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中國成立後的變化 新中國成立後的變化
1、新中國內部由於抗日戰爭發生在中國境內,嚴重破壞了工農業。生產力大幅下降。國家沒有資本,造成了大量富餘勞動力。這些人整天無所事事,滋生起鬨、鬧事的思想。在林彪、四人幫的影響下,更是發生了文革運動。甚至到了兩派火拚的邊沿。
2、1972年到1979年,中美圍繞台灣問題進行了馬拉松似的談判。最終達成協議,即美軍退出台灣,美國跟台灣不再有官方往來,中美再次發表台灣屬於中國的申明。中國外部惡劣形式逐漸緩解。可中國資本市場依然落後,物資嚴重短缺。於是國家鼓勵創業,城市工業蓬勃興起,在沿海地區也有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
3、中國加入世貿後,這一時期稱技術時代。因為加入了世貿組織,使中國有了跟西方國家平等競爭的機會。西方大國看到了中國低廉的勞動力市場。大量的跨國公司湧入中國投資。投資的同時,也把新工業科技引入中國。
4、創新時代,這一時代中國基建基本已定型。貨物市場也逐漸飽合。雖然存在貧富差距,人民所用的商品有檔次區分。
1956年以後,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這一矛盾的實質,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但是由於我黨對階級斗爭形勢的高估和反右派斗爭擴大化,加之我黨缺乏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致使黨的指導思想發生「左傾」錯誤,未能很好堅持社會主要矛盾。
2. 關於新中國成立後的對外政策
一、50年代
1、方針政策: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外交的首要任務是:徹底摧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控制,恢復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為此,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的三條方針。
「另起爐灶」,就是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決裂,不承認舊中國同其他國家建立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就是要在徹底清除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和殘余勢力之後,再請客人進來,以免敵對者「鑽進來」搗亂。
「一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一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奮斗。這就是聯合蘇聯,聯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合其他各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結成國際統一戰線」。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2、原因:國際方面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採取經濟封鎖、外交故里、軍事包圍和威脅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系列國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⑶廣大的亞非拉國家紛紛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國內方面⑴新中國成立,是中國能夠執行獨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權急待鞏固,經濟急待恢復,創造和平的建設環境⑶能夠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樹立新中國的國際形象。
3、主要成就:①新中國成立第一年就與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也就是說17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的合法主權國家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解決中印之間的國家准則,也成為解決國家之間的基本准則,反映了我國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內瓦會議凸顯了我國作為世界五大國的地位④萬隆會議提出的「求同存異」主張,不僅是的萬隆會議成功召開,而且成為「萬隆精神」的核心內容。
二、60年代
1、方針:「兩個拳頭出擊」
2、原因:60年代國際形勢變化的特點是大分化、大動盪、大改組。從蘇共二十大開始,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中蘇關系急劇惡化,美國也也繼續推行敵視中國的政策。為捍衛國家主權,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實行了這樣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
1、方針:「一條線、一大片」、三個世界的提出
2、原因: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蘇聯的方向發展。蘇聯憑借其迅速膨脹起來的軍事實力到處伸手,而美國由於侵越戰爭拖累,力量相對削弱。蘇美爭霸出現了蘇攻美守的態勢。美國為集中力量對付蘇聯的挑戰,謀求從越南脫身,尋求同中國接近。蘇聯則在加緊同美國爭霸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壓力和軍事部署。西歐、日本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並日益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亞非拉國家維護和爭取獨立的斗爭取得偉大勝利,成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軍。
3、成就:①中國聯合國恢復合法地位②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並建立外交關系③中日建立外交外交關系④形成了建國以來的建交高潮。
四、80年代至今
1、方針:無敵國外交
2、政策調整:
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實行不結盟政策
全面對外開放
2、具體表現在:①積極參加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如積極參加聯合國組織的維和行動②積極參加地區性的經濟建設,如2001年成功舉行亞太經合組織的非正式領導人的上海會議③積極推行睦鄰友好政策,營造寬松的建設環境,如在中國倡導和組織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④繼續改善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如積極溝通與歐盟的聯系與交流⑤繼續加強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交流,如中非論壇建設⑥堅持不結盟的外交路線,如1980年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30年後,中國領導人果斷的停止了繼續結盟的做法⑦把對外開放始終作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⑧對戰爭與和平的認識有了新的認識,審定認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期都不能夠偏離這一中心,除非發生戰爭
3. 新中國成立以後怎麼時候和外國通商的
改革開放以後
4. 新中國成立後為什麼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
一方面,新中國「一邊倒」外交政策我們可以定義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斗爭中,將堅定地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其實質就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嚴正立場。它完全是一條政治路線,它既不意味著中國政府絕不同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來往,也不意味著中國政府放棄獨立自主,無原則地倒向蘇聯一邊。」
另一方面,對於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為什麼要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進一步歸納、概括。把它分為內因和外因兩部分,再具體分析內因,包括政治、經濟、歷史原因。
5. 洋行在新中國成立後,不存在了吧
還有存在。只要依法納稅和服從管理條例任何國家的銀行都可能存在
6. 新中國成立後的處境
軍事威脅,經濟封鎖,外交孤立,歐美各國欲新中國死於搖籃之中、、
7. 新中國成立後國名經濟狀況如何,為什麼
經濟狀況是:經濟蕭條,百業待興
原因是:帝國主義的長期掠奪和國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的戰爭破壞.
8. 新中國成立以後是如何處理以前所簽訂的條約的
一概的不予承認(似乎要除去香港、澳門的租借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