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除了北斗七星還有什麼星星可以幫助幫助人們在黑暗中前行
如果是在北半球,那麼可以用北極星來確定北方。確定北極星位置的方法是,先找到大熊座,也就是常說的北斗七星,以勺子柄的兩顆星星為標准長度。向勺子柄的方向量五倍標准長度,就是北極星確切位置。
如果是在南半球的話,那就要找南十字星座。很容易找到的,就是由五顆星組成的十字。基本上轉個圈兒就能找到了,中間三顆星指的就是南方,不過不是很正。
2. 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除了北斗還有個什麼
GPS,美國的。
現在全球四大導航。美國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中國北斗,歐洲的伽利略。
真正應用的就是GPS和北斗。
但是北斗不是全球應用,就是覆蓋亞太地區。
3. 天上除了北斗七星還有什麼星。
對於天文愛好者,21顆一等星中,至少會有17顆了熟於心。分別是:
春季:軒轅十四,大角星,角宿一;
夏季:牛郎星,織女星,天津四,心宿二;
秋季:北落師門;
冬季:五車二,畢宿五,參宿四,參宿七,天狼星,南河三,北河三;
近南極:南門二,馬腹一,十字架二,十字架三,水委一,老人星。
如果這些最亮星的名字不能脫口而出,恐怕自詡為愛好者也不會有底氣吧。有沒有發現,知名度最高的北斗星以及北極星,一個都沒有上榜呢?
http://ke..com/view/808280.htm?fr=wordsearch
恆星命名的方法有很多,IAO(國際天文聯合會)指定的標准命名,HIP(依巴谷)星表,赤經赤緯法等等。不過個人推薦的是中國古代星官體系,首先在於收錄恆星數量適中,不會遺漏四等以上的亮星,同樣也不會收錄一大堆肉眼不可見的天體。此外在於按照圖形依次排列,容易記憶(而非亮度、赤經、赤緯等)。
詳細的列表附在下面的體系中,試想,一開口就說出折威七,尾宿九,軒轅十二,弧矢増二十二之類的名字,聽起來就很「專業」對吧?
http://bbs.bjp.org.cn/html/mo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16006&forum=6
剩下的,肉眼可見的也就是五行了,金木水火土,不再贅述。至於小行星,矮行星基本沒有觀測到的可能,不做特別的說明。彗星有一套專門的命名方式,對於公眾而言,一輩子都沒目睹彗星的風姿也不奇怪,呵呵。
4. 中國北斗除了定位,還有哪些獨特的功能
可以和他人取得聯系,還可以導航,也可以進行這方面的研發,可以進行全方位搜索,也可以傳播相關的信號,還可以及時了解他人的求救信號。
5. 除了北斗七星之外,我國還有以北斗命名的衛星導航系統,它是怎樣工作的呢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是由中國建立的區域導航定位系統。該系統由四顆(兩顆工作衛星、2顆備用衛星)北斗定位衛星(北斗一號)、地面控制中心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北斗定位系統可向用戶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即時定位服務,授時精度可達數十納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導航系統三維定位精度約幾十米,授時精度約100ns
6. 除了北斗七星還有什麼星
天津四,M78
7. 中國有哪些衛星,有氣象衛星,人造衛星,還有什麼衛星
中國的人造地球衛星包括通信衛星、導航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 、海洋衛星、環境與災害監測衛星、天文衛星和空間探測衛星等15類。
一、東方紅系列通信衛星
「東方紅一號」(NSSDC ID: 1970-034A)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同時也是東方紅人造衛星系列的首顆衛星。主要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層密度。
東方紅二號衛星是中國二十世紀末用於遠距電視傳輸的主要衛星,該衛星採用地球同步軌道,分別定位於東經87.5度、東經110.5度和東徑98度等處,能覆蓋中國全境及周圍一些地區。
東方紅三號衛星是中國新一代通信衛星,主要用於電視傳輸、廣播、通信及數據傳輸等業務。衛星上有24路C頻段轉發器,服務范圍有中國大陸、海南、台灣及近海島嶼。
東方紅四號(DJS-2/DFH-4)是一種運行在地球靜止軌道上的通訊衛星平台,用於替代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的中國第三代靜止軌道通信衛星,除了供中國使用外還出口到了奈及利亞、委內瑞拉、巴基斯坦。
二、北斗系列導航衛星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致力於向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能向有更高要求的授權用戶提供進一步服務,軍用與民用目的兼具。
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又稱為北斗一號,是中國的第一代衛星導航系統,即有源區域衛星定位系統,在衛星的壽命到期後(設計值8年),系統已停止工作。
正式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被稱為北斗二號,是中國的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英文簡稱BDS,曾用名COMPAS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一詞一般用來特指第二代系統。此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目標是對全球提供無源定位,與全球定位系統相似。在計劃中,整個系統將由35顆衛星組成,其中5顆是靜止軌道衛星,以與使用靜止軌道衛星的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兼容。
三、風雲系列氣象衛星
中國的氣象衛星為風雲系列衛星,目前有風雲一號D星,風雲二號C、D、E、F星,風雲三號A、B、C星8顆氣象衛星在軌運行。
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是中國研製的第一代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可以向世界各地雲圖接收站發送實時的衛星雲圖,還可以對海洋水色進行探測和對海溫進行遙感研究;衛星上攜帶有空間粒子成分監測器,可對空間環境進行研究。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是中國研製的第一代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其主要任務是對地觀測,每小時獲取一次對地觀測的可見光、紅外線和水汽的雲圖。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是中國研製的新一代極地軌道氣象衛星,主要用於有關大霧、冰凌、積雪覆蓋、水情、火情等方面的監測服務。
四、"資源"系列資源衛星
資源1號為傳輸型遙感衛星,運行在圓形太陽同步軌道,與赤道平面傾角為98.5度。這一代衛星綜合了美國"陸地衛星"5和法國斯波特3的優點,並且比它們具有更大的應用范圍,能適應多用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具有較高的自主能力、高精度的姿態控制系統和適應變軌能力要求的軌道控制系統。資源1號為中國的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和國土資源綜合調查等重要研究項目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資源2號傳輸型遙感衛星,主要用於國土資源普查、城市規劃、作物估產、災害監測和空間科學試驗。
五、"海洋"系列海洋衛星
海洋一號衛星,運行在高798千米的太陽同步近圓軌道,設計壽命2年。發射這顆衛星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觀測海水光學特徵、葉綠素濃度、海表溫度、懸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機物和海洋污染物質,並兼顧觀測海水、淺海地形、海流特徵和海面上大氣氣溶膠等要素,掌握海洋初級生產力分布、海洋漁業及養殖業資源狀況和環境質量,了解重點河口港灣的懸浮泥沙分布規律,為海洋生物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灣治理、海洋環境監測、環境保護和執法管理等提供科學依據和基礎數據。
海洋二號衛星用於海洋動力環境監測,首制星「海洋二號A」於2011年8月16日在太原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主要搭載微波遙感器,完成對海洋水動力環境的監測。「海洋二號A」上具有四種有效載荷: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掃描微波輻射計、校正微波輻射計。衛星可完成對星下點海平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速風向、海表面溫度、大氣水汽含量、雲中液態水含量以及海面降水、海冰的觀測。
8. 全球有哪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1.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有24顆衛星組成,分布在6條交點互隔60度的軌道面上,精度約為10米,軍民兩用,目前正在試驗第二代衛星系統;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也是技術最成熟的導航定位系統。GPS空間部分目前共有30顆、4種型號的導航衛星。1994年3月,由24顆衛星組成的導航「星座」部署完畢,標志著GPS正式建成。
2.俄羅斯格洛納斯:抗干擾能力強。有24顆衛星組成,精度在10米左右,軍民兩用,設計2009年底服務范圍拓展到全球;也是由軍方負責研製和控制的軍民兩用導航定位衛星系統。盡管其定位精度比GPS、伽利略略低,但其抗干擾能力卻是最強的。格洛納斯項目是蘇聯在1976年啟動的項目。
3.歐洲「伽利略」系統。有30顆衛星組成,定位誤差不超過1米,主要為民用。2005年首顆試驗衛星已成功發射。預計2008年前開通定位服務;伽利略定位系統是歐盟一個正在建造中的衛星定位系統,有「歐洲版GPS」之稱。伽利略定位系統總共發射30顆衛星,其中27顆衛星為工作衛星,3顆為候補衛星。該系統除了30顆中高度圓軌道衛星外,還有2個地面控制中心。
4.中國「北斗」系統。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定位精度10米。計劃2008年左右覆蓋中國及周邊地區,然後逐步擴展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系統建設目標是:建成獨立自主、開放兼容、技術先進、穩定可靠的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
9. 世界上有幾種衛星導航系統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卻不知道俄羅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格洛納斯(GLONASS)」,中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系統」(嚴格說,北斗系統還不能稱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只能稱衛星定位系統),和歐洲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Galileo)」。在這里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和比較,好讓大家更好的了解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歷史,現狀和未來。
1)歷史淵源
GPS:20世紀70年代,隨著美蘇軍備競賽的升級,美國的軍事領域迫切需要能夠在世界范圍精確定位的系統。美國國防部不惜斥資120億美元研製軍用定位系統。1978年,美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用於GPS系統的衛星,經過20多年的建設,1994年建設完畢。
格洛納斯:幾乎和GPS同時開始同時建成。
北斗系統: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2003年建成。
伽利略:99年提出計劃,05年末頭一顆衛星升空,預計2008年投入初步使用。
2)覆蓋范圍
GPS:全球全天候
格洛納斯:全球
北斗系統:覆蓋我國本土及周邊國家。覆蓋范圍東經約70°一140°,北緯5°一55°
伽利略:全球(未建成)
3)衛星數量
GPS:24顆
格洛納斯:24顆(因經費問題,經常運行的數量達不到設計數量,最少時僅僅有6顆在運行,目前有17顆正在運行)
北斗系統:3顆
伽利略:27顆運行衛星和3顆預備衛星(未建成)
4)定位精度
GPS:定位精度10米
格洛納斯:定位精度水平方向為16m,垂直方向為25m
北斗系統:三維定位精度約幾十米
伽利略:定位誤差不超過1米
5)可容納用戶容量
GPS:GPS 是單向測距系統,用戶設備只要接收導航衛星發出的導航電文即可進行測距定位,因此可容納無限多用戶
格洛納斯:無限多
北斗系統:由於北斗導航系統由於是主動雙向測距的詢問--應答系統,用戶數量不能超過100萬
伽利略:無限多(未建成)
6)用戶范圍
GPS:軍民兩用,軍用為主
格洛納斯:軍民兩用,軍用為主
北斗系統:軍民兩用,民用為主
伽利略:軍民兩用,民用為主
7)商業開發情況
GPS:較早,非常充分
格洛納斯:不充分,在中國幾乎沒有
北斗系統:剛起步,預計到2008年有三十萬用戶
伽利略:剛開始建設,因合作者眾多,前景看好
另外還有各系統的工作原理也各不相同,使用目的也有細微的差別,各自都有一些獨自的特點。因太過專業就不多做介紹了。
全球定位系統的研製和應用是各個大國和地區實力的象徵,到現在還只有美俄中歐有這種實力,另外日本也有研發計劃。它除了在軍事上的應用以外還能為擁有國帶來巨額的財富和很多的就業機會,因此就成為了大家爭相投資的對象,從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現在的全球定位技術還是以美國最為先進和全面;俄國由於經費和民用市場開發較晚緊隨其後;中國由於戰略目的和美俄的不同僅限於東亞的局部;歐洲不甘落後,不願受制於美國,以及想成長為能和美國平起平坐的一極的願望使歐洲採取更為開放的理念更為先進的技術迎頭趕上。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全球定位系統不單單只限於技術的層面,更是各國在政治,軍事,科技,經濟等層面的較量和競爭。現在歐洲的「伽利略」還沒建成,美國已經開始著手「GPS」的升級換代,俄羅斯開始與印度合作對格洛納斯進行修補,中國也在秘密進行「北斗系統」擴充研究。就連日本也偷偷的在搞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統。
當我們已經依賴於老美的衛星信號的時候,我們也不得不提防突然有一天它對我們不開放了,這就是我們自己研製「北斗系統」和加入「伽利略」計劃的原動力。當然在世界和平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考慮的是相互合作,共同發展.如果有朝一日四大系統實現相互兼容,GPS裝置就象今天的手機一樣普及的時候,你也不要吃驚。
10. 目前世界上全球定位系統有哪些
截止2020年12月17日,全球四大定位系統:GPS衛星導航系統、格洛納斯(GLONASS)導航系統、北斗導航系統、伽利略導航系統。
1、GPS衛星導航系統
研製國家為美國,20世紀70年代,美國軍方開發,1994年建設完畢,覆蓋全球,共有24顆工作衛星和4顆備用衛星,定位精度10米。
2、格洛納斯(GLONASS)導航系統
研製國家為俄羅斯,從80年代初開建,1995年投入使用,與GPS系統原理、功能都十分類似,覆蓋全球,衛星數量24顆(因經費問題,經常運行的數量達不到設計數量,最少時僅僅有6顆在運行,目前有17顆正在運行)。單點定位精度水平方向為16m,垂直方向為25m。
3、北斗導航系統
研製國家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2003年建成第一代;第二代正在建設中,第一代只有3顆衛星(兩顆工作,一顆備用) ;第二代建成後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
第一代僅覆蓋我國本土及周邊國家;第二代將覆蓋全球,第一代三維定位精度約幾十米;第二代定位精度10米。
4、伽利略導航系統
由歐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2002年正式批准 ,2008年4月開建27顆運行衛星和3顆預備衛星(未建成),定位誤差不超過1米。
(10)中國除了北斗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我國20世紀後期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前後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北斗衛星導航可系統服務於國際社會,推動經濟發展,而北斗產業鏈的延伸,也將間接帶動產業百億,形成一批龍頭和上市企業。除城市燃氣、城鎮供熱、供水排水、電力電網、交通運輸、建築物形變監測等市政管網領域可成熟應用北斗精準服務以外,也可實現其它類似應用,由此可逐步形成超過1500億元的北斗精準位置服務新興藍海市場。
此外,建設高性能、高可靠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我國科技領域中長期發展規劃的16項重大專項之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後,性能與GPS相當,將使我國衛星導航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令其在為國家高精度時空信息安全提供根本保障的同時,為廣大民眾帶來更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