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的陶瓷如何做好

中國的陶瓷如何做好

發布時間:2022-06-05 10:50:14

『壹』 中國瓷器製作順序

瓷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燒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
瓷石和高嶺土等原料實際上就是可塑性及其他性能較好的粘土。

而釉是由長石、石英、滑石、高嶺土和少量其他原料按一定比例配置,研磨成釉漿,施在胚體表面。

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

製作瓷器的完整流程,一般要經過如下幾道工序:
1.練泥:將瓷胎的原料——高嶺土、瓷石經過磨洗、除雜揉勻後,調和成用於製作瓷器的瓷泥。
2.制坯:用模具或者手工,將泥製成需要的外形,將坯胎晾到半乾的狀態,再放到拉坯機上,用刀旋削表面,保證瓷器外表的光潔。最後依照需要,使用材質不同(鐵、骨、木等材料)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花紋。
3.按上釉分,瓷器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中彩」三種不同的種類。
釉下彩:一般家用瓷器和中國元代青花瓷器都屬於這一類:將顏料直接塗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進行上釉。由於顏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夠長期保存,並不易被磨損。但由於施加釉下彩將使顏料經過約1天的高溫灼燒,會導致部分瓷器顏色變化,因而釉下彩的瓷器顏色變化較多。
釉上彩:將未上色的瓷胎塗釉後放入窯內燒結為素瓷,待冷卻後再進行上色,並放入相對低溫(約700℃–900℃)的窯爐中進行二次燒結。這樣的做法能夠保證釉彩的花紋和顏色豐富多彩,但長期暴曬或使用會導致表面磨損,導致顏色脫落。
釉中彩:按釉上彩方法施於器物釉面,通過1100~1260℃的高溫快燒(一般在最高溫階段不超過半小時),釉面軟體包化熔融,使顏料滲入釉內,冷卻後釉面封閉。細膩晶瑩、滋潤恍目,抗腐蝕、耐磨損,具有釉下彩的效果。
燒窯:首先把陶瓷製品裝入匣缽,匣是陶瓷製品焙燒的容器,以耐火材料製成,作用是防止瓷坯與窯火直接接觸,避免污染,尤其對白瓷燒造最為有利。燒窯時間過程約一晝夜,溫度在1300度左右。

『貳』 中國的瓷器如何做到舉世聞名

中國的瓷器非常有名,離不開各國人民的一個喜愛程度。瓷器在中國宋代的時候發展的最好。加上他本身的工藝精湛。形式萬千。圖案也各有千秋。最重要的它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

『叄』 中國是一個擅長創造的國家,古代工匠究竟是如何將瓷器做的如此精美

古代工人在生產生活中總結經驗,利用高超的技藝完成的,許多技術水平現在都無法做到

『肆』 中國的紅瓷都是怎麼做出來的啊只有景德鎮的瓷器做好嘛

景德鎮的主要是藝術陶瓷類,日用工業陶瓷非常落後,因為藝術陶瓷需要的是原始的生產工藝,這樣才值錢,現代高科技工藝,機械自動設備生產的日用陶瓷和工業陶瓷,在景德鎮幾乎沒有市場!

『伍』 陶瓷是怎樣做出來的

一般來說,陶瓷生產過程包括坯料製造、坯體成型、瓷器燒結等三個基本階段。同時陶瓷生產過程的組成可按生產各階段的不同作用分為生產技術准備過程、基本生產過程、輔助生產過程和生產服務過程。

『陸』 中國古代陶瓷工藝是怎樣的誰了解

中國的瓷器在不同時期的工藝、造型及裝飾等方面的特點如下:
1.宋代的瓷器工藝
中國陶瓷工藝發展到宋代,技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成熟階段,藝術上取得了空前絕後的成就。這一時期南北方各窯之間風格迥異,各地新興窯場不斷,涌現出不少馳名中外的瓷窯,現時已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布於全國170個縣,其中有宋代窯址的就有130個縣,占總數的75%。所謂五大名窯――定、汝、官、哥、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從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較之前朝代更為豐富多彩,幾乎包括了大部分的日常生活用器。總的來說,民間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實、經濟耐用;宮廷用瓷則端莊典雅、雍容華貴。最能反映皇家氣派的是哥、官、鈞、汝與定窯口燒制的貢瓷,最能體現百姓喜樂的是磁州、耀州窯口燒制的民間瓷品。
從紋飾上講,宋瓷的紋飾題材表現手法都極為豐富獨特。一般情況下,龍、鳳、鹿、鶴、游魚、花鳥、嬰戲、山水景色等常作為主體紋飾而突現在各類器形的顯著部位,而回紋、卷枝卷葉紋、雲頭紋、錢紋、蓮瓣紋等多用作邊飾間飾,用以輔助主題紋飾。工匠們用刻、劃、剔、畫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紋樣的神情意態與胎體的方圓長短巧妙結合起來,形成審美與實用的統一整體。例如,嬰戲紋,或於碗心,或於瓶腹,將肌膚稚嫩,情態活潑的童子置於花叢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攀樹折花,追逐嬉戲,真切動人,生活氣息甚為濃厚。
宋瓷在工藝上取得較高成就,官私名窯名瓷風格各異,有的清秀、有的渾厚、有的典雅、有的絢麗、有的淳樸、有的民間色彩濃厚,百花爭艷,呈現獨特的風格之美。所以說宋代是陶瓷美學的一個劃時代時期。
2 .元代的瓷器工藝
元代由於戰亂,打擊了制瓷業,但制瓷業工藝仍有新創新,出現了青花瓷和釉里紅技法。元釉里紅是元代瓷器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品種,是陶瓷裝飾歷史上重要發明之一,陶瓷史上的一次偉大創新。元代八方龍紋釉里紅拔白梅瓶,它是釉下銅紅彩繪、拔白、打板、接胎而成,燒成難度大,氛圍特殊性強,可見它的歷史性、藝術性、珍貴性。元代瓷器的造型主要有罐、瓶、執壺、盤、?和高足杯。罐、碗、盤是元瓷中一種常見的器物,瓶類常見有經梅瓶、玉壺春瓶;碗有敞口和劍口兩種;盤傳世品也較其他器物為多。而高足杯是最流行的器型。此外還有瓢、葫蘆瓶、執壺、扁瓶、水注、小罐、小碗等。
元代瓷器的裝飾方法有刻、劃、印、貼、堆、鏤、繪等多種。在元代青白瓷大型器物上,尚多見劃花裝飾,但這種裝飾方法已不佔主要地位,盛行的是印花裝飾。印花除在樞府器和青白瓷器上大量採用外,紅釉與藍釉器物上也有印花。元青花的紋飾,分主紋與輔紋二類。瓶、罐的腹部和盤心,為主要紋飾,其他為輔助紋飾。常見的作為主紋飾的有植物,如松、竹、梅、牡丹、蓮花、菊花、牽牛花、芭蕉、靈芝、山茶、海棠、瓜果、葡萄等。動物如龍、鳳、鶴、鹿、海馬、獅子等,除上述這些紋飾內容外,歷史故事題材極為盛行,周亞夫細柳營,蕭何月下追韓信,蒙恬將軍,三顧茅廬等,都被作為元青花瓷器的裝飾畫面。它與元代戲曲小說和版畫的發達有著密切的聯系,對明清兩代瓷器上人物故事內容的影響重大。
3. 明代的瓷器工藝
明代陶瓷形成了幾乎是景德鎮一花獨放的局面。景德鎮的瓷器以青花為主,宋、元時期,瓷器以單色釉為主,到了明代如釉下彩、釉上彩、鬥彩、單色釉等各類產品逐漸發展和流行起來。它代表了釉下彩發展的最高階段。明代瓷器的造型除繼承前朝的(特別是日用器)之外,也有因時代需要變化而新產生的,如永宣時期的壓手杯、雙耳扁瓶、天球瓶等。成化時期則以鬥彩雞缸杯、「天」字蓋碗等為典型器物;正德、嘉慶、萬曆各朝的大龍缸、方斗碗、方形多角罐、葫蘆瓶等也都頗具代表性。另外也有各式文房用具,如筆管、瓷硯、水注、鎮紙、棋子、棋盤、棋罐等瓷器傳世。
明代瓷器裝飾手法已從元以前的刻、劃、印、塑等轉為彩繪(繪畫)為主要手法。繪畫紋飾的內容更加復雜多樣,植物、動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鳥、魚及蟲等無不入畫。明代早期以寫意畫為主,畫風自由、奔放、灑脫;明後期以寫實為主,畫面抒情達意,簡約輕快,極有漫畫趣味。明代瓷器上的款式以書寫為主,官窯款工整端莊,民窯款則多種多樣,以吉祥語款為多見。明代是我國瓷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4 .清代的瓷器工藝
制瓷工藝發展到清代,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無論質量、數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擬的。整個清代景德鎮始終保持著中國瓷都的地位,景德鎮的官窯器更是代表著中國瓷器的水平,而清代的民窯器則最為豐富多彩。造型方面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為豐富,既有仿古又有創新,尤其是各式裝飾性瓷器如瓶、尊之類較元、明代大為增加,其中康熙朝獨有的器型有觀音瓶、棒槌瓶、金鍾杯、鳳尾尊、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形有牛頭尊、四聯瓶、燈籠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乾隆朝大件裝飾器物的造型與前朝相比變化不大,但各類精巧小器如鼻煙壺、鳥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卻出現不少,而嘉、道以後的器形大多沒有什麼新創作。
清代瓷器的裝飾藝術紋飾、內容、手法多樣。康熙朝以山水花鳥、人物故事、長篇銘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馬、人、魚、龍變化及冰梅紋、亭台樓閣紋為其代表紋飾。青花畫法多採用單線、平塗,前期粗獷,有明末遺風,後期流暢,勾染皴擦並用達到了陰陽向背、層次分明的效果。雍正朝的紋飾多偏重圖案化,比較刻板,除仿明雲龍、雲鳳、雲鶴、纏枝花卉外,還盛行以過枝技法繪桃果、牡丹、玉蘭、雲龍等;畫人物漁耕樵讀以男為多,琴棋書畫以女為多,紋飾線條纖細柔和。乾隆朝紋飾內容繁雜,均以吉祥如意為主題,紋飾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壽、瓜蝶連綿、官爵榮升、三星八仙等,畫面單調刻板,意境卻較通俗。
清代乾隆時期,我國制瓷技術達到歷史上最高峰。景德鎮御窯廠燒造了一批以瓷模仿各種工藝品和動植物、果品的瓷器,無論形態還是質感均酷似原物,憑肉眼竟無法辨別真假,惟妙惟肖,巧奪天工。

『柒』 陶瓷是怎麼做的

『捌』 中國的青花瓷怎麼製作的

中國的青花瓷是燒成的。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

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唐青花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處於青花瓷的濫觴期。人們能見到的標本有20世紀70—80年代揚州出土的青花瓷殘片二十餘片;香港馮平山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青花條紋復;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花卉紋碗;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魚藻紋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鍵點彩梅朵紋器蓋。

通過對揚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進行研究,並對唐代鞏縣窯的物質和技術條件進行分析,初步斷定唐青花的產地是河南鞏縣窯。近些年來在鞏縣窯窯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標本,由此進一步確認了唐青花的產地就在河南鞏縣窯。

從揚州出土的青花瓷片來看,其青料發色濃艷,帶結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應是從中西亞地區進口的鈷料。胎質多粗松,呈米灰色,燒結度較差。底釉白中泛黃,釉質較粗。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復、碗、罐、蓋等。

紋飾除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魚藻紋罐以外,其餘的均為花草紋。其中花草紋又分兩大類,一類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為多見;另一類是在菱形等幾何圖形中夾以散葉紋,為典型的阿拉伯圖案紋飾。

從這一點看來,並結合唐青花出土較多的地點(揚州為唐代重要港口),可證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銷。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陶瓷如何做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泗水至占碑多少公里 瀏覽:843
極兔國際在越南怎麼樣 瀏覽:123
義大利語我什麼都沒有了 瀏覽:839
印度有一塊大洋叫什麼 瀏覽:473
中國有多少頸椎病患者 瀏覽:284
十條印尼盾是多少錢 瀏覽:514
英國有什麼免費看球網站 瀏覽:725
為什麼英國能成為世界大國 瀏覽:804
越南與太原有什麼區別 瀏覽:741
印尼巴士怎麼改小車 瀏覽:441
中國與英國的時間差多少 瀏覽:914
英國電影哪裡能看 瀏覽:983
義大利電視台怎麼看 瀏覽:253
印度錢幣和哪個國家一樣 瀏覽:252
印尼買什麼奢侈品便宜 瀏覽:871
英國秦始皇活了多少歲 瀏覽:94
伊朗人為什麼會說英文 瀏覽:62
印尼額溫槍執行什麼標准 瀏覽:324
漁船撞越南之後怎麼處理 瀏覽:44
英國怎麼有核彈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