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面對疫情的態度和理念有哪些
作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同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展現了中國政府在應對風險時的全球治理視野,彰顯了中國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形象,有助於將中國疫情防控經驗和衛生健康發展成果惠及世界,推進世界各行為主體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共建合作中探索自身的衛生健康構建模式並攜手共渡難關,突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助推世界發展、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等關乎人類命運的重大事件中的實踐價值。
塑造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為世界發展傳遞正能量
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首倡者、推動者和踐行者,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維護國際自由貿易規則和實現全球經濟再平衡等諸多事務中扮演了尤為重要的角色,為協調和推進各項國際議程作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疫情在國內防控的迫切要求與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升級的發展趨勢,全球治理實踐中的全球性責任倫理問題凸顯出來,即如何在全球疫情防控和建設衛生健康事業的差異視域中尋求倫理上的共識。世界各行為主體尤其是各國政府的行動取向表明了其應對全球性責任倫理問題的態度。中國政府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治理價值理念,在保證國內疫情防控順利推進的同時高度關注全球范圍內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與治理情況,為化解全球性疫情危機貢獻中國的責任力量與經驗智慧。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政府以保障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務,迅速作出周密部署,層層落實各項管控隔離措施,引導確立衛生教育等領域的立體化防控措施、主動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及時公布疫情進展,始終將命運與共的人類責任意識與全球性倫理理念結合起來,發揮中國疫情防控和全球安全治理的自覺性能動性,與世界各國並肩作戰、共抗疫情。中國人民卓有成效的防疫斗爭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防控工作爭取了寶貴時間。中國政府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挑戰面前採取前所未有的嚴格舉措,以為本國及全球疫情防控貢獻力量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充分展現了一個發展中大國對於本國國民及國際社會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和多個國家的高度評價。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引疫情防控,充分統籌了中國利益與世界利益,在傳遞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同時,也為世界其他國家履行責任發揮了良好的引領和示範作用;以人類共同利益和公共安全為責任意識來規范世界各國行為的倫理尺度,為維護全球正義,助推世界發展傳遞了正能量。
應對全球性風險和挑戰,為全球治理體系提供新思路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風險時代的一個縮影。全球化推動了人類社會密切聯系和快速發展,也帶來了日益復雜的氣候變化、區域沖突、恐怖主義等現實難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和信任赤字等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基於密切聯通、發展與共的世界市場,全球性風險的暴發概率、傳播范圍和破壞程度都在不斷擴增,依靠少數強國主導的傳統全球治理體系已難以應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風險。
蘊含變革全球治理體系、應對全球性風險和挑戰等巨大理論能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特徵相融合的智慧結晶,實現了全球治理從「抽象思維」向「實踐思維」的價值轉換,表明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逐漸突破原有國際社會關系的壁壘和全球治理模式的藩籬,開始從社會必然性、時代必然性和現實客觀性的視野來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整體聯系。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以同舟共濟破解和平赤字,以互利共贏破解發展赤字,以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以互商互諒破解信任赤字,有力回應了全球化發展的時代難題。
在治理實踐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觀,摒棄各主體國家在應對全球性危機時依託的傳統「對立式」思維邏輯,用「類」意識反思、迎接和化解人類生存歷史進程中出現的風險與危機,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去中心化」的治理模式,號召世界各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就全球性問題展開多邊交流繼而達成普遍共識並付諸一致行動。
中國政府在全球疫情防控和建設公共衛生健康事業的倡議中蘊含著對人類生命價值的尊重,其強調風險化解與安全發展並重的治理觀,將全球范圍內疫情的普遍防控與持久安全的理念辯證統一起來,形成了應對安全危機和規范社會風險治理的思維框架。這一系列主張打破了傳統全球治理體系的窠臼,為變革全球治理體系,塑造更為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模式開辟了新的路徑,彰顯了中國智慧對構建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體系的理論貢獻。
凝聚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人類社會發展擘畫新藍圖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社會運行制度和國家治理能力的考驗,更是對人類思想認識的集體啟迪和洗禮。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防控和最終勝利或將成為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進人類向命運共同體大步邁進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也是人類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的共同意識逐漸得到世界人民廣泛認同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正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嚴峻形勢倒逼了世界各國對人類基本生存和全球治理理論學說加以重視,這些理論學說構成了應對各國具體局部問題的必然要求,但疫情防控已然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安全和治理問題。
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下,我們除了更加清醒地意識到自身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貴,也更加服膺於人類共同命運之協同偉力,深刻感受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與緊迫性,逐漸認識到在世界各國疫情發展及其防控的差異性中尋求共性,樹立整體長遠的全球治理觀和人類基本生命安全的底線倫理思維。
大廈巍峨,梁椽共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世界擘畫了一幅宏偉的藍圖,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系;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絕非朝夕之功,也不能僅靠中國一己之力,它需要世界人民群策群力、勠力同心。唯有牢固樹立「天下一家」的全局意識,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旗幟下匯聚世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斷戰勝人類進步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譜寫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篇章。
中國政府和全體人民為全球疫情防控貢獻的智慧力量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的積極實踐,在推動中國和世界疫情防控態勢向好、彌補發展中國家防控力度不足的同時,踐行了全人類共同發展的人文價值關懷,彰顯了中國旨在構建多樣文明、和而不同且共生共存的義利觀和「達則兼濟天下」的人類胸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顯露出全球治理中多元化的理論主張及各國所捍衛的社會利益立場與全人類共同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折射出人類共同面臨危機、參與治理的現實境遇和內在要求。全球性的疫情蔓延及其防控工作為建立國際合作、保障現代人公共生活的安全有序提供了重要契機,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全球治理的積極思考和有效方案。
由中國率先展開並推動的全球疫情防控以實現人類社會未來的全面自由發展為根本價值目標,明確把握全球疫情防控中必然牽涉到的人類文明中心與非人類中心主義、人類共同利益與各國核心利益、人與自然的倫理領域等矛盾關系,積極探索基於國際形勢、防控全球疫情蔓延的現實路徑,通過構建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需要和價值共識的國際社會秩序與全球治理體系,推動構建維護全人類共同利益和基本生存的安全命運共同體與健康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密切關聯起來,把全球疫情防控中的多元主體角色及其實踐與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結合起來,在應對全球性安全威脅事件和國際衛生健康危機中踐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構建與國際認同研究」(19ZDA003)的研究成果)
② 疫情之下中國的具體做法
1、指揮體系集中統一
第一時間建立了權威高效、協同聯動的戰時指揮體系。黨中央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向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派出指導組;
各地將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2、全國一盤棋
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由於當時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醫療衛生資源奇缺,在統一指揮下,統籌調度全國醫療資源支援湖北,各地數萬名「白衣天使」緊急集結、馳援湖北;
建立了16個省份支援武漢以外地市的對口支援模式,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強病人的救治工作。
3、以「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高於一切」的理念,果斷應對,堅決施策
以雷霆萬鈞之勢,多管齊下,共同發力阻斷傳播途徑、控制和消滅傳播源、隔離易感人群和感染者。各地春節期間取消各類大型活動;居民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嚴格核查登記小區來往人員和車輛;
特別是湖北13地先後宣布「封城」,進入全面戰時狀態,這在世界防疫史上絕無僅有。同時,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火眼實驗室和十幾座方艙醫院神速建成,「基建狂魔」實力確保疑似和確診病例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4、強大的組織能力、動員能力、協調能力。
戰「疫」是一次人民戰爭,全民動員、全民參與、全民配合。從國務院、省市各級新聞發布會,到村裡的大喇叭、社區的明白紙,防疫要求迅速傳播到家家戶戶;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共戰疫情,戴口罩成為出門必備,一聲令下全民減少外出活動,都宅在家,足以把病毒「悶」死;
基層幹部、網格員、志願者參與社區防控,排查疑似,嚴防死守;防疫物資、應急物資企業加緊生產,蔬菜等食品供應保障超前謀劃;「健康碼」等信息平台適時啟用,大數據、高科技為抗疫賦能。
5、加大重症患者救治力度。
加快推廣行之有效的診療方案,加強中西醫結合,療效明顯的葯物、先進管用的儀器設備都要優先用於救治重症患者。
③ 中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都採取了哪些舉世矚目的行動
2020年對於我們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個開始,一場疫情牽動了整個中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此期間,中國創造了許多奇跡,而且,這些奇跡讓世界驚嘆。
下面列舉幾例:
1、創造了十幾億中國人總動員的奇跡
在抗疫期間,國家為了盡快控制疫情,希望所有中國人能待在家裡的盡量不出門。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要求,但十幾億中國人卻很重視,大家都自覺的待在家裡,進行自我隔離、防護。在此期間,聽到大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雖然窩在家裡難受,但不能給國家添麻煩,必須自覺待在家」,體現出了作為一個中國公民的責任感。
中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近14億人能夠齊心協力去做一件事情,不敢說只有中國能夠做到,但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的國家不多。
當來中國考察的世衛組織成員看到空盪盪大姐頭時,非常驚訝,覺得不可思議。世衛組織總幹事表示:「中國的強大動員能力和行動能力,民眾的大局觀念、奉獻精神和樂觀態度尤為可貴」!這種強大的動員能力同樣讓其他國家的人覺得難以想像,認為是個奇跡。
2、創造了短時間內建起一座醫院的奇跡
近些年,中國被認為是基建狂魔,疫情期間再次體現。僅僅用了10天的時間,擁有1000長床位的火神山醫院便建設完成。同樣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擁有1500張床位的雷神山醫院交付使用。美國《時代》周刊、英國《每日郵報》等多家外國知名媒體都相繼對此進行了報道,並且幾乎都用了不可思議的語氣驚嘆兩座醫院的建成。也有外國網友評論稱:「在美國可能要建10年吧」。
這兩座醫院的快速建成,讓不少外國人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認為簡直就是個奇跡。
3、創造了大團結的奇跡
由於在此次疫情中,湖北、武漢屬於重災區,為了幫助湖北盡快擺脫疫情的折磨,全國各省都相繼派出醫療隊伍馳援湖北。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派出精銳的醫護人員數量達到了4.2萬人,分布於湖北各地予以支援。
除此之外,為了保證湖北人民的醫療和生活,全國各地紛紛向湖北捐贈各類物資。據交通運輸部消息,截止到2月28日,全國累計向湖北運送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54.13萬噸,運送電煤、燃油等生產物資117.96萬噸。
中國人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同樣讓世人所驚嘆。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表示:「中國展現出非凡的團結行動力」。英國智庫創始人之一的馬丁雅克表示:「中國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人把團結刻在了骨子裡」。
結束語:面對疫情,全國上下共同努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不過,這些只是在外國人眼裡覺得是個奇跡,對於我們自己而言,都是需要做的事。況且,我們的目的不是要創造奇跡,而是希望在十幾億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能夠盡快戰勝疫情,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狀態。
歡迎大家補充。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④ 中國走在全球抗議工作的前列,中國為全球抗疫作出了哪些貢獻
中國抗擊新冠肺炎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增加信心和全球抗擊新冠肺炎,與各方共享知識和經驗,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緩解在其他國家流行。中國是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受害者。通過探索、討論、斗爭和犧牲,中國已結轉其制度優勢,依靠集體努力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在科學和精確的方式,因此率先阻止流行病的擴張和購買其他國家准備防疫寶貴的時間。各國從自身實際出發,積極借鑒中國的經驗。
Rasdam Isa表示,中國抗疫醫療隊訪問馬來西亞得到馬來西亞人民歡迎。雙方共享研究成果和經驗在對抗新冠肺炎。Rasdam Isa說,疫情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如果世界經濟要從危機中復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秩序正在加快恢復。“國內消費的復甦將為中國經濟提供重要動力,也將給世界其他地區帶來積極信號。中國在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
⑤ 疫情下,中國對世界的貢獻有哪些
我國政府還採取了各種預防和控制疫情的計劃,呼籲人們留在家中,減少疫情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中國政府的這一政策也被其他國家所借鑒。例如,韓國、日本和義大利現在都呼籲人們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呆在家裡。疫情開始後,我們國家也通過不斷的研究整理出了病毒株。我相信疫苗會在幾個月內研製出來,而且隨著我們醫務人員對病毒認識的深入,已經證實康復病人帶有抗體的血液可以對治療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通過研究發現,康復病人的抗體在七天左右達到峰值,此時康復病人的血漿質量是最好的。
如果當時沒有隱瞞和欺騙,現在中國的疫情很可能已經控制住了,而不是像鍾南山院士說的那樣,到4月底才控制住,而且因為確實發現得太晚了,而且又是在春運高峰。自2019年以來,由於新冠肺炎的到來,世界許多地區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和世界第一大國美國都受到了疫情的巨大影響。美國雖然是世界第一,但也是受影響最大的國家,他連自己都管不好,更別說管世界,當世界的警察了。所以,這個時候,中國站了出來。中國為世界抗疫做出了很大貢獻,中國的做法得到了世衛組織的極大肯定。
⑥ 中國為全球抗疫做了很多貢獻,身為一個中國人你自豪嗎
非常非常自豪。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新年的熱鬧,全國人民夜不能寐、人心惶惶。去年的春節,註定與往年不同。面對疫情的突然來襲,黨和政府迅速的做出反應,人民群眾也積極支持。將傷害減到最低。
我始終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⑦ 中國為全球抗疫做了哪些貢獻
中國為全球抗疫做的貢獻有中國第一時間向世衛組織和有關國家通報疫情;中國用8天時間確定病原體,16天研發成功檢測試劑盒;2020年,中國向世界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只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截至目前,中國正向80多個國家提供疫苗援助。
連日來,中國新冠疫苗運抵多個國家,受到熱烈歡迎。中方積極兌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承諾,努力提高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正向80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提供疫苗援助,向40多個國家出口疫苗。外國政府和人民紛紛對中國表示感謝,認為中方提供的疫苗對其抗擊疫情非常重要,中國為國際抗疫合作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7)面對疫情中國人做了哪些擴展閱讀
蒙古國對中方助力抗疫和恢復經濟表示感謝:
4月2日晚,蒙古國政府采購的首批中國新冠疫苗運抵蒙首都烏蘭巴托。蒙古國外交部長巴特策策格在交接儀式上致辭說,在蒙古國抗疫嚴峻時期,中國先是無償援助蒙方疫苗,為蒙古國重點人群疫苗接種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此次,中方又在短時間內提供蒙方所購的首批中國疫苗,助力蒙古國抗疫和恢復經濟,蒙方對此表示衷心感謝。
⑧ 在抗擊疫情中,中國採取了什麼主要措施
在抗擊疫情中。中國採取的主要措施有。上下一心,全民皆兵。統一指揮。及全國的力量。進行。疫情抗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確實體現到了我黨的優越性。
⑨ 世衛稱中國抗疫有三件事很打動人,分別是哪三件
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 在當地時間7號的時候,表示跟專家組前往中國打動人的三件事分別是:
①中國在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投入涵蓋了所有的方面,並持續更新國家的指南;② 他在中國待的三周時間里,感受到的國人在外都是與他人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不會過於親密,集體責任感很強!;③就算是一些風險已經降到很低的省市地區,當地的領導還在堅持采購呼吸機增設病床等為抗疫做准備。
以上便是中國抗疫很打動人的三件事。
⑩ 疫情時鍾南山做了什麼貢獻
疫情的吹哨人,鍾南山院士提醒中國人不要去武漢,並向公眾說明了疫情的嚴重性。救治重症病人的專家,鍾南山院士在疫情期間救治了許多的病人。給民眾踏實的感覺,民眾在面對新冠就有了信心。
他是第一個肯定新冠病毒能傳人的,幫助各地區實施出入管制,減少人們聚集。成功阻止了疫情的大蔓延。雖然武漢之外的地方疫情仍有爆發,但遠沒有武漢慘烈。
武漢封城引起的慌亂也因他的一句「只要全國人民聯合起來,武漢是能渡過難關的」而平息,這一句話也令無數人動容。也是因為有了鍾南山,全國人民像有了定海神針一樣,信心滿滿地對抗疫情。中國有了鍾南山院士,抗擊疫情就更加有力量。
鍾南山:
鍾南山出生於醫學世家;1958年8月,在第一屆全運會的比賽測驗中,鍾南山以54秒2的成績,打破了當時54秒6的400米欄全國紀錄。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2007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
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2019年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2020年8月11日,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勛章」。