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將原有的四輯修訂為兩輯,定名為《聾啞人通用手語圖》,以後,又陸續編纂了第3輯和第4輯。1985年底,又對這四輯手語單詞進行增刪、修訂,在1987年召開的全國第三次手語工作會議上,將《聾啞人通用手語圖》易名為《中國手語》。1990年,中國聾人協會編輯的《中國手語》工具書正式出版發行,1994年又組織編寫、出版了《中國手語》續集,對推廣手語,規范手語,有著重要意義。不一樣的。
確切來說每個地區的手語都有所不同。

「中國手語」是規范後的手語,好比語言中的普通話。而聾人平時所用的是地方手語,就如方言。比如上海手語和北京手語,在一些詞的表達上(比如方位、動作)與中國手語不同。

甚至,在同一座城市,不同群組的聾人有自己的一套手語打法,和熟悉的人之間用的手語。

⑺ 中國自然手語和中國手語有何區別

答復:中國自然手語是中國聾人群體自然而然地形成發展起來的和經常使用的手勢語,是中國手語的核心部分。學習中國自然手語就是在學習中國手語。

兩者都屬於中國手語這一語種,區別比較少。中國自然手語、台灣自然手語和其他國家地區的自然手語區別比較大,分別屬於不同的手語語種。

中國自然手語和中國手語的兩個明顯區別是:中國手語中除了自然手語句子表達方式和大量的自然手勢詞彙,還使用漢語拼音字母指語拼。中國自然手語則很少用拼音手指語,成年聾人社交群聊時很少用漢語拼音指語的。

第二,傳統的教聽人學習中國手語的方法是按照漢語詞序去打手勢,國內出版的書刊雜志大部分是這樣排列的;中國自然手語則利用錄像多媒體直觀展示聾人自己習慣的打法,按照視覺空間邏輯來組織手勢的順序和變化,靠視覺直接理解一系列手勢的意思。

提出中國自然手語教學法能夠區別於過去傳統的按照漢語方式來教中國手語的教學法,更加重視手語本身的自然屬性,重視表情、空間位置、身體姿勢等的語義和語法作用,強調中國手語與客觀世界的直接聯系,中國手語直接表達思想和感情的功能。

中國手語是中國聾人的語言,能直接運用,能作為第一語言來學習,本質上不同於漢語的手勢表達形式。 中國手語的本質是自然手語,自然語言。 學習手語的人要先學中國自然手語(中國手語的基礎、核心部分),自然而然地學,學聾人那樣的視覺交流、使用豐富手勢和細膩的表情,達到熟練自然的程度,直接用手語熟練自然地把意思視覺化的表達出來。

還要多看光碟和《中國手語》詞典,復習,溫故而知新。有了中國自然手語基礎(即:手勢靈活、表情豐富、視覺空間理解敏銳等基本功扎實),以後用拼音指語、按照漢語詞序打中國手語的手勢,就容易了。順序反過來就困難,難改成自然手語打法。

《中國手語》只是收集了一部分中國手語的手勢詞彙,不代表整個中國手語語言系統。 手勢漢語(即漢語的手勢表達形式,伴隨漢語的口頭表達形式而採用的中國手語中的基本手勢,忽略了詞形變化)才是按照說漢語的聽人的漢語語序和習慣編排的。

《中國手語》書上的國歌例子是按照漢語的語序和習慣編排的。 我們的中國手語有自己的詞彙、表達方式和語法規則、交際習慣等,有些地方與漢語語序和習慣一致或巧合,有些地方與日語語序和習慣一致或巧合。

另外,中國很多人一看中國手語四個字,就以為是《中國手語》,他們理解錯了。有些人把《中國手語》詞典說成手勢漢語,也不符合事實。《中國手語》是一本手勢詞典。 我想我們寫文章、講課、宣傳時該多講中國手語是中國聾人的自然手語。以前提出聾人手語、自然手語就是為了跟手勢漢語區別開。

有位朋友提到:「那《中國手語》這一書打出來的手語,不像是自然手語啊」。 我認為,《中國手語》只是一本手勢詞典。應該說按照《中國手語》書打出來的是中國手語的手勢,不一定是中國手語,該書只畫了手勢和講解手勢動作。

我們要按照聾人習慣打,中國手語的手勢組合要符合聾人視覺習慣和空間認知規律,《中國手語》書上收入的詞彙有限,聾人使用中國手語表達的創造力很強的。

⑻ 中國的手語和國際手語有什麼不同

中國聾人使用中國手語,美國和部分加拿大地區聾人使用美國手語,英國聾人使用英國手語,法國有法國手語,日本有日本手語。美國人、英國人和澳大利亞人都用英文,但是使用不同的手語。大陸和港、澳、台都使用漢語,但手語詞彙不完全相同。
中國地區廣大,各地流行的手勢很不一致,不利於聾啞人的社會交往。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於1959年整理修訂了《聾啞人通用手語草圖》,報請原內務部、教育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批准試行。先後共出版了4輯,共2000個手勢圖式,受到廣大聾啞人 的歡迎。文化大革命期間出版的4輯草圖大部分散失,中斷了試行與推廣工作。1979年8月3日至13日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籌備組在北京召開全國手語工作座談會,討論制訂了430個聾啞人手語新詞統一的手勢動作,在全國試行。

⑼ 中國手語的起源是什麼

1959年,當時的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整理修訂了《聾啞人通用手語草圖》,報請原內務部、教育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批准試行,先後共出版了4輯、含2000個手勢圖示。
1979年,原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在草圖的基礎上重新繪圖,又出版了兩輯的《聾啞人通用手語圖》,1982年討論和制定了640個新詞手勢動作,並由民政部、教育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批准試行和推廣。

閱讀全文

與有個什麼叫中國的手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電台能在哪裡聽 瀏覽:142
來英國旅遊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533
現在的英國人是什麼種族 瀏覽:293
來中國做什麼工作英語 瀏覽:150
在中國怎麼快遞到越南 瀏覽:538
印度和中國有哪些爭端 瀏覽:721
美國人怎麼對伊朗 瀏覽:127
今晚看中國好聲音怎麼樣英文 瀏覽:690
印尼電多少錢一度 瀏覽:672
成都自駕越南河內多少公里 瀏覽:402
越南住宅用地多少錢一畝 瀏覽:412
伊朗與斯巴達簽訂了什麼 瀏覽:184
為什麼向義大利出口西紅柿 瀏覽:432
中國商人怎麼去阿富汗 瀏覽:851
英國潛艇為什麼上浮 瀏覽:487
伊朗發射導彈用什麼定位 瀏覽:170
第一次走飛機去越南注意什麼 瀏覽:654
中國去伊朗怎麼去 瀏覽:362
越南戰役美軍傷亡多少 瀏覽:997
1塊錢兌換多少伊朗幣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